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JMedia】试驾福克斯RS:趣味价格比最高的钢炮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JMedia】试驾福克斯RS:趣味价格比最高的钢炮

比普通福克斯还好开,离合也没太沉,普通模式下舒适性不错,关键是扭矩充裕,四挡行街过环岛你可以想象了。

如你们所知道的,2.3Turbo发动机来自野马,调了10%马力,做到了350hp/440Nm,6速手动配四驱。这些数据我简单罗列一下就好了,这不是小钢炮的精髓,如果还在追求这些数字,那就是你还不懂钢炮,买TT去吧,或者劳恩斯酷派,至少那看上去像台跑车。

我以为会是一台拉力Style的车子,毕竟RS这个名字的起源就是Rally Sport。

第一天的测试都在山路上,开上去更像是一台前驱车,要知道所有的横置发动机的车子基本都这样,并没有以前STI那种抓地很牢的感觉,而更像是我之前开福克斯ST的那种。235的轮胎死都不推头,看似极限很高,这一点也可以参考我对福克斯ST的评价,二者很接近。但是和前驱不一样的是,RS的车头真的可以更狠地怼进手肘弯,吃弯可以吃得更狠,尾巴还是一如既往的ST感觉,很听话跟进去,不会有自作聪明的小动作。

而且,这套四驱不会有STI那种计算前后动力分配的感觉(STI的四驱似乎一直在计算前后输出,而且能够在方向盘里感觉出来),很多时候感觉它还是前驱,只是ST身上那种强烈的扭矩转向在RS身上就神奇般消失了,虽说扭矩更大,但后轮的加入确实解决了很大问题。

所以,第一天我没发现RS和ST有太大的区别,山路太急马力用不出来,而且动力太恒定了,2000rpm就爆发扭矩,没有NA车子突如其来的兴奋感,刹车的前段有点空,很容易一脚不够多踩又过了,还有该死的油门踏板有点深,脚跟捞不到,跟趾也就不顺畅了,要不然你就给个补油程序咯?但是没有。

不过,这台车真的很好开,比普通福克斯还好开,离合也没太沉,普通模式下舒适性不错,关键是扭矩充裕,四挡行街过环岛你可以想象了。多嘴聊一个变态的地方:这台车的排气声响很好听,一股子大V6的气势,弯腰下去贴着喇叭一听,发现居然有音响播放模式……

漂移角度很大,但做法略有不同

第二天到了巴伦西亚赛道才用到Drift模式。RS设置了四个模式,分别是运动模式、赛道模式、正常模式和不正常模式。“不正常模式”是我瞎说的,官方说法是“漂移模式”,在一台横置的机器里调出后驱车的漂移属性来,这是第一次见到如此“不正常”的设定,按照这套四驱的理论,扭矩可以70%输送给后轮,如果前轮空转的话还可以分配更多;而后轮的扭矩还可以通过矢量控制系统主动分给一侧车轮。

在漂移模式下,避震和弹簧回归到正常模式的软设定,而方向盘、发动机和ESP则进入到激烈的设定。尽管如此,RS的起漂动作还是略有不同的,和我们平日里玩的A31、S13等漂移车完全不同,RS进入弯道后会先推头一下下,再突然突破后轮抓地力,然后就飘起来了,而且角度可以做到很大。

另一个反肌肉记忆的是,我们不能大角度修正它的前轮方向,而是尽可能拉直来漂,为什么?因为方向机传感器的数据会输给中央差速器,如果有大角度方向,电脑判断我们正在入弯,动力是会切一部分给前轮辅助入弯的。好在我练过911 Carrera4的漂移,对于方向盘的掌握有经验,才能很好玩地做出这个华丽的动作。

赛道上,RS开始苏醒,350匹的RS比起250匹的ST有截然不同的反应,动力的响应程度有点不像是小钢炮所为,6500rpm的红线区开始不够用了,如果多给我500-1000rpm,我能给这台发动机满分。但是脚上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刹车狠下去的时候发现Brembo还是很有劲儿的(4泵刹车,365mm/350mm刹车盘),后段的收车能力很强悍,很赛车化的调教,虽然我要是工程师我一定不会这样去标定刹车,但你要知道这帮工程师是干勒芒和F1的,你要RS跟奥迪那样一踩就有的线性刹车,大概他们都不认同。

言归正传,车身姿态在我放手一搏以后就变了,这套PSS是米其林为福特定做的,最大的感叹就是:“真特么抓地,好像双手在地上搓着走。”和漂移一样敢违反教科书法则,干进去再说(诺!拉力Style终于来了……),车子也会滑,但是是整体向外的Slide,而不是车头的推(understeer)或者是车尾的甩(oversteer)。

四驱这时候才是四驱,我在想那传说中的70%干嘛去了?然后就感觉到车子借着路肩出弯了,分明感觉到是外侧后轮撵了上去,开油就摆正车身开跑了,宽容度也很高。

上一次开出这个感觉是什么车?911、M3还有雷诺方程式,后驱属性开始在RS身上出现,而且智能化很高。二挡5000rpm抱弯,抱得死死的,你跟我说什么前后动力分配比那是屁话,留给键盘车神们分析去吧,只有高抓地力的轮胎和一套处理速度足够快的中差才能达成,而且是快速动态调整的。

我记得上回开911 Turbo在Estroil,或者是小牛在上赛道长弯才有类似的感觉,要知道RS尝试的是中高速下的小半径弯道,而且是下坡,这完全模拟的就是山路,执行得很有拉力风范。

除了前面说的转速少了1000rpm,别的我都爱,本来发动机2000rpm就醒了,加上大尾牙的设定,让中速的表现很抢眼,一条线上的3/4挡很赞,扭矩充沛,在两个我认为不够力的地方,事实证明降挡是多余的,强大的扭矩能弥补一丢丢转速的遗憾,蛮横用3挡去切ST 2挡的弯,进去以后发现跺一脚下去,依然够力!

我向来不是马力论者,从卡丁开始练习的车手对马力数据都会比较谨慎。马力可大可小,关键要看底盘调的好不好,如果200匹和一个好底盘就能够干掉你,我绝对不羡慕201匹。

事实上RS也算是一台“糙车”,一股英国车的架势,NVH也就这样了,底盘又很硬(运动模式下比ST弹簧硬38%和33%,避震则硬了40%),碾过一枚硬币都能在方向盘上感知,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在开Super7之类的车子,但好也就好在这,纯粹啊!记得开奔驰E63 AMG的时候,那么快的车子,却有一股造得太好了以至于隔绝了世界的错觉,但是RS表现得就是干脆利落:“来!干我。”

你要我干,我就嫌马力小了,因为RS的底子还承受得住。我们问工程师,多改出100匹吃不吃得消,他憨厚笑笑不回答我。但是你要知道哦,上一代福克斯RS是有500版本的。这副底子如果多给我50匹我会更眉开眼笑,多给100匹我会心跳加速,再多我也不要了,当然了,眼下这350匹已经够多数人花了。

别嫌350匹少,我们数一数对手们分别是多少,Cayman家族在国内最大马力的是GTS 340匹,宝马M2如果没记错是370匹, 奔驰A45 AMG是381匹,还有情怀党们的最爱Impreza STI是300匹出头。

福克斯RS今年三、四月份进中国,这也是RS系列第一次走出欧洲市场销售,小道消息是:40W以内,第一批45台。配置什么的就别问我了,我试车很少关心几个喇叭几寸液晶屏。

喜欢就下手吧,这车应该是个硬通货,别等到当年宝马1M一样犹犹豫豫,等到二手价格依然坚挺在原价才知道后悔。还在等STI的个人建议直接转粉,日本人亲口告诉我STI卖得不会便宜,都是拉高品牌格调的事情,福特的诚意比斯巴鲁够多了,而且眼下你还能买到的大马力四驱手动也就福克斯RS和STI了。至于自动的高尔夫R、A45 AMG,我就不好做倾向性的观点了,手动和自动的问题看上去是技术的问题,有时候是家庭地位和价值取向的问题。

 

作者:吴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JMedia】试驾福克斯RS:趣味价格比最高的钢炮

比普通福克斯还好开,离合也没太沉,普通模式下舒适性不错,关键是扭矩充裕,四挡行街过环岛你可以想象了。

如你们所知道的,2.3Turbo发动机来自野马,调了10%马力,做到了350hp/440Nm,6速手动配四驱。这些数据我简单罗列一下就好了,这不是小钢炮的精髓,如果还在追求这些数字,那就是你还不懂钢炮,买TT去吧,或者劳恩斯酷派,至少那看上去像台跑车。

我以为会是一台拉力Style的车子,毕竟RS这个名字的起源就是Rally Sport。

第一天的测试都在山路上,开上去更像是一台前驱车,要知道所有的横置发动机的车子基本都这样,并没有以前STI那种抓地很牢的感觉,而更像是我之前开福克斯ST的那种。235的轮胎死都不推头,看似极限很高,这一点也可以参考我对福克斯ST的评价,二者很接近。但是和前驱不一样的是,RS的车头真的可以更狠地怼进手肘弯,吃弯可以吃得更狠,尾巴还是一如既往的ST感觉,很听话跟进去,不会有自作聪明的小动作。

而且,这套四驱不会有STI那种计算前后动力分配的感觉(STI的四驱似乎一直在计算前后输出,而且能够在方向盘里感觉出来),很多时候感觉它还是前驱,只是ST身上那种强烈的扭矩转向在RS身上就神奇般消失了,虽说扭矩更大,但后轮的加入确实解决了很大问题。

所以,第一天我没发现RS和ST有太大的区别,山路太急马力用不出来,而且动力太恒定了,2000rpm就爆发扭矩,没有NA车子突如其来的兴奋感,刹车的前段有点空,很容易一脚不够多踩又过了,还有该死的油门踏板有点深,脚跟捞不到,跟趾也就不顺畅了,要不然你就给个补油程序咯?但是没有。

不过,这台车真的很好开,比普通福克斯还好开,离合也没太沉,普通模式下舒适性不错,关键是扭矩充裕,四挡行街过环岛你可以想象了。多嘴聊一个变态的地方:这台车的排气声响很好听,一股子大V6的气势,弯腰下去贴着喇叭一听,发现居然有音响播放模式……

漂移角度很大,但做法略有不同

第二天到了巴伦西亚赛道才用到Drift模式。RS设置了四个模式,分别是运动模式、赛道模式、正常模式和不正常模式。“不正常模式”是我瞎说的,官方说法是“漂移模式”,在一台横置的机器里调出后驱车的漂移属性来,这是第一次见到如此“不正常”的设定,按照这套四驱的理论,扭矩可以70%输送给后轮,如果前轮空转的话还可以分配更多;而后轮的扭矩还可以通过矢量控制系统主动分给一侧车轮。

在漂移模式下,避震和弹簧回归到正常模式的软设定,而方向盘、发动机和ESP则进入到激烈的设定。尽管如此,RS的起漂动作还是略有不同的,和我们平日里玩的A31、S13等漂移车完全不同,RS进入弯道后会先推头一下下,再突然突破后轮抓地力,然后就飘起来了,而且角度可以做到很大。

另一个反肌肉记忆的是,我们不能大角度修正它的前轮方向,而是尽可能拉直来漂,为什么?因为方向机传感器的数据会输给中央差速器,如果有大角度方向,电脑判断我们正在入弯,动力是会切一部分给前轮辅助入弯的。好在我练过911 Carrera4的漂移,对于方向盘的掌握有经验,才能很好玩地做出这个华丽的动作。

赛道上,RS开始苏醒,350匹的RS比起250匹的ST有截然不同的反应,动力的响应程度有点不像是小钢炮所为,6500rpm的红线区开始不够用了,如果多给我500-1000rpm,我能给这台发动机满分。但是脚上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刹车狠下去的时候发现Brembo还是很有劲儿的(4泵刹车,365mm/350mm刹车盘),后段的收车能力很强悍,很赛车化的调教,虽然我要是工程师我一定不会这样去标定刹车,但你要知道这帮工程师是干勒芒和F1的,你要RS跟奥迪那样一踩就有的线性刹车,大概他们都不认同。

言归正传,车身姿态在我放手一搏以后就变了,这套PSS是米其林为福特定做的,最大的感叹就是:“真特么抓地,好像双手在地上搓着走。”和漂移一样敢违反教科书法则,干进去再说(诺!拉力Style终于来了……),车子也会滑,但是是整体向外的Slide,而不是车头的推(understeer)或者是车尾的甩(oversteer)。

四驱这时候才是四驱,我在想那传说中的70%干嘛去了?然后就感觉到车子借着路肩出弯了,分明感觉到是外侧后轮撵了上去,开油就摆正车身开跑了,宽容度也很高。

上一次开出这个感觉是什么车?911、M3还有雷诺方程式,后驱属性开始在RS身上出现,而且智能化很高。二挡5000rpm抱弯,抱得死死的,你跟我说什么前后动力分配比那是屁话,留给键盘车神们分析去吧,只有高抓地力的轮胎和一套处理速度足够快的中差才能达成,而且是快速动态调整的。

我记得上回开911 Turbo在Estroil,或者是小牛在上赛道长弯才有类似的感觉,要知道RS尝试的是中高速下的小半径弯道,而且是下坡,这完全模拟的就是山路,执行得很有拉力风范。

除了前面说的转速少了1000rpm,别的我都爱,本来发动机2000rpm就醒了,加上大尾牙的设定,让中速的表现很抢眼,一条线上的3/4挡很赞,扭矩充沛,在两个我认为不够力的地方,事实证明降挡是多余的,强大的扭矩能弥补一丢丢转速的遗憾,蛮横用3挡去切ST 2挡的弯,进去以后发现跺一脚下去,依然够力!

我向来不是马力论者,从卡丁开始练习的车手对马力数据都会比较谨慎。马力可大可小,关键要看底盘调的好不好,如果200匹和一个好底盘就能够干掉你,我绝对不羡慕201匹。

事实上RS也算是一台“糙车”,一股英国车的架势,NVH也就这样了,底盘又很硬(运动模式下比ST弹簧硬38%和33%,避震则硬了40%),碾过一枚硬币都能在方向盘上感知,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在开Super7之类的车子,但好也就好在这,纯粹啊!记得开奔驰E63 AMG的时候,那么快的车子,却有一股造得太好了以至于隔绝了世界的错觉,但是RS表现得就是干脆利落:“来!干我。”

你要我干,我就嫌马力小了,因为RS的底子还承受得住。我们问工程师,多改出100匹吃不吃得消,他憨厚笑笑不回答我。但是你要知道哦,上一代福克斯RS是有500版本的。这副底子如果多给我50匹我会更眉开眼笑,多给100匹我会心跳加速,再多我也不要了,当然了,眼下这350匹已经够多数人花了。

别嫌350匹少,我们数一数对手们分别是多少,Cayman家族在国内最大马力的是GTS 340匹,宝马M2如果没记错是370匹, 奔驰A45 AMG是381匹,还有情怀党们的最爱Impreza STI是300匹出头。

福克斯RS今年三、四月份进中国,这也是RS系列第一次走出欧洲市场销售,小道消息是:40W以内,第一批45台。配置什么的就别问我了,我试车很少关心几个喇叭几寸液晶屏。

喜欢就下手吧,这车应该是个硬通货,别等到当年宝马1M一样犹犹豫豫,等到二手价格依然坚挺在原价才知道后悔。还在等STI的个人建议直接转粉,日本人亲口告诉我STI卖得不会便宜,都是拉高品牌格调的事情,福特的诚意比斯巴鲁够多了,而且眼下你还能买到的大马力四驱手动也就福克斯RS和STI了。至于自动的高尔夫R、A45 AMG,我就不好做倾向性的观点了,手动和自动的问题看上去是技术的问题,有时候是家庭地位和价值取向的问题。

 

作者:吴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