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为什么金融资本对创新如此重要 | 财富书单③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为什么金融资本对创新如此重要 | 财富书单③

美国模式的内核就是:硅谷创新体系+风险资本+纳斯达克。从这个角度,就能理解当前我国正在推动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本栏目由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与界面新闻联合推出,隔周更新。】

本期荐书人:陈达飞、李志骞、齐鲁骏、赵宇、肖佳文

书名:《现代金融创新史》

作者:[美]辛乔利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推荐人:陈达飞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 & 博后工作站主管、宏观研究员

推荐语:熊彼特关于创新及企业家精神的论述广为流传,却很少有人提到,熊彼特同样强调金融对于创新的重要性。在《商业周期》这本奠基性的作品中,熊彼特将资本主义定义为“通过借贷而实现创新的私有制经济形式”。他强调,重大创新的集聚依赖于资本的力量,“信用制度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发挥了关键作用。”在这本谈商业周期的作品中,金融资本的篇幅甚至超过了前者。并且,在每一轮重要的产业创新浪潮中,都不乏金融创新的影子。如果没有“风险投资”这种新的金融资本,可能就不会先仙童半导体的传奇故事,信息技术革命或许也要晚到整整一代。美国模式的内核就是:硅谷创新体系+风险资本+纳斯达克。从这个角度,就能理解当前我国正在推动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谈创新的作品汗牛充栋,辛乔利的《现代金融创新史》是故事的另一半。

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本内部也有分工。根据投资的标的,或者投资目的的不同,它可以被划分为金融资本与生产资本。前者又被称为虚拟资本,主要投资于资本市场,标的包括股票等权益资产和存款、债券等债权类工具,以及期货和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还包括房地产、黄金等大宗商品和另类投资,其获利的形式包括利息、套利、红利以及机价格波动产生的资本利得;后者则投资于实体产业,形成固定资产,其获利的方式是生产有形的产品或无形的服务,其产出是GDP的直接组成部分。值得强调的是,即使是投向实体企业,但如果其最终目的是资本化,那仍应该被归类为金融资本,比如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等私募股权投资。整体而言,金融资本主要来源于资本市场,属直接融资形式,生产资本对应的是银行信用,以间接融资为主。一个特例是存款,其本身是一种金融资本,但当它转换为贷款,就成了生产资本(可参考佩雷斯:《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

金融资本是创新友好型的。因为,创新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和高信息不对称的活动,从契约结构上来讲,创新活动与金融契约有更高的契合度,尤其是早期股权投资。曼索(Manso)认为,激励创新的契约有如下特征:短期内允许试错和包容失败,长期内又给予成功以高额的回报。当然,金融资本在激励创新的同时,也容易形成泡沫,从而引起资本市场的大幅震荡,进而对创新也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可参考田轩《资本的创新逻辑》)。

 

书名:《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作者:[美] 斯文·贝克特

出版社: 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推荐人:肖佳文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近日,H&M声明抵制新疆棉花事件占据了公共舆论的的焦点。事件背后的国际组织BCI以及中美之间围绕棉花产业的竞争与博弈得到了大家的关注。棉花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是有关棉花产业全球化的历史大家却知之甚少。本期推荐的《棉花帝国》一书将试图回答为何棉花在过去三百年中成为了世界经济中最成功的商品之一,推动棉花产业全球化的动力何在。并将为我们展示棉花帝国兴衰背后的资本主义全球化历史。

《棉花帝国》一书时间跨度上千年,主要论述集中于17至20世纪间的三百年。从全球视角下概述了棉花种植、棉纺工业和棉产品市场的世界历史,以及在此背后的资本主义体系建构。从公元1000年至1900年,在大约900年的时间里,棉花产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虽然现在棉花产业已经被其他行业超越,但是其依旧在就业和国际贸易领域保持着重要地位。棉花产业在相当长的历史内都是以中国和印度为中心。但是到了1780年后,欧洲的资本家和国家以惊人的速度占据了棉花产业的中心。他们利用他们的新地位启动了工业革命。中国、印度和其他地区越来越屈从于以欧洲为中心的棉花帝国。随后欧洲人以棉花产业为平台,创造出一系列其他产业。棉花产业成为更广泛的工业革命的跳板。

贝克特认为暗藏在棉花产业及世界格局重建背后的核心是“战争资本主义”。我们通常认为的大规模生产的资本主义是伴随工业革命出现的。而战争资本主义在机器和工厂出现很久之前就已经存在。战争资本主义是土地和劳动力密集型的,通过对非洲与美洲土地和劳动力的暴力掠夺,欧洲人完成了财富和新知识的积累。

当代资本主义赋予产权以特殊地位,但在资本主义的早期阶段,大规模攫取和有保障的所有权一样常见;近代资本主义建立在法治和得到国家支持的强大机构基础之上,但是资本主义早期阶段尽管最终需要获得国家力量的支撑来建立世界范围的帝国,却往往是建立在私人个体不受限的行为基础上的——奴隶主对奴隶的统治以及边疆地区资本家对当地原住民的统治。这种高度侵略性、外向型的资本主义积累的效果是,欧洲人能够支配这些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棉花世界,并将它们整合到一个以曼彻斯特为中心的单一帝国之中,随后创造了我们今天视为理所当然的全球经济。        

 

书名:《股市为什么会崩盘》

作者:迪迪埃·索尔内特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推荐人:齐鲁骏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交易市场总是引人入胜,但风险和收益的波动也一直相伴共存。自郁金香时代以来,超出常规幅度的市场泡沫与价格崩盘事件在社会历史中轮番上演。历史上的泡沫出清展示出了相似的模式,首先由良好的经济基本面驱动,而后投资者在互相模仿和从众行为下生成了自我实现的市场热情,导致价格被非可持续的加速高估。最后在一个催化信号或事件中,高估的资产价格发生快速下跌。

在对现实规律进行描述的背后,任职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作者运用复杂系统和临界现象的理论,并在一定数理基础与模型运算的基础上,来解释金融崩盘的发生原因与时点。作为积累的研究成果,作者提出通过LPPLS(对数周期性幂律奇异性)模型对市场中的价格剧烈波动做出深层的解释和预测判断,即市场中参与者行为的顺周期性与正反馈会逐步导致系统偏离稳态的趋势。在这一框架中,市场中多数的泡沫在其系统中内生而出,并随着不稳定性的增强而破灭。

全书共十个章节可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的一至二章介绍市场的基本问题、交易特征与价格变化。第二部分三至六章,着重在分析方法、反馈机制、预期模型方面进行一步步验证,并提出全书的核心模型工具之一,震荡形态曲线拟合公式。在第七至十章,运用第二部分所建立的分析框架,对世界主要股票市场的崩盘进行研究,并拓展到新兴市场当中,给出回测和预测应用,并且都得到了一定的验证和解释。

但本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学院研究与市场研究之间的GAP连接中仍稍显晦涩,尽管作者表明本书是面向“好奇而聪明的外行读者”进行写作,但对幂律、分形和复杂系统的频繁使用,还是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研究背景或数学基础以便于加深对研究内容的深刻理解。

最后,在复杂系统学的视角中,认为崩盘的潜在原因在一定时间之前就已经逐渐积累,市场在临界点附近将会放大干扰的影响意义,这一时间会是几个月或者几年。但是我们在真正的拐点之前,并不能完全置身市场之外。读罢本书的收获在于,能够帮助我们回归到朴素价值观当中,作为市场的投资者,仍继续对投资决策中对相对估值、交易行为和交易纪律的重视,以应对概率分布中那不确定的确定性。

 

书名:《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

作者:李录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推荐人:李志骞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是什么,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产生,中美关系将如何发展,投资如何在长期取得稳定的收益?本书作者站在一个宏大的视角,分享了对人类文明与现代化、中美关系和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的理解,并探讨了价值投资的真谛。

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作者提出了人类社会从1.0文明到3.0文明演化的思想,即狩猎采集文明、农业文明和科技文明。农业文明的发展依赖于地理优势与作物丰富,由于土地有限,农业文明存在发展瓶颈,因此几千年来农业文明没有显著的生产率提升。并且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人口和资源就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伴随饥荒、人口流动引起的战争、瘟疫、气候变化、政权失败等事件,造成人口周期性的非自然死亡现象。

作者重点讨论了人类从农业文明向科技文明的演进。作者认为科技文明的本质是现代科技和自由市场经济的结合,两者结合造成了经济持续性的、累进性的、长期复利性的增长。农业文明的基础是土地,而科技文明的基础是市场,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即农业文明向科技文明过渡的过程,中国目前基本上介于2.0农业文明和3.0现代科技文明之间。关于中美关系,在科技文明时代,任何国家都无法脱离一个强大的全球市场,离开即意味着落后,中国未来的发展离不开全球市场,要改变全球市场规则的概率也较小。

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价值投资。作者是价值投资坚定的实践者,认为长期来看,只有价值投资才是真正的投资之道。价值投资的核心就是投公司的所有权,买的不是股票而是生意。要建立自己的能力圈,必须投资自己真正了解的东西,通过持续的努力对某些公司、某些行业获得比几乎所有人更深的理解;能力圈其实就是边界,没有边界的能力就不是真的能力。关于投资人的品性,作者概括了四点,包括独立、客观、耐心和对商业有极度强烈的兴趣。投资是一个发现自己的过程,一个真正伟大的价值投资者,他的一生是一段学无止境的旅程。

本书提供了一个宏大新颖的角度分析人类社会发展,对于理解当前全球面临的中美竞争加剧与长期化、环境与气候问题、地缘政治冲突、民粹主义兴起等问题也大有裨益。

 

书名:《叙事经济学》

作者:罗伯特·希勒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推荐人:赵宇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每当人们谈起比特币,往往会提到一系列充满想象力的故事:神秘的发明人中本聪、去中心化与匿名机制、根本不知道区块链是什么但却大获成功的比特币投资人。这些故事像病毒般传播,使大众逐渐接受一种观点:比特币有很高的价值,值得大举买入。与比特币类似的故事还包括,黄金是最安全的投资,因为可以规避战争与衰退的风险;房价只会上涨因为网络上、现实中遍布炒房致富的故事。

人们天生喜欢听故事,“叙事” 这个词很多时候与“故事”是同义词。通过口述、新闻媒体和社交网络传播的流行叙事,无论是关于经济信心、地产繁荣与萧条,也无论流行的是真相还是谣言,都在影响人们的决策,乃至改变整个经济和社会的走向。

富有感染力的叙事能够改变人们的预期,而预期的改变又能改变经济事实。公共信念一旦形成,将潜移默化或者直接影响每个人的经济行为。但是传统的经济方法没能考虑到公共信念,即叙事在重大经济事件中的作用,经济学领域习惯用量化分析的方式,使用定量指标作为经济研究的重要参数。《叙事经济学》试图填补这一空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将“叙事”引入经济学领域,将过去依赖于抽象建模和数理统计的经济学还原到生活中具体的故事。

希勒认为经济学家应该更多地关注历史和心理学,而不是纯粹地依赖数学理论。经济叙事指的是有可能改变人们经济决策的传播性故事,叙事经济学研究的是这类叙事的传播如何影响经济现实的。我们可以将历史视为一连串相继发生的罕见事件。比如美国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节俭的经济叙事是社会主流,即使经济已复苏,这种叙事也持续到50年代才消退,节俭叙事使得人们推迟消费,增加储蓄,延缓了复苏的势头。再比如,20世纪下半叶的叙事声称自由市场“足够有效率”,不会因为政府干预而进一步改善。这一叙事随之引发了公众对政府监管的反对之声。从范围和深度来看,叙事的力量实际上超过当代经济学所愿意接受的水平,流行故事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从而对经济结果产生影响。如果不了解经济事件背后的叙事,我们就无法理解现实的经济走向。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责编邮箱:yanguihua@jiemian.com。)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东方证券

3.5k
  • 黄燕铭辟谣:跳槽传闻实属猜想,已经在国泰君安金融学院院长等岗位履职
  • 上交所公布2月21日至3月20日股票期权主做市商评价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为什么金融资本对创新如此重要 | 财富书单③

美国模式的内核就是:硅谷创新体系+风险资本+纳斯达克。从这个角度,就能理解当前我国正在推动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本栏目由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与界面新闻联合推出,隔周更新。】

本期荐书人:陈达飞、李志骞、齐鲁骏、赵宇、肖佳文

书名:《现代金融创新史》

作者:[美]辛乔利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推荐人:陈达飞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 & 博后工作站主管、宏观研究员

推荐语:熊彼特关于创新及企业家精神的论述广为流传,却很少有人提到,熊彼特同样强调金融对于创新的重要性。在《商业周期》这本奠基性的作品中,熊彼特将资本主义定义为“通过借贷而实现创新的私有制经济形式”。他强调,重大创新的集聚依赖于资本的力量,“信用制度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发挥了关键作用。”在这本谈商业周期的作品中,金融资本的篇幅甚至超过了前者。并且,在每一轮重要的产业创新浪潮中,都不乏金融创新的影子。如果没有“风险投资”这种新的金融资本,可能就不会先仙童半导体的传奇故事,信息技术革命或许也要晚到整整一代。美国模式的内核就是:硅谷创新体系+风险资本+纳斯达克。从这个角度,就能理解当前我国正在推动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谈创新的作品汗牛充栋,辛乔利的《现代金融创新史》是故事的另一半。

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本内部也有分工。根据投资的标的,或者投资目的的不同,它可以被划分为金融资本与生产资本。前者又被称为虚拟资本,主要投资于资本市场,标的包括股票等权益资产和存款、债券等债权类工具,以及期货和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还包括房地产、黄金等大宗商品和另类投资,其获利的形式包括利息、套利、红利以及机价格波动产生的资本利得;后者则投资于实体产业,形成固定资产,其获利的方式是生产有形的产品或无形的服务,其产出是GDP的直接组成部分。值得强调的是,即使是投向实体企业,但如果其最终目的是资本化,那仍应该被归类为金融资本,比如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等私募股权投资。整体而言,金融资本主要来源于资本市场,属直接融资形式,生产资本对应的是银行信用,以间接融资为主。一个特例是存款,其本身是一种金融资本,但当它转换为贷款,就成了生产资本(可参考佩雷斯:《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

金融资本是创新友好型的。因为,创新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和高信息不对称的活动,从契约结构上来讲,创新活动与金融契约有更高的契合度,尤其是早期股权投资。曼索(Manso)认为,激励创新的契约有如下特征:短期内允许试错和包容失败,长期内又给予成功以高额的回报。当然,金融资本在激励创新的同时,也容易形成泡沫,从而引起资本市场的大幅震荡,进而对创新也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可参考田轩《资本的创新逻辑》)。

 

书名:《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作者:[美] 斯文·贝克特

出版社: 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推荐人:肖佳文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近日,H&M声明抵制新疆棉花事件占据了公共舆论的的焦点。事件背后的国际组织BCI以及中美之间围绕棉花产业的竞争与博弈得到了大家的关注。棉花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是有关棉花产业全球化的历史大家却知之甚少。本期推荐的《棉花帝国》一书将试图回答为何棉花在过去三百年中成为了世界经济中最成功的商品之一,推动棉花产业全球化的动力何在。并将为我们展示棉花帝国兴衰背后的资本主义全球化历史。

《棉花帝国》一书时间跨度上千年,主要论述集中于17至20世纪间的三百年。从全球视角下概述了棉花种植、棉纺工业和棉产品市场的世界历史,以及在此背后的资本主义体系建构。从公元1000年至1900年,在大约900年的时间里,棉花产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虽然现在棉花产业已经被其他行业超越,但是其依旧在就业和国际贸易领域保持着重要地位。棉花产业在相当长的历史内都是以中国和印度为中心。但是到了1780年后,欧洲的资本家和国家以惊人的速度占据了棉花产业的中心。他们利用他们的新地位启动了工业革命。中国、印度和其他地区越来越屈从于以欧洲为中心的棉花帝国。随后欧洲人以棉花产业为平台,创造出一系列其他产业。棉花产业成为更广泛的工业革命的跳板。

贝克特认为暗藏在棉花产业及世界格局重建背后的核心是“战争资本主义”。我们通常认为的大规模生产的资本主义是伴随工业革命出现的。而战争资本主义在机器和工厂出现很久之前就已经存在。战争资本主义是土地和劳动力密集型的,通过对非洲与美洲土地和劳动力的暴力掠夺,欧洲人完成了财富和新知识的积累。

当代资本主义赋予产权以特殊地位,但在资本主义的早期阶段,大规模攫取和有保障的所有权一样常见;近代资本主义建立在法治和得到国家支持的强大机构基础之上,但是资本主义早期阶段尽管最终需要获得国家力量的支撑来建立世界范围的帝国,却往往是建立在私人个体不受限的行为基础上的——奴隶主对奴隶的统治以及边疆地区资本家对当地原住民的统治。这种高度侵略性、外向型的资本主义积累的效果是,欧洲人能够支配这些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棉花世界,并将它们整合到一个以曼彻斯特为中心的单一帝国之中,随后创造了我们今天视为理所当然的全球经济。        

 

书名:《股市为什么会崩盘》

作者:迪迪埃·索尔内特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推荐人:齐鲁骏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交易市场总是引人入胜,但风险和收益的波动也一直相伴共存。自郁金香时代以来,超出常规幅度的市场泡沫与价格崩盘事件在社会历史中轮番上演。历史上的泡沫出清展示出了相似的模式,首先由良好的经济基本面驱动,而后投资者在互相模仿和从众行为下生成了自我实现的市场热情,导致价格被非可持续的加速高估。最后在一个催化信号或事件中,高估的资产价格发生快速下跌。

在对现实规律进行描述的背后,任职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作者运用复杂系统和临界现象的理论,并在一定数理基础与模型运算的基础上,来解释金融崩盘的发生原因与时点。作为积累的研究成果,作者提出通过LPPLS(对数周期性幂律奇异性)模型对市场中的价格剧烈波动做出深层的解释和预测判断,即市场中参与者行为的顺周期性与正反馈会逐步导致系统偏离稳态的趋势。在这一框架中,市场中多数的泡沫在其系统中内生而出,并随着不稳定性的增强而破灭。

全书共十个章节可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的一至二章介绍市场的基本问题、交易特征与价格变化。第二部分三至六章,着重在分析方法、反馈机制、预期模型方面进行一步步验证,并提出全书的核心模型工具之一,震荡形态曲线拟合公式。在第七至十章,运用第二部分所建立的分析框架,对世界主要股票市场的崩盘进行研究,并拓展到新兴市场当中,给出回测和预测应用,并且都得到了一定的验证和解释。

但本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学院研究与市场研究之间的GAP连接中仍稍显晦涩,尽管作者表明本书是面向“好奇而聪明的外行读者”进行写作,但对幂律、分形和复杂系统的频繁使用,还是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研究背景或数学基础以便于加深对研究内容的深刻理解。

最后,在复杂系统学的视角中,认为崩盘的潜在原因在一定时间之前就已经逐渐积累,市场在临界点附近将会放大干扰的影响意义,这一时间会是几个月或者几年。但是我们在真正的拐点之前,并不能完全置身市场之外。读罢本书的收获在于,能够帮助我们回归到朴素价值观当中,作为市场的投资者,仍继续对投资决策中对相对估值、交易行为和交易纪律的重视,以应对概率分布中那不确定的确定性。

 

书名:《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

作者:李录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推荐人:李志骞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是什么,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产生,中美关系将如何发展,投资如何在长期取得稳定的收益?本书作者站在一个宏大的视角,分享了对人类文明与现代化、中美关系和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的理解,并探讨了价值投资的真谛。

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作者提出了人类社会从1.0文明到3.0文明演化的思想,即狩猎采集文明、农业文明和科技文明。农业文明的发展依赖于地理优势与作物丰富,由于土地有限,农业文明存在发展瓶颈,因此几千年来农业文明没有显著的生产率提升。并且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人口和资源就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伴随饥荒、人口流动引起的战争、瘟疫、气候变化、政权失败等事件,造成人口周期性的非自然死亡现象。

作者重点讨论了人类从农业文明向科技文明的演进。作者认为科技文明的本质是现代科技和自由市场经济的结合,两者结合造成了经济持续性的、累进性的、长期复利性的增长。农业文明的基础是土地,而科技文明的基础是市场,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即农业文明向科技文明过渡的过程,中国目前基本上介于2.0农业文明和3.0现代科技文明之间。关于中美关系,在科技文明时代,任何国家都无法脱离一个强大的全球市场,离开即意味着落后,中国未来的发展离不开全球市场,要改变全球市场规则的概率也较小。

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价值投资。作者是价值投资坚定的实践者,认为长期来看,只有价值投资才是真正的投资之道。价值投资的核心就是投公司的所有权,买的不是股票而是生意。要建立自己的能力圈,必须投资自己真正了解的东西,通过持续的努力对某些公司、某些行业获得比几乎所有人更深的理解;能力圈其实就是边界,没有边界的能力就不是真的能力。关于投资人的品性,作者概括了四点,包括独立、客观、耐心和对商业有极度强烈的兴趣。投资是一个发现自己的过程,一个真正伟大的价值投资者,他的一生是一段学无止境的旅程。

本书提供了一个宏大新颖的角度分析人类社会发展,对于理解当前全球面临的中美竞争加剧与长期化、环境与气候问题、地缘政治冲突、民粹主义兴起等问题也大有裨益。

 

书名:《叙事经济学》

作者:罗伯特·希勒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推荐人:赵宇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每当人们谈起比特币,往往会提到一系列充满想象力的故事:神秘的发明人中本聪、去中心化与匿名机制、根本不知道区块链是什么但却大获成功的比特币投资人。这些故事像病毒般传播,使大众逐渐接受一种观点:比特币有很高的价值,值得大举买入。与比特币类似的故事还包括,黄金是最安全的投资,因为可以规避战争与衰退的风险;房价只会上涨因为网络上、现实中遍布炒房致富的故事。

人们天生喜欢听故事,“叙事” 这个词很多时候与“故事”是同义词。通过口述、新闻媒体和社交网络传播的流行叙事,无论是关于经济信心、地产繁荣与萧条,也无论流行的是真相还是谣言,都在影响人们的决策,乃至改变整个经济和社会的走向。

富有感染力的叙事能够改变人们的预期,而预期的改变又能改变经济事实。公共信念一旦形成,将潜移默化或者直接影响每个人的经济行为。但是传统的经济方法没能考虑到公共信念,即叙事在重大经济事件中的作用,经济学领域习惯用量化分析的方式,使用定量指标作为经济研究的重要参数。《叙事经济学》试图填补这一空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将“叙事”引入经济学领域,将过去依赖于抽象建模和数理统计的经济学还原到生活中具体的故事。

希勒认为经济学家应该更多地关注历史和心理学,而不是纯粹地依赖数学理论。经济叙事指的是有可能改变人们经济决策的传播性故事,叙事经济学研究的是这类叙事的传播如何影响经济现实的。我们可以将历史视为一连串相继发生的罕见事件。比如美国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节俭的经济叙事是社会主流,即使经济已复苏,这种叙事也持续到50年代才消退,节俭叙事使得人们推迟消费,增加储蓄,延缓了复苏的势头。再比如,20世纪下半叶的叙事声称自由市场“足够有效率”,不会因为政府干预而进一步改善。这一叙事随之引发了公众对政府监管的反对之声。从范围和深度来看,叙事的力量实际上超过当代经济学所愿意接受的水平,流行故事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从而对经济结果产生影响。如果不了解经济事件背后的叙事,我们就无法理解现实的经济走向。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责编邮箱:yanguihua@jiemian.com。)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