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为什么说电子商务与众筹在中国是同一个事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为什么说电子商务与众筹在中国是同一个事情?

中国的创业者可以将众筹看作是风投之外的一个选择,来快速提高产量或试探市场的大小。

作者:JULIEN LEGRAND 燕京学者&巴黎高矿工程师

只要法律和政策还不允许中国引入更多样性的众筹产品,整个行业很可能会继续集中于已被证明可行的模式,而无法像西方的 Kickstarter或Indiegogo那样,推出尚在概念阶段未经验证的项目。中国的创业者因此可以将众筹看作是风投之外的一个选择,来快速提高产量或试探市场的大小。

在中国,为一个初创企业融资是个严峻挑战:首先,商业银行不愿意把钱贷给中小型企业,目前流向中小企业的资金不到整个银行体系贷款业务的10%;其次是机构投资者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管理中心”(相当于法国的“公共投资银行(BPI)”)的资金也不会流向高风险的创业项目,而更青睐有政府背景的企业;再次,虽然个人风投的数量在中国市场上呈现爆发式增长,投资总额从2007年开始每年以80%的速度激增,但仍然将目光聚焦于扩张期的项目。幸运的是新希望开始出现:众筹。有趣的是,中国的众筹平台采取了与西方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型:由于独特的法律及社会性制约,中国的众筹大多与大的电子商务平台相结合。

众筹在中国是一个新产业,开始于2011年的“点名时间”(Demohour)平台创立。从那时开始,该行业的筹资总额平均每年增长155%,达到了2014年的7000万美元。同年,中国已有110个活跃的众筹平台,其中50个是在最近的12个月里创立。市场竞争激烈,为首的京东占据了31.6%的市场,接下来是众筹网11%,淘宝众筹(阿里巴巴旗下)9%。最早的点名时间落到第4位,只占市场总融资规模的7.2%。

竞争激烈是因为市场潜力真实存在:中国有6.5亿网民,他们主要通过智能手机来上网(86%的网络使用),其中很多人使用电子支付:仅仅支付宝便聚集了3.5亿用户,而且还有微信钱包、百度钱包等。巨量的家庭储蓄——约4.6万亿美元——在经济不稳定的形势下,中国人都在寻找新的投资渠道。世界银行估计,中国众筹市场在2025年前可以达到500亿美元的总量。这样的前景之下,难怪各大公司都蜂拥而至。阿里巴巴在2014年首次公开募股后,决定通过余额宝(以影视产品收益为标的的众筹平台)和招财宝(P2P个人网贷平台)进入这个行业。几个月后,京东创办了自己类似kickstarter的回报众筹(reward-based crowdfunding)平台凑份子。同一时间,百度推出百发有戏,直接与阿里巴巴余额宝在影视产品上竞争。中国排名第三的腾讯令人意外地置身于竞争之外。

然而,这一切都发生于一个法律灰色地带。众筹相关法律仍然有待制定。虽然中国政府希望借助金融科技公司的发展迫使传统银行提升服务和产品,现实却难免出现偏差:仅在2013年,就发生了3700起非法集资事件,资金规模达到64亿人民币。政府对网贷和股权众筹(equity-based crowdfunding)平台的怀疑渐起,意识到潜在的庞氏骗局。官方正考虑修改证券法,但这很可能会要求潜在投资者拥有具体资质,限制众筹规模。相比之下,回报类众筹并没有引起监管者的过多担忧,政策环境相对宽松。所以中国目前的众筹平台几乎都采取了回报众筹的模式。

另一个因素也加剧了这种政策不稳定性,那就是在平台、众筹项目和公众之间,信任度依然很低。在过去几年中,许多平台都被证明是骗局:公众和创业者因此在与平台互动前都不得不三思;其次,初创企业的失败案例不胜其数,公众和平台都不愿意冒险。最后但同样重要的,创业者们不情愿让公众来插手产品研发,这是在股权众筹案例中体现出的一个极其尖锐的问题。

这些问题已经在一种与欧美国家不同的中国特色众筹中找到了解决方案。它是一种特殊的回报型众筹,其回报便是最终产品本身。正如我们之前已经看到的,这使众筹平台可以规避监管。公众投资者也因此基本上可以在产品上市之前购买,帮忙分摊生产成本和风险。这解释了为什么两大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和京东)决定进入众筹市场,而在西方没有电子商务公司有众筹活动。这两大巨头之前已经取得用于电子商务目的的第三方电子支付牌照(如支付宝),其知名度也非常有利于吸引投资者和创业者。中国首家众筹平台点名时间,现在也将商业模式变成这种预售方式,证明了这种方法在中国的确有着特殊意义。

事实证明,这种众筹符合中国市场特殊性,但它也有缺点。因为公众在众筹行为中仍是金融产品消费者,众筹平台在推荐众筹项目时需要分担对收益的部分承诺。因此,这种众筹主要关注那些已经进入开发后期、仅仅需要资金进行批量生产的产品。结果就是,只要法律和政策还不允许中国引入更多样性的众筹产品,整个行业很可能会继续集中于已被证明可行的模式,而无法像西方的 Kickstarter或Indiegogo那样,推出尚在概念阶段未经验证的项目。中国的创业者因此可以将众筹看作是风投之外的一个选择,来快速提高产量或试探市场的大小。

(翻译:谷达京)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为什么说电子商务与众筹在中国是同一个事情?

中国的创业者可以将众筹看作是风投之外的一个选择,来快速提高产量或试探市场的大小。

作者:JULIEN LEGRAND 燕京学者&巴黎高矿工程师

只要法律和政策还不允许中国引入更多样性的众筹产品,整个行业很可能会继续集中于已被证明可行的模式,而无法像西方的 Kickstarter或Indiegogo那样,推出尚在概念阶段未经验证的项目。中国的创业者因此可以将众筹看作是风投之外的一个选择,来快速提高产量或试探市场的大小。

在中国,为一个初创企业融资是个严峻挑战:首先,商业银行不愿意把钱贷给中小型企业,目前流向中小企业的资金不到整个银行体系贷款业务的10%;其次是机构投资者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管理中心”(相当于法国的“公共投资银行(BPI)”)的资金也不会流向高风险的创业项目,而更青睐有政府背景的企业;再次,虽然个人风投的数量在中国市场上呈现爆发式增长,投资总额从2007年开始每年以80%的速度激增,但仍然将目光聚焦于扩张期的项目。幸运的是新希望开始出现:众筹。有趣的是,中国的众筹平台采取了与西方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型:由于独特的法律及社会性制约,中国的众筹大多与大的电子商务平台相结合。

众筹在中国是一个新产业,开始于2011年的“点名时间”(Demohour)平台创立。从那时开始,该行业的筹资总额平均每年增长155%,达到了2014年的7000万美元。同年,中国已有110个活跃的众筹平台,其中50个是在最近的12个月里创立。市场竞争激烈,为首的京东占据了31.6%的市场,接下来是众筹网11%,淘宝众筹(阿里巴巴旗下)9%。最早的点名时间落到第4位,只占市场总融资规模的7.2%。

竞争激烈是因为市场潜力真实存在:中国有6.5亿网民,他们主要通过智能手机来上网(86%的网络使用),其中很多人使用电子支付:仅仅支付宝便聚集了3.5亿用户,而且还有微信钱包、百度钱包等。巨量的家庭储蓄——约4.6万亿美元——在经济不稳定的形势下,中国人都在寻找新的投资渠道。世界银行估计,中国众筹市场在2025年前可以达到500亿美元的总量。这样的前景之下,难怪各大公司都蜂拥而至。阿里巴巴在2014年首次公开募股后,决定通过余额宝(以影视产品收益为标的的众筹平台)和招财宝(P2P个人网贷平台)进入这个行业。几个月后,京东创办了自己类似kickstarter的回报众筹(reward-based crowdfunding)平台凑份子。同一时间,百度推出百发有戏,直接与阿里巴巴余额宝在影视产品上竞争。中国排名第三的腾讯令人意外地置身于竞争之外。

然而,这一切都发生于一个法律灰色地带。众筹相关法律仍然有待制定。虽然中国政府希望借助金融科技公司的发展迫使传统银行提升服务和产品,现实却难免出现偏差:仅在2013年,就发生了3700起非法集资事件,资金规模达到64亿人民币。政府对网贷和股权众筹(equity-based crowdfunding)平台的怀疑渐起,意识到潜在的庞氏骗局。官方正考虑修改证券法,但这很可能会要求潜在投资者拥有具体资质,限制众筹规模。相比之下,回报类众筹并没有引起监管者的过多担忧,政策环境相对宽松。所以中国目前的众筹平台几乎都采取了回报众筹的模式。

另一个因素也加剧了这种政策不稳定性,那就是在平台、众筹项目和公众之间,信任度依然很低。在过去几年中,许多平台都被证明是骗局:公众和创业者因此在与平台互动前都不得不三思;其次,初创企业的失败案例不胜其数,公众和平台都不愿意冒险。最后但同样重要的,创业者们不情愿让公众来插手产品研发,这是在股权众筹案例中体现出的一个极其尖锐的问题。

这些问题已经在一种与欧美国家不同的中国特色众筹中找到了解决方案。它是一种特殊的回报型众筹,其回报便是最终产品本身。正如我们之前已经看到的,这使众筹平台可以规避监管。公众投资者也因此基本上可以在产品上市之前购买,帮忙分摊生产成本和风险。这解释了为什么两大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和京东)决定进入众筹市场,而在西方没有电子商务公司有众筹活动。这两大巨头之前已经取得用于电子商务目的的第三方电子支付牌照(如支付宝),其知名度也非常有利于吸引投资者和创业者。中国首家众筹平台点名时间,现在也将商业模式变成这种预售方式,证明了这种方法在中国的确有着特殊意义。

事实证明,这种众筹符合中国市场特殊性,但它也有缺点。因为公众在众筹行为中仍是金融产品消费者,众筹平台在推荐众筹项目时需要分担对收益的部分承诺。因此,这种众筹主要关注那些已经进入开发后期、仅仅需要资金进行批量生产的产品。结果就是,只要法律和政策还不允许中国引入更多样性的众筹产品,整个行业很可能会继续集中于已被证明可行的模式,而无法像西方的 Kickstarter或Indiegogo那样,推出尚在概念阶段未经验证的项目。中国的创业者因此可以将众筹看作是风投之外的一个选择,来快速提高产量或试探市场的大小。

(翻译:谷达京)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