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科院院士、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首席科学家刘振兴逝世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科院院士、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首席科学家刘振兴逝世

中国科学院官方微博@中科院之声3月23日发布讣告,著名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振兴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3月23日凌晨3时4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科学院官方微博@中科院之声3月23日发布讣告,著名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振兴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3月23日凌晨3时4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据公开资料,刘振兴1929年9月14日生于山东昌乐,195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后分配至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刘振兴长期从事磁层物理研究,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首席科学家。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从上世纪70年代起,刘振兴在磁层物理的若干前沿领域,如地球辐射带,太阳风湍流结构,太阳风能量向磁层中的传输,木星磁层模式,磁层亚暴过程,极光粒子加速机制和磁场重联等研究中,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果。

1985年,刘振兴冲破磁重联的传统观念,首次创造性地提出流体涡旋诱发磁场重联的新机制,建立了系统的涡旋诱发重联理论,为研究磁场重联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欧空局的科学家们也高度重视这一理论。在他的努力下中国与欧空局建立了国际合作。

当时,为探测磁层中各种边界层的微观结构,欧空局提出了一个用4颗完全一样的卫星进行探测的“星簇探测计划”。由地磁场和行星际太阳风相互作用,形成包附着地球的地球磁层空间。任何太阳活动都会使磁层的尺度和性质发生变化,特别是发生大爆发时,可以引起非常大的磁层空间暴。但是,这些空间环境的变化规律对人类来说仍然存在许多未解之谜。“星簇探测计划”正是希望解开这些谜团。

但由于欧空局的星簇计划没有进行大范围的地球空间同步测量,仍无法全面解释磁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1997年以刘振兴为首的科学家小组提出利用两颗轨道相互交叉的卫星进行大尺度磁层空间同步探测的“双星计划”。

该计划主要探测向阳面磁层顶和近磁尾等重要磁层活动区域和地球两极漏斗区沉降粒子对电离层扰动作用,及其与磁层其他活动区域变化的相应关系。星簇计划和双星计划相配合,在探测区域方面优势互补,因此对全面、多点探测和分析磁层空间提供了可能,形成人类对地球空间的第一次2点加一团(4颗星组成的四边形)或6点探测,这将对推动日地空间物理学研究产生重要作用,有望揭开地球磁层空间的科学谜团。

《中国科学报》报道称,“双星计划”的提出与实施,在中国空间物理的发展中更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除了地球空间探测之外,深空探测也是刘振兴长期关注的领域。

他曾公开表示,“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进行深空探测。两次月球探测活动的圆满成功使我国突破地球外天体环绕探测关键技术,研制了探测器、深空测控网、运载火箭等一系列功能单元,也建立了配套的深空探测工程体系,为后续任务和深空探测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这只能说中国已进入世界深空探测大国行列,但还算不上深空探测的强国。如果将来我们能做一些其他国家没有做过的深空探测项目,才能有资格说我们进入了深空探测强国的行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科院院士、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首席科学家刘振兴逝世

中国科学院官方微博@中科院之声3月23日发布讣告,著名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振兴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3月23日凌晨3时4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科学院官方微博@中科院之声3月23日发布讣告,著名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振兴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3月23日凌晨3时4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据公开资料,刘振兴1929年9月14日生于山东昌乐,195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后分配至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刘振兴长期从事磁层物理研究,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首席科学家。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从上世纪70年代起,刘振兴在磁层物理的若干前沿领域,如地球辐射带,太阳风湍流结构,太阳风能量向磁层中的传输,木星磁层模式,磁层亚暴过程,极光粒子加速机制和磁场重联等研究中,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果。

1985年,刘振兴冲破磁重联的传统观念,首次创造性地提出流体涡旋诱发磁场重联的新机制,建立了系统的涡旋诱发重联理论,为研究磁场重联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欧空局的科学家们也高度重视这一理论。在他的努力下中国与欧空局建立了国际合作。

当时,为探测磁层中各种边界层的微观结构,欧空局提出了一个用4颗完全一样的卫星进行探测的“星簇探测计划”。由地磁场和行星际太阳风相互作用,形成包附着地球的地球磁层空间。任何太阳活动都会使磁层的尺度和性质发生变化,特别是发生大爆发时,可以引起非常大的磁层空间暴。但是,这些空间环境的变化规律对人类来说仍然存在许多未解之谜。“星簇探测计划”正是希望解开这些谜团。

但由于欧空局的星簇计划没有进行大范围的地球空间同步测量,仍无法全面解释磁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1997年以刘振兴为首的科学家小组提出利用两颗轨道相互交叉的卫星进行大尺度磁层空间同步探测的“双星计划”。

该计划主要探测向阳面磁层顶和近磁尾等重要磁层活动区域和地球两极漏斗区沉降粒子对电离层扰动作用,及其与磁层其他活动区域变化的相应关系。星簇计划和双星计划相配合,在探测区域方面优势互补,因此对全面、多点探测和分析磁层空间提供了可能,形成人类对地球空间的第一次2点加一团(4颗星组成的四边形)或6点探测,这将对推动日地空间物理学研究产生重要作用,有望揭开地球磁层空间的科学谜团。

《中国科学报》报道称,“双星计划”的提出与实施,在中国空间物理的发展中更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除了地球空间探测之外,深空探测也是刘振兴长期关注的领域。

他曾公开表示,“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进行深空探测。两次月球探测活动的圆满成功使我国突破地球外天体环绕探测关键技术,研制了探测器、深空测控网、运载火箭等一系列功能单元,也建立了配套的深空探测工程体系,为后续任务和深空探测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这只能说中国已进入世界深空探测大国行列,但还算不上深空探测的强国。如果将来我们能做一些其他国家没有做过的深空探测项目,才能有资格说我们进入了深空探测强国的行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