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国有企业改革怎么做?江小涓:让国企更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国有企业改革怎么做?江小涓:让国企更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清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指出,国有企业的改革还是让它的内部管理、外部环境、运营机制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特点。

2019年3月28日,海南琼海,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体育产业,赢在新经济的拐点”分论坛举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文/人文清华讲坛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实体,改革开放至今,国有企业改革走过哪些不同阶段?人文清华专访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教授,带你了解国企改革之路。

80年代:股份制带来新的市场观念

江小涓教授介绍,改革开放刚开始时国有企业问题就是企业问题,因为刚开始时没有其他类型的企业。八十年代初期,我们对企业实行的是分成制度,企业在政府计划之外多生产的那一部分,可以留下来卖高价。再往后实行了一段时间的企业承包制,企业和政府谈,承诺一个目标,然后除此之外的东西企业该生产什么、卖到哪儿、用什么价格,政府就不用管了。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实行企业股份制,不仅是和政府有一个划分,而且可以让更的投资者进来。股份制以后,就带来了新的市场观念。

90年代:实行退出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曾经专门讨论国企改革中的一些问题,这也是迄今唯一一次中央全会专门讨论国有企业问题。当时国有企业大概有一半左右亏损非常严重,因为机制没有民营企业灵活,很多核心人员流失,竞争不过新的企业,大量的企业生产停滞,员工领不到工资,企业何去何从不清楚,1996年前后这个情况非常严重,所以专门用一次全会来讨论国有企业的问题,因为它是重大的政治决策。当时的目的还是要让国有企业发挥在国民经济中的骨干主体作用,要解决它存在的严重问题。

会议对当时很多各地尝试的办法做了规范性认可。此前社会上关于国有企业有进有退、集中向战略性行业集中的提法已经讲了很长时间,但是这次作为中央全会的文件明确起来,意义很重大,就是可以让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退出或者改制了。“当时我记得提出了七种办法,有关掉、破产、兼并、转制,还有大集体变成所有者所有等等,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国有企业内部机制的调整。”

江小涓教授表示,这次全会之后,国有企业逐渐开始好转。首先是有办法使一些经营不好的国有企业退出来,这个退出不是不负责任地退出,而是对员工要有很好的基本安置,对企业的资产要有很好的处置,因为国有企业有大量的银行贷款在手上,要让它马上关掉,银行跟着把这笔账作为坏账消掉,会使银行受到很大冲击,所以对不好的企业的资产处理、员工处理做了一些安排之后让它们有序退出,保证国有企业员工的基本利益,保证社会金融体系的稳定,这两点做到之后,相当一批国有企业就不必劣不汰耗在那里。

另外强调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留下来的企业要自负盈亏、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希望它们变成很市场化的企业。

然后继续加强一些好的企业,当时讲国有企业有进有退,在产业的顶级企业的位置,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还要继续加强国有企业的作用。因为九十年代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国外大跨国公司进入,我们又觉得国内还是需要一些头部企业来应对这个局面。这就牵扯到国有企业格局的调整,全会定了非常基本的思路和调子,后来国有企业在一些重要的国计民生领域发展和这次全会有很大关系,现在几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几个电(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都是按照那时定的大调子做起来的。

江小涓教授认为,三大因素促使国有企业从90年代中期很凶险的状态又恢复到比较好的状态。

首先是国有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体制的改变,更加适合市场经济,微观层面一个最核心的表现,就是整个薪酬体制变了,国有企业的高管、核心技术人员也可以得到一个相对匹配的薪酬,人心稳定下来,能够留住核心人员,企业才有可能发展。

第二,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层面做了一些调整。以前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比较单一,国家是主要的投资者,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是它唯一的老板。九十年代末期开始,不少国有企业开始允许吸纳多种投资者,可以有一些公众投资者,像上市,也可以吸引非国有投资者,还可以吸引一些外资投资者,让决策层多元化,对各方面利益的关切、对市场的敏感程度、对国际市场的融入程度都有很大改善。

第三,更大安排是经济背景上,各个层面都在为国有企业创造比较正常的环境。首先是国有企业相对减少并集中一些,竞争的压力会减少。然后整个市场竞争中间,让国有企业的地位更合适一些,国有企业地位两说,有时好像挺优惠,因为政府会给很多支持,但是有时处在劣势,比如吸引外资时会给外资企业更多优惠,如果外资企业和有些国有企业是直接竞争者,国有企业也会感到地位不平等,所以还是希望通过整个竞争环境的改善,给国有企业一个稳定可预期的外部竞争环境,这样它可以作出长期决策的选择。

新阶段:混合所有制改革

江小涓教授指出,虽然1999年的全会解决了当时的问题,国有企业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已经过去了20多年,又有新的问题,所以现在中央又在强调国有企业的改革,这轮改革中特别强调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改革,要解决的问题是使企业的投资者多元化,带来一些市场的理念,带来一些外部对企业的约束,比如上市的国有企业会受到市场监管部门、投资者非常严格的监管。更多引入法律的力量、市场的力量,不完全是靠企业自我管理或者上级来管理,使它更适合现在市场经济下多种形式的一种需求。

总的来讲,国有企业的改革还是让它的内部管理、外部环境、运营机制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特点。

来源:人文清华讲坛

原标题:江小涓:国有企业改革问题

最新更新时间:02/25 13:32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国有企业改革怎么做?江小涓:让国企更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清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指出,国有企业的改革还是让它的内部管理、外部环境、运营机制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特点。

2019年3月28日,海南琼海,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体育产业,赢在新经济的拐点”分论坛举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文/人文清华讲坛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实体,改革开放至今,国有企业改革走过哪些不同阶段?人文清华专访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教授,带你了解国企改革之路。

80年代:股份制带来新的市场观念

江小涓教授介绍,改革开放刚开始时国有企业问题就是企业问题,因为刚开始时没有其他类型的企业。八十年代初期,我们对企业实行的是分成制度,企业在政府计划之外多生产的那一部分,可以留下来卖高价。再往后实行了一段时间的企业承包制,企业和政府谈,承诺一个目标,然后除此之外的东西企业该生产什么、卖到哪儿、用什么价格,政府就不用管了。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实行企业股份制,不仅是和政府有一个划分,而且可以让更的投资者进来。股份制以后,就带来了新的市场观念。

90年代:实行退出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曾经专门讨论国企改革中的一些问题,这也是迄今唯一一次中央全会专门讨论国有企业问题。当时国有企业大概有一半左右亏损非常严重,因为机制没有民营企业灵活,很多核心人员流失,竞争不过新的企业,大量的企业生产停滞,员工领不到工资,企业何去何从不清楚,1996年前后这个情况非常严重,所以专门用一次全会来讨论国有企业的问题,因为它是重大的政治决策。当时的目的还是要让国有企业发挥在国民经济中的骨干主体作用,要解决它存在的严重问题。

会议对当时很多各地尝试的办法做了规范性认可。此前社会上关于国有企业有进有退、集中向战略性行业集中的提法已经讲了很长时间,但是这次作为中央全会的文件明确起来,意义很重大,就是可以让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退出或者改制了。“当时我记得提出了七种办法,有关掉、破产、兼并、转制,还有大集体变成所有者所有等等,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国有企业内部机制的调整。”

江小涓教授表示,这次全会之后,国有企业逐渐开始好转。首先是有办法使一些经营不好的国有企业退出来,这个退出不是不负责任地退出,而是对员工要有很好的基本安置,对企业的资产要有很好的处置,因为国有企业有大量的银行贷款在手上,要让它马上关掉,银行跟着把这笔账作为坏账消掉,会使银行受到很大冲击,所以对不好的企业的资产处理、员工处理做了一些安排之后让它们有序退出,保证国有企业员工的基本利益,保证社会金融体系的稳定,这两点做到之后,相当一批国有企业就不必劣不汰耗在那里。

另外强调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留下来的企业要自负盈亏、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希望它们变成很市场化的企业。

然后继续加强一些好的企业,当时讲国有企业有进有退,在产业的顶级企业的位置,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还要继续加强国有企业的作用。因为九十年代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国外大跨国公司进入,我们又觉得国内还是需要一些头部企业来应对这个局面。这就牵扯到国有企业格局的调整,全会定了非常基本的思路和调子,后来国有企业在一些重要的国计民生领域发展和这次全会有很大关系,现在几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几个电(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都是按照那时定的大调子做起来的。

江小涓教授认为,三大因素促使国有企业从90年代中期很凶险的状态又恢复到比较好的状态。

首先是国有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体制的改变,更加适合市场经济,微观层面一个最核心的表现,就是整个薪酬体制变了,国有企业的高管、核心技术人员也可以得到一个相对匹配的薪酬,人心稳定下来,能够留住核心人员,企业才有可能发展。

第二,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层面做了一些调整。以前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比较单一,国家是主要的投资者,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是它唯一的老板。九十年代末期开始,不少国有企业开始允许吸纳多种投资者,可以有一些公众投资者,像上市,也可以吸引非国有投资者,还可以吸引一些外资投资者,让决策层多元化,对各方面利益的关切、对市场的敏感程度、对国际市场的融入程度都有很大改善。

第三,更大安排是经济背景上,各个层面都在为国有企业创造比较正常的环境。首先是国有企业相对减少并集中一些,竞争的压力会减少。然后整个市场竞争中间,让国有企业的地位更合适一些,国有企业地位两说,有时好像挺优惠,因为政府会给很多支持,但是有时处在劣势,比如吸引外资时会给外资企业更多优惠,如果外资企业和有些国有企业是直接竞争者,国有企业也会感到地位不平等,所以还是希望通过整个竞争环境的改善,给国有企业一个稳定可预期的外部竞争环境,这样它可以作出长期决策的选择。

新阶段:混合所有制改革

江小涓教授指出,虽然1999年的全会解决了当时的问题,国有企业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已经过去了20多年,又有新的问题,所以现在中央又在强调国有企业的改革,这轮改革中特别强调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改革,要解决的问题是使企业的投资者多元化,带来一些市场的理念,带来一些外部对企业的约束,比如上市的国有企业会受到市场监管部门、投资者非常严格的监管。更多引入法律的力量、市场的力量,不完全是靠企业自我管理或者上级来管理,使它更适合现在市场经济下多种形式的一种需求。

总的来讲,国有企业的改革还是让它的内部管理、外部环境、运营机制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特点。

来源:人文清华讲坛

原标题:江小涓:国有企业改革问题

最新更新时间:02/25 13:32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