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不久前高尔夫·嘉旅国产车型在一汽-大众工厂的下线,意味着这款产品即将推向市场。但是很多人会问,一款小型旅行车的市场在哪里?换句话说这款在消费者看来介于两厢与旅行车间的产品究竟卖给谁?
这个问题我想一汽-大众从这款车确定引入中国之日起就当做头等大事研究,毕竟随着中国MPV细分市场产品的丰富,从十万以下“面包车”的蜂拥,到25万~40万之间的中型车,再到各个合资企业推出的中型商旅车型,选择之多。
但另一层面,类似乐风等小型旅行车的推广一直没有太多的起色,可以说在旅行车这个领域,中国人一贯没有什么太大兴趣。
这就引来了高尔夫·嘉旅最头疼的问题,那么高尔夫·嘉旅怎么玩?或者说一汽-大众该怎么为它定位?
谈这些之前我想追本溯源的从高尔夫诞生地德国讲起,由于工作需要,前不久在德国来了一次长途试驾,试驾的过程中重点对德国人的用车需求做了一次走访,其中特别对商旅车消费者的选择做了一次调研。
和中国人相同,德国人也喜欢迈腾,但和中国人有不同的是,他们偏爱迈腾旅行车。中国人由于各种原因从骨子里就将轿车的定义狭窄的锁定在了三厢轿车,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中级三厢轿车成了他们的最广泛选择。
但在德国,德国人对于用车的需求分的十分清楚,包括年龄、婚姻等等各方面因素。在德国当地和几位工程师聊天,他们的用车都是大众迈腾或者奔驰旅行车,问及原因十分简单,为了孩子,用一位德国人感性的评价:“看一位德国男人是否结婚生子,你只需要看他开的是不是一辆旅行车就够了。”是否脱发已经被德国人幽默风趣的认为一个男人是否年轻的重要标志。
在聊天中我发现,德国男人的性格和生活变化是随着年龄改变的,在和一位德国当地的高级翻译聊天中得知,他年轻时非常朋克,桀骜不驯,甚至满脑子都是不正常的思维,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结婚后他开始变得收敛,有趣的是,随着性格的收敛,他生理上失去锋芒的显著标志就是脱发。
这一个有趣的故事在当时突然引起了我的注意,结婚后喜欢商旅车,那么结婚前单身的德国男女呢?在这样一个人均车辆拥有度十分高的国家,这个消费群体的用车喜好是什么?
在不莱梅、科隆、法兰克福以及斯图加特四个地方的采访和聊天后我发现,德国未婚单身的年轻人座驾基本是单排座的产品:高尔夫、菲亚特、标致等等,他们告诉我,他们希望这辆车只属于自己,后排再放一些需要的东西:篮球、滑板、西装还有吃的喝的,除了希望副驾驶能够偶尔坐一坐自己的朋友或心仪的人外,他们不希望再给别人空间。
这种独立的用车需求使我很感兴趣,我认识一位德国当地的摄影师,他开着一辆标致单排座车型,这位将近一米九的日耳曼人将驾驶座位移到最后,而这辆车的后面放着的全都是他热爱的摄影器材,他说这辆车已经开了5年,从大学毕业到现在,他不希望这辆车和其他人分享。
讲了这么多想说明什么?就是中国目前还没有这一细分市场,人们对于单排座车辆的认识仅限于酷睿和高尔夫,一种时尚,却并没有到达接地气的实用层面。
当然,中国与德国不同,中国人玩也希望一起玩,这就好比中国人特色的麻将,在德国安静的地方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一群中国人在桌子上揉着一堆塑料的乐趣到底在哪?
所以我们接上正题,高尔夫·嘉旅卖给谁?答案已经出来了:定位就是这些尚未谈婚论嫁、有着自己的生活,专注于个人爱好的这群年轻消费者。如果再仔细一些我们可以找到具体的年龄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所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20岁-29岁年轻人已经达到2.2亿多,也就是说占到了整个中国人口16.9%,换句话说这群人已经不再是五年前我们认为的潜在消费群体,可以说是主流消费群体,很多车企都在谈90后,其实在我看来已经落伍了,90后的市场应该细分再细分。
在这里不得不感谢中国的教育体制,它很容易让我们区分中国年轻人大部分在每一个年龄段都在干什么。我们算一下现在上大学四年级的年轻人多少岁?应该是21-22岁,也就是1995年左右,我们将他们的谈婚论嫁测算在3-5年之间,也就是说中国主流年轻群体真正享受自己自由生活的年龄是21-28岁左右。
那么又会有人问,这群人是很自由,但他们凭什么就会成为小型旅行车的消费者呢?
这就需要主动出击,我们的厂家不能只卖车或者将自己的产品视为驾驶交通工具,而是应该上升到主动去引领一个消费群体,主动教会他们或者影响他们的消费理念,这批人应该这么活着,告诉他们发达国家的年轻人是怎么生活的,他们的消费趋向一定是未来中国年轻人的潮流,所以怎么教很重要。
这方面我想不用去多虑,一汽-大众是老手,从捷达不坏神车,到后来的迈腾中级车之王,再到后来打开中国两厢轿车市场的高尔夫情节,一汽-大众在中国能走到今天除了有着过硬的产品外,更重要的是他的每款产品在中国每一个时代都留下了一个有性格的车型。
中国对于轿车的认识从之前的三厢为王到今天的SUV爱好都是被逐渐影响出来的。我想对于MPV也好,旅行车也罢,这一市场也需要细分,细分的键在于我们看到这一领域的潜力。
这些年旅行车在中国并不畅销,小型运动旅行车也是如此,但我觉得这是引领的问题,中国需要一辆不讲空间的小型旅行运动车,他绝不是跨界,他就是一个未来细分的产品,这个产品不能只负责卖,还需要去教会你怎么用:他开向哪里?它的人群是什么?
高尔夫·嘉旅未来的消费者绝不是其他车企上市现场找一些俊男靓女跳跳舞,唱唱歌,活蹦乱跳,也不是一对年轻人拉着一个小女孩的温馨画面,他应该是热爱攀岩但不冒险的个人主义者,他应该是喜欢音乐但不苛求人们认可的乐者,他应该是那群老子就是老子的新时代老炮儿追逐者,他应该是上班为工作,下班就变回自己的小白领。
感性点说,高尔夫·嘉旅的第二排只是一种偶然需求,他的常态应该是装满驾驶者的一切,我们从官方一些图片可以看到,这是一种别样的享受,希望一汽-大众能给这种享受找到一个合适的场景,把它变成一种类似于高尔夫粉们的那种情节,这种就短做长的事情不只是在高尔夫,曾经的捷达也是找到了这样的需求。
曾经的中国人不知道一辆汽车开始多万公里可以不坏,所以他们不想买轿车,当捷达告诉大家这个常识后,捷达成了家用轿车的象征;曾经人们不知道两厢车的意义,当高尔夫将驾驶与生活时尚展现给年轻人后,高尔夫粉们可以为了购买一个钥匙链跑到德国;所以现在的中国年轻人没有意识到小型旅行车和自己性格的搭配,那么希望一汽-大众可以抓住这个机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