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3日,王石在深圳前海参加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活动发言时袒露:“我还有点野心,我希望万科不仅仅今天存在,明天也存在。”
一周后的1月30日,王石在“天山峰会2016年”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表示:在民营企业,不管我喜欢不喜欢你,你要想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我就告诉你,我不欢迎你。”
万科,这个A股证券代码为000002的企业,不断的站在行业焦点处,不得不引起媒体们的强烈关注。
万科不欢迎宝能
彼时正值“万宝之争”的风口浪尖。从2015年12月6日起,有媒体爆出,以深圳市钜盛华事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宝能系”多次举牌万科,持股比例超20%,并超越华润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此后经历了“郁亮王石们”与“姚振华们”的撕逼,看起来并没握手言和,但也并非刀刃相见。王石最重要的理由是:“宝能系”信用不够,会毁掉万科。
12月18日中午1点,万科宣布停牌,并于次日公告称正在筹划股份发行用于重大资产重组收购资产。万科A股股价以24.43元创7年来新高。
此后,万科在1月15日再度发公告,申请万科A股继续停牌,并预计在3月18日前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或报告书。万科在公告中讲述了继续停牌的原因,并透露:停牌期间,万科已就有关可能交易与一名潜在交易对手签署了一份合作意向书。
1月29日,万科再度发布公告:如公司未能在2016年3月18日前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或报告书或者复牌,将继续停牌至2016年6月18日。
据说股民在看到这则公告之后,放弃关注,暂且回家过年去了。
“万宝之争” 谁得利?
在上述停牌期间内,万科公告中称与“潜在对手”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并有意收购潜在交易对手持有的目标资产。这一切的争论,终在3月12日有了谜底。
当日,一张“深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和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备忘录签字仪式”的照片在网络流传,照片中的四个人面带微笑手牵手,其中包括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及深圳地铁集团董事长林茂德。随后多家媒体证实,万科拟主要以新发行股份方式,收购深圳地铁集团所持有的目标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深圳地铁将注入部分优质地铁上盖物业项目的资产,初步预计交易对价介于400-600亿元;双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将依托“轨道+物业”模式,紧密合作,共同发展,以深圳为起点,逐步实现向珠三角乃至全国其他重点城市的拓展。
林茂德表示,与万科的合作,是深圳地铁集团模式创新的重要举措,符合国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战略导向。
王石表示,深圳地铁集团是深圳最主要的城市建设者之一,这次拿出最稀缺的核心地区土地资源合作开发,充分体现了合作的诚意和对万科的信任,两家公司优势互补,抓住深圳进一步城市化和经济转型提供的历史机遇,将为全体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有分析人士指出,截至目前,万科总市值2696.86亿,宝能系共计持有万科26.81亿股,占万科总股本的24.26%,是万科的第一大股东。按照2015年12月18日停牌前的最后股价24.43元计算,宝能系持有万科股票的市值为655亿元。如果万科按照停牌前股价的90%向深圳地铁进行增发,那么深圳地铁用590亿的总价就可超越宝能,成为万科新的第一大股东。
这一合作关系的建立,王石的“不欢迎民营企业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有了印证。
万科为何勾搭上深圳地铁集团?
据2015万科年度业绩显示,2015年万科销售金额2614.7亿元,销售面积2067.1万平方米,在全国商品房市场的占有率进一步上升至3%。同时,2015年万科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955.5亿元,同比增长33.6%;实现净利润181.2亿元,同比增长15.1%。无论销售金额还是市场占有率,都创造了行业有史以来的新纪录。
据公开资料显示,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是深圳市属大型国有独资企业,其前身为深圳市地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7月31日,2009年更名为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截至2015年底,集团注册资本金241亿元,总资产2411亿元,净资产1503亿元,已形成集地铁“投融资、建设、运营、资源经营与物业开发”四位一体的产业链。
依托快速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通过轨道交通上盖运作物业开发,地铁集团目前已拥有地铁上盖物业开发项目10个,分布于前海蛇口自贸区、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以及福田、龙华等深圳市各重要发展区域,总建筑面积约500万平方米,产品涵盖住宅、商业、写字楼、酒店等多种业态,均为大规模城市综合体项目。
据了解,深圳市轨道交通共投入运营5条线路178公里。其中地铁集团运管管理的4条线路158公里,2016年还将开通3条新线共107公里。这些新线路的拓展,毫无疑问将激活更多的项目开发机会。
有分析指出,在不久的将来,深圳地铁集团+万科的组合,将不再只局限于深圳,“轨道+物业”的先进模式,也有望随着轨道的延伸,向更多城市复制输出,促进更多城市经济圈的形成,推动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深圳建设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的目标要求,加快“走出去”步伐。
事实上,万科与深圳地铁的合作,这早已经不是第一次。
-
2014年12月,万科已和深圳地铁集团就红树湾地块的开发及BT融资建设达成协议,双方将合作打造一个集商务办公、商业、酒店、公寓于一体的大型滨海湾区综合体,这是双方首次合作;
-
2015年3月,万科深圳公司通过公开招标方式获取深圳北站枢纽城市综合体C2地块物业开发项目,这是第二次合作;
-
2015年3月,深圳地铁万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深圳工商局登记注册,公司注册地址在万科中心,由深圳地铁集团持股51%、万科持股49%。
万科与深圳地铁集团的联姻可谓般配,有业内人士分析,万科可以帮助深圳地铁更快的进入中国其它的城市,深圳地铁和其它地方政府的议价能力将大大增强。未来,深圳地铁集团走向全国,那么万科得到的地铁上盖项目就越多。
万科年度业绩媒体见面会透露了怎样的消息?
万科与深圳地铁达成合作之后,就在3月13日,万科已向各媒体发出邀请函,通知在3月14日上午在万科总部举行深圳地铁集团与万科集团战略合作媒体见面会”以及“万科2015年度业绩媒体见面会”,期待“万宝之争”有最后定论的媒体界又打起了12分的精神。然而就在开会之前,万科称“因时间仓促,双方还未做好充分准备,原定的深圳地铁集团与万科集团战略合作媒体见面会取消。”当日上午只举行了业绩媒体见面会。
在见面会上,万科公布了2015的年度业绩,并仅留给媒体十几分钟的提问时间。
-
海外业务:截至2015年底,万科已经进入了旧金山、香港、新加坡、纽约、伦敦等5个海外城市。2015年度销售业绩中,海外项目贡献销售面积2.8万平米,贡献销售收入28.8亿元。其中,万科在纽约新增3个项目,在香港新增1个项目,在伦敦新增2组项目。
-
万科在2015年成立了万科物流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开展了项目获取、开发建设和资产管理的全流程业务。截至2015年底,万科已进驻、拟进驻22个城市,已获取、拟获取项目29个,总建筑面积达300万平方米。
-
万科高级副总裁谭华杰表示:“在土地市场冷热不均,局部城市土地市场明显过热的不利情况下,万科不仅买到了基本足够的土地,而且严控拿地成本,重点关注存量土地市场的机会。2015年没有拿下一个高风险项目,也没有一个面粉贵过面包的地王项目,购买的地块涵盖了一手楼、二手楼,毛胚房甚至烂尾楼。”
-
万科总裁郁亮表示:万科在全国各地都与地铁有合作,目前有40个万科项目属于轨道上盖物业,不管是深圳,还是北京上海长春等都有合作案例。轨道上盖是一种很好的资源,是每个城市里的稀缺资源,在中国城镇化的发展中,轨道上盖物业最能应付波动,而万科又主要面向刚需做房子,这很符合万科的定位,也希望未来在这方面有更多的发展。
-
郁亮谈股权结构:在股权结构方面,万科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第一是要有利于万科的全体股东,第二个就是要对公司长远发展有利。万科是本着这些原则一路走过来的,我们过去的成功可以证明,混合所有制是最有活力的。
-
有媒体提问:万科与深圳地铁的合作是单纯股权合作还是也有土地合作?在场的记者们得到了如下答案:有的人吃饭是为了谈业务,有的人吃饭为了玩,我觉得嘛,吃饭就是吃饭。
此时社会各界还在持续关注与翘首万科,似乎有了答案,又似乎还没有。3月17日,万科将召开今年的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万宝之争”或许就会迎来大结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