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西班牙千年古堡修复后引发群愤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西班牙千年古堡修复后引发群愤

这一工程被网友们视为文物修复界的极大悲剧。

图片来源:网络

西班牙西南部城市卡迪兹的马德雷拉(Matrera)古堡近日进行了一番修葺,但这一整修引起了群愤。

千百年来,这座建于九世纪的古堡历经摩尔人与基督徒的入侵战乱和大自然的风侵雨蚀,仅剩下断瓦颓垣。但它有珍贵的历史价值,1985年它被西班牙政府列为文化遗产。最近,一个加固城堡、修复三年前因淋雨而遭受的严重侵蚀的项目刚刚结束,然而这激起了当地民众及西班牙保护组织的强烈反应。

这个城堡早已垮塌,多年前就已形同废墟。2013年,城堡的内部也垮了,只剩下外部的两面墙。这项修复工程修建了一层新的水泥灰内层墙,但对于有些人来说,对比过为突兀——还是不那么好看的对比。

从一张翻修过的古堡图上来看,新的材料用于保护旧石料以及将主要的部分翻修成其原来的形状和面积。但是这张图却在网上被广泛吐槽,离古堡较近的Villamartín 镇上民众也是对该修复项目抱怨不已。民众告诉西班牙的La Sexta频道,他们一点也没有被这修复工作所震撼到,或者就像其中一个人说的那样:“他们是请的施工者而不是翻修人员吧,所有人都表示这工作简直是糟透了。”

翻修后的古堡

西班牙文物遗产保护组织Hispania Nostra同样非常不满——虽然在选择言语时他们可能会更加克制。他们表示:“那些参与其中的建筑师们所谓的‘加固和翻修’工作实在让人觉得可憎,并且让当地居民和一些外国人大为震惊。”“如果你看过了照片,我相信你也一定会觉得评价真是毫无必要。有些外国人写信给我们表示,他们不能够理解这些傻瓜行为——还不如称作文物‘屠杀’——居然还在继续。”

推特上的评价总是更加直白。一名网民写到:“很明显在西班牙,所有的文物修复工作的完成结果都比原版要差。”而另外一名网民则打上了许多竭斯底里的哭泣表情,因为她和其他人都想起了这类糟糕的修复项目的另一典型:一名好心但年事已高的老太太对Elías García Martínez于19世纪所创作的《戴荆冠耶稣》(Ecce Homo)所做的修复,结果把耶稣修成了“福禄猴”,成为修复界的极大悲剧。

她这样写到:“他们对这座古堡到底做了什么?我们觉得耶稣像就已经非常糟糕了。”

监督整个古堡修复工作的是建筑师卡洛斯,他指出这项任务非常耗心耗力,不仅需要专业能力,还要考虑法律上的相关因素。他在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表示,“修复工作必须保持建筑的历史价值和完整性。你不能将建筑变得跟原来一模一样,不能去伪造外观。哪些部分是新的,哪些部分是旧的,必须要非常清楚。”他认为,修复工作有三个基本目标:对有损坏风险的构成部分进行结构性地加固;将新部分和原来的建筑进行区分——这样就可以避免法律所禁止的模仿性重建;然后给该塔加上其原来就有的一些空间和质感。

他拒绝对将古堡和耶稣圣像这两项修复做对比进行评论,他呼吁人们在评判之前多考虑修复工作的经济因素。卡洛斯解释说,这座城堡已经面临倒塌的危险,并且修复工作已经征得当地的文化机构同意。

在这一片嘘声之中,西班牙如何保护其建筑遗迹这一问题显得格外严峻。2002年,马德里的开发人员将这座城市保护神San Isidro的房子给拆掉了。而8年之前,历经长达20年的法律纠纷,西班牙最高法院判决Valencian镇上被过度修复的圆形剧场理应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本文由作者综合编译报道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西班牙千年古堡修复后引发群愤

这一工程被网友们视为文物修复界的极大悲剧。

图片来源:网络

西班牙西南部城市卡迪兹的马德雷拉(Matrera)古堡近日进行了一番修葺,但这一整修引起了群愤。

千百年来,这座建于九世纪的古堡历经摩尔人与基督徒的入侵战乱和大自然的风侵雨蚀,仅剩下断瓦颓垣。但它有珍贵的历史价值,1985年它被西班牙政府列为文化遗产。最近,一个加固城堡、修复三年前因淋雨而遭受的严重侵蚀的项目刚刚结束,然而这激起了当地民众及西班牙保护组织的强烈反应。

这个城堡早已垮塌,多年前就已形同废墟。2013年,城堡的内部也垮了,只剩下外部的两面墙。这项修复工程修建了一层新的水泥灰内层墙,但对于有些人来说,对比过为突兀——还是不那么好看的对比。

从一张翻修过的古堡图上来看,新的材料用于保护旧石料以及将主要的部分翻修成其原来的形状和面积。但是这张图却在网上被广泛吐槽,离古堡较近的Villamartín 镇上民众也是对该修复项目抱怨不已。民众告诉西班牙的La Sexta频道,他们一点也没有被这修复工作所震撼到,或者就像其中一个人说的那样:“他们是请的施工者而不是翻修人员吧,所有人都表示这工作简直是糟透了。”

翻修后的古堡

西班牙文物遗产保护组织Hispania Nostra同样非常不满——虽然在选择言语时他们可能会更加克制。他们表示:“那些参与其中的建筑师们所谓的‘加固和翻修’工作实在让人觉得可憎,并且让当地居民和一些外国人大为震惊。”“如果你看过了照片,我相信你也一定会觉得评价真是毫无必要。有些外国人写信给我们表示,他们不能够理解这些傻瓜行为——还不如称作文物‘屠杀’——居然还在继续。”

推特上的评价总是更加直白。一名网民写到:“很明显在西班牙,所有的文物修复工作的完成结果都比原版要差。”而另外一名网民则打上了许多竭斯底里的哭泣表情,因为她和其他人都想起了这类糟糕的修复项目的另一典型:一名好心但年事已高的老太太对Elías García Martínez于19世纪所创作的《戴荆冠耶稣》(Ecce Homo)所做的修复,结果把耶稣修成了“福禄猴”,成为修复界的极大悲剧。

她这样写到:“他们对这座古堡到底做了什么?我们觉得耶稣像就已经非常糟糕了。”

监督整个古堡修复工作的是建筑师卡洛斯,他指出这项任务非常耗心耗力,不仅需要专业能力,还要考虑法律上的相关因素。他在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表示,“修复工作必须保持建筑的历史价值和完整性。你不能将建筑变得跟原来一模一样,不能去伪造外观。哪些部分是新的,哪些部分是旧的,必须要非常清楚。”他认为,修复工作有三个基本目标:对有损坏风险的构成部分进行结构性地加固;将新部分和原来的建筑进行区分——这样就可以避免法律所禁止的模仿性重建;然后给该塔加上其原来就有的一些空间和质感。

他拒绝对将古堡和耶稣圣像这两项修复做对比进行评论,他呼吁人们在评判之前多考虑修复工作的经济因素。卡洛斯解释说,这座城堡已经面临倒塌的危险,并且修复工作已经征得当地的文化机构同意。

在这一片嘘声之中,西班牙如何保护其建筑遗迹这一问题显得格外严峻。2002年,马德里的开发人员将这座城市保护神San Isidro的房子给拆掉了。而8年之前,历经长达20年的法律纠纷,西班牙最高法院判决Valencian镇上被过度修复的圆形剧场理应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本文由作者综合编译报道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