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好问】莫言的两会教育提案靠谱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好问】莫言的两会教育提案靠谱吗?

教育需要改革吗?怎么改革才合适?本期好问邀请教育研究者左飞来解答关于中小学教育的问题。

3月3日,莫言提出的教育改革提案称“应减少中小学学制,将原本的633学制改为连续教育12年,高中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并取消小升初和初升高两次统考……”而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江苏省委会主委、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则建议将男生入学年龄延迟到8岁。中小学教育对孩子一生有哪些影响?减少教育时间真的可行吗?好问是界面旗下的问答栏目,我们邀请各路大神做客在线回答网友提问。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各种有用的答案,遇见有趣的人。本期好问邀请教育研究者左飞来解答关于中小学教育的问题。

男孩推迟到8岁上学合适吗?

哗哗啦啦小雨落下:请教左飞老师,男孩推迟至8岁上学的依据是男孩的心理发育比较晚吗?应该如何判断孩子的心理生长发育程度呢?

左飞Jacky:这种一边倒或者一刀切的论断我不是很支持。毕竟早上学的也有成才的,晚上学的也有。孩子的心理发育是需要社会的历练和熏陶的。但是每个孩子状况不同。当然,可能年龄是判断孩子心智是否准备好面对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但家长更需要判断的是自己和孩子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包括孩子是否具备了一定的社交技能,是否有了可以保护自己的能力,是否在智力发育上能接受中国小学知识的灌输等等。

耶伦掌金:对于教育这块,我其实不是很懂,就论男生入学年龄推迟到8岁,我个人看法是反对的,以后全球国家的教育、经济、互联网、通讯等都是越来越高端、科技化,社会竞争力越来越大,单单人口老龄化已经是严峻的社会形态,这时候一个国家需要有更多的新生代人才。推迟入学了,势必会推迟就业,或者一些岗位需求人员的刚需。

左飞Jacky:这种隔靴搔痒的改革提案,我个人是不认同的。年龄不是问题,如何在适合的年龄给予适合的知识去教育才是当代教育者和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思考的问题。

耶伦掌金:恩,我很赞同你的说法【如何在适合的年龄给予适合的知识去教育才是当代教育者和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思考的问题】。不仅学习知识,还有提高国民素质教养,包括中国人和国际友人相处时体现出的素质教养,以及走出国门代表中国的国民形象。

左飞Jacky:多谢认可,教育为国家之根本,而教师队伍却从上至下没有得到应有的培训、筛选,储备和管理体制让人不得不感到遗憾。

听说id不能改:我觉得很纠结,虽然看似男孩推迟入学的办法好像能给孩子一个更快乐的童年,但是诚如楼上的某位发言,确实进入社会的时候就会很大龄了,而且父母家庭教育的压力就更大了些。学制减少看起来倒是很吸引人,就怕没有全面配套的改革啊!

左飞Jacky:这也是一个问题,毕竟时间成本才是最宝贵的。

六三三学制要改吗?

sunshine°:就莫言的提议,感觉好像学生会轻松。但具体分析不出利弊。

左飞Jacky:因为单一的方案无法满足全局的需求。所以我只能说赞成莫言的想法,但是不认可这种缺乏全局思考的提案。

伊塘小蛙: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小学六年(七年)制有更多的缓冲期,缩短学制,更容易偏向急功近利,对孩子来说,并不是好事。

左飞Jacky:同意,现在小学和初中,初中和高中的教育断层就已经非常严重,仅仅缩短学制反倒可能会影响孩子学习内容的衔接。所以同意楼上某位网友的回答,这个提案很好,但是有待完善。

DHDESIGN:知识量爆炸式增长,简单缩短学制如何掌握如今社会所需的基础知识。个人觉得最好的方式是提前专业细分,等到大学真的有点晚。比如我现在是从事工业设计,以前很多基础知识除了跟考试有关跟我现在工作半毛钱关系都没有。这个社会不需要半桶水的所谓全面人才,需要一进入社会就具有专业深度的人才,至于更多的知识获取是一辈子的事情,活到老,学到老,而且进入社会之后更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识。

左飞Jacky:您说的有道理,但我不敢苟同。首先,大学之前,甚至大学二年级之前我都不认为是孩子自己选择职业生涯或者专业的最佳时间点。为什么,很简单,那时候的孩子迷茫,叛逆,价值观体系都没建立好,要他们选择好自己的一生非常喜欢的事物或专业去走下去可能会难上加难,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教育任务。我个人的观点正好有些相反,我建议大学之前都要做通识教育,也就是增加我们对这个社会的常识性的认知。什么是美的,什么是善良的,什么是好的,法律是什么,公平是什么等等等等。这些教会了孩子们如何去看待这个社会。而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那么不如等孩子们的价值体系完善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了健全的社会观、爱情观、知识观和道德观之后再去专门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去认真学习。这样可能反倒会“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西方教育体系中,根据我的经验,我在留学的时候,我们研究生课程的第一学期是集中学习职业道德、基础数学、基础心理学和各个专业的大体知识。而到了第二学期才自己分专业去选课学习。比如会计专业,第一学期可能很多学生连我们中国初中生都滚瓜烂熟的因式分解都要从零学起,但两年后能成功进入知名投行或者金融机构的人也大有人在。因为毕竟,工具(知识)就在那里,如何用它可以在短时间内赶上来。但是如果选错了地方去用它(我们的价值观歪了),那很可能要酿成大祸。这也许能部分解释为什么现在我们教出了那么多高分低能,高文凭低素质的人的原因罢!

April_try:就知识量而言,完全可以缩短时间。只是要为了小升初,为了中考,为了高考,在不停地重复做题而已。对于以后的学生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左飞Jacky:同意您的看法。我的心理机构中一直有一个实验项目,就是辅导小学和初中孩子的课业。不是为了提分,而是建立孩子完整的价值观,告诉他们学习的意义,提升他们的内在动力是否能必然地提高他们的考试分数。结果是肯定的,甚至可以说100%的相关性。而每周他们在我这里学习的时间很短,也就一个小时到三个小时。所以我认为学习时间的长短跟孩子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没有绝对的联系,更关键的是我们要提早告诉孩子们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提升他们的内在动力,让他们主动乐意去学习。这样,就算我们不用633制的学业制度也可以让孩子健康的成长。况且,较少的课业负担可能会让孩子有时间更好地自我发展和提升,让孩子更充实更快乐。因为我认为,天天去做作业和加班做习题并不能真正让孩子的灵魂充实一丁点!

王小鱼.qq:莫言等对于教育改革的提议初衷是好的,但是方案还是有待改善。教育,最有发言权的不是教育者而是被教育者,只有被教育者才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喜欢什么样的知识。家长和老师最好是能作为一个辅助,帮助学生看清,自己以后所需要的生活不仅仅局限于当前个人喜欢的东西,而是更多的领域。这就与应试教育才能拥有发展道路背道而驰。作为一个五四制九年义务应试教育的产物,我很深切地感受到当前教育的重复性体系。知识是理解学习,不是记忆学习,小学我们学基础,初中学基础,高中学初等知识,大学我们深入学习(重头再来)。我们为什么要浪费时间?知识素质的检测不是通过应试考试解决的,何况当前国人的受教育(道德素养)水平,实在堪忧。

左飞Jacky:部分同意您的看法。应试,并不能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但应试也很可能是我们当今国情中最适合的一个教育评估手段。也就是说考试可以,但为了考试而学习就错了。其次我也同意您说的要让学生看清自己。是的,当学生看清了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孩子们是会自己去努力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的。我倾向于相信人性本善的论断。毕竟大部分人都向往更好的生活,都乐意用有意义的事物去充实自己的灵魂。而当今的应试为目的的教育大概率地扼杀了孩子去发觉自我的机会。还有,也很赞成您说老师的位置。老师并不能是教育的主导地位。记得俄亥俄州立大学出版的英语教育学的一本教材中,第一句话就是这样说的:“教育就是在教育者的帮助和引导下,让被教育者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过程。”

一人殇:不推荐减少教育年限的做法。个人认为应该扩充基础教育的内容,特别是实践类的课程应该纳入常规化课程,提升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这个意见很早就被提出,但受限于当时的教育经费而被搁置)。同时在理论课程中,新增应该被普及化的常规知识,例如性知识、护理知识、灾害应对知识等等。其实未开发的内容还有不少,但是我了解到比较明确的就这么多,毕竟不是专业的。

左飞Jacky:同意您的看法。这就是我上面评论中提到的通识性教育。其实来自于前苏联的633式的教育学制本身并没有错对之分。而是我们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向出了差错。我相信,如果国家教育方针制定者不去摆正观点和态度,改成622或者改成10年制都不能根本解决我们孩子高分低能、高文凭低素质的教育产出比例。更关键的还是老师的人才培养和国家整体的教育主导方针改变,去影响整个教育体制从根本转变。

老洪.qq:我觉得,中国的教育制度早就应该改革了。要从根本上改,真正的,彻底的改革。学制一定要缩短,不要让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们背着巨大的作业、学业、就业的三座大山艰难地爬行在十六年的学期山路上,压得喘不过气来。

左飞Jacky:其实,很多都要改,我之所以同意莫言的看法,是因为当学制更改了之后,很多现在中国教育界呼吁的改革可能会改革得更彻底。毕竟体制才是改革的根本。但我不认为633制度本身需要改革,而是教师的人才开发体制、激励体制、教育运营体制都需要系列的改革,如果这些体制改革了之后633的教学制度不适应改革后的体制的话,那个时候再去改革也不晚。所以虽然莫言的改革提案有先进性,但中国教育的改革道路却不像提案中说的那样轻松和简单。牵一发动全身,没有周全的配套改革方案,单纯改革学制,并不一定能根本上改变中国的教育现状。

老洪.qq:六三三是改革开放初中期突击教育的产物,现在我们的教育早已经步入正轨,应该是没必要再把受教育者的在校时间再拉长。虽然教育制度改革不是可以简单易行的,但也是势在必行的。

左飞Jacky:其实不然,633制度并不是拍脑瓜想出来的,而是沿袭了苏联的教育体系。而至于教育时间,小学阶段在校时间已经逐步在缩减,我相信这是有道理的。因为过早地降低孩子在校的时间很可能家长和社会都没有准备好,会引发安全和教育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更多的,相对于在校时间,我更关注教育质量和老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小学教育。老师不懂心理学,没有相关资质,我国教师资格认证体系改革,等等,很多工作都任重而道远。

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聂亿兵:很多学生在自己接受学校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学习效果突然下降,其实他们不是考试的牺牲品,而是自己错误学习观念的牺牲品。考试作为目前为止较有效的评估手段和资源分配手段暂无法退出,但是一旦认为为考试而学的观念占上风,最终会变得没了方向,成为真正的牺牲品。

左飞Jacky:是的,我觉得相对于学制改革,我国教育部与人力资源部更应该考虑的是师资力量和人才储备极度匮乏的问题。

Fanny.wxTJHJL:个人觉得,教育改革的重点应该从娃娃抓起。家有一妹,小学四年级,看着这几年她的成长,有些无奈。虽然现在小孩子普遍早熟,缩短学年制,是否会加速孩子早熟呢?失掉本来该有的童趣呢?我们教育在教育什么?我现在大学,我们当年和现在我妹上小学一个很大的差别是,越来越把分数当成学习重点!!!年终考试,妹妹成绩三门都是95以上,但是还是偏倒数,因为很多人100甚至100+。准备期末考的时候,作业每晚做到十一二点!这是小学啊!寒假布置很多作业,没什么意思,我劝妹不要做的,好好玩吧。但是妹不敢,因为毕竟开学还是要面对老师。所以,教育问题,应该扎根在第一线,接地气。除了从教育制度入手,老师的绩效考核标准也要改革。同时,提升老师综合素质,尤其是老师的德育素质、人文素养。因为个人经历原因,目前身边的同学很多不知道干什么的,或者啥也不会的,这两类人基本都选择了考教师资格证。误人子弟先不说,最起码这两类人群所带给孩子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的质量是有待考量的。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个人觉得这就是教育问题。我们应该从小引导孩子发现他到底喜欢什么。越早发现,他肯定会在喜欢的领域用心学习,无论什么途径。这样也就少些“喜欢的不擅长”现象,大学专业也不会随便听从父母朋友建议随便选择。

左飞Jacky:接触了几年中国的小学教育系统。我只能说中国小学教师的绩效考核体系确实不如人意。不仅没有找到什么证据有提高了教师的绩效水平,还增加了教师与教师之间的隔阂和不良竞争。大家都去挣绩效,毕竟占据了老师思考上好每一堂课的经历。从这一点上来说,中国的教育没有将行政和教育业务分化开来的体制才需要首先改革。我的意思是说,教师就专心搞教育,做管理的人专门来管理学校。就像私立学校那样,管理层和教育团队要分开。而现在,校长是党委书记又是管理方面的话事人。人都是有私欲的,那么在老师同事和自己升迁和薪资的管理问题上和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同时要考虑,我不认为大部分人会选择先关心后者。

还有谁.qq:教科书的问题为什么没人提!是真理至上还是政治至上?结果是教育政治至上就是真理!

左飞Jacky:从教育角度来讲,教材确实应该变革,但你说的政治教育,牵涉到了我国国情和其他一系列社会因素,在这里谈这个意义不大。

Simple四面楚歌:我非常不同意!你指的重点不是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范围,而是取消小升初,初升高的考试。但是我认为这个很有必要。人才需要筛选,好的同学去好的学校天经地义。不公平的是,这整个教育制度的评判标准,以及教育的功利化,没有让孩子形成自主的思辨能力。假如我们都能学会做出自己的思考,而非一味被老师等人带着走,我相信我们都能有自己的收获。

左飞Jacky:同意你的部分看法,但有一点,“好学生去好学校天经地义”这句话不敢苟同。首先,什么是好学生?什么是坏学生?其次,什么时候定义他们?小升初?还是初升高?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小学时候一个孩子还没有适应学习,他成绩很差,但是他初中发奋图强一直是名列前茅。那这样的孩子在小学是差生还是好生呢?教育应是公平的,要给孩子时间,要给老师合理的待遇和尊重还有有效的激励管理机制。

土鸡:首先,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就太小,全科教师是小学教师中最重要的,小学课程设计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度很低,完全是应对现实教育资源短缺而让步的教育方式,我们喜欢称之为“应试教育”。就是因为升学考核是针对优质资源短缺的问题设置的。真正的素质教育是阶段的,是依据孩子生理心理发育阶段而针对设计的。小学就是重素质全面,情商智商,知识能力协调发展,全面成长,在末期阶段过渡性加入文体理化专业普及教育,逐步培养全面的世界观,考试测验的是专业兴趣度,素质能力知识水平,而不是优质资源对生源的“择优录取”。然后才是素质教育的后段:知识与能力并举,为孩子未来专业道路铺垫。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未来!

左飞Jacky:是的,这就是我所说的通识教育。学校在小学和初中教育中应该更多侧重去教育孩子如何去看待这个社会,而不是立刻就去学习建设国家的工具性知识。

弥弥胡胡:从知识程度来说,将来可以缩短学制时间。但在教育资源不平衡的情况下,择校学区房还是会存在,从而增加学区房的换手率交易率,进而导致实现房地产“去库存”的时间延长。

左飞Jacky:是的,学制改革并不能根本转变我们孩子的教育问题。而且会牵一发动全身,影响社会的各个方面。但莫言提出的改革提案我猜测会一石激起千层浪,诱导我们社会大众进一步对中国的教育方向何去何从进入更深一层的思考。

中视鼎元传媒:变换方式学习,不应该严格约束孩子的天性,老师未必是优秀的,他们统一管理孩子,扼杀了他们的天性。

左飞Jacky:教师的整体素养有待提升。至少教师资格证开始不要如此的形式化。

吴小仙儿:我赞同2楼的说法,小学和初中可以并到一起打好基础知识,到高中可以细化专业知识,孩子可以自由选择喜好的专业,提早为上大学步入职场做好准备。

左飞Jacky:我不是非常同意。大家还记得自己高中学的东西吗?当时我们可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高可以计算天体运行,下可以纵观历史高谈阔论。但现在估计很多人都对那些知识忘得一干二净了吧?西方教育中都普遍倾向于在孩子成年之后开始细分专业,并配备完善的职业生涯辅导课程和体系。这一点,网友们可以借鉴和参考。

更多提问请戳>>

本期好问嘉宾:左飞

左飞,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硕士,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国家跳水队心理训练专家助理,前上海市大学生心理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科学大众》杂志社(小学版)“成长110”心理援助栏目特邀导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好问】莫言的两会教育提案靠谱吗?

教育需要改革吗?怎么改革才合适?本期好问邀请教育研究者左飞来解答关于中小学教育的问题。

3月3日,莫言提出的教育改革提案称“应减少中小学学制,将原本的633学制改为连续教育12年,高中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并取消小升初和初升高两次统考……”而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江苏省委会主委、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则建议将男生入学年龄延迟到8岁。中小学教育对孩子一生有哪些影响?减少教育时间真的可行吗?好问是界面旗下的问答栏目,我们邀请各路大神做客在线回答网友提问。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各种有用的答案,遇见有趣的人。本期好问邀请教育研究者左飞来解答关于中小学教育的问题。

男孩推迟到8岁上学合适吗?

哗哗啦啦小雨落下:请教左飞老师,男孩推迟至8岁上学的依据是男孩的心理发育比较晚吗?应该如何判断孩子的心理生长发育程度呢?

左飞Jacky:这种一边倒或者一刀切的论断我不是很支持。毕竟早上学的也有成才的,晚上学的也有。孩子的心理发育是需要社会的历练和熏陶的。但是每个孩子状况不同。当然,可能年龄是判断孩子心智是否准备好面对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但家长更需要判断的是自己和孩子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包括孩子是否具备了一定的社交技能,是否有了可以保护自己的能力,是否在智力发育上能接受中国小学知识的灌输等等。

耶伦掌金:对于教育这块,我其实不是很懂,就论男生入学年龄推迟到8岁,我个人看法是反对的,以后全球国家的教育、经济、互联网、通讯等都是越来越高端、科技化,社会竞争力越来越大,单单人口老龄化已经是严峻的社会形态,这时候一个国家需要有更多的新生代人才。推迟入学了,势必会推迟就业,或者一些岗位需求人员的刚需。

左飞Jacky:这种隔靴搔痒的改革提案,我个人是不认同的。年龄不是问题,如何在适合的年龄给予适合的知识去教育才是当代教育者和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思考的问题。

耶伦掌金:恩,我很赞同你的说法【如何在适合的年龄给予适合的知识去教育才是当代教育者和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思考的问题】。不仅学习知识,还有提高国民素质教养,包括中国人和国际友人相处时体现出的素质教养,以及走出国门代表中国的国民形象。

左飞Jacky:多谢认可,教育为国家之根本,而教师队伍却从上至下没有得到应有的培训、筛选,储备和管理体制让人不得不感到遗憾。

听说id不能改:我觉得很纠结,虽然看似男孩推迟入学的办法好像能给孩子一个更快乐的童年,但是诚如楼上的某位发言,确实进入社会的时候就会很大龄了,而且父母家庭教育的压力就更大了些。学制减少看起来倒是很吸引人,就怕没有全面配套的改革啊!

左飞Jacky:这也是一个问题,毕竟时间成本才是最宝贵的。

六三三学制要改吗?

sunshine°:就莫言的提议,感觉好像学生会轻松。但具体分析不出利弊。

左飞Jacky:因为单一的方案无法满足全局的需求。所以我只能说赞成莫言的想法,但是不认可这种缺乏全局思考的提案。

伊塘小蛙: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小学六年(七年)制有更多的缓冲期,缩短学制,更容易偏向急功近利,对孩子来说,并不是好事。

左飞Jacky:同意,现在小学和初中,初中和高中的教育断层就已经非常严重,仅仅缩短学制反倒可能会影响孩子学习内容的衔接。所以同意楼上某位网友的回答,这个提案很好,但是有待完善。

DHDESIGN:知识量爆炸式增长,简单缩短学制如何掌握如今社会所需的基础知识。个人觉得最好的方式是提前专业细分,等到大学真的有点晚。比如我现在是从事工业设计,以前很多基础知识除了跟考试有关跟我现在工作半毛钱关系都没有。这个社会不需要半桶水的所谓全面人才,需要一进入社会就具有专业深度的人才,至于更多的知识获取是一辈子的事情,活到老,学到老,而且进入社会之后更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识。

左飞Jacky:您说的有道理,但我不敢苟同。首先,大学之前,甚至大学二年级之前我都不认为是孩子自己选择职业生涯或者专业的最佳时间点。为什么,很简单,那时候的孩子迷茫,叛逆,价值观体系都没建立好,要他们选择好自己的一生非常喜欢的事物或专业去走下去可能会难上加难,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教育任务。我个人的观点正好有些相反,我建议大学之前都要做通识教育,也就是增加我们对这个社会的常识性的认知。什么是美的,什么是善良的,什么是好的,法律是什么,公平是什么等等等等。这些教会了孩子们如何去看待这个社会。而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那么不如等孩子们的价值体系完善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了健全的社会观、爱情观、知识观和道德观之后再去专门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去认真学习。这样可能反倒会“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西方教育体系中,根据我的经验,我在留学的时候,我们研究生课程的第一学期是集中学习职业道德、基础数学、基础心理学和各个专业的大体知识。而到了第二学期才自己分专业去选课学习。比如会计专业,第一学期可能很多学生连我们中国初中生都滚瓜烂熟的因式分解都要从零学起,但两年后能成功进入知名投行或者金融机构的人也大有人在。因为毕竟,工具(知识)就在那里,如何用它可以在短时间内赶上来。但是如果选错了地方去用它(我们的价值观歪了),那很可能要酿成大祸。这也许能部分解释为什么现在我们教出了那么多高分低能,高文凭低素质的人的原因罢!

April_try:就知识量而言,完全可以缩短时间。只是要为了小升初,为了中考,为了高考,在不停地重复做题而已。对于以后的学生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左飞Jacky:同意您的看法。我的心理机构中一直有一个实验项目,就是辅导小学和初中孩子的课业。不是为了提分,而是建立孩子完整的价值观,告诉他们学习的意义,提升他们的内在动力是否能必然地提高他们的考试分数。结果是肯定的,甚至可以说100%的相关性。而每周他们在我这里学习的时间很短,也就一个小时到三个小时。所以我认为学习时间的长短跟孩子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没有绝对的联系,更关键的是我们要提早告诉孩子们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提升他们的内在动力,让他们主动乐意去学习。这样,就算我们不用633制的学业制度也可以让孩子健康的成长。况且,较少的课业负担可能会让孩子有时间更好地自我发展和提升,让孩子更充实更快乐。因为我认为,天天去做作业和加班做习题并不能真正让孩子的灵魂充实一丁点!

王小鱼.qq:莫言等对于教育改革的提议初衷是好的,但是方案还是有待改善。教育,最有发言权的不是教育者而是被教育者,只有被教育者才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喜欢什么样的知识。家长和老师最好是能作为一个辅助,帮助学生看清,自己以后所需要的生活不仅仅局限于当前个人喜欢的东西,而是更多的领域。这就与应试教育才能拥有发展道路背道而驰。作为一个五四制九年义务应试教育的产物,我很深切地感受到当前教育的重复性体系。知识是理解学习,不是记忆学习,小学我们学基础,初中学基础,高中学初等知识,大学我们深入学习(重头再来)。我们为什么要浪费时间?知识素质的检测不是通过应试考试解决的,何况当前国人的受教育(道德素养)水平,实在堪忧。

左飞Jacky:部分同意您的看法。应试,并不能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但应试也很可能是我们当今国情中最适合的一个教育评估手段。也就是说考试可以,但为了考试而学习就错了。其次我也同意您说的要让学生看清自己。是的,当学生看清了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孩子们是会自己去努力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的。我倾向于相信人性本善的论断。毕竟大部分人都向往更好的生活,都乐意用有意义的事物去充实自己的灵魂。而当今的应试为目的的教育大概率地扼杀了孩子去发觉自我的机会。还有,也很赞成您说老师的位置。老师并不能是教育的主导地位。记得俄亥俄州立大学出版的英语教育学的一本教材中,第一句话就是这样说的:“教育就是在教育者的帮助和引导下,让被教育者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过程。”

一人殇:不推荐减少教育年限的做法。个人认为应该扩充基础教育的内容,特别是实践类的课程应该纳入常规化课程,提升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这个意见很早就被提出,但受限于当时的教育经费而被搁置)。同时在理论课程中,新增应该被普及化的常规知识,例如性知识、护理知识、灾害应对知识等等。其实未开发的内容还有不少,但是我了解到比较明确的就这么多,毕竟不是专业的。

左飞Jacky:同意您的看法。这就是我上面评论中提到的通识性教育。其实来自于前苏联的633式的教育学制本身并没有错对之分。而是我们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向出了差错。我相信,如果国家教育方针制定者不去摆正观点和态度,改成622或者改成10年制都不能根本解决我们孩子高分低能、高文凭低素质的教育产出比例。更关键的还是老师的人才培养和国家整体的教育主导方针改变,去影响整个教育体制从根本转变。

老洪.qq:我觉得,中国的教育制度早就应该改革了。要从根本上改,真正的,彻底的改革。学制一定要缩短,不要让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们背着巨大的作业、学业、就业的三座大山艰难地爬行在十六年的学期山路上,压得喘不过气来。

左飞Jacky:其实,很多都要改,我之所以同意莫言的看法,是因为当学制更改了之后,很多现在中国教育界呼吁的改革可能会改革得更彻底。毕竟体制才是改革的根本。但我不认为633制度本身需要改革,而是教师的人才开发体制、激励体制、教育运营体制都需要系列的改革,如果这些体制改革了之后633的教学制度不适应改革后的体制的话,那个时候再去改革也不晚。所以虽然莫言的改革提案有先进性,但中国教育的改革道路却不像提案中说的那样轻松和简单。牵一发动全身,没有周全的配套改革方案,单纯改革学制,并不一定能根本上改变中国的教育现状。

老洪.qq:六三三是改革开放初中期突击教育的产物,现在我们的教育早已经步入正轨,应该是没必要再把受教育者的在校时间再拉长。虽然教育制度改革不是可以简单易行的,但也是势在必行的。

左飞Jacky:其实不然,633制度并不是拍脑瓜想出来的,而是沿袭了苏联的教育体系。而至于教育时间,小学阶段在校时间已经逐步在缩减,我相信这是有道理的。因为过早地降低孩子在校的时间很可能家长和社会都没有准备好,会引发安全和教育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更多的,相对于在校时间,我更关注教育质量和老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小学教育。老师不懂心理学,没有相关资质,我国教师资格认证体系改革,等等,很多工作都任重而道远。

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聂亿兵:很多学生在自己接受学校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学习效果突然下降,其实他们不是考试的牺牲品,而是自己错误学习观念的牺牲品。考试作为目前为止较有效的评估手段和资源分配手段暂无法退出,但是一旦认为为考试而学的观念占上风,最终会变得没了方向,成为真正的牺牲品。

左飞Jacky:是的,我觉得相对于学制改革,我国教育部与人力资源部更应该考虑的是师资力量和人才储备极度匮乏的问题。

Fanny.wxTJHJL:个人觉得,教育改革的重点应该从娃娃抓起。家有一妹,小学四年级,看着这几年她的成长,有些无奈。虽然现在小孩子普遍早熟,缩短学年制,是否会加速孩子早熟呢?失掉本来该有的童趣呢?我们教育在教育什么?我现在大学,我们当年和现在我妹上小学一个很大的差别是,越来越把分数当成学习重点!!!年终考试,妹妹成绩三门都是95以上,但是还是偏倒数,因为很多人100甚至100+。准备期末考的时候,作业每晚做到十一二点!这是小学啊!寒假布置很多作业,没什么意思,我劝妹不要做的,好好玩吧。但是妹不敢,因为毕竟开学还是要面对老师。所以,教育问题,应该扎根在第一线,接地气。除了从教育制度入手,老师的绩效考核标准也要改革。同时,提升老师综合素质,尤其是老师的德育素质、人文素养。因为个人经历原因,目前身边的同学很多不知道干什么的,或者啥也不会的,这两类人基本都选择了考教师资格证。误人子弟先不说,最起码这两类人群所带给孩子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的质量是有待考量的。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个人觉得这就是教育问题。我们应该从小引导孩子发现他到底喜欢什么。越早发现,他肯定会在喜欢的领域用心学习,无论什么途径。这样也就少些“喜欢的不擅长”现象,大学专业也不会随便听从父母朋友建议随便选择。

左飞Jacky:接触了几年中国的小学教育系统。我只能说中国小学教师的绩效考核体系确实不如人意。不仅没有找到什么证据有提高了教师的绩效水平,还增加了教师与教师之间的隔阂和不良竞争。大家都去挣绩效,毕竟占据了老师思考上好每一堂课的经历。从这一点上来说,中国的教育没有将行政和教育业务分化开来的体制才需要首先改革。我的意思是说,教师就专心搞教育,做管理的人专门来管理学校。就像私立学校那样,管理层和教育团队要分开。而现在,校长是党委书记又是管理方面的话事人。人都是有私欲的,那么在老师同事和自己升迁和薪资的管理问题上和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同时要考虑,我不认为大部分人会选择先关心后者。

还有谁.qq:教科书的问题为什么没人提!是真理至上还是政治至上?结果是教育政治至上就是真理!

左飞Jacky:从教育角度来讲,教材确实应该变革,但你说的政治教育,牵涉到了我国国情和其他一系列社会因素,在这里谈这个意义不大。

Simple四面楚歌:我非常不同意!你指的重点不是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范围,而是取消小升初,初升高的考试。但是我认为这个很有必要。人才需要筛选,好的同学去好的学校天经地义。不公平的是,这整个教育制度的评判标准,以及教育的功利化,没有让孩子形成自主的思辨能力。假如我们都能学会做出自己的思考,而非一味被老师等人带着走,我相信我们都能有自己的收获。

左飞Jacky:同意你的部分看法,但有一点,“好学生去好学校天经地义”这句话不敢苟同。首先,什么是好学生?什么是坏学生?其次,什么时候定义他们?小升初?还是初升高?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小学时候一个孩子还没有适应学习,他成绩很差,但是他初中发奋图强一直是名列前茅。那这样的孩子在小学是差生还是好生呢?教育应是公平的,要给孩子时间,要给老师合理的待遇和尊重还有有效的激励管理机制。

土鸡:首先,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就太小,全科教师是小学教师中最重要的,小学课程设计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度很低,完全是应对现实教育资源短缺而让步的教育方式,我们喜欢称之为“应试教育”。就是因为升学考核是针对优质资源短缺的问题设置的。真正的素质教育是阶段的,是依据孩子生理心理发育阶段而针对设计的。小学就是重素质全面,情商智商,知识能力协调发展,全面成长,在末期阶段过渡性加入文体理化专业普及教育,逐步培养全面的世界观,考试测验的是专业兴趣度,素质能力知识水平,而不是优质资源对生源的“择优录取”。然后才是素质教育的后段:知识与能力并举,为孩子未来专业道路铺垫。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未来!

左飞Jacky:是的,这就是我所说的通识教育。学校在小学和初中教育中应该更多侧重去教育孩子如何去看待这个社会,而不是立刻就去学习建设国家的工具性知识。

弥弥胡胡:从知识程度来说,将来可以缩短学制时间。但在教育资源不平衡的情况下,择校学区房还是会存在,从而增加学区房的换手率交易率,进而导致实现房地产“去库存”的时间延长。

左飞Jacky:是的,学制改革并不能根本转变我们孩子的教育问题。而且会牵一发动全身,影响社会的各个方面。但莫言提出的改革提案我猜测会一石激起千层浪,诱导我们社会大众进一步对中国的教育方向何去何从进入更深一层的思考。

中视鼎元传媒:变换方式学习,不应该严格约束孩子的天性,老师未必是优秀的,他们统一管理孩子,扼杀了他们的天性。

左飞Jacky:教师的整体素养有待提升。至少教师资格证开始不要如此的形式化。

吴小仙儿:我赞同2楼的说法,小学和初中可以并到一起打好基础知识,到高中可以细化专业知识,孩子可以自由选择喜好的专业,提早为上大学步入职场做好准备。

左飞Jacky:我不是非常同意。大家还记得自己高中学的东西吗?当时我们可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高可以计算天体运行,下可以纵观历史高谈阔论。但现在估计很多人都对那些知识忘得一干二净了吧?西方教育中都普遍倾向于在孩子成年之后开始细分专业,并配备完善的职业生涯辅导课程和体系。这一点,网友们可以借鉴和参考。

更多提问请戳>>

本期好问嘉宾:左飞

左飞,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硕士,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国家跳水队心理训练专家助理,前上海市大学生心理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科学大众》杂志社(小学版)“成长110”心理援助栏目特邀导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