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我有饭:耶鲁高材生的吃货情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我有饭:耶鲁高材生的吃货情怀

内心有想要追逐的东西才能真正做好一件事,这条规则适用于任何人。

从清华到耶鲁,外人看来光鲜的经历对本人来说往往不过是履历的一部分。内心有想要追逐的东西才能真正做好一件事,这条规则适用于任何人。我有饭,规范中国私房菜市场的app——当冯铮的吃货情怀遇上大环境下的分享经济,故事就此拉开序幕。

(下文中,Z代表张忠,有度多媒体创始人;F代表冯铮,“我有饭”创始人)

吃货情怀催生的产物

F:大家好,我是冯铮,是“我有饭”的创始人。一听到“我有饭”,很多人问我是不是会做饭,其实我是最不会做饭的。正是因为不会做饭又喜欢吃,所以才想到做这么一个平台来帮我找到这些能做好美食的人。

Z:我要和大家讲的是,冯铮不会做饭,却是个学霸。本科在清华念电子工程,在耶鲁读生物统计之后在美国工作了两年——大家一听你过去的经历,可能就会觉得和“我有饭”这样的吃货平台完全没有关系,所以你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转型呢?

F:其实这也不能说是转型,度叔应该能看见,我的身材从小基本就是一个小胖子。7、8岁的时候到北京,刚到小学大家就给我起一外号叫胖胖熊,原因就是我一直特别喜欢吃。正常的学习生活之后,作为一个理工男,我在毕业后还做了数据分析一类的工作。但因为爱吃,自己还有另外一个段子手的一面。最早在美国的时候在微博上做一个叫“纽约吃货”的微博号,应该是北美的新浪微博上最大的美食号,有20多万粉丝。

那时候的我每天看着这些生活在美国、尤其是纽约的美女帅哥们发他们遇到的美食,自己也喜欢到不行,经常关注这些。大家都知道在美国中国人少一些、好吃的少一些,很多人在美国的时候都非常思念家乡的味道,尤其是我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是在一个很小的小城市——如果不是在大城市的话,中餐都会很难吃。所以当时经常工作一整周就盼着周末那一天去同事家里,尤其是去会做饭的同事家里,去品尝他们的美食。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一直到回国工作以后我也始终有这么一个情结。后来机缘巧合,看到共享经济发展壮大,我就开始琢磨这件事:既然说房何和车有Uber这样非常大的公司出现,那对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来说,吃饭这件非常大的事儿也自然值得推敲。所以我就想要试试这个事情,看看有没有机会来做这样一个平台。

Z:听说你从美国回来之后并没有直接做这个创业项目,而是去了一家投资公司。

F:对,先做了一段时间投资,当时干的事情其实和吃的也完全没有关系。

Z:这段时间的投资经历对你的创业有没有什么好的启发呢?

F:应该说在后来我见投资人的时候,这段经历通常会让人觉得很惊讶。曾经就有一个人看着我特别疑惑地问:你原来是干投资了,为什么要转行做这个?因为说实话,这并不是典型的投资人创业会选择的方向——吃实际上竞争很激烈,而且它不是一个像互联网金融、汽车电商这类可能起航非常快的方向。只能说我的确是凭着对美食的热爱在做这件事,另外当时有这个想法以后我就先注册了一个微信号,毕竟自己已经习惯做微博和微信号。然后就从在论坛灌水开始,包括之后的微博微信中,我都发现大家都对私房菜、私厨这些非常感兴趣,这也真正证明了这件事情的确是有机会的。

火花迸溅的私房菜盛宴

Z:刚才我们聊了一下冯铮的背景,那下面就正式开始聊生意,那么“我有饭”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商业模式?

F:简单来说,我有饭就是一个私房菜交流的平台。如果说的再具体一些,那就是可以分享美食的平台。这个平台上有两部分人,一部分是热爱美食、会做饭,他们会通过平台发起一个饭局,让喜欢他的美食的人去他家里或者说他的地盘吃饭,然后他就会获得收入。那另一部分就是爱吃的食客,他们可以在平台上选择提供私房菜的主人,去他们的家里,以拼桌的形式和陌生的食客聚在一起分享美食,或者以包桌的形式度过一些特别的时刻,比如说生日、聚会,甚至现在已经有很多在我们平台上选择包桌求婚的男女。

Z:这里面有两个关键,一个是组局者为什么要分享厨艺给大家,第二个问题是食客为什么要去吃。

F:这确实是两个核心的需求。

先说分享者。第一,我们发现很多人热爱做美食,另外,开餐馆是中国人基因里一个特别的爱好,包括在美国,中国人在国外最常见的行业就是先开餐馆,大家也可以看到身边很多朋友特别爱下厨,所以中国人心中是有这样的梦想的。这就是最简单的一个需求,有人喜欢做饭,喜欢分享,那他们平常可能叫周围的人来,也不收钱。这样一来,比较常见的场景就是,他做了一桌菜然后问大家谁要来吃啊,有的人可能是为了面子,或者单纯想蹭饭,之后是会有人来吃,但吃完以后也不一定会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的话,他们其实很难找到那些真正欣赏自己手艺的人。

但如果通过我们这个平台,他可以给自己的美食设定一个价格,这时候被吸引的才是真正愿意给他做的食物付费的。换句话说,这些来参与他的饭局的人才是真正欣赏他的食物的人。同时,他在饭局上吸引来的食客,大家的背景包括各行各业,做投资的、做互联网的、做公关的、做媒体的,每一次不同的食客聚在一起,都可能会碰撞出不同的火花。这样的话,对于美食爱好者来说,他们可能会通过美食的手艺给自己打开一扇不同的门。

Z:能不能给我们分享一下,什么样的人是真正的厨师大号?他们是靠手艺,还是靠颜值、身份,或者只是因为他的环境比较特别,陌生人都比较乐意去吃他的东西,一般来说是哪种情况呢?

F:其实这些方面都是有的。最简单来说就是一招鲜吃遍天,你需要在某一方面有非常突出的特色,这样就比较容易受到大家的欢迎,但最基本的还是要好吃。尤其如果你想要客源光顾时间长的话,肯定还是要味道本身好,这样才能够持续地做。

那也有一些有故事的人,比如现在平台上有个很火的叫做占座。这个饭局主人是一个年轻的男生,他非常喜欢收藏各种各样的玩具手办。我们同事去试吃回来说,他家里20万一个的限量版手办有好几箱。他家里还配备了最贵的冰箱、各种各样的厨具,但其实他自己真正在乎的又不是这些东西。他只是希望自己能够做一手非常好吃的饭,可以现场给大家分享。这样的人就属于菜做的非常好吃,本人又非常有故事,环境非常有特色,肯定就会非常受欢迎。

同时也有手艺真的非常棒的饭局,平台上有个叫做十之六七的,它是在安定门的一个预定制私房饭局。它的大厨是原来非常专业的大厨,讲究无添加——所有的菜都用最新鲜的食材,不放类似味精的那些添加材料,这样的饭局就会吸引很多专业食客。前一段时间他们发了一个1200块一个人的蟹宴饭局。当时我们还很担心1200块的价格会不会太贵,会不会没有人去。但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发出来很快这个饭局就售罄了,而且吃的人都非常喜欢。现在已经有很多人长期吃他家的东西,评价非常高,有一票死忠粉丝。

逐步完善的商业模式

Z:那是不是很多人可以直接把工作辞掉,靠这个平台来养活自己呢?

F:我们希望的当然是这样。只要说到共享经济,那么最终一定有一部分人负责提供各种各样不同的体验,然后另外一部分人因此而受益。我们平台上现在是一半一半吧,一半的人是专业的美食提供者,甚至在生意变好后会从原来的一个厨房变成多个厨房——我希望这可以作为我们成功的一个标志。

Z:那么如果我在上面组一个局,然后有一些人报了名,那我能不能够筛选和拒绝呢?

F:目前来说,常规的饭局是没有拒绝机制的。饭局组织起来其实是非标品,然后价值也比较高——现在的平均客单价是200钱,一个饭局是6个人左右,如果还加上一个互相挑选的过程,那么饭局就很难成局。因为我们觉得饭局的匹配效率是第一位的,为了保证饭局成局的效率,现在没有筛选机制的。

但我们觉得实际上最好的筛选机制是价格,互联网现在强调的补贴我们也并不会给用户提供,同时我们也不从中抽成。我们只是觉得,不同的价格会起到不同的筛选作用,会把不同的消费群体归类分开。

当然,如果您特别想找特定食客,我们也会有一些特别的饭局,在我们这儿叫做“我有饭家”。我们作为饭局的组织者会邀请一些特别的嘉宾,比如创业公司的CEO、大品牌的高管,或者说投资人,包括最近在合作的一些招聘平台。比如说招人的老板做一个饭局,然后应聘者就可以报名,那么就会有一些招聘会被定在饭局上。那么这些饭局会提供筛选机制,报名的时候需要提交嘉宾感兴趣的一些内容,比如说你原来的工作经历、行业等等,饭局组织者可以选择谁来参加。其实以后如果数据更大了,这一点是可以通过系统匹配做到的。

Z:那现在你的数据站到底有多大?用户有多少呢?

F:从开始到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们已经有了30万的用户,然后有1万多人参与过饭局,这个数据应该说还不错。可以说私房饭局这个行业在2015年算是火起来了,越来越多的媒体在关注,而我们这个品牌几乎是和行业一起成长的。刚开始做的时候在网上是没有办法找到私房饭局的,是我们在不断地挖掘、培育,甚至在规定这个行业的一些规则,当然主要也是赶上了好时候。

“吃货网红”的内心OS

Z:其实我觉得是有一个难点的,但你可能已经把它突破了。很多人都有很多好的主意、好的商业模式,但推广依然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在资金量有限的情况下,要怎么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生意、让更多人到它的平台上来?你做成功这件事情是不是和你过去社交媒体的经验有关呢?

F:您说的其实是冷启动的问题了,应该说我们在运营上很好地运用了资源,并且占了一个优势——我们是最早做私房饭局、私房菜平台的。那社交媒体上任何人第一个做总是有红利的,我们把这个东西第一个打出来之后就比较容易被大家分享。另外可能和我个人的经历也有关,我之前做微博号、微信号,我习惯于有什么事情都要尝试一下。

Z:你的微博关注量有多少呢?

F:20万,我在努力做一个网红(笑)。当时我辞职之后在我们的微信号上写了第一篇文章,正好赶上了正能量创业文流行的时候,这篇文章发出来以后我分享到朋友圈里。很多朋友同事看到以后也会去分享转发,光这篇文章就带来了将近1万的粉丝量。如果是了解自媒体平台的人应该会知道,1万粉丝对于起步阶段的自媒体平台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后面的运营主要围绕饭局的内容,这里也有我们和其他很多平台比的一个优势:私房饭局是自带话题的,就像我刚才说的,私房厨师身上总会有很多的点,大家会去深度挖掘这些,挖掘他们背后的故事。那这些内容就可以成为我们宣传的素材,它们是具有传播性的,大家乐意去传播,这可能也是我们占的一个便宜吧。

Z:从目前来看你的结果还是不错的,当初不知道你在融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

F:从投资角度来看,“我有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它是不是有一个存量的市场。投资人比较喜欢投资已经有存量的市场,比如只是把线下的生意搬到线上,这样的话通俗说起量很快。而我们的市场是需要教育的,我们的品牌需要和教育市场一起成长。

但从我的角度看的话,虽然我知道这里面有难度,但有难度也意味着会有有利的地方。而对于一个需要教育市场成长起来的品牌来说,一旦成功,它的壁垒或者说品牌价值就会高于做存量市场的生意,因为这个市场是跟随你品牌一起成长的。就好比淘宝做出了电商,淘宝最后可能就成了网购的代名词——虽然很难,但我觉得这个事情是有价值的。

另外对我来说,从早期来说,投资人的事情我觉得其实是负面的,我会害怕你是不是忽悠我呢(笑)。好在因为我之前的那些经历,不管是从技术层面还是运营角度,我的能力都能够得到投资人的认可。至于大环境,并不一定会对我们造成影响,尤其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势头慢慢不好之后,我们依然算是这个细分领域下面融资比较多和比较快的,当然还是希望能在16年更快地往前冲。

Z:所以16年你会给自己定一个怎样的目标呢?

F:我希望这个事情从原来的我需要给大家解释说什么是我有饭什么是私房饭局,到16年它会变成很多人正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大家周末朋友聚会不知道吃什么,大家不再是打开大众点评,而是打开“我有饭”,找附近的私厨,去他们的家里体会美食,这样我有饭创立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美食飘香张口就来——多少懒癌晚期吃货的梦想生活,因为冯铮的尝试和努力,如今已经不再是梦想而已。

文中漫画/一个路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我有饭:耶鲁高材生的吃货情怀

内心有想要追逐的东西才能真正做好一件事,这条规则适用于任何人。

从清华到耶鲁,外人看来光鲜的经历对本人来说往往不过是履历的一部分。内心有想要追逐的东西才能真正做好一件事,这条规则适用于任何人。我有饭,规范中国私房菜市场的app——当冯铮的吃货情怀遇上大环境下的分享经济,故事就此拉开序幕。

(下文中,Z代表张忠,有度多媒体创始人;F代表冯铮,“我有饭”创始人)

吃货情怀催生的产物

F:大家好,我是冯铮,是“我有饭”的创始人。一听到“我有饭”,很多人问我是不是会做饭,其实我是最不会做饭的。正是因为不会做饭又喜欢吃,所以才想到做这么一个平台来帮我找到这些能做好美食的人。

Z:我要和大家讲的是,冯铮不会做饭,却是个学霸。本科在清华念电子工程,在耶鲁读生物统计之后在美国工作了两年——大家一听你过去的经历,可能就会觉得和“我有饭”这样的吃货平台完全没有关系,所以你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转型呢?

F:其实这也不能说是转型,度叔应该能看见,我的身材从小基本就是一个小胖子。7、8岁的时候到北京,刚到小学大家就给我起一外号叫胖胖熊,原因就是我一直特别喜欢吃。正常的学习生活之后,作为一个理工男,我在毕业后还做了数据分析一类的工作。但因为爱吃,自己还有另外一个段子手的一面。最早在美国的时候在微博上做一个叫“纽约吃货”的微博号,应该是北美的新浪微博上最大的美食号,有20多万粉丝。

那时候的我每天看着这些生活在美国、尤其是纽约的美女帅哥们发他们遇到的美食,自己也喜欢到不行,经常关注这些。大家都知道在美国中国人少一些、好吃的少一些,很多人在美国的时候都非常思念家乡的味道,尤其是我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是在一个很小的小城市——如果不是在大城市的话,中餐都会很难吃。所以当时经常工作一整周就盼着周末那一天去同事家里,尤其是去会做饭的同事家里,去品尝他们的美食。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一直到回国工作以后我也始终有这么一个情结。后来机缘巧合,看到共享经济发展壮大,我就开始琢磨这件事:既然说房何和车有Uber这样非常大的公司出现,那对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来说,吃饭这件非常大的事儿也自然值得推敲。所以我就想要试试这个事情,看看有没有机会来做这样一个平台。

Z:听说你从美国回来之后并没有直接做这个创业项目,而是去了一家投资公司。

F:对,先做了一段时间投资,当时干的事情其实和吃的也完全没有关系。

Z:这段时间的投资经历对你的创业有没有什么好的启发呢?

F:应该说在后来我见投资人的时候,这段经历通常会让人觉得很惊讶。曾经就有一个人看着我特别疑惑地问:你原来是干投资了,为什么要转行做这个?因为说实话,这并不是典型的投资人创业会选择的方向——吃实际上竞争很激烈,而且它不是一个像互联网金融、汽车电商这类可能起航非常快的方向。只能说我的确是凭着对美食的热爱在做这件事,另外当时有这个想法以后我就先注册了一个微信号,毕竟自己已经习惯做微博和微信号。然后就从在论坛灌水开始,包括之后的微博微信中,我都发现大家都对私房菜、私厨这些非常感兴趣,这也真正证明了这件事情的确是有机会的。

火花迸溅的私房菜盛宴

Z:刚才我们聊了一下冯铮的背景,那下面就正式开始聊生意,那么“我有饭”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商业模式?

F:简单来说,我有饭就是一个私房菜交流的平台。如果说的再具体一些,那就是可以分享美食的平台。这个平台上有两部分人,一部分是热爱美食、会做饭,他们会通过平台发起一个饭局,让喜欢他的美食的人去他家里或者说他的地盘吃饭,然后他就会获得收入。那另一部分就是爱吃的食客,他们可以在平台上选择提供私房菜的主人,去他们的家里,以拼桌的形式和陌生的食客聚在一起分享美食,或者以包桌的形式度过一些特别的时刻,比如说生日、聚会,甚至现在已经有很多在我们平台上选择包桌求婚的男女。

Z:这里面有两个关键,一个是组局者为什么要分享厨艺给大家,第二个问题是食客为什么要去吃。

F:这确实是两个核心的需求。

先说分享者。第一,我们发现很多人热爱做美食,另外,开餐馆是中国人基因里一个特别的爱好,包括在美国,中国人在国外最常见的行业就是先开餐馆,大家也可以看到身边很多朋友特别爱下厨,所以中国人心中是有这样的梦想的。这就是最简单的一个需求,有人喜欢做饭,喜欢分享,那他们平常可能叫周围的人来,也不收钱。这样一来,比较常见的场景就是,他做了一桌菜然后问大家谁要来吃啊,有的人可能是为了面子,或者单纯想蹭饭,之后是会有人来吃,但吃完以后也不一定会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的话,他们其实很难找到那些真正欣赏自己手艺的人。

但如果通过我们这个平台,他可以给自己的美食设定一个价格,这时候被吸引的才是真正愿意给他做的食物付费的。换句话说,这些来参与他的饭局的人才是真正欣赏他的食物的人。同时,他在饭局上吸引来的食客,大家的背景包括各行各业,做投资的、做互联网的、做公关的、做媒体的,每一次不同的食客聚在一起,都可能会碰撞出不同的火花。这样的话,对于美食爱好者来说,他们可能会通过美食的手艺给自己打开一扇不同的门。

Z:能不能给我们分享一下,什么样的人是真正的厨师大号?他们是靠手艺,还是靠颜值、身份,或者只是因为他的环境比较特别,陌生人都比较乐意去吃他的东西,一般来说是哪种情况呢?

F:其实这些方面都是有的。最简单来说就是一招鲜吃遍天,你需要在某一方面有非常突出的特色,这样就比较容易受到大家的欢迎,但最基本的还是要好吃。尤其如果你想要客源光顾时间长的话,肯定还是要味道本身好,这样才能够持续地做。

那也有一些有故事的人,比如现在平台上有个很火的叫做占座。这个饭局主人是一个年轻的男生,他非常喜欢收藏各种各样的玩具手办。我们同事去试吃回来说,他家里20万一个的限量版手办有好几箱。他家里还配备了最贵的冰箱、各种各样的厨具,但其实他自己真正在乎的又不是这些东西。他只是希望自己能够做一手非常好吃的饭,可以现场给大家分享。这样的人就属于菜做的非常好吃,本人又非常有故事,环境非常有特色,肯定就会非常受欢迎。

同时也有手艺真的非常棒的饭局,平台上有个叫做十之六七的,它是在安定门的一个预定制私房饭局。它的大厨是原来非常专业的大厨,讲究无添加——所有的菜都用最新鲜的食材,不放类似味精的那些添加材料,这样的饭局就会吸引很多专业食客。前一段时间他们发了一个1200块一个人的蟹宴饭局。当时我们还很担心1200块的价格会不会太贵,会不会没有人去。但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发出来很快这个饭局就售罄了,而且吃的人都非常喜欢。现在已经有很多人长期吃他家的东西,评价非常高,有一票死忠粉丝。

逐步完善的商业模式

Z:那是不是很多人可以直接把工作辞掉,靠这个平台来养活自己呢?

F:我们希望的当然是这样。只要说到共享经济,那么最终一定有一部分人负责提供各种各样不同的体验,然后另外一部分人因此而受益。我们平台上现在是一半一半吧,一半的人是专业的美食提供者,甚至在生意变好后会从原来的一个厨房变成多个厨房——我希望这可以作为我们成功的一个标志。

Z:那么如果我在上面组一个局,然后有一些人报了名,那我能不能够筛选和拒绝呢?

F:目前来说,常规的饭局是没有拒绝机制的。饭局组织起来其实是非标品,然后价值也比较高——现在的平均客单价是200钱,一个饭局是6个人左右,如果还加上一个互相挑选的过程,那么饭局就很难成局。因为我们觉得饭局的匹配效率是第一位的,为了保证饭局成局的效率,现在没有筛选机制的。

但我们觉得实际上最好的筛选机制是价格,互联网现在强调的补贴我们也并不会给用户提供,同时我们也不从中抽成。我们只是觉得,不同的价格会起到不同的筛选作用,会把不同的消费群体归类分开。

当然,如果您特别想找特定食客,我们也会有一些特别的饭局,在我们这儿叫做“我有饭家”。我们作为饭局的组织者会邀请一些特别的嘉宾,比如创业公司的CEO、大品牌的高管,或者说投资人,包括最近在合作的一些招聘平台。比如说招人的老板做一个饭局,然后应聘者就可以报名,那么就会有一些招聘会被定在饭局上。那么这些饭局会提供筛选机制,报名的时候需要提交嘉宾感兴趣的一些内容,比如说你原来的工作经历、行业等等,饭局组织者可以选择谁来参加。其实以后如果数据更大了,这一点是可以通过系统匹配做到的。

Z:那现在你的数据站到底有多大?用户有多少呢?

F:从开始到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们已经有了30万的用户,然后有1万多人参与过饭局,这个数据应该说还不错。可以说私房饭局这个行业在2015年算是火起来了,越来越多的媒体在关注,而我们这个品牌几乎是和行业一起成长的。刚开始做的时候在网上是没有办法找到私房饭局的,是我们在不断地挖掘、培育,甚至在规定这个行业的一些规则,当然主要也是赶上了好时候。

“吃货网红”的内心OS

Z:其实我觉得是有一个难点的,但你可能已经把它突破了。很多人都有很多好的主意、好的商业模式,但推广依然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在资金量有限的情况下,要怎么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生意、让更多人到它的平台上来?你做成功这件事情是不是和你过去社交媒体的经验有关呢?

F:您说的其实是冷启动的问题了,应该说我们在运营上很好地运用了资源,并且占了一个优势——我们是最早做私房饭局、私房菜平台的。那社交媒体上任何人第一个做总是有红利的,我们把这个东西第一个打出来之后就比较容易被大家分享。另外可能和我个人的经历也有关,我之前做微博号、微信号,我习惯于有什么事情都要尝试一下。

Z:你的微博关注量有多少呢?

F:20万,我在努力做一个网红(笑)。当时我辞职之后在我们的微信号上写了第一篇文章,正好赶上了正能量创业文流行的时候,这篇文章发出来以后我分享到朋友圈里。很多朋友同事看到以后也会去分享转发,光这篇文章就带来了将近1万的粉丝量。如果是了解自媒体平台的人应该会知道,1万粉丝对于起步阶段的自媒体平台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后面的运营主要围绕饭局的内容,这里也有我们和其他很多平台比的一个优势:私房饭局是自带话题的,就像我刚才说的,私房厨师身上总会有很多的点,大家会去深度挖掘这些,挖掘他们背后的故事。那这些内容就可以成为我们宣传的素材,它们是具有传播性的,大家乐意去传播,这可能也是我们占的一个便宜吧。

Z:从目前来看你的结果还是不错的,当初不知道你在融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

F:从投资角度来看,“我有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它是不是有一个存量的市场。投资人比较喜欢投资已经有存量的市场,比如只是把线下的生意搬到线上,这样的话通俗说起量很快。而我们的市场是需要教育的,我们的品牌需要和教育市场一起成长。

但从我的角度看的话,虽然我知道这里面有难度,但有难度也意味着会有有利的地方。而对于一个需要教育市场成长起来的品牌来说,一旦成功,它的壁垒或者说品牌价值就会高于做存量市场的生意,因为这个市场是跟随你品牌一起成长的。就好比淘宝做出了电商,淘宝最后可能就成了网购的代名词——虽然很难,但我觉得这个事情是有价值的。

另外对我来说,从早期来说,投资人的事情我觉得其实是负面的,我会害怕你是不是忽悠我呢(笑)。好在因为我之前的那些经历,不管是从技术层面还是运营角度,我的能力都能够得到投资人的认可。至于大环境,并不一定会对我们造成影响,尤其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势头慢慢不好之后,我们依然算是这个细分领域下面融资比较多和比较快的,当然还是希望能在16年更快地往前冲。

Z:所以16年你会给自己定一个怎样的目标呢?

F:我希望这个事情从原来的我需要给大家解释说什么是我有饭什么是私房饭局,到16年它会变成很多人正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大家周末朋友聚会不知道吃什么,大家不再是打开大众点评,而是打开“我有饭”,找附近的私厨,去他们的家里体会美食,这样我有饭创立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美食飘香张口就来——多少懒癌晚期吃货的梦想生活,因为冯铮的尝试和努力,如今已经不再是梦想而已。

文中漫画/一个路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