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更多人在意摄入的卡路里,麦当劳等纷纷把轻食加入菜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更多人在意摄入的卡路里,麦当劳等纷纷把轻食加入菜单

轻食赛道进入的门槛并不低,所以过去几年有许多小品牌出现,但在无序的竞争与较为小众的市场中没有诞生出大规模的连锁品牌。大品牌的进入会改变这样的局面吗?

记者 | 刘雨静

编辑 | 牙韩翔

全麦面包、鸡胸肉、低脂色拉酱……这些被划归为轻食品类的食物,过去大多出现在健身人群的食谱中,如今餐饮和食品巨头也开始切入这一赛道。

麦当劳中国2月24日在上海和宁波的餐厅中试点推出两款主打轻食的新产品,分别为“低温慢煮鸡胸肉配牛油果夏巴特”和“原切牛排夏巴特”。夏巴特(Ciabatta)是一款意式全麦面包,由于发酵过程中添加的糖和黄油相对较少,过去一直作为碳水来源受减肥和健身人群喜爱。

在麦当劳的宣传中,“热量不高于400大卡、减少了50%的面包含糖量、优质蛋白”成为主要卖点。这两款轻食的售价略高于麦当劳的常规汉堡,更接近于星巴克菜单中的轻食售价,两款夏巴特单品售价在30元左右。

“我们看到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关注低热量的饮食及更均衡的膳食搭配,同时也不放弃对于美味的追求。因此在食材、搭配及烹饪方式上不断创新,以更多的选择成为中国消费者均衡膳食的一部分。”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张家茵表示。

麦当劳的夏巴特产品。

对于麦当劳而言,推出热量更低的食物一直是近几年的重要产品开发方向之一。麦当劳此前便尝试在菜单中提供了几个热量低于500大卡的套餐选择。

不过这个快餐巨头开始推出轻食产品,意味着轻食风口开始涌入更多大公司抢占赛道。

广义上讲,轻食的范畴相当模糊,因此无论是包装食品还是餐饮连锁,不少品牌都打出了轻食概念——比如全麦面包,低卡零食,即食肉类产品,冲泡类代餐等等;而餐饮行业的轻食品类则更广,包括了前几年颇流行的各色沙拉品牌,以及诸如Wagas、新元素这种少加工、原材料健康的西式轻食连锁等等。

轻食的流行持续了一段时间,但这个领域一直没有连锁大品牌出现。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的进入门槛不高。

我们曾报道过,开出一家外卖沙拉店只需要10万元人民币,而如今健康三明治、健身餐、沙拉在外卖平台上的定价也被压得很低,竞争较为激烈,不少轻食品牌还未掀起水花就消失了。所以这个领域比较分散,外卖平台上的轻食店也无法实现品牌背书。

而眼下越来越多的餐饮连锁品牌,将轻食加入自己的菜单中。

最早这么做的大多是大型咖啡连锁。起源于西餐的轻食与咖啡在消费场景上较为匹配,也符合消费者随买随走的便利要求。

Tim Hortons初进入中国就推出了鸡肉、牛肉恰巴塔(即前文提及的夏巴塔)等暖食产品及优惠套餐,促销时段套餐售价在35元上下;而瑞幸也曾经在2018年高调推出三明治、沙拉等轻食产品,还打出了20元上下的商务午餐促销吸引消费者。随后星巴克也开始接着植物肉的由头推出轻食产品,也是主打健康与环保。

最近的一个案例是Manner精品咖啡都开始推出轻食产品。不过目前还是在试水阶段,只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开设了一家轻食门店。

Manner的轻食产品。

从这些连锁咖啡店对于轻食产品的策略来看,他们的客群主要是年轻的公司白领,他们受到健康饮食理念的影响,并且也讲究用餐的便利性。

在这一趋势下,麦当劳入局轻食餐饮业也不意外。

从消费场景来说,麦当劳和连锁咖啡店的布局密度相似,但它的优势则是有自己的厨房,相较于咖啡店冷冻食品加热后出售的方式,麦当劳在餐厅当中卖轻食餐品能够保证食物的口感和新鲜程度。

此外,不同于咖啡店,麦当劳有着自己的供应链体系,可以较好地把控成本,而星巴克这类的咖啡店,多是与供应商合作获得食品类产品。所以,这种优势下,不排除麦当劳未来可以把轻食的价格打低,加入它的超值套餐系列,吸引一批价格敏感型顾客。

而大公司入局则让轻食代餐赛道更为拥挤。

元气森林在去年12月低调投资了一家名为轻食主义的公司,持股比例为20%,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而这家公司旗下的品牌“田园主义”自2019年开始在线上售卖后,目前其天猫旗舰店已经拥有113万粉丝,其销量最高的产品就是一款“无糖无油”的全麦面包,月销量超过8万。此外,该品牌也有低卡零食、健身鸡胸肉、低脂谷物代餐等产品。

而规模更大的传统食品巨头们也在抢占轻食赛道,比如良品铺子推出了谷物代餐粉产品,产品页面宣传为“1瓶≈1个半苹果的热量”,售价则比Wonderlab这类新品牌低不少,而早前增长乏力的香飘飘则在2020年试水轻食领域,推出名为“一餐轻食”的轻食代餐产品。

眼下大公司的入场,或许可以推动轻食市场的发展走向下一步。

首先是让轻食获得品牌背书。目前在一线城市规模较大的轻食品牌是Wagas以及它旗下的同类品牌。但这个品牌的客单价并不低,一份三明治价格在60元左右。而麦当劳这样连锁品牌入局之后,一方面可以带来品牌背书,另一方面可以相对压低一些价格。

此外对于核心消费者来说,大公司的入局可以提高消费便利。例如健身前后的30分钟至一个小时,是补充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时机,但健身人群在健身房附近并不一定可以找到轻食店,而麦当劳、星巴克这类连锁门店提供轻食后,则可以提高可获得性。

当然这部分人群只是大众消费者之中的极小部分。大品牌的进入另一个好处是推动市场教育,从植物肉到燕麦奶这类主打健康的餐饮品类来看,它们接受度的扩大都是进入连锁餐饮品牌门店开始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麦当劳

3.6k
  • 麦当劳收回以色列全部225家门店所有权
  • 把“充电宝”装在屋顶的麦当劳,能否给消费者带去新鲜感?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更多人在意摄入的卡路里,麦当劳等纷纷把轻食加入菜单

轻食赛道进入的门槛并不低,所以过去几年有许多小品牌出现,但在无序的竞争与较为小众的市场中没有诞生出大规模的连锁品牌。大品牌的进入会改变这样的局面吗?

记者 | 刘雨静

编辑 | 牙韩翔

全麦面包、鸡胸肉、低脂色拉酱……这些被划归为轻食品类的食物,过去大多出现在健身人群的食谱中,如今餐饮和食品巨头也开始切入这一赛道。

麦当劳中国2月24日在上海和宁波的餐厅中试点推出两款主打轻食的新产品,分别为“低温慢煮鸡胸肉配牛油果夏巴特”和“原切牛排夏巴特”。夏巴特(Ciabatta)是一款意式全麦面包,由于发酵过程中添加的糖和黄油相对较少,过去一直作为碳水来源受减肥和健身人群喜爱。

在麦当劳的宣传中,“热量不高于400大卡、减少了50%的面包含糖量、优质蛋白”成为主要卖点。这两款轻食的售价略高于麦当劳的常规汉堡,更接近于星巴克菜单中的轻食售价,两款夏巴特单品售价在30元左右。

“我们看到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关注低热量的饮食及更均衡的膳食搭配,同时也不放弃对于美味的追求。因此在食材、搭配及烹饪方式上不断创新,以更多的选择成为中国消费者均衡膳食的一部分。”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张家茵表示。

麦当劳的夏巴特产品。

对于麦当劳而言,推出热量更低的食物一直是近几年的重要产品开发方向之一。麦当劳此前便尝试在菜单中提供了几个热量低于500大卡的套餐选择。

不过这个快餐巨头开始推出轻食产品,意味着轻食风口开始涌入更多大公司抢占赛道。

广义上讲,轻食的范畴相当模糊,因此无论是包装食品还是餐饮连锁,不少品牌都打出了轻食概念——比如全麦面包,低卡零食,即食肉类产品,冲泡类代餐等等;而餐饮行业的轻食品类则更广,包括了前几年颇流行的各色沙拉品牌,以及诸如Wagas、新元素这种少加工、原材料健康的西式轻食连锁等等。

轻食的流行持续了一段时间,但这个领域一直没有连锁大品牌出现。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的进入门槛不高。

我们曾报道过,开出一家外卖沙拉店只需要10万元人民币,而如今健康三明治、健身餐、沙拉在外卖平台上的定价也被压得很低,竞争较为激烈,不少轻食品牌还未掀起水花就消失了。所以这个领域比较分散,外卖平台上的轻食店也无法实现品牌背书。

而眼下越来越多的餐饮连锁品牌,将轻食加入自己的菜单中。

最早这么做的大多是大型咖啡连锁。起源于西餐的轻食与咖啡在消费场景上较为匹配,也符合消费者随买随走的便利要求。

Tim Hortons初进入中国就推出了鸡肉、牛肉恰巴塔(即前文提及的夏巴塔)等暖食产品及优惠套餐,促销时段套餐售价在35元上下;而瑞幸也曾经在2018年高调推出三明治、沙拉等轻食产品,还打出了20元上下的商务午餐促销吸引消费者。随后星巴克也开始接着植物肉的由头推出轻食产品,也是主打健康与环保。

最近的一个案例是Manner精品咖啡都开始推出轻食产品。不过目前还是在试水阶段,只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开设了一家轻食门店。

Manner的轻食产品。

从这些连锁咖啡店对于轻食产品的策略来看,他们的客群主要是年轻的公司白领,他们受到健康饮食理念的影响,并且也讲究用餐的便利性。

在这一趋势下,麦当劳入局轻食餐饮业也不意外。

从消费场景来说,麦当劳和连锁咖啡店的布局密度相似,但它的优势则是有自己的厨房,相较于咖啡店冷冻食品加热后出售的方式,麦当劳在餐厅当中卖轻食餐品能够保证食物的口感和新鲜程度。

此外,不同于咖啡店,麦当劳有着自己的供应链体系,可以较好地把控成本,而星巴克这类的咖啡店,多是与供应商合作获得食品类产品。所以,这种优势下,不排除麦当劳未来可以把轻食的价格打低,加入它的超值套餐系列,吸引一批价格敏感型顾客。

而大公司入局则让轻食代餐赛道更为拥挤。

元气森林在去年12月低调投资了一家名为轻食主义的公司,持股比例为20%,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而这家公司旗下的品牌“田园主义”自2019年开始在线上售卖后,目前其天猫旗舰店已经拥有113万粉丝,其销量最高的产品就是一款“无糖无油”的全麦面包,月销量超过8万。此外,该品牌也有低卡零食、健身鸡胸肉、低脂谷物代餐等产品。

而规模更大的传统食品巨头们也在抢占轻食赛道,比如良品铺子推出了谷物代餐粉产品,产品页面宣传为“1瓶≈1个半苹果的热量”,售价则比Wonderlab这类新品牌低不少,而早前增长乏力的香飘飘则在2020年试水轻食领域,推出名为“一餐轻食”的轻食代餐产品。

眼下大公司的入场,或许可以推动轻食市场的发展走向下一步。

首先是让轻食获得品牌背书。目前在一线城市规模较大的轻食品牌是Wagas以及它旗下的同类品牌。但这个品牌的客单价并不低,一份三明治价格在60元左右。而麦当劳这样连锁品牌入局之后,一方面可以带来品牌背书,另一方面可以相对压低一些价格。

此外对于核心消费者来说,大公司的入局可以提高消费便利。例如健身前后的30分钟至一个小时,是补充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时机,但健身人群在健身房附近并不一定可以找到轻食店,而麦当劳、星巴克这类连锁门店提供轻食后,则可以提高可获得性。

当然这部分人群只是大众消费者之中的极小部分。大品牌的进入另一个好处是推动市场教育,从植物肉到燕麦奶这类主打健康的餐饮品类来看,它们接受度的扩大都是进入连锁餐饮品牌门店开始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