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陆4S店现状很不好,尤其是随着竞争加剧,成本上升,增幅放缓,新车利润越来越薄,4S店发展可谓是举步艰难,收入越来越多转向后市场保养服务。
中国私家车高峰是2008年开始的,根据5年换车周期,2013年后迎来置换高峰。目前中国每年30%的二手车在4S店渠道置换掉,总量约为200—300万台。
在这过程中,4S店也发现二手车是块不错的蛋糕。但目前4S店处理客户置换的二手车主要依靠三种方式:
(1)自己成立经销部针对C端销售,如宝马尊选、通用诚新。这种方式好处是车辆可以系统整备卖出高价。但自己独自搭建团队做收车、整备、获客、交易,有投入风险,要做大规模往往面对亏损。
(2)通过二手车经理快速处理。4S店设有二手车经理职位,负责置换下来二手车的处理,这些二手车经理往往手下有一批大小黄牛收车,他们采用电话出价的方式收取置换车源。这种方式处理车很快,但二手车经理存在很大灰色利润,4S集团不能保证利益最大化。
(3)通过拍卖公司或者电商平台拍给车商,如国拍、车易拍、优信拍。特别是B2B拍卖平台出来后,为了维护好4S店渠道车源端交易,往往给4S店大量成交补贴,这也是B2B平台长期无法盈利的重要原因。
4S店为了利润最大化,还会要求拍卖平台帮助实现差价。也是说4S店会像黄牛收车一样拼命压低置换旧车价,然后要求拍卖平台限期高价拍掉。
原来的B2B模式,车源所有权已从个人转到4S店,双方直接谈好置换价格。这种模式下,平台拍出多少都与C无关,但4S店报价会走眼,拍出的价格可能低于置换价或流拍。于是,4S店要把风险强制转到拍卖平台头上:不管如何,你要做我的生意,必须要高于低价把车拍掉,以至于像车易拍这样的平台,倒变成100%收车的奶妈。
车易拍为了降低自己的压力,才想出了C2B拍卖留差价的方法,C来店置换旧车现场拍,拍出多少价,展示给客户看。这样车辆所有权还归C,既不需要4S店有报价收车压力,拍的又快,又保证了4S店赚取差价。商业逻辑上来讲,2B平台还能赚点补贴损失,是一举多得。
但罗马的归罗马,凯撒归凯撒。平台还是要明示消费者差价或收费,让消费者比价的清清白白。设置合理的利益分配,当然分配方式过于苛刻,客户跑掉或交易丢失这当然是4S店和车易拍等平台不愿看到的。
我认为,未来4S店二手车业务趋势一定是优质车源自营B2C交易,提供从整备到交易到保养一条龙服务,用高品质商品和服务赚更多利润。而车况差、利润空间少的车,走2B渠道,进行快速处理。
4S店自己搞电商不靠谱,一定是走与各种电商平台合作道路。假如一个电商平台可以帮助4S店快速完成B2C交易,一定是4S店体系最乐于见到的。合作好了,占有4S店体系中30%近百万台,一个B2C平台百万成交量就是百亿美元估值。
目前,已经有优信和车猫这两家着手发展B2C,未来像车易拍甚至是越来越多的二手车公司会转型到B2C模式,这在4S店领域还是大有可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