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新艺术运动,审美乏味的解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新艺术运动,审美乏味的解药?

“新艺术运动”是个什么运动?

近几年,不管是艺术还是时尚,似乎都经历着一个审美变革。

从巴洛克式的繁杂到现代的极简。

这种“少即是多”的风格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

其实,早在19世纪,就已经出现了这种审美的转变,穆夏、克里姆特都是这一运动的代表人物。

克里姆特《吻》

为何当时会发生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审美变革”?它对于现代生活又有怎样的影响?

今天小印就带大家认识一下这场世纪末的艺术狂欢吧!

NO.1 对抗工业力量的“审美革命”?

19世纪末时,大家对流行的维多利亚风格逐渐感到厌倦。

维多利亚风格的繁复和复古确实很美,可是看久了也觉得矫揉造作,眼花缭乱,不少艺术家决心对此展开突破,一场轰轰烈烈的艺术运动就开始了。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一词首次出现于1884年的艺术刊物L’art Moderne上,这场运动以法国巴黎为中心。

不过在每个国家各有不同的名称,虽说在法国是叫Art Nouveau(新艺术),但在奥地利却叫Secessionist(分离派),在苏格兰被称为Glasglow Style(格拉斯哥风格)。

正如名字所示,它实际上是一个跨越西方多国的艺术创新活动,不同国家有着各自的风格和特点。

高迪设计的位于巴塞罗那的米拉之家,和来自维也纳的克里姆特所画的吻似乎毫不相关,但实际上,它们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共同诞生于新艺术运动中。

为何不同国家不约而同地开始了这种创新艺术运动呢?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就是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带来了怎样天翻地覆的变化不用多说了,在新的环境下产生新的思想、技术和风格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新艺术运动放弃了传统的装饰风格,并在多个方面进行创新。

首先,“新艺术”风格从自然界寻求灵感。

请先看一下下面的图案 ,我们熟悉的这种优雅流畅的装饰曲线就诞生于这个时期。

这种图案是在模仿某些植物和深海有机物形态的基础上不断变化丰富起来,19世纪一些生物学家比如Ernst Heinrich Haeckel的研究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打样基础。

除了平面图案,珠宝设计中也常常以植物鸟虫为主题。

此外,新艺术运动也重视手工艺生产。

工业革命后大量的廉价工业制品充斥市场,不少艺术家对工业美学表示拒绝,他们坚持采用手工生产。

Louis Comfort Tiffany设计的彩色玻璃

虽然新艺术运动鼓励重拾手工业,但它也肯定机器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鼓励将艺术和工业技术结合在一起,以制造出高品质的作品。

新艺术运动同时也遵循唯美主义的“为艺术而艺术”理念,因此强调装饰性和象征性。

但后期由于生产的扩大化,设计也逐渐倾向于功能性。

新艺术运动的艺术家们还进一步提出了Gesamtkunstwerk(总体艺术)的概念,将一切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

由Victor Horta设计的Tassel酒店内部楼梯是典型的Gesamtkunstwerk风格,也是Art Nouveau在建筑上的第一次亮相。

注意地面和扶梯围栏的新艺术风格曲线,它们已经从平面世界出来进入三维世界了。

虽然新艺术运动在一战后销声匿迹,但它在绘画、雕塑、建筑风格、家具设计、珠宝设计、产品设计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NO.2 神秘的“东方力量”如何席卷艺术界?

明治时期后期,日本的商品得以进入欧洲市场,有少数商店专门经营远东与日本的工艺品。

那时日本人将浮世绘的废稿纸用于瓷器的包装中,立马引起了艺术商人和画家的注意。

正巧当时的艺术家也在寻求一种严格学院派之外的美学风格,日本浮世绘也以此为契机深入到了西方艺术创作中。

印象派画家如莫奈、梵高的作品中都能看到这种影响, 欧洲对日本文化的痴迷还扩展到了建筑、园林和服装等方面。

梵高《交际花》

《穿和服的女孩》Alfred Stevens

1867年巴黎万国博览会上,日本的工艺品、服装、版画大为畅销,大家对日本文化的追捧达到顶点。

“日本主义”的热潮也深深影响着新艺术运动,尤其体现在平面艺术领域。

从思想上看,日本美学精神中的自然主义对新艺术运动有着重要影响,这种精神是指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欣赏并热爱自然的情感。

日本著名学者铃木大拙曾写道,征服自然的时尚源于西方,但“我们东方人从未把自然当做一种敌对力量。相反,自然界一直是人类永远的朋友和伴侣。”

从技术上,新艺术运动画家的作品中也能明显能看到浮世绘的影响。

构图上,强化视觉的几何感。

新艺术运动中非常具有个人特点的比亚莱兹的插画中经常留有空白或大面积底色,不仅使作品呈现出不一样的动感,也营造了一种怪诞的氛围。

不再使用传统透视法,趋于平面化。

亨利·德·图卢兹·罗特列克所绘制的海报中,效仿浮世绘以线条制造空间感,更有层次感。

使用流畅自然的装饰性线条勾勒轮廓。

比如穆夏使用单线构调,注重线条的粗细变化。他在勾勒植物图案和女性形象中使用大量的曲线,显示出一种动态的风采。

带有主观意识的色块平铺。

穆夏喜欢使用明亮但饱和度却不高的色彩,并将色彩平面化处理。

新艺术运动的画家们喜欢使用平铺色块,色彩也不受光线变化影响,更多的是体现画家自己的意志。

NO.3 “新艺术”如何改变现代生活?

新艺术运动在西方艺术史中并没有“正统”地位。

由于它注重形式而非内容,因此并不符合当时的艺术评判标准。

也就是说,没有内涵,光样子美,所以被拒了。

新艺术运动的创新虽然仅仅是新的“装饰性的风格”,却对现代主义设计奠定了基础,并成为极简主义的灵感来源。

包豪斯风格

新艺术运动中对具有装饰美感的曲线、曲面以及直线的运用,大胆的色彩组合和提倡非对称性在许多领域尤其是产品设计和平面设计方面起着巨大的影响。

在家具设计方面,我们能看到新艺术运动中的直线形风格对现代主义的影响。

比如,日本设计师矶崎新的Monore椅子是以新艺术运动时期格拉斯哥派设计师麦金托什的高靠背椅为原型。

麦金托什的高背椅纯粹运用直线结构,这种抽象的极简造型已经和现代主义风格十分接近。

麦金托什设计的高背椅子

矶崎新设计的Marylin椅子

新艺术运动的代表画家亨利·罗特列克的彩色海报则是革命性的尝试,他运用大量的色块对比,并将文字与图像充分结合,因而被称为现代海报的先驱。

不对称构图、简洁几何图案和二维画面、装饰性的线条等,都是新艺术运动为现代主义平面设计贡献的创新成果。

1960s 海报

当代海报

在新艺术运动中,部分设计师已经开始强调功能性,并运用简洁的几何造型,这已经具备了现代主义特征。

维也纳分离派的霍夫曼(Josef Hoffmann)设计的位于布鲁塞尔的斯托克列宫(the Palais Stoclet)是建筑设计从传统转向现代的标志。

建筑外形呈现出严格的几何形态,在细节部分亦有精致的装饰。

德国青年派后期的重要代表人物贝伦斯(Peter Behrens)的设计风格更是与现代主义风格联系紧密。

贝伦斯设计的产品如水壶、钟表等都采用简单的几何造型,这种简单又具有功能性的设计为现代工业产品设计奠定了基础。

B&O经典极简风格音响

新艺术运动对新材料的探索和运用也十分广泛。

这一时期开始大量使用铸铁、玻璃、水泥等材料,不管是巴黎地铁站的入口还是Tassel旅馆的内部装潢,都能看到基于新材料的创意。

尽管从设计理念和风格看,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的差别不小,但它已经开始具有抽象化、理性为主、注重功能性的现代主义风格的雏形。

新艺术运动的创新精神是其本质,艺术家们在思想、技术和材料等方面力求突破,这也是对快速社会变化的回应。

而且新艺术运动的成果对我们来说也是很熟悉和易于接触到的,这也是工业革命后机器化量产的结果,即艺术设计是为大众服务的。

对于我们来说,在新的技术支撑的社会环境下,如何挣脱传统的束缚,做出顺应潮流的艺术创新,也是当代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浮世绘对新艺术运动时期西方艺术风格的影响》,王箐楠,美术教育研究

《西方新艺术运动创新精神的反思》,赵前,同济大学学报

《“新艺术”运动风格及新艺术时期的平面设计》,张乐

 

 

来源:印客美学

原标题:新艺术运动,审美乏味的解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新艺术运动,审美乏味的解药?

“新艺术运动”是个什么运动?

近几年,不管是艺术还是时尚,似乎都经历着一个审美变革。

从巴洛克式的繁杂到现代的极简。

这种“少即是多”的风格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

其实,早在19世纪,就已经出现了这种审美的转变,穆夏、克里姆特都是这一运动的代表人物。

克里姆特《吻》

为何当时会发生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审美变革”?它对于现代生活又有怎样的影响?

今天小印就带大家认识一下这场世纪末的艺术狂欢吧!

NO.1 对抗工业力量的“审美革命”?

19世纪末时,大家对流行的维多利亚风格逐渐感到厌倦。

维多利亚风格的繁复和复古确实很美,可是看久了也觉得矫揉造作,眼花缭乱,不少艺术家决心对此展开突破,一场轰轰烈烈的艺术运动就开始了。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一词首次出现于1884年的艺术刊物L’art Moderne上,这场运动以法国巴黎为中心。

不过在每个国家各有不同的名称,虽说在法国是叫Art Nouveau(新艺术),但在奥地利却叫Secessionist(分离派),在苏格兰被称为Glasglow Style(格拉斯哥风格)。

正如名字所示,它实际上是一个跨越西方多国的艺术创新活动,不同国家有着各自的风格和特点。

高迪设计的位于巴塞罗那的米拉之家,和来自维也纳的克里姆特所画的吻似乎毫不相关,但实际上,它们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共同诞生于新艺术运动中。

为何不同国家不约而同地开始了这种创新艺术运动呢?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就是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带来了怎样天翻地覆的变化不用多说了,在新的环境下产生新的思想、技术和风格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新艺术运动放弃了传统的装饰风格,并在多个方面进行创新。

首先,“新艺术”风格从自然界寻求灵感。

请先看一下下面的图案 ,我们熟悉的这种优雅流畅的装饰曲线就诞生于这个时期。

这种图案是在模仿某些植物和深海有机物形态的基础上不断变化丰富起来,19世纪一些生物学家比如Ernst Heinrich Haeckel的研究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打样基础。

除了平面图案,珠宝设计中也常常以植物鸟虫为主题。

此外,新艺术运动也重视手工艺生产。

工业革命后大量的廉价工业制品充斥市场,不少艺术家对工业美学表示拒绝,他们坚持采用手工生产。

Louis Comfort Tiffany设计的彩色玻璃

虽然新艺术运动鼓励重拾手工业,但它也肯定机器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鼓励将艺术和工业技术结合在一起,以制造出高品质的作品。

新艺术运动同时也遵循唯美主义的“为艺术而艺术”理念,因此强调装饰性和象征性。

但后期由于生产的扩大化,设计也逐渐倾向于功能性。

新艺术运动的艺术家们还进一步提出了Gesamtkunstwerk(总体艺术)的概念,将一切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

由Victor Horta设计的Tassel酒店内部楼梯是典型的Gesamtkunstwerk风格,也是Art Nouveau在建筑上的第一次亮相。

注意地面和扶梯围栏的新艺术风格曲线,它们已经从平面世界出来进入三维世界了。

虽然新艺术运动在一战后销声匿迹,但它在绘画、雕塑、建筑风格、家具设计、珠宝设计、产品设计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NO.2 神秘的“东方力量”如何席卷艺术界?

明治时期后期,日本的商品得以进入欧洲市场,有少数商店专门经营远东与日本的工艺品。

那时日本人将浮世绘的废稿纸用于瓷器的包装中,立马引起了艺术商人和画家的注意。

正巧当时的艺术家也在寻求一种严格学院派之外的美学风格,日本浮世绘也以此为契机深入到了西方艺术创作中。

印象派画家如莫奈、梵高的作品中都能看到这种影响, 欧洲对日本文化的痴迷还扩展到了建筑、园林和服装等方面。

梵高《交际花》

《穿和服的女孩》Alfred Stevens

1867年巴黎万国博览会上,日本的工艺品、服装、版画大为畅销,大家对日本文化的追捧达到顶点。

“日本主义”的热潮也深深影响着新艺术运动,尤其体现在平面艺术领域。

从思想上看,日本美学精神中的自然主义对新艺术运动有着重要影响,这种精神是指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欣赏并热爱自然的情感。

日本著名学者铃木大拙曾写道,征服自然的时尚源于西方,但“我们东方人从未把自然当做一种敌对力量。相反,自然界一直是人类永远的朋友和伴侣。”

从技术上,新艺术运动画家的作品中也能明显能看到浮世绘的影响。

构图上,强化视觉的几何感。

新艺术运动中非常具有个人特点的比亚莱兹的插画中经常留有空白或大面积底色,不仅使作品呈现出不一样的动感,也营造了一种怪诞的氛围。

不再使用传统透视法,趋于平面化。

亨利·德·图卢兹·罗特列克所绘制的海报中,效仿浮世绘以线条制造空间感,更有层次感。

使用流畅自然的装饰性线条勾勒轮廓。

比如穆夏使用单线构调,注重线条的粗细变化。他在勾勒植物图案和女性形象中使用大量的曲线,显示出一种动态的风采。

带有主观意识的色块平铺。

穆夏喜欢使用明亮但饱和度却不高的色彩,并将色彩平面化处理。

新艺术运动的画家们喜欢使用平铺色块,色彩也不受光线变化影响,更多的是体现画家自己的意志。

NO.3 “新艺术”如何改变现代生活?

新艺术运动在西方艺术史中并没有“正统”地位。

由于它注重形式而非内容,因此并不符合当时的艺术评判标准。

也就是说,没有内涵,光样子美,所以被拒了。

新艺术运动的创新虽然仅仅是新的“装饰性的风格”,却对现代主义设计奠定了基础,并成为极简主义的灵感来源。

包豪斯风格

新艺术运动中对具有装饰美感的曲线、曲面以及直线的运用,大胆的色彩组合和提倡非对称性在许多领域尤其是产品设计和平面设计方面起着巨大的影响。

在家具设计方面,我们能看到新艺术运动中的直线形风格对现代主义的影响。

比如,日本设计师矶崎新的Monore椅子是以新艺术运动时期格拉斯哥派设计师麦金托什的高靠背椅为原型。

麦金托什的高背椅纯粹运用直线结构,这种抽象的极简造型已经和现代主义风格十分接近。

麦金托什设计的高背椅子

矶崎新设计的Marylin椅子

新艺术运动的代表画家亨利·罗特列克的彩色海报则是革命性的尝试,他运用大量的色块对比,并将文字与图像充分结合,因而被称为现代海报的先驱。

不对称构图、简洁几何图案和二维画面、装饰性的线条等,都是新艺术运动为现代主义平面设计贡献的创新成果。

1960s 海报

当代海报

在新艺术运动中,部分设计师已经开始强调功能性,并运用简洁的几何造型,这已经具备了现代主义特征。

维也纳分离派的霍夫曼(Josef Hoffmann)设计的位于布鲁塞尔的斯托克列宫(the Palais Stoclet)是建筑设计从传统转向现代的标志。

建筑外形呈现出严格的几何形态,在细节部分亦有精致的装饰。

德国青年派后期的重要代表人物贝伦斯(Peter Behrens)的设计风格更是与现代主义风格联系紧密。

贝伦斯设计的产品如水壶、钟表等都采用简单的几何造型,这种简单又具有功能性的设计为现代工业产品设计奠定了基础。

B&O经典极简风格音响

新艺术运动对新材料的探索和运用也十分广泛。

这一时期开始大量使用铸铁、玻璃、水泥等材料,不管是巴黎地铁站的入口还是Tassel旅馆的内部装潢,都能看到基于新材料的创意。

尽管从设计理念和风格看,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的差别不小,但它已经开始具有抽象化、理性为主、注重功能性的现代主义风格的雏形。

新艺术运动的创新精神是其本质,艺术家们在思想、技术和材料等方面力求突破,这也是对快速社会变化的回应。

而且新艺术运动的成果对我们来说也是很熟悉和易于接触到的,这也是工业革命后机器化量产的结果,即艺术设计是为大众服务的。

对于我们来说,在新的技术支撑的社会环境下,如何挣脱传统的束缚,做出顺应潮流的艺术创新,也是当代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浮世绘对新艺术运动时期西方艺术风格的影响》,王箐楠,美术教育研究

《西方新艺术运动创新精神的反思》,赵前,同济大学学报

《“新艺术”运动风格及新艺术时期的平面设计》,张乐

 

 

来源:印客美学

原标题:新艺术运动,审美乏味的解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