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驳“妖魔化大排量”论:为啥要大排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驳“妖魔化大排量”论:为啥要大排量?

我打心里喜欢自然吸气,但排斥涡轮增压也没有那么愤世嫉俗。

我很难界定我的角色。这是第一句我想说的。

我打心里喜欢自然吸气,但排斥涡轮增压也没有那么愤世嫉俗。比如,在大众和奥迪如此被黑的今天,我居然还想着买一台用了干式双离合的高尔夫GTI,以及秉承烧机油传统的奥迪S3,事实上我的座驾却又是一辆马自达——是的,这简直是一个傻X似的存在。

喜欢有喜欢的理由,讨厌亦如此。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想给自然吸气粉或者大排量粉儿洗地,我尊重你们,同时也尊重那些喜欢涡轮增压的朋友们。这个世界本来就应该多彩,不是吗?难道满地跑的都是涡轮增压,增压粉儿们会特别高兴?难道满地跑的都是纯电动,环保卫士们会特别高兴?

不是的。

第一,要讨论的是大排量还是自然吸气?

驾仕派以及买车问问都发表了一篇关于“大排量”的稿子,底下评论用赵阿姨的话来说,就是“已被骂成狗”。然而,如果问我对此怎么看?我的第一个观点是“自然吸气或许没你想象的那么费油”。

不过在谈自然吸气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先和大排量撇清关系。通常情况下,大排量是指排量超过3.0L以上的发动机,我们在谈及油耗表现时,会尽可能的把目前还在生产的、先进的3.0升以上发动机拉过来对比。

这并不简单。要知道,现在的汽车市场,就是你拿着30万的钞票也很难寻觅到一款超过3.0升V6引擎,很难有这样大排量车型存在。因为30万以下是我国汽车主要消费区间,所以我们先讨论自然吸气发动机。

大多数人所难以理解的排量通通都在变小,排除掉“排量税”这些未加官方证实的理论之外,我必须给出一个理由,那就是:技术发展越快,动力提升越大。

这解释起来并不难。举个栗子,伴随新中国大众发展历程的速腾,上市初期提供1.8T、1.6L和2.0L三款发动机,他们的动力水平分别为110kW,74kW和88kW,随后大众在2010年推出的速腾上推出了1.4T和1.8T两款发动机,他们的动力又分别为96kW和118kW,再往后走,速腾2012款又推出了1.6L发动机拉低售价,功率为77kW(不得不说,这款发动机动力水平真的很差),然后大众就止步不前了。

大众是涡轮增压的先锋官,所以我们可以忍受它自然吸气的孱弱。不过,有主力发展自然吸气的企业前来捣乱。马自达在昂克赛拉上搭载了两款引擎,分别为1.5升和2.0升,1.5升自然吸气引擎动力水平为86kW,2.0升动力水平为116kW。

一款2006年大众的主力产品(当然彼时涡轮增压还没声名鹊起),2.0升自然吸气发动机动力和现在2016年的2.0升自然吸气发动机已经今非昔比。彼时的2.0升发动机爆发出来的88kW不仅与今日马自达1.5升引擎的功率相差无几(事实上,马自达的1.5升发动机还不算最强),甚至经济性表现也落后了。

反过来讲,那些购买2006款速腾2.0升车型来满足家庭用途的车主,他们的需求也就是88kW,而现如今他们并不需要再去购买那么大排量的车型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够用即可的车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革新,他们的排量要求还会继续降低。

可是排量降低、动力保持不变、同时油耗降低,那么那些稍微大点的排量,依然拿2.0升来举例,是不是相比此前2.0升来说,也应该变的动力更强、油耗更低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目前大力发展2.0升自然吸气引擎的企业不多,市面上极具代表性的只有两款——丰田6AR-FSE(搭载于凯美瑞,123kW)、马自达创驰蓝天2.0升(搭载于昂克赛拉和阿特兹,116kW)。为什么不选择雅阁以及通用、福特的2.0升引擎呢?因为那些引擎都不是最新的,要和最新的涡轮增压对比,就要用最新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否则是不公平的。

昂克赛拉上的2.0升引擎百公里油耗8升(数据来自小熊油耗、汽车之家、我本身也是车主三方综合),凯美瑞2.0升油耗水平为8.5L左右(数据来自小熊油耗、汽车之家双方综合)。他们的竞争对手分别是谁呢?采用涡轮增压1.5T的福特蒙迪欧(功率133kW,福特从来就不是控制油耗比较出色的企业)9.5升/百公里,采用涡轮增压1.8T的上海大众帕萨特(功率132kW)9.3升/百公里。

无论怎样说,凯美瑞的功率是低了一点,昂克赛拉不仅功率低了一点,车重也减轻了一些,但我们依然能看出主流的几款小排量同动力下的涡轮增压,并不比自然吸气省油(这个结论已经很保守了)。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不管是开自然吸气发动机,还是开涡轮增压发动机,谁都是环保的,没必要攻击我是自然吸气发动机,就说我浪费、不环保。那么,这个理论适不适合更大排量呢?

当然。鉴于国内中级车级别没有主流大排量V6发动机,所以我们需要借用下美国的数据,为了避免出现差错,小排量车型油耗我们也选取美国数据,保证处于同样的循环工况测试规则。

我们还是选择注重发展自然吸气的企业,凯美瑞2.5L和凯美瑞3.5L,雅阁2.4L和雅阁3.5L。数据如下表:

除了雅阁2.4L采用了更加经济的CVT变速箱,油耗相比3.5L车型有1.2升的差距之外,凯美瑞的两款发动机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好吧,我想我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大排量没有特别费油”。

那为什么中国市场的大排量少了呢?很简单,常规四缸所爆发出来的动力已经足够满足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比方说一个正常有点运动追求的消费者,它需要的动力完全可以由一款2.4或者2.5升的引擎满足。一款2.5升四缸引擎可以爆发出141kW的功率,至于更高阶的V6引擎,比如雅阁3.0升发动机,不仅在动力上(192kW)也在消费者超出主流很多。这让我相信大排量在国内并不是主流,很多产品已经验证了这点。

至此,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已经解决了,我相信很多朋友都会认可我的结论:自然吸气发动机,包括大排量发动机在经济性上依然站的住脚。选择大排量,并不一定意味着不环保。

好了,我们要解决的下一个问题是,车企为啥要打我脸,而且打脸打的啪啪响?

第二,有人逼着车企们打我脸

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技术发展,升功率越来越高,定位家用的消费者不需要那么大排量(那么大功率)以外,还有人逼着车企打我的脸。

我相信很多个国家都对车辆节能性提出了要求。反过来看车企,为什么他们一致选择了涡轮增压,车企的做法对消费者都有利吗?我很久之前就提出了这个观点:无利,甚至有害。

那是本田刚推出飞度的时候,我就意识到飞度搭载的L15B发动机爆发出的动力着实喜人,但随之我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保养费用。这仅仅是一个方面,但我们可以延伸到其他方面:为提升发动机动力,车企采用更先进的技术,维修成本增高,为降低油耗,采用涡轮或者直喷,保养费用也增高。最终的结果是,降低油耗帮消费者省下来的钱,还不足以弥补在维修保养以及其他地方增加的费用。

相信你们也同样知道并可以理解这条道理:那就是为了降低油耗,车企希望用混合材料车身,这无疑增加了制造成本,也大幅提高了维修成本;而为了避免事故,采用主动安全系统降低维修成本,但又增加了整车制造成本——这样发展下去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我要开始“黑”混合动力了(潜台词,你们可以朝我开火了)。

混合动力在国内是神物,我“黑”起来不得不慎重。不过,混合动力的出现更验证了上面那个道理。政府提出更低的排放要求,车企研发相应的技术,混合动力应运而生。我想说的是,混合动力虽然符合了国家苛刻的排放规定,但它的的确确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花费。反过来想,我们这些多付出的成本能Cover节省下来的支出吗?

需要指出的是,卡罗拉和雷凌双擎诞生了,采用了国产化的零部件,油耗水平低了,价格也降了,我个人很难评价这款车到底如何,因为我还没有驾驶过,所以不做评价。

总结下来,我的观点其实很简单,企业更多的是面向政策制定策略,而非消费者。消费者的喜好只是一方面,而政策才是决定技术走向最重要的一环。这么看来,车企打我脸实在是太正常了。

好了,这下就来到了第三个问题,我为什么喜欢自然吸气or大排量,而不是涡轮增压,这两者有区别吗?

第三,自然吸气和涡轮增压的驾驶特点

说实话,区别是有的。这种区别体现在很多方面,我们先从社会角度谈这点不同。

有这么一句话流传“物以稀为贵”,当世界上涡轮增压越来越多的时候,大排量并非落伍了,而是更尊贵了。所谓落伍是指那些落伍的发动机,而更尊贵是指那些依然很先进的自然吸气发动机。这是重点,喷的时候,一定要看这段话三遍以上。

举个栗子,当纯电动遍布世界的时候,你会发现烧传统汽油机都属于那些富豪,因为稀少,所以尊贵。

先进的自然吸气发动机潜力依然很无穷,我不希望看到这个社会所有的动力都是涡轮增压,太乏味也太没有特色。在马自达用自然吸气发动机甩那些涡轮增压发动机经济性几条街时,我决定支持这个异类。做这种事需要勇气,勇气就需要予以支持。

其次,自然吸气高转发力,我相信现在很多引擎已经不这么做了,包括马自达。不过说到底,自然吸气与涡轮增压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的输出曲线。我并非讨厌涡轮增压快速而凶猛的特性,我只是接受不了那种上来就说我爱你,我要和你结婚,我要给你生孩子,我要和你一生一世的誓言,在这一点上,涡轮增压用力过猛。

人生的激情不会持续太久,这和你吃惯了蜜饯,吃糖果都感觉不到什么甜味儿是一个道理。涡轮增压的这种特性就在于,它的激情来的确实很早,但这种伪激情持续不了多久。我喜欢用“早泄”来形容小排量的涡轮增压,当你真的习惯,你会发现过早的扭矩输出对入门需求消费者绰绰有余,对高阶消费者却有点不够劲儿。

如果允许意淫,我会认为涡轮增压更多的应用在加速上,而我确实讨厌开门就见山,开房就脱衣服的勾当。

自然吸气就不是这样了,它更符合有前戏的性生活。它的动力划分区间更宽阔,是长长的输出曲线,这意味这什么?这意味着每一秒的变化都是平滑的,你需要多少动力就踩多少油门,它不像涡轮增压那样是个陡山坡,需要攀岩。自然吸气很平缓,你慢慢爬上去就可以了。如果需要激情,你也可以跑上去,将油门踩到底,一样有你的激情,甚至说声音都会更加悦耳。

如果说,现在的城市交通足够拥堵,我们不应该使用大排量的话,这就大错特错了。生活可不是一直如此的,汽车虽然是工具,但也是玩具。接着,咱们再举个栗子。

有谁买了奇瑞艾瑞泽7?

如果把城市交通状况作为不应该使用大排量的原因,我相信艾瑞泽7是会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这台车油门踩到底,它的转速会呼啸着往上升,而速度提升却很慢。坊间有笑话说,艾瑞泽7可以被奥拓轻松超车。这样的经济性设定,简直应对城市拥堵交通的利器。

可是,城市交通并非一直如此,正如你的生活,并非一直拥堵,也有通畅,也有乐趣。我的城市除了早晚高峰之外,其余时间允许我速度上到100km/h.

最后,我来回答第四个问题。

第四点,为什么我需要大排量?

我想问,你喜欢宝马335i还是宝马316i,你喜欢奔驰S320还是S63,你喜欢C63还是C200?答案不言而喻。油耗水平虽可以做到同样优秀,但我选择油耗不那么优秀,而动力要随传随到的那个。

我现在驾驶着一辆2.0升的昂克赛拉,也驾驶着一辆2.5的阿特兹,你问我需要什么?我需要一台2.5的昂克赛拉,我不止对一个人说过,我需要一台GTI,我需要一台奥迪S3,如果白日梦有用,我希望能得到一台M3。

这是为什么?因为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提升,我们更舍得给自己的玩乐投资。为什么你总要把赛车游戏里的赛车开到极速?为什么你喜欢不限速的高速?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昂克赛拉2.0升的动力水平已经让我感觉到不爽了。

我受够了发动机需要常驻4000rpm才能保持提速的表现,我也受够了深踩油门发动机的振动让脚下油门踏板也开始抖动的拙劣表现。我有更强烈对速度的追求以及控制,理应有更强的动力出现。

《Top Gear》里,你听到那个大猩猩在驾驶捷豹F-TYPE的喜悦劲儿了吗?人类对速度有天生的追求欲,所以有了“更高、更快、更强”。好吧,难道2.0T的7系动力不够用吗?

这一点显然已经超出了我的认知。不过,我依然可以拙劣的给出一些解释,2.0T的动力够不够用,这压根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用来做什么?1克拉的钻石和3克拉的钻石又有什么不同呢?都是奢侈品。奢侈品又有谁会讲道理呢?有人会买2.0T的7系,也有人会买6.0T的7系,因为这两者都是身份的象征。

那为什么购买2.0T的7系会被人当做“伪土豪”,而W12的辉腾被看做“扮猪吃老虎”?背后,我们判断的并非车,而是人的财力,是人作出选择的原因。但问题是我们真的需要活在别人的眼光中么?不要忘了,辨别出你是2.0T还是W12并对此指指戳戳的,他永远在你的车尾后方。

可是我还要说的是,我们很多朋友喜欢大排量喜欢的无理由。大排量的确足够平顺,但是你没发现现在很多四缸发动机也很平顺吗?这根本不是Point,如果真的那么在乎平顺,干嘛不用CVT?我想说的是,真正的喜欢,而不是人云亦云又或者为特立独行而喜欢。因为总有太多人喜欢萨博,喜欢悍马,他们的喜欢源自萨博和悍马们倒闭的那一刻。

驾仕总结:

我并非在给自然吸气和大排量洗地,同样的我也不那么讨厌涡轮增压,因为目前市场的确没有其他选择。我想表达的是:自然吸气和大排量,有它独特的驾驶特性,也有它独特的魅力,但他们并不是“费油”的代名词。

关于自然吸气大排量和涡轮增压小排量,这就像耐克和阿迪,像萝卜和白菜,理应各有所爱,本身就没什么对错。

撰稿:默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驳“妖魔化大排量”论:为啥要大排量?

我打心里喜欢自然吸气,但排斥涡轮增压也没有那么愤世嫉俗。

我很难界定我的角色。这是第一句我想说的。

我打心里喜欢自然吸气,但排斥涡轮增压也没有那么愤世嫉俗。比如,在大众和奥迪如此被黑的今天,我居然还想着买一台用了干式双离合的高尔夫GTI,以及秉承烧机油传统的奥迪S3,事实上我的座驾却又是一辆马自达——是的,这简直是一个傻X似的存在。

喜欢有喜欢的理由,讨厌亦如此。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想给自然吸气粉或者大排量粉儿洗地,我尊重你们,同时也尊重那些喜欢涡轮增压的朋友们。这个世界本来就应该多彩,不是吗?难道满地跑的都是涡轮增压,增压粉儿们会特别高兴?难道满地跑的都是纯电动,环保卫士们会特别高兴?

不是的。

第一,要讨论的是大排量还是自然吸气?

驾仕派以及买车问问都发表了一篇关于“大排量”的稿子,底下评论用赵阿姨的话来说,就是“已被骂成狗”。然而,如果问我对此怎么看?我的第一个观点是“自然吸气或许没你想象的那么费油”。

不过在谈自然吸气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先和大排量撇清关系。通常情况下,大排量是指排量超过3.0L以上的发动机,我们在谈及油耗表现时,会尽可能的把目前还在生产的、先进的3.0升以上发动机拉过来对比。

这并不简单。要知道,现在的汽车市场,就是你拿着30万的钞票也很难寻觅到一款超过3.0升V6引擎,很难有这样大排量车型存在。因为30万以下是我国汽车主要消费区间,所以我们先讨论自然吸气发动机。

大多数人所难以理解的排量通通都在变小,排除掉“排量税”这些未加官方证实的理论之外,我必须给出一个理由,那就是:技术发展越快,动力提升越大。

这解释起来并不难。举个栗子,伴随新中国大众发展历程的速腾,上市初期提供1.8T、1.6L和2.0L三款发动机,他们的动力水平分别为110kW,74kW和88kW,随后大众在2010年推出的速腾上推出了1.4T和1.8T两款发动机,他们的动力又分别为96kW和118kW,再往后走,速腾2012款又推出了1.6L发动机拉低售价,功率为77kW(不得不说,这款发动机动力水平真的很差),然后大众就止步不前了。

大众是涡轮增压的先锋官,所以我们可以忍受它自然吸气的孱弱。不过,有主力发展自然吸气的企业前来捣乱。马自达在昂克赛拉上搭载了两款引擎,分别为1.5升和2.0升,1.5升自然吸气引擎动力水平为86kW,2.0升动力水平为116kW。

一款2006年大众的主力产品(当然彼时涡轮增压还没声名鹊起),2.0升自然吸气发动机动力和现在2016年的2.0升自然吸气发动机已经今非昔比。彼时的2.0升发动机爆发出来的88kW不仅与今日马自达1.5升引擎的功率相差无几(事实上,马自达的1.5升发动机还不算最强),甚至经济性表现也落后了。

反过来讲,那些购买2006款速腾2.0升车型来满足家庭用途的车主,他们的需求也就是88kW,而现如今他们并不需要再去购买那么大排量的车型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够用即可的车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革新,他们的排量要求还会继续降低。

可是排量降低、动力保持不变、同时油耗降低,那么那些稍微大点的排量,依然拿2.0升来举例,是不是相比此前2.0升来说,也应该变的动力更强、油耗更低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目前大力发展2.0升自然吸气引擎的企业不多,市面上极具代表性的只有两款——丰田6AR-FSE(搭载于凯美瑞,123kW)、马自达创驰蓝天2.0升(搭载于昂克赛拉和阿特兹,116kW)。为什么不选择雅阁以及通用、福特的2.0升引擎呢?因为那些引擎都不是最新的,要和最新的涡轮增压对比,就要用最新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否则是不公平的。

昂克赛拉上的2.0升引擎百公里油耗8升(数据来自小熊油耗、汽车之家、我本身也是车主三方综合),凯美瑞2.0升油耗水平为8.5L左右(数据来自小熊油耗、汽车之家双方综合)。他们的竞争对手分别是谁呢?采用涡轮增压1.5T的福特蒙迪欧(功率133kW,福特从来就不是控制油耗比较出色的企业)9.5升/百公里,采用涡轮增压1.8T的上海大众帕萨特(功率132kW)9.3升/百公里。

无论怎样说,凯美瑞的功率是低了一点,昂克赛拉不仅功率低了一点,车重也减轻了一些,但我们依然能看出主流的几款小排量同动力下的涡轮增压,并不比自然吸气省油(这个结论已经很保守了)。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不管是开自然吸气发动机,还是开涡轮增压发动机,谁都是环保的,没必要攻击我是自然吸气发动机,就说我浪费、不环保。那么,这个理论适不适合更大排量呢?

当然。鉴于国内中级车级别没有主流大排量V6发动机,所以我们需要借用下美国的数据,为了避免出现差错,小排量车型油耗我们也选取美国数据,保证处于同样的循环工况测试规则。

我们还是选择注重发展自然吸气的企业,凯美瑞2.5L和凯美瑞3.5L,雅阁2.4L和雅阁3.5L。数据如下表:

除了雅阁2.4L采用了更加经济的CVT变速箱,油耗相比3.5L车型有1.2升的差距之外,凯美瑞的两款发动机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好吧,我想我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大排量没有特别费油”。

那为什么中国市场的大排量少了呢?很简单,常规四缸所爆发出来的动力已经足够满足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比方说一个正常有点运动追求的消费者,它需要的动力完全可以由一款2.4或者2.5升的引擎满足。一款2.5升四缸引擎可以爆发出141kW的功率,至于更高阶的V6引擎,比如雅阁3.0升发动机,不仅在动力上(192kW)也在消费者超出主流很多。这让我相信大排量在国内并不是主流,很多产品已经验证了这点。

至此,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已经解决了,我相信很多朋友都会认可我的结论:自然吸气发动机,包括大排量发动机在经济性上依然站的住脚。选择大排量,并不一定意味着不环保。

好了,我们要解决的下一个问题是,车企为啥要打我脸,而且打脸打的啪啪响?

第二,有人逼着车企们打我脸

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技术发展,升功率越来越高,定位家用的消费者不需要那么大排量(那么大功率)以外,还有人逼着车企打我的脸。

我相信很多个国家都对车辆节能性提出了要求。反过来看车企,为什么他们一致选择了涡轮增压,车企的做法对消费者都有利吗?我很久之前就提出了这个观点:无利,甚至有害。

那是本田刚推出飞度的时候,我就意识到飞度搭载的L15B发动机爆发出的动力着实喜人,但随之我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保养费用。这仅仅是一个方面,但我们可以延伸到其他方面:为提升发动机动力,车企采用更先进的技术,维修成本增高,为降低油耗,采用涡轮或者直喷,保养费用也增高。最终的结果是,降低油耗帮消费者省下来的钱,还不足以弥补在维修保养以及其他地方增加的费用。

相信你们也同样知道并可以理解这条道理:那就是为了降低油耗,车企希望用混合材料车身,这无疑增加了制造成本,也大幅提高了维修成本;而为了避免事故,采用主动安全系统降低维修成本,但又增加了整车制造成本——这样发展下去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我要开始“黑”混合动力了(潜台词,你们可以朝我开火了)。

混合动力在国内是神物,我“黑”起来不得不慎重。不过,混合动力的出现更验证了上面那个道理。政府提出更低的排放要求,车企研发相应的技术,混合动力应运而生。我想说的是,混合动力虽然符合了国家苛刻的排放规定,但它的的确确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花费。反过来想,我们这些多付出的成本能Cover节省下来的支出吗?

需要指出的是,卡罗拉和雷凌双擎诞生了,采用了国产化的零部件,油耗水平低了,价格也降了,我个人很难评价这款车到底如何,因为我还没有驾驶过,所以不做评价。

总结下来,我的观点其实很简单,企业更多的是面向政策制定策略,而非消费者。消费者的喜好只是一方面,而政策才是决定技术走向最重要的一环。这么看来,车企打我脸实在是太正常了。

好了,这下就来到了第三个问题,我为什么喜欢自然吸气or大排量,而不是涡轮增压,这两者有区别吗?

第三,自然吸气和涡轮增压的驾驶特点

说实话,区别是有的。这种区别体现在很多方面,我们先从社会角度谈这点不同。

有这么一句话流传“物以稀为贵”,当世界上涡轮增压越来越多的时候,大排量并非落伍了,而是更尊贵了。所谓落伍是指那些落伍的发动机,而更尊贵是指那些依然很先进的自然吸气发动机。这是重点,喷的时候,一定要看这段话三遍以上。

举个栗子,当纯电动遍布世界的时候,你会发现烧传统汽油机都属于那些富豪,因为稀少,所以尊贵。

先进的自然吸气发动机潜力依然很无穷,我不希望看到这个社会所有的动力都是涡轮增压,太乏味也太没有特色。在马自达用自然吸气发动机甩那些涡轮增压发动机经济性几条街时,我决定支持这个异类。做这种事需要勇气,勇气就需要予以支持。

其次,自然吸气高转发力,我相信现在很多引擎已经不这么做了,包括马自达。不过说到底,自然吸气与涡轮增压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的输出曲线。我并非讨厌涡轮增压快速而凶猛的特性,我只是接受不了那种上来就说我爱你,我要和你结婚,我要给你生孩子,我要和你一生一世的誓言,在这一点上,涡轮增压用力过猛。

人生的激情不会持续太久,这和你吃惯了蜜饯,吃糖果都感觉不到什么甜味儿是一个道理。涡轮增压的这种特性就在于,它的激情来的确实很早,但这种伪激情持续不了多久。我喜欢用“早泄”来形容小排量的涡轮增压,当你真的习惯,你会发现过早的扭矩输出对入门需求消费者绰绰有余,对高阶消费者却有点不够劲儿。

如果允许意淫,我会认为涡轮增压更多的应用在加速上,而我确实讨厌开门就见山,开房就脱衣服的勾当。

自然吸气就不是这样了,它更符合有前戏的性生活。它的动力划分区间更宽阔,是长长的输出曲线,这意味这什么?这意味着每一秒的变化都是平滑的,你需要多少动力就踩多少油门,它不像涡轮增压那样是个陡山坡,需要攀岩。自然吸气很平缓,你慢慢爬上去就可以了。如果需要激情,你也可以跑上去,将油门踩到底,一样有你的激情,甚至说声音都会更加悦耳。

如果说,现在的城市交通足够拥堵,我们不应该使用大排量的话,这就大错特错了。生活可不是一直如此的,汽车虽然是工具,但也是玩具。接着,咱们再举个栗子。

有谁买了奇瑞艾瑞泽7?

如果把城市交通状况作为不应该使用大排量的原因,我相信艾瑞泽7是会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这台车油门踩到底,它的转速会呼啸着往上升,而速度提升却很慢。坊间有笑话说,艾瑞泽7可以被奥拓轻松超车。这样的经济性设定,简直应对城市拥堵交通的利器。

可是,城市交通并非一直如此,正如你的生活,并非一直拥堵,也有通畅,也有乐趣。我的城市除了早晚高峰之外,其余时间允许我速度上到100km/h.

最后,我来回答第四个问题。

第四点,为什么我需要大排量?

我想问,你喜欢宝马335i还是宝马316i,你喜欢奔驰S320还是S63,你喜欢C63还是C200?答案不言而喻。油耗水平虽可以做到同样优秀,但我选择油耗不那么优秀,而动力要随传随到的那个。

我现在驾驶着一辆2.0升的昂克赛拉,也驾驶着一辆2.5的阿特兹,你问我需要什么?我需要一台2.5的昂克赛拉,我不止对一个人说过,我需要一台GTI,我需要一台奥迪S3,如果白日梦有用,我希望能得到一台M3。

这是为什么?因为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提升,我们更舍得给自己的玩乐投资。为什么你总要把赛车游戏里的赛车开到极速?为什么你喜欢不限速的高速?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昂克赛拉2.0升的动力水平已经让我感觉到不爽了。

我受够了发动机需要常驻4000rpm才能保持提速的表现,我也受够了深踩油门发动机的振动让脚下油门踏板也开始抖动的拙劣表现。我有更强烈对速度的追求以及控制,理应有更强的动力出现。

《Top Gear》里,你听到那个大猩猩在驾驶捷豹F-TYPE的喜悦劲儿了吗?人类对速度有天生的追求欲,所以有了“更高、更快、更强”。好吧,难道2.0T的7系动力不够用吗?

这一点显然已经超出了我的认知。不过,我依然可以拙劣的给出一些解释,2.0T的动力够不够用,这压根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用来做什么?1克拉的钻石和3克拉的钻石又有什么不同呢?都是奢侈品。奢侈品又有谁会讲道理呢?有人会买2.0T的7系,也有人会买6.0T的7系,因为这两者都是身份的象征。

那为什么购买2.0T的7系会被人当做“伪土豪”,而W12的辉腾被看做“扮猪吃老虎”?背后,我们判断的并非车,而是人的财力,是人作出选择的原因。但问题是我们真的需要活在别人的眼光中么?不要忘了,辨别出你是2.0T还是W12并对此指指戳戳的,他永远在你的车尾后方。

可是我还要说的是,我们很多朋友喜欢大排量喜欢的无理由。大排量的确足够平顺,但是你没发现现在很多四缸发动机也很平顺吗?这根本不是Point,如果真的那么在乎平顺,干嘛不用CVT?我想说的是,真正的喜欢,而不是人云亦云又或者为特立独行而喜欢。因为总有太多人喜欢萨博,喜欢悍马,他们的喜欢源自萨博和悍马们倒闭的那一刻。

驾仕总结:

我并非在给自然吸气和大排量洗地,同样的我也不那么讨厌涡轮增压,因为目前市场的确没有其他选择。我想表达的是:自然吸气和大排量,有它独特的驾驶特性,也有它独特的魅力,但他们并不是“费油”的代名词。

关于自然吸气大排量和涡轮增压小排量,这就像耐克和阿迪,像萝卜和白菜,理应各有所爱,本身就没什么对错。

撰稿:默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