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在纽约车展做着北京车展的梦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在纽约车展做着北京车展的梦

在纽约车展马自达展台安静地喝着果汁,却有些憧憬起一个月后即将开始的北京车展的热闹和喧嚣了。

纽约车展不算是一个很大的车展,官方资料上说,今年的参展面积是95万平方英尺,也就折合8.8万多平方米,只有大约去年上海车展的四分之一,然而,参展水平不低。

今年参展整车约1000辆,虽然不及上海车展(去年是1343辆),但这1000辆车里,有很多重量级新车(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吸引观众超过100万,更是一点也不比任何国际大车展少(去年上海车展是92.8万人次)。

列举这些数据,主要是我在逛纽约车展的时候忽然想,车展这么大规模其实就够了,国内的车展为什么规模都那么大?大到大家逛得脚疼——去年上海车展多少人在朋友圈晒步数啊。

逛纽约车展就轻松多了,主要品牌都集中在主馆,三菱、MINI、菲亚特、赛昂、斯巴鲁等几个小一点的品牌被安排在了北馆——隔得其实也不远;

皮卡、大型SUV等在美国被称为“TRUCK”的车型,则都集中在楼下的一个展馆,即使逛得认真一点,一天时间也是很富余的,大可以在雪佛兰展台品尝一下精美的甜点,或者在沃尔沃展台喝一杯香浓的咖啡——当然,都是免费的。

虽然展车过千,但整个车展参展的整车品牌却不多,我数了一下官方手册的参展目录,整车品牌只有区区40个!

对一个来自中国的汽车记者来说,“40”的前面的确是应该加上“区区”两个字的,和咱们的车展一比,参展品牌太少了!

我没留意去年上海车展的参展整车品牌究竟有多少家,过百是一定的,全世界的汽车品牌有没来的吗?此外,还有那么多中国的本土汽车品牌。

难怪国内的车展逛起来这么累。

车展逛起来累些倒没什么,重要的是,这个市场需要这么多的品牌吗?

中国汽车市场体量其实也没有比美国市场大很多。去年,美国市场规模大约是1700万辆,中国大约是2400万辆,按销量,中国市场是美国的1.4倍,但是论汽车品牌的数量,中国却是美国市场的三四倍!

曾经,美国市场上形形色色的汽车品牌也很多,经过多年优胜劣汰,最后只剩下3大公司——各拥有若干品牌,加上外来的日本三大公司,以及韩国两大品牌,再就是欧洲的大众和几家豪华品牌,偌大的北美,玩家就这么多,标致雪铁龙雷诺西雅特斯柯达欧宝啥的,都没能参与美国的市场竞争。

美国三大公司曾经也都各自拥有过乱七八糟一堆品牌,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多半都关掉了,到今天,通用旗下只剩下雪佛兰、凯迪拉克、GMC、别克四个品牌(如果不是因为中国市场,别克也在关停之列)。

福特更激进,提出了“一个福特”的口号,将旗下除了豪华品牌林肯之外的其他品牌,卖的卖,停的停,最终只保留了福特和林肯两个品牌。

北美市场汽车品牌的关停仍在继续,今年纽约车展的一大新闻是,丰田将宣布放弃赛昂(SCION)品牌。

今后,该品牌旗下三款车型将以丰田商标在美销售,这个丰田于14年前专门为美国市场年轻消费者打造的品牌,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事实表明,市场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汽车品牌。

韩国现代起亚集团,非常苦恼于自己的低端品牌形象,很想搞一个高端品牌,但却一直迟迟不敢付诸行动,直到最近,才将旗下的一款车型捷恩斯(GENESIS)正式升格为一个豪华品牌。

在这次纽约车展,发布了G90、G80两款新车,以及一款概念车,而此时,现代起亚已经是世界上销量排名第四的汽车集团,年销量跨越了800万辆大关!

这还真是有点贻笑中国汽车同行,咱们的汽车厂家在年销量只有区区四五十万辆的时候——而且还都只是国内销量,国际市场销量几乎可以忽略——就已经豪迈地要搞三品牌、四品牌了。

一时间,中国市场品牌林立,虽然有些人得了市场的教训,不得不停掉那些花了很多钱搞起来的新品牌,然而前车之鉴却并不能阻挡滚滚的后来者众。

这些年,中国市场新品牌涌现得让人眼花缭乱:荣威、MG、宝骏、全球鹰、英伦、帝豪、瑞麒、威麟、开瑞、观致、艾瑞泽、威旺、绅宝、宝沃、传祺、风神、风行、纳智捷、启辰、理念……

这还没算那些雨后春笋一般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知豆、蔚来、小米、游侠、小鹏、乐视、和谐富腾……

先不论BEV是不是真的就是未来,起码,未来不可能需要这么多汽车品牌。

北美、欧洲、中国是世界最主要的三大汽车市场,参与美国市场竞争的品牌区区三四十个,那么欧洲的情况呢?也大致如此。

欧洲市场主要是欧洲本土的二十来个汽车品牌,加上若干日本和个别美国品牌,品牌总数大约也就四十家左右——很多品牌其实并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依附于某个集团,比如劳斯莱斯、宾利、玛莎拉蒂、法拉利之类。

那么中国市场凭什么就可以容纳三四倍数量甚至更多的汽车品牌?先前高速增长阶段,汽车在中国是暴利行业,是个车厂都能活,但随着市场逐渐成熟,微利时代的中国汽车市场,还能容纳那么多汽车品牌么?

答案是否定的。中国市场的品牌淘汰赛其实已经开始,曾经的山寨大王双环不久前宣告退市。其实更早的时候,已经有更多的品牌退出,比如长丰、吉奥,比如南汽、天汽,比如昌河、哈飞,被兼并也是淘汰的一种。

不过中国市场最残酷的品牌淘汰阶段尚未来临,清醒者如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甚至说,国内的汽车品牌有一半以上要面临淘汰。

同一个车型,换上不同马甲,一个是绅宝,一个是威旺,一个是北汽,一个是昌河,这种玩法,和美国当年雪佛兰、GMC,林肯、水星的玩法何其相似!历史已经证明,这种玩法没有前途,不可持续。

中国汽车市场的未来,也将和北美或者欧洲一样,二十来个主流品牌构成市场主体,十来个豪华品牌位居高端,另有若干个小众品牌作为补充,大约就是如此吧。

其余的汽车品牌怎么办?别人以及我们自己的历史都已经证明,淘汰是不可避免的,并网、裁车型、停品牌,可能是下一阶段中国汽车市场的主要特征。

手里拿着一堆品牌的汽车厂家,该好好琢磨一下,与其将来被动地淘汰,不如趁早主动关停——像福特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所做的那样。

按国际上的标准,国内现有的汽车厂家,没有哪一家的资金规模和技术实力是可以支撑多品牌的,如果连福特都要回归到“ONE FORD”的战略上来,那么我们谁还有资格运营两个以上的整车品牌?

朋友圈里,一个同行在感慨纽约车展媒体日的安静,没那么多劲歌热舞,没有大爷大妈,没有BB车。

我——在纽约车展马自达展台安静地喝着果汁,却有些憧憬起一个月后即将开始的北京车展的热闹和喧嚣了,这是最终归于平静之前的一个必经阶段,对于一个旁观者而言,这个阶段比归于平静之后好玩得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在纽约车展做着北京车展的梦

在纽约车展马自达展台安静地喝着果汁,却有些憧憬起一个月后即将开始的北京车展的热闹和喧嚣了。

纽约车展不算是一个很大的车展,官方资料上说,今年的参展面积是95万平方英尺,也就折合8.8万多平方米,只有大约去年上海车展的四分之一,然而,参展水平不低。

今年参展整车约1000辆,虽然不及上海车展(去年是1343辆),但这1000辆车里,有很多重量级新车(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吸引观众超过100万,更是一点也不比任何国际大车展少(去年上海车展是92.8万人次)。

列举这些数据,主要是我在逛纽约车展的时候忽然想,车展这么大规模其实就够了,国内的车展为什么规模都那么大?大到大家逛得脚疼——去年上海车展多少人在朋友圈晒步数啊。

逛纽约车展就轻松多了,主要品牌都集中在主馆,三菱、MINI、菲亚特、赛昂、斯巴鲁等几个小一点的品牌被安排在了北馆——隔得其实也不远;

皮卡、大型SUV等在美国被称为“TRUCK”的车型,则都集中在楼下的一个展馆,即使逛得认真一点,一天时间也是很富余的,大可以在雪佛兰展台品尝一下精美的甜点,或者在沃尔沃展台喝一杯香浓的咖啡——当然,都是免费的。

虽然展车过千,但整个车展参展的整车品牌却不多,我数了一下官方手册的参展目录,整车品牌只有区区40个!

对一个来自中国的汽车记者来说,“40”的前面的确是应该加上“区区”两个字的,和咱们的车展一比,参展品牌太少了!

我没留意去年上海车展的参展整车品牌究竟有多少家,过百是一定的,全世界的汽车品牌有没来的吗?此外,还有那么多中国的本土汽车品牌。

难怪国内的车展逛起来这么累。

车展逛起来累些倒没什么,重要的是,这个市场需要这么多的品牌吗?

中国汽车市场体量其实也没有比美国市场大很多。去年,美国市场规模大约是1700万辆,中国大约是2400万辆,按销量,中国市场是美国的1.4倍,但是论汽车品牌的数量,中国却是美国市场的三四倍!

曾经,美国市场上形形色色的汽车品牌也很多,经过多年优胜劣汰,最后只剩下3大公司——各拥有若干品牌,加上外来的日本三大公司,以及韩国两大品牌,再就是欧洲的大众和几家豪华品牌,偌大的北美,玩家就这么多,标致雪铁龙雷诺西雅特斯柯达欧宝啥的,都没能参与美国的市场竞争。

美国三大公司曾经也都各自拥有过乱七八糟一堆品牌,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多半都关掉了,到今天,通用旗下只剩下雪佛兰、凯迪拉克、GMC、别克四个品牌(如果不是因为中国市场,别克也在关停之列)。

福特更激进,提出了“一个福特”的口号,将旗下除了豪华品牌林肯之外的其他品牌,卖的卖,停的停,最终只保留了福特和林肯两个品牌。

北美市场汽车品牌的关停仍在继续,今年纽约车展的一大新闻是,丰田将宣布放弃赛昂(SCION)品牌。

今后,该品牌旗下三款车型将以丰田商标在美销售,这个丰田于14年前专门为美国市场年轻消费者打造的品牌,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事实表明,市场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汽车品牌。

韩国现代起亚集团,非常苦恼于自己的低端品牌形象,很想搞一个高端品牌,但却一直迟迟不敢付诸行动,直到最近,才将旗下的一款车型捷恩斯(GENESIS)正式升格为一个豪华品牌。

在这次纽约车展,发布了G90、G80两款新车,以及一款概念车,而此时,现代起亚已经是世界上销量排名第四的汽车集团,年销量跨越了800万辆大关!

这还真是有点贻笑中国汽车同行,咱们的汽车厂家在年销量只有区区四五十万辆的时候——而且还都只是国内销量,国际市场销量几乎可以忽略——就已经豪迈地要搞三品牌、四品牌了。

一时间,中国市场品牌林立,虽然有些人得了市场的教训,不得不停掉那些花了很多钱搞起来的新品牌,然而前车之鉴却并不能阻挡滚滚的后来者众。

这些年,中国市场新品牌涌现得让人眼花缭乱:荣威、MG、宝骏、全球鹰、英伦、帝豪、瑞麒、威麟、开瑞、观致、艾瑞泽、威旺、绅宝、宝沃、传祺、风神、风行、纳智捷、启辰、理念……

这还没算那些雨后春笋一般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知豆、蔚来、小米、游侠、小鹏、乐视、和谐富腾……

先不论BEV是不是真的就是未来,起码,未来不可能需要这么多汽车品牌。

北美、欧洲、中国是世界最主要的三大汽车市场,参与美国市场竞争的品牌区区三四十个,那么欧洲的情况呢?也大致如此。

欧洲市场主要是欧洲本土的二十来个汽车品牌,加上若干日本和个别美国品牌,品牌总数大约也就四十家左右——很多品牌其实并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依附于某个集团,比如劳斯莱斯、宾利、玛莎拉蒂、法拉利之类。

那么中国市场凭什么就可以容纳三四倍数量甚至更多的汽车品牌?先前高速增长阶段,汽车在中国是暴利行业,是个车厂都能活,但随着市场逐渐成熟,微利时代的中国汽车市场,还能容纳那么多汽车品牌么?

答案是否定的。中国市场的品牌淘汰赛其实已经开始,曾经的山寨大王双环不久前宣告退市。其实更早的时候,已经有更多的品牌退出,比如长丰、吉奥,比如南汽、天汽,比如昌河、哈飞,被兼并也是淘汰的一种。

不过中国市场最残酷的品牌淘汰阶段尚未来临,清醒者如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甚至说,国内的汽车品牌有一半以上要面临淘汰。

同一个车型,换上不同马甲,一个是绅宝,一个是威旺,一个是北汽,一个是昌河,这种玩法,和美国当年雪佛兰、GMC,林肯、水星的玩法何其相似!历史已经证明,这种玩法没有前途,不可持续。

中国汽车市场的未来,也将和北美或者欧洲一样,二十来个主流品牌构成市场主体,十来个豪华品牌位居高端,另有若干个小众品牌作为补充,大约就是如此吧。

其余的汽车品牌怎么办?别人以及我们自己的历史都已经证明,淘汰是不可避免的,并网、裁车型、停品牌,可能是下一阶段中国汽车市场的主要特征。

手里拿着一堆品牌的汽车厂家,该好好琢磨一下,与其将来被动地淘汰,不如趁早主动关停——像福特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所做的那样。

按国际上的标准,国内现有的汽车厂家,没有哪一家的资金规模和技术实力是可以支撑多品牌的,如果连福特都要回归到“ONE FORD”的战略上来,那么我们谁还有资格运营两个以上的整车品牌?

朋友圈里,一个同行在感慨纽约车展媒体日的安静,没那么多劲歌热舞,没有大爷大妈,没有BB车。

我——在纽约车展马自达展台安静地喝着果汁,却有些憧憬起一个月后即将开始的北京车展的热闹和喧嚣了,这是最终归于平静之前的一个必经阶段,对于一个旁观者而言,这个阶段比归于平静之后好玩得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