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又一个细分市场爆发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又一个细分市场爆发了

双重因素影响之下,化妆品功效评价及检测市场迎来了一次空前的大爆发。

文|青眼 方良 小橘

百舸争流。

“(PCHi)第二天,资料被索要得就剩这么点了……”“上午公司主页就剩两本不敢发了”,3月25日,PCHi进行到第二天,伯德创研(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晶发了个“凡尔赛”体的朋友圈。

在刚刚闭幕的2021中国国际化妆品个人及家庭护理用品原料展览会(PCHi)上,“第三方检测机构如雨后春笋”“品牌方和原料方对功效检测需求大增”成为了新的看点。

随着《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下称新条例)正式落地,除了品牌方对功效评价及检测的需求猛增,下游市场和法规要求的倒逼,也使得作为化妆品功效来源的原料领域对功效评价有了迫切需求。双重因素影响之下,化妆品功效评价及检测市场迎来了一次空前的大爆发。

从2亿到30亿,需求激增

王晶告诉青眼,作为化妆品检验检测机构,公司是第一次参加PCHi,“没有想到在这种聚焦原料的展会上,对化妆品检测的需求这么旺盛,这些宣传语还是我们昨天临时加的。”王晶边说边指向了其展台墙面上的宣传语。

伯德创研PCHi展位

事实上,伯德创研展台的人气火爆,就是今年整个化妆品检验检测领域需求旺盛的典型代表。上海微谱化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监李志坤介绍:“以前国内功效评价市场容量大概一年2亿左右,主要是一些大品牌在做。新条例颁布后,根据市场备案体量来看,这一容量将达到30亿左右。我们微谱业务体量同比增长了近300%。”

而广东博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区经理张玲玉也向青眼表示,新条例后,公司客户体量有很大的增长。“过去博溪合作的跨国公司、一线品牌等在功效评价的投入进一步加大,与机构合作会更深入全面,并要求机构能对产品功效有一个完备的技术包装。同时,有许多没有检验检测能力的小原料商、小品牌也开始寻求与公司合作。”

不仅如此,品牌方对产品功效宣称需要有“真凭实据”,也倒逼原料商对原料功效评价的需求攀升。不少原料商就表示,“为了让自家的原料更具有竞争力,已开始纷纷开始对原料出具功效评价报告。”

基于品牌方和原料商的双重需求刺激,也使得行业涌现出了不少化妆品检测机构。青眼发现,本届PCHi首次设立检测专区,有不少化妆品检测机构是首次参展。除伯德创研外,北京颐唯实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北京颐唯实)也是其中之一。据了解,上述两家化妆品检验检测机构都是近一两年获得化妆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或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CNAS)。

此外,不少代工厂也开始入局化妆品检验检测领域。譬如,广东芭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成立了第三方独立机构,并于去年通过了国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3月26日,在彭氏集团高新科技产业园走访时青眼也了解到,该公司现已有功效评价实验室,而彭氏正在装修的研发大楼也将设有独立检测机构,为彭氏、第三方企业提供检测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药监局官网信息显示,目前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检测机构共有271家,相比去年1月中旬时,增加了80余家,行业呈现井喷状态。

百花齐放

当市场容量增大,越来越多企业入局检验检测领域,各检验机构将向什么方向发展以获得增量,保持竞争力?

李志坤介绍,他所在的检测机构和其他检测机构最大的不同就是“研究型检测机构”的定位。他表示,目前行业对功效评价的认知事实上还较为薄弱。“到底用哪种方法对产品进行评价更客观更全面?用哪一种方法进行评价更能体现产品的核心价值?这是研究型检测机构所擅长的部分。”

图源:微谱官网

李志坤进一步表示,“微谱目前配备有配方师、法规专家、检测分析专家,可以从法律层面、配方层面、物质结构方面等各个维度,分析产品可能具备的功效,以及通过哪种方式可以对产品进行评价等。”

伯德创研总经理王晶则表示,公司原本就是做第三方化妆品研发起步的,因此积累了大量对化妆品原料、配方领域的基础研究。“我们已先后获得了CMA和CNAS双认证,公司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做到化妆品检测的‘预诊断’,即当客户提出对某款产品做功效评价时,即便客户的产品没有达到所期望的评价结果,伯德创研也可以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帮助其优化或更改配方,最终获得符合要求和其所预期的功效评价。”

在王晶来看,这种以研发为基础的检测服务,能够更好地为客户省钱省时。

北京颐唯实总经理吴金昊介绍称,该公司不仅能为产品的功效宣称提供权威的第三方证明,以及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能为产品的市场宣传提供可视化的素材,让品牌方以此直接与消费者进行对话。”

据多位检测机构的相关人士介绍,在检测费用上,一套基本的保湿类产品的检测费用约为3万元;修护、祛痘等产品的检测费报价多为5-10万元;而人体试验则是所有检测项目中收费最高的项目,报价一般约为20万元,甚至更高。

功效评价标准模糊,团标待出

尽管,伴随新条例与相关配套法规的相继落地,化妆品检验检测市场迎来了较大的发展机遇。然而,由于新规刚出台不久,目前多数功效评价方法并未出台统一的国家标准或者团体标准。

“目前已有国家标准的是祛斑美白和防脱发这两大功效评价,此外,保湿功效评价出台了一个团体标准。”吴金昊介绍道。因此,“团体标准”的建立也成为行业人士所关注的重点。某国际原料商研发总监就向青眼表示,“不少有实力的企业都想要参与到团标的建立中来。”

更值得关注的是,正因为当下行业面临着“功效评价标准模糊”的尴尬处境,所以,在功效评价市场也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

李志坤向青眼表示,“一方面,功效评价的市场需求迅速增大;另一方面,功效评价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投资较小,实验室建设门槛较低。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入局检验检测,也导致了当前检测市场价格体系、运营体系包括第三方诚信体系的混乱,检测机构能力参差不齐。”

其次,便是各检测机构的“抢人大战”,导致检测成本的上升。李志坤介绍,目前国内志愿者资源是固定的,但在人体试验需求的暴增之下,检测机构便会提高价格“争抢”志愿者,导致成本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相关人士还透露,功效评价需要具备化学、药理学、细胞学等多学科知识,因此,在高门槛下国内检测方面的专业人才存在一个较大空缺,这也在无形中提高了企业成本。

有业内人士告诉青眼,当前政策对于功效评价方法的具体规定还很模糊,配套法规或许还会有进一步改进与调整的空间。

在吴金昊看来,当下化妆品功效评价市场的混乱实则也是这个领域发展过程中的正常表现。“国家一定是先立法规,让市场充分发展,然后才会逐渐出台相关标准。如果提早就建立好了标准,也不利于行业的创新。”他认为,国家要求进行化妆品功效评价一定是利于行业未来的规范发展,即便现在有点混乱,但整体是朝着好的方面发展。其次,随着行业的充分竞争,未来相关“国标”或者“团标”的建立也只是时间问题。

不难看出,新条例的落地给化妆品第三方检测市场打了一针“催化剂”,但各机构如何在政策红利之下分得一杯羹,还得各凭本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又一个细分市场爆发了

双重因素影响之下,化妆品功效评价及检测市场迎来了一次空前的大爆发。

文|青眼 方良 小橘

百舸争流。

“(PCHi)第二天,资料被索要得就剩这么点了……”“上午公司主页就剩两本不敢发了”,3月25日,PCHi进行到第二天,伯德创研(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晶发了个“凡尔赛”体的朋友圈。

在刚刚闭幕的2021中国国际化妆品个人及家庭护理用品原料展览会(PCHi)上,“第三方检测机构如雨后春笋”“品牌方和原料方对功效检测需求大增”成为了新的看点。

随着《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下称新条例)正式落地,除了品牌方对功效评价及检测的需求猛增,下游市场和法规要求的倒逼,也使得作为化妆品功效来源的原料领域对功效评价有了迫切需求。双重因素影响之下,化妆品功效评价及检测市场迎来了一次空前的大爆发。

从2亿到30亿,需求激增

王晶告诉青眼,作为化妆品检验检测机构,公司是第一次参加PCHi,“没有想到在这种聚焦原料的展会上,对化妆品检测的需求这么旺盛,这些宣传语还是我们昨天临时加的。”王晶边说边指向了其展台墙面上的宣传语。

伯德创研PCHi展位

事实上,伯德创研展台的人气火爆,就是今年整个化妆品检验检测领域需求旺盛的典型代表。上海微谱化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监李志坤介绍:“以前国内功效评价市场容量大概一年2亿左右,主要是一些大品牌在做。新条例颁布后,根据市场备案体量来看,这一容量将达到30亿左右。我们微谱业务体量同比增长了近300%。”

而广东博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区经理张玲玉也向青眼表示,新条例后,公司客户体量有很大的增长。“过去博溪合作的跨国公司、一线品牌等在功效评价的投入进一步加大,与机构合作会更深入全面,并要求机构能对产品功效有一个完备的技术包装。同时,有许多没有检验检测能力的小原料商、小品牌也开始寻求与公司合作。”

不仅如此,品牌方对产品功效宣称需要有“真凭实据”,也倒逼原料商对原料功效评价的需求攀升。不少原料商就表示,“为了让自家的原料更具有竞争力,已开始纷纷开始对原料出具功效评价报告。”

基于品牌方和原料商的双重需求刺激,也使得行业涌现出了不少化妆品检测机构。青眼发现,本届PCHi首次设立检测专区,有不少化妆品检测机构是首次参展。除伯德创研外,北京颐唯实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北京颐唯实)也是其中之一。据了解,上述两家化妆品检验检测机构都是近一两年获得化妆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或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CNAS)。

此外,不少代工厂也开始入局化妆品检验检测领域。譬如,广东芭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成立了第三方独立机构,并于去年通过了国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3月26日,在彭氏集团高新科技产业园走访时青眼也了解到,该公司现已有功效评价实验室,而彭氏正在装修的研发大楼也将设有独立检测机构,为彭氏、第三方企业提供检测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药监局官网信息显示,目前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检测机构共有271家,相比去年1月中旬时,增加了80余家,行业呈现井喷状态。

百花齐放

当市场容量增大,越来越多企业入局检验检测领域,各检验机构将向什么方向发展以获得增量,保持竞争力?

李志坤介绍,他所在的检测机构和其他检测机构最大的不同就是“研究型检测机构”的定位。他表示,目前行业对功效评价的认知事实上还较为薄弱。“到底用哪种方法对产品进行评价更客观更全面?用哪一种方法进行评价更能体现产品的核心价值?这是研究型检测机构所擅长的部分。”

图源:微谱官网

李志坤进一步表示,“微谱目前配备有配方师、法规专家、检测分析专家,可以从法律层面、配方层面、物质结构方面等各个维度,分析产品可能具备的功效,以及通过哪种方式可以对产品进行评价等。”

伯德创研总经理王晶则表示,公司原本就是做第三方化妆品研发起步的,因此积累了大量对化妆品原料、配方领域的基础研究。“我们已先后获得了CMA和CNAS双认证,公司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做到化妆品检测的‘预诊断’,即当客户提出对某款产品做功效评价时,即便客户的产品没有达到所期望的评价结果,伯德创研也可以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帮助其优化或更改配方,最终获得符合要求和其所预期的功效评价。”

在王晶来看,这种以研发为基础的检测服务,能够更好地为客户省钱省时。

北京颐唯实总经理吴金昊介绍称,该公司不仅能为产品的功效宣称提供权威的第三方证明,以及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能为产品的市场宣传提供可视化的素材,让品牌方以此直接与消费者进行对话。”

据多位检测机构的相关人士介绍,在检测费用上,一套基本的保湿类产品的检测费用约为3万元;修护、祛痘等产品的检测费报价多为5-10万元;而人体试验则是所有检测项目中收费最高的项目,报价一般约为20万元,甚至更高。

功效评价标准模糊,团标待出

尽管,伴随新条例与相关配套法规的相继落地,化妆品检验检测市场迎来了较大的发展机遇。然而,由于新规刚出台不久,目前多数功效评价方法并未出台统一的国家标准或者团体标准。

“目前已有国家标准的是祛斑美白和防脱发这两大功效评价,此外,保湿功效评价出台了一个团体标准。”吴金昊介绍道。因此,“团体标准”的建立也成为行业人士所关注的重点。某国际原料商研发总监就向青眼表示,“不少有实力的企业都想要参与到团标的建立中来。”

更值得关注的是,正因为当下行业面临着“功效评价标准模糊”的尴尬处境,所以,在功效评价市场也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

李志坤向青眼表示,“一方面,功效评价的市场需求迅速增大;另一方面,功效评价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投资较小,实验室建设门槛较低。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入局检验检测,也导致了当前检测市场价格体系、运营体系包括第三方诚信体系的混乱,检测机构能力参差不齐。”

其次,便是各检测机构的“抢人大战”,导致检测成本的上升。李志坤介绍,目前国内志愿者资源是固定的,但在人体试验需求的暴增之下,检测机构便会提高价格“争抢”志愿者,导致成本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相关人士还透露,功效评价需要具备化学、药理学、细胞学等多学科知识,因此,在高门槛下国内检测方面的专业人才存在一个较大空缺,这也在无形中提高了企业成本。

有业内人士告诉青眼,当前政策对于功效评价方法的具体规定还很模糊,配套法规或许还会有进一步改进与调整的空间。

在吴金昊看来,当下化妆品功效评价市场的混乱实则也是这个领域发展过程中的正常表现。“国家一定是先立法规,让市场充分发展,然后才会逐渐出台相关标准。如果提早就建立好了标准,也不利于行业的创新。”他认为,国家要求进行化妆品功效评价一定是利于行业未来的规范发展,即便现在有点混乱,但整体是朝着好的方面发展。其次,随着行业的充分竞争,未来相关“国标”或者“团标”的建立也只是时间问题。

不难看出,新条例的落地给化妆品第三方检测市场打了一针“催化剂”,但各机构如何在政策红利之下分得一杯羹,还得各凭本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