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最好的蓝色,是这些人种出来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最好的蓝色,是这些人种出来的

如果说工业染料里的蓝只有一种面孔,那么天然染料中的蓝则有千变种万化。

清晨8点,渡边健太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上午,他要从眼前堆得像小山一样的绿叶子里把茎秆挑出来;下午,他染完衣料,缝制完近期要交工的布制品,又去田里除了一会儿草。临近天黑,小伙子开着收割机忙活了一会儿,最后把第二天需要选别的绿叶子割好运回工作室。

他染成靛蓝色的双手上下翻飞,常常要忙到晚上9点才能舒舒服服地泡个澡,歇上一会儿。

渡边健太是BUAISO工作室的发起人之一。这个工作室开在日本德岛县一个叫上板町的乡下地方,栽培用来染丹宁布的作物并以此制作纯天然染料、染色以及自制一些产品。

尽管被赋予了“新时代的蓝染职人”称号,但工作室里的四个年轻小伙子其实大部分时间都在种地。除草、浇水、驱虫、施肥……从播种到收割,种植这种日本称作“蓝叶”(虽然看起来是绿色的)的作物需要花上一年的时间。

“蓝色的魅力在于色彩是活的。时间越久越是青得鲜明,色彩会变得更鲜艳。”渡边健太还是个上班族的时候在蓝染教室体验到这种工艺,一下子就爱上了这门传统技艺。他当即决定辞职学习,但当时日本的蓝染产业陷入低谷,没有哪里愿意接收这个一窍不通的菜鸟。

由于农村人口过稀,日本很多县市都加入了“地区活力支援队”计划——相当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支援农村建设——这为渡边健太创造了机遇。他来到位于日本西南部的德岛县乡下,开始在蓝染作坊里研修。

如果说工业染料里的蓝只有一种面孔,那么天然染料中的蓝则有千变种万化,而它最终呈现出来的颜色,和产地、土地状况以及职人的用心程度息息相关。德岛县自江户时期开始就是“阿波蓝”的产地,这里的蓝色纯粹到有“本蓝”的美誉,相对于其它产地的“地蓝”,有“蓝之正宗”的意思。

德岛县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流经这里的吉野川一年一泛滥,恰巧在蓝叶收割后,泛滥的河水又为土壤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得德岛县几乎全县都曾经是蓝叶的种植地。

在最辉煌的时期,德岛县种植蓝叶的作坊曾多达2000家。随着化学染料的流行,作坊相继关张,现在只剩5家了。虽然日本各地仍然不乏坚持天然蓝染的染坊,但他们的染料几乎都来自这么屈指可数的几家作坊,染出来的颜色自然也就大同小异。

正是抱着想要创造“属于自己的蓝”的想法,研修两年后,渡边健太决定成立一家工作室,从种植蓝叶开始。

他和在作坊里认识的楮觉郎联手,BUAISOU工作室就此诞生了。它的名字来源于第一个在公开场合穿着牛仔的日本人——二战时期的实业家白洲次郎——他的府邸叫“武相庄”,发音即为“BUAISO”。加上后来加入的两个人三浦佑也和結城研,BUAISO现在有四名成员。

BUAISO的农田就在工作室附近,青山绿水,鸡犬相闻:

种植的过程中不能使用除草剂和杀虫剂,所有作业都由人力完成。因为染料的成色最终取决于土地的优劣,人力所能做的无非是在可能的范围内为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这个过程有种“尽人事、听天命”的禅意。

收割蓝叶绝对是个体力活:

茎秆不能用来制作染料,所以必须把收割来的茎秆和叶子分开:

接下来是发酵。这个过程要持续120天,每周往发酵堆里加一次水:

 

最后在发酵完成的染料里加入麦麸、木灰和氢氧化钙,

染料就制作完成了。

染料里会时不时冒出蓝色的泡沫,这是染料发酵成功的标志。

尽管自认为付出了最大的努力,但渡边健太说,自2012年工作室成立以来,种出来的蓝色“没有满意的”,或者说是“不知道到底有没有满意的”。他们只是一直觉得,“明年一定会种出更好的蓝”。

蓝染界本来是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规矩的。应该蓝到什么程度、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留白、花纹有固定的纹样等等,是德岛蓝作为“本蓝”的骄傲和矜持。

BUAISO算是德岛蓝染里的一个“异端”。

虽然继承了传统工艺,但这几个小伙子显然不打算做墨守成规的乖乖仔。和其它作坊不同,他们几乎什么活都敢接,染过的作品包括T恤、夹克,甚至动物头骨。

也因此,BUAISO声名远播。一款日本传统民间技巧游戏——剑球就令他们在纽约大受追捧。

人们将他们制作的蓝染产品称为“作品”而非“商品”。看了下面的制作过程你也会觉得,确实每一件都担得起这样的名头。就拿挂在日式商店门口的“暖帘”来说,首先,需要在布料上涂上防水浆糊,留出商标的形状:

接着,将布料放入180厘米深的染缸。染料青里透黑:

染料粘上纤维,和空气接触后发生氧化,颜色在布料上沉淀下来。这个过程需要重复2至3次。而根据温度、湿度和布料的不同,染色次数需要随时调整。

染色完成后将布料浸入温水,把浆糊洗掉。

重复水洗4至5次,洗去染料里的木灰,再在水里加入醋酸和水淀粉涮洗,防止掉色。

最后是干燥、缝制。

至此,一块暖帘才算完成了。

2015年,BUAISO把工作室开到了纽约。

无论是“耗时一年种植蓝叶”的噱头,还是发酵等传统工艺,抑或BUAISO制品的精美程度都让美国人觉得新奇又美好,他们纷纷来到工作室,体验蓝染的乐趣。

BUAISO的作品也囊括了服装、手链、杯垫、包包、鞋带、梳子等各种物品。

甚至与SUEKI CERAMICS合作过大谷烧:

当你忍不住感叹“美爆了!”并准备把渡边健太等人的故事讲述成匠人套路的时候,渡边健太却说,“这不是我的家族事业,也不是出于‘一定要把蓝色守护下去’之类的心情,我真的是出于喜欢才做这件事情。”

而之所以喜欢,除了蓝色这么美,还需要更多的理由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想要获取更多有意思的内容,请移步界面网站首页(http://www.jiemian.com/),并在微博上和我们互动,调戏萌萌哒歪楼菌→【歪楼-Viral】(请猛戳这里)。

你也可以关注乐趣频道的微信公众号【歪楼】:esay1414

来源:Heapsmag

原标题:世界を染める、新しい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最好的蓝色,是这些人种出来的

如果说工业染料里的蓝只有一种面孔,那么天然染料中的蓝则有千变种万化。

清晨8点,渡边健太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上午,他要从眼前堆得像小山一样的绿叶子里把茎秆挑出来;下午,他染完衣料,缝制完近期要交工的布制品,又去田里除了一会儿草。临近天黑,小伙子开着收割机忙活了一会儿,最后把第二天需要选别的绿叶子割好运回工作室。

他染成靛蓝色的双手上下翻飞,常常要忙到晚上9点才能舒舒服服地泡个澡,歇上一会儿。

渡边健太是BUAISO工作室的发起人之一。这个工作室开在日本德岛县一个叫上板町的乡下地方,栽培用来染丹宁布的作物并以此制作纯天然染料、染色以及自制一些产品。

尽管被赋予了“新时代的蓝染职人”称号,但工作室里的四个年轻小伙子其实大部分时间都在种地。除草、浇水、驱虫、施肥……从播种到收割,种植这种日本称作“蓝叶”(虽然看起来是绿色的)的作物需要花上一年的时间。

“蓝色的魅力在于色彩是活的。时间越久越是青得鲜明,色彩会变得更鲜艳。”渡边健太还是个上班族的时候在蓝染教室体验到这种工艺,一下子就爱上了这门传统技艺。他当即决定辞职学习,但当时日本的蓝染产业陷入低谷,没有哪里愿意接收这个一窍不通的菜鸟。

由于农村人口过稀,日本很多县市都加入了“地区活力支援队”计划——相当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支援农村建设——这为渡边健太创造了机遇。他来到位于日本西南部的德岛县乡下,开始在蓝染作坊里研修。

如果说工业染料里的蓝只有一种面孔,那么天然染料中的蓝则有千变种万化,而它最终呈现出来的颜色,和产地、土地状况以及职人的用心程度息息相关。德岛县自江户时期开始就是“阿波蓝”的产地,这里的蓝色纯粹到有“本蓝”的美誉,相对于其它产地的“地蓝”,有“蓝之正宗”的意思。

德岛县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流经这里的吉野川一年一泛滥,恰巧在蓝叶收割后,泛滥的河水又为土壤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得德岛县几乎全县都曾经是蓝叶的种植地。

在最辉煌的时期,德岛县种植蓝叶的作坊曾多达2000家。随着化学染料的流行,作坊相继关张,现在只剩5家了。虽然日本各地仍然不乏坚持天然蓝染的染坊,但他们的染料几乎都来自这么屈指可数的几家作坊,染出来的颜色自然也就大同小异。

正是抱着想要创造“属于自己的蓝”的想法,研修两年后,渡边健太决定成立一家工作室,从种植蓝叶开始。

他和在作坊里认识的楮觉郎联手,BUAISOU工作室就此诞生了。它的名字来源于第一个在公开场合穿着牛仔的日本人——二战时期的实业家白洲次郎——他的府邸叫“武相庄”,发音即为“BUAISO”。加上后来加入的两个人三浦佑也和結城研,BUAISO现在有四名成员。

BUAISO的农田就在工作室附近,青山绿水,鸡犬相闻:

种植的过程中不能使用除草剂和杀虫剂,所有作业都由人力完成。因为染料的成色最终取决于土地的优劣,人力所能做的无非是在可能的范围内为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这个过程有种“尽人事、听天命”的禅意。

收割蓝叶绝对是个体力活:

茎秆不能用来制作染料,所以必须把收割来的茎秆和叶子分开:

接下来是发酵。这个过程要持续120天,每周往发酵堆里加一次水:

 

最后在发酵完成的染料里加入麦麸、木灰和氢氧化钙,

染料就制作完成了。

染料里会时不时冒出蓝色的泡沫,这是染料发酵成功的标志。

尽管自认为付出了最大的努力,但渡边健太说,自2012年工作室成立以来,种出来的蓝色“没有满意的”,或者说是“不知道到底有没有满意的”。他们只是一直觉得,“明年一定会种出更好的蓝”。

蓝染界本来是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规矩的。应该蓝到什么程度、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留白、花纹有固定的纹样等等,是德岛蓝作为“本蓝”的骄傲和矜持。

BUAISO算是德岛蓝染里的一个“异端”。

虽然继承了传统工艺,但这几个小伙子显然不打算做墨守成规的乖乖仔。和其它作坊不同,他们几乎什么活都敢接,染过的作品包括T恤、夹克,甚至动物头骨。

也因此,BUAISO声名远播。一款日本传统民间技巧游戏——剑球就令他们在纽约大受追捧。

人们将他们制作的蓝染产品称为“作品”而非“商品”。看了下面的制作过程你也会觉得,确实每一件都担得起这样的名头。就拿挂在日式商店门口的“暖帘”来说,首先,需要在布料上涂上防水浆糊,留出商标的形状:

接着,将布料放入180厘米深的染缸。染料青里透黑:

染料粘上纤维,和空气接触后发生氧化,颜色在布料上沉淀下来。这个过程需要重复2至3次。而根据温度、湿度和布料的不同,染色次数需要随时调整。

染色完成后将布料浸入温水,把浆糊洗掉。

重复水洗4至5次,洗去染料里的木灰,再在水里加入醋酸和水淀粉涮洗,防止掉色。

最后是干燥、缝制。

至此,一块暖帘才算完成了。

2015年,BUAISO把工作室开到了纽约。

无论是“耗时一年种植蓝叶”的噱头,还是发酵等传统工艺,抑或BUAISO制品的精美程度都让美国人觉得新奇又美好,他们纷纷来到工作室,体验蓝染的乐趣。

BUAISO的作品也囊括了服装、手链、杯垫、包包、鞋带、梳子等各种物品。

甚至与SUEKI CERAMICS合作过大谷烧:

当你忍不住感叹“美爆了!”并准备把渡边健太等人的故事讲述成匠人套路的时候,渡边健太却说,“这不是我的家族事业,也不是出于‘一定要把蓝色守护下去’之类的心情,我真的是出于喜欢才做这件事情。”

而之所以喜欢,除了蓝色这么美,还需要更多的理由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想要获取更多有意思的内容,请移步界面网站首页(http://www.jiemian.com/),并在微博上和我们互动,调戏萌萌哒歪楼菌→【歪楼-Viral】(请猛戳这里)。

你也可以关注乐趣频道的微信公众号【歪楼】:esay1414

来源:Heapsmag

原标题:世界を染める、新しい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