正在阅读:

关于“阳刚之气”,哲学家与艺术家的美育之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关于“阳刚之气”,哲学家与艺术家的美育之辩

一个词义引发的“性别血案”。

2021年1月底,教育部答复了一封政协委员《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答复中,教育部表示要高度重视加强体育师资配备,实施“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诸多实践,均为学生“阳刚之气”的培养。此词一出,加上提案的标题,全网性别辩论由此展开。

然而,教育部的回信中确实没有指出“阳刚之气”针对性别,更多强调的是美育。原文指出“与‘阳刚之气’相关的应该是拼搏、担当、勇敢、进取、自强、合作、创新等优秀品质,是一个人的责任感、使命感”。

但“阳刚”两个字真的没有性别指向吗?如果是美育,怎能只给体育老师打电话,而遗漏掉哲学与艺术老师?我们邀请哲学与艺术领域的两位资深教育者,分析下“阳刚之气”的根源是什么。

阴阳都是宇宙整全的一部分

李旭

任职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习哲学

AB(AB=艺术商业):在古希腊哲学里,是不是充满着男性的“阳刚之气”,女性似乎不是特别受欢迎?作为哲学学者,如何理解这个词?

李旭:古希腊文明充满“阳刚之气”,这可能对哲学也有影响。在荷马史诗中,勇武善战是第一美德。古希腊语中勇敢叫做andereia,字面意思就是男子气,我们读欧洲的小说,有不少男主人翁叫安德烈,这个名字就来自古希腊语的勇敢。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时代,雅典人对美德的理解有所变化,理智的地位大大上升,但勇武仍然有基础性地位。

古希腊人推崇男子气,与战争的频繁发生相关。但推崇阳刚之气并不意味女性不是特别受欢迎。美女,贤女子,当然特别受欢迎啊。不过古希腊对男子气的推崇确实影响到整个文化,女性或多或少也沾染了男子气,印象中古希腊的女汉子比古代中国多。

哲学追求整全,从本性上说不会偏爱阳刚之气,阴阳都是宇宙整全的一部分。相对而言,西方哲学崇阳抑阴的倾向会强一点,对西方哲学影响巨大的“形式-质料”和“理性-感性”范畴中,形式、理性(阳)始终居于主宰的一方。中国古代哲学讲究“保合太和”、“致中和”,太和就是原初的阴阳冲和情态。

AB:“美女”的界定会因为时代不同而不同,男性的“阳刚”是不是也有同样的逻辑?

李旭:男性的“阳刚”含义变化似乎没有“美女”的差别那么大,这也许部分因为长久以来女人看男人的眼光不象男人看女人那样容易败坏,不过从今以后是不是还这样,也难说。

AB:作为男性,当“阳刚之气”流行起来后,会不会拿它审视自己?

李旭:在尚武的、推崇力量的文明中,“阳刚之气”的流行当然会对主流的男性风尚具有塑造作用。但在古典文化中推崇的不会是片面的阳刚之气,而是刚柔兼备的君子品格,西方叫gentleman。

卢浮宫藏古典雕塑赫玛弗洛狄特(Hermaphrodite),代表着女性化的男性、男性化的女性,阳刚之气与阴柔之美兼具

AB:哲学家围绕性别议题关心的是什么?

李旭:男人是男人,女人是女人。男人和女人都是人。

AB:去性别化是未来的趋势吗?

李旭:如果真去性别化了,还有未来吗?

AB:假设现在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改变自己的性别,那你会不会......

李旭:不会。

AB:缺乏“阳刚之气”算是社会问题么?

李旭:是家运、国运的问题。

AB:如果要给这个社会补“阳刚之气”,你推荐哪个哲学家或者哪本书?

李旭:我推荐男性多参加一些对抗性、挑战性的体育运动。读书的话,中国的推荐《孟子》《周易》《史记》,西方的推荐《荷马史诗》、黑格尔……

中国当代艺术家大悲宇宙(林琨皓)的虚拟影像作品,永恒的美感总是阴阳相生

“阳刚”或“阴柔”都值得被尊重

黄梅

当代艺术策展人、西班牙巴塞罗那布朗卡纳·拉蒙优伊大学亚洲部总监

巴塞罗那大学人类学博士候选人

AB:作为女性,听到“阳刚之气”是什么感觉?

黄梅:年代感十足,动物性,没有女性愿意和他约会。

阳刚这个词不仅在中国有,西方也有,虽然发音拼写各有不同,但都源自于拉丁语的masculus,意思是“雄的”。我相信如果咱们是生活在石器部落,自家男人外出打不过狮子土狼就要变成寡妇的年代;或者是在古希腊的斯巴达或者罗马帝国那种浑身肌肉的健美男性要以血肉之躯、冷兵器肌肉搏斗去保卫社群的时代,如果有人说你太“雄”了,那一定是一种称赞。

但是在当代西方,如果被人说这人很masculine(英),或者macho(西),那绝不是一个褒义词。会有行走的生殖器、专断霸道、粗鲁和不尊重异性的隐含意思。男性贴上这样的标签,估计很少会有女性愿意和他约会。

在当代社会,一个人的魅力是不需要用与动物性相关的词汇去证明,所谓“阳刚”的女人或者“阴柔”的男人都是美好而性感的,这是个体的选择,都值得被尊重。

AB:艺术圈围绕性别议题关心的本质往往是什么?

黄梅:对人性复杂的尊重、理解、包容和关怀。不仅仅是艺术圈,在文学界、知识界和音乐界等等与人类社会文化相关的领域其实很多年来都有相关讨论。

AB:中性在这几年蛮受欢迎的,性别感不太鲜明的明星都很受品牌欢迎。很多人讲这波“阳刚之气”的源头,就是一些“小鲜肉”的阴柔风?

黄梅:说到底,还是因为这种审美受到认可。品牌也是要恰饭的,如果代言人不带货没有粉丝,还会出钱找他做市场吗?我这几年在国内逛街的时候,就觉得街上精致漂亮的男孩子越来越多,很多年轻女性的穿着也不再讨好男性的审美,这是非常赏心悦目的啊。

Tom of Finland的画作充满着体育力量以及同性之爱

AB:去性别化是未来的趋势吗?

黄梅:这个很难界定。性别模糊化或许是未来的趋势。人们都会逐渐拥有独立的思考、去寻找自己到底是谁,摸索想要的是什么,去做一个自由的选择。

AB:假设现在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改变你的性别?

黄梅:可以啊,多好玩!我虽然很喜欢自己当下的性别,但是如果偶尔也想“雄”一“雄”呢?

AB:男性缺乏“阳刚之气”算是社会问题么?

黄梅:算,不过无关性别,是老掉牙的思想价值观和当下现实之间的冲突。

AB:如果要给这个社会补“阳刚之气”,你推荐哪个艺术家或者哪个展览?

黄梅:论字面意义的话,Tom of Finland 芬兰的汤姆(性崇拜幻想艺术家,原名图克·拉科松南)就挺阳刚的。如果还有谁比他更阳刚请你一定告诉我,哈哈!

黄梅说:我觉着我挺有阳刚之气的

说到这,教育部在《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答复结尾表示:下一步,考虑给哲学老师打电话。

 

来源:艺术商业

原标题:关于“阳刚之气”,哲学家与艺术家的美育之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关于“阳刚之气”,哲学家与艺术家的美育之辩

一个词义引发的“性别血案”。

2021年1月底,教育部答复了一封政协委员《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答复中,教育部表示要高度重视加强体育师资配备,实施“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诸多实践,均为学生“阳刚之气”的培养。此词一出,加上提案的标题,全网性别辩论由此展开。

然而,教育部的回信中确实没有指出“阳刚之气”针对性别,更多强调的是美育。原文指出“与‘阳刚之气’相关的应该是拼搏、担当、勇敢、进取、自强、合作、创新等优秀品质,是一个人的责任感、使命感”。

但“阳刚”两个字真的没有性别指向吗?如果是美育,怎能只给体育老师打电话,而遗漏掉哲学与艺术老师?我们邀请哲学与艺术领域的两位资深教育者,分析下“阳刚之气”的根源是什么。

阴阳都是宇宙整全的一部分

李旭

任职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习哲学

AB(AB=艺术商业):在古希腊哲学里,是不是充满着男性的“阳刚之气”,女性似乎不是特别受欢迎?作为哲学学者,如何理解这个词?

李旭:古希腊文明充满“阳刚之气”,这可能对哲学也有影响。在荷马史诗中,勇武善战是第一美德。古希腊语中勇敢叫做andereia,字面意思就是男子气,我们读欧洲的小说,有不少男主人翁叫安德烈,这个名字就来自古希腊语的勇敢。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时代,雅典人对美德的理解有所变化,理智的地位大大上升,但勇武仍然有基础性地位。

古希腊人推崇男子气,与战争的频繁发生相关。但推崇阳刚之气并不意味女性不是特别受欢迎。美女,贤女子,当然特别受欢迎啊。不过古希腊对男子气的推崇确实影响到整个文化,女性或多或少也沾染了男子气,印象中古希腊的女汉子比古代中国多。

哲学追求整全,从本性上说不会偏爱阳刚之气,阴阳都是宇宙整全的一部分。相对而言,西方哲学崇阳抑阴的倾向会强一点,对西方哲学影响巨大的“形式-质料”和“理性-感性”范畴中,形式、理性(阳)始终居于主宰的一方。中国古代哲学讲究“保合太和”、“致中和”,太和就是原初的阴阳冲和情态。

AB:“美女”的界定会因为时代不同而不同,男性的“阳刚”是不是也有同样的逻辑?

李旭:男性的“阳刚”含义变化似乎没有“美女”的差别那么大,这也许部分因为长久以来女人看男人的眼光不象男人看女人那样容易败坏,不过从今以后是不是还这样,也难说。

AB:作为男性,当“阳刚之气”流行起来后,会不会拿它审视自己?

李旭:在尚武的、推崇力量的文明中,“阳刚之气”的流行当然会对主流的男性风尚具有塑造作用。但在古典文化中推崇的不会是片面的阳刚之气,而是刚柔兼备的君子品格,西方叫gentleman。

卢浮宫藏古典雕塑赫玛弗洛狄特(Hermaphrodite),代表着女性化的男性、男性化的女性,阳刚之气与阴柔之美兼具

AB:哲学家围绕性别议题关心的是什么?

李旭:男人是男人,女人是女人。男人和女人都是人。

AB:去性别化是未来的趋势吗?

李旭:如果真去性别化了,还有未来吗?

AB:假设现在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改变自己的性别,那你会不会......

李旭:不会。

AB:缺乏“阳刚之气”算是社会问题么?

李旭:是家运、国运的问题。

AB:如果要给这个社会补“阳刚之气”,你推荐哪个哲学家或者哪本书?

李旭:我推荐男性多参加一些对抗性、挑战性的体育运动。读书的话,中国的推荐《孟子》《周易》《史记》,西方的推荐《荷马史诗》、黑格尔……

中国当代艺术家大悲宇宙(林琨皓)的虚拟影像作品,永恒的美感总是阴阳相生

“阳刚”或“阴柔”都值得被尊重

黄梅

当代艺术策展人、西班牙巴塞罗那布朗卡纳·拉蒙优伊大学亚洲部总监

巴塞罗那大学人类学博士候选人

AB:作为女性,听到“阳刚之气”是什么感觉?

黄梅:年代感十足,动物性,没有女性愿意和他约会。

阳刚这个词不仅在中国有,西方也有,虽然发音拼写各有不同,但都源自于拉丁语的masculus,意思是“雄的”。我相信如果咱们是生活在石器部落,自家男人外出打不过狮子土狼就要变成寡妇的年代;或者是在古希腊的斯巴达或者罗马帝国那种浑身肌肉的健美男性要以血肉之躯、冷兵器肌肉搏斗去保卫社群的时代,如果有人说你太“雄”了,那一定是一种称赞。

但是在当代西方,如果被人说这人很masculine(英),或者macho(西),那绝不是一个褒义词。会有行走的生殖器、专断霸道、粗鲁和不尊重异性的隐含意思。男性贴上这样的标签,估计很少会有女性愿意和他约会。

在当代社会,一个人的魅力是不需要用与动物性相关的词汇去证明,所谓“阳刚”的女人或者“阴柔”的男人都是美好而性感的,这是个体的选择,都值得被尊重。

AB:艺术圈围绕性别议题关心的本质往往是什么?

黄梅:对人性复杂的尊重、理解、包容和关怀。不仅仅是艺术圈,在文学界、知识界和音乐界等等与人类社会文化相关的领域其实很多年来都有相关讨论。

AB:中性在这几年蛮受欢迎的,性别感不太鲜明的明星都很受品牌欢迎。很多人讲这波“阳刚之气”的源头,就是一些“小鲜肉”的阴柔风?

黄梅:说到底,还是因为这种审美受到认可。品牌也是要恰饭的,如果代言人不带货没有粉丝,还会出钱找他做市场吗?我这几年在国内逛街的时候,就觉得街上精致漂亮的男孩子越来越多,很多年轻女性的穿着也不再讨好男性的审美,这是非常赏心悦目的啊。

Tom of Finland的画作充满着体育力量以及同性之爱

AB:去性别化是未来的趋势吗?

黄梅:这个很难界定。性别模糊化或许是未来的趋势。人们都会逐渐拥有独立的思考、去寻找自己到底是谁,摸索想要的是什么,去做一个自由的选择。

AB:假设现在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改变你的性别?

黄梅:可以啊,多好玩!我虽然很喜欢自己当下的性别,但是如果偶尔也想“雄”一“雄”呢?

AB:男性缺乏“阳刚之气”算是社会问题么?

黄梅:算,不过无关性别,是老掉牙的思想价值观和当下现实之间的冲突。

AB:如果要给这个社会补“阳刚之气”,你推荐哪个艺术家或者哪个展览?

黄梅:论字面意义的话,Tom of Finland 芬兰的汤姆(性崇拜幻想艺术家,原名图克·拉科松南)就挺阳刚的。如果还有谁比他更阳刚请你一定告诉我,哈哈!

黄梅说:我觉着我挺有阳刚之气的

说到这,教育部在《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答复结尾表示:下一步,考虑给哲学老师打电话。

 

来源:艺术商业

原标题:关于“阳刚之气”,哲学家与艺术家的美育之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