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微信生态衍生3684万个就业机会,年轻人向二三线城市转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微信生态衍生3684万个就业机会,年轻人向二三线城市转移

数字化就业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年轻人向二三线城市转移,低学历人群也能投身新的发展赛道,寻求新机会。

图片来源:cfp

记者 | 周姝祺

4月22日,中国信通院发布基于微信平台的《数字化就业新职业新岗位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统计发现,由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微信支付、企业微信等共同构成的微信生态,在2020年衍生就业机会3684万个,同比增长24.4%。

报告指出,数字化就业突破了地域限制,让中西部地区迎来发展的新机遇。年轻人也可以更加从容地选择更心仪的城市,逃离北上广的压力,往二三线城市转移。

数字技术已将人类带进数字智能化社会,各行各业正在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6.2%。

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数字化就业的快速崛起,不断涌现的新行业、新产业催生一批又一批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新职业。自2019年以来,人社部已经发布了四批共56个新职业,今年三月,人社部会又联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8个新职业信息,数字新生态岗位爆发态势显著。

报告显示,2020年微信生态衍生的就业机会达到3684万个,同比增长24.4%。其中,微信小程序等数字化工具在疫情中发挥了重要的促销费、稳就业作用,小程序开发、产品、运营等工作机会超过780万个,同比增长45.6%。2020年初新上线的微信视频号也在视频拍摄、直播带货等方面产生了超百万个就业机会。

图片来源:数字化就业新职业新岗位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数字化发展突破地域限制、空间限制的优势愈发凸显,进一步向多区域协调发展迈进,中西部市场、下沉市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数据显示,中西部的成都、西安、重庆等都聚集了较多的小程序和公众号运营者。18-34岁个人运营者占比TOP10的省份中,六个属于西部省份。

图片来源:数字化就业新职业新岗位报告

虚拟成果交付的形式也使众多内容创作者、程序开发员等可以自主选择工作城市。调查发现,2020年与2019年相比,微信小程序运营者向中西部迁移,东部地区占比下降7.2%,中部、西部地区占比分别上升4.5%和3.5%。

数字化就业让更多的年轻人可以选择逃离北上广,往二三线城市转移。报告指出,微信小程序及视频号运营者在二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分布比例显著高于一线城市,尤其是视频号运营者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分布比例达42.1%。而微信生态服务商下沉程度更为显著,如微信支付服务商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分布比例达50.6%。

报告指出,在数字生态能力和数字化工具的帮助下,就业门槛逐步放宽,向低学历人群扩散,专业知识与数字技能方面相对欠缺的人群也能快速学习并投身数字生态就业。数据显示,2020年微信小程序个人运营者本科以下学历就业者占比达47%,微信视频号个人运营者本科以下学历占比达到46.8%。

图片来源:数字化就业新职业新岗位报告

随着数字生态逐渐成熟,加上疫情影响,很多人不得不将互联网副业“转正”为新职业赛道,全职微经济的就业者比重上升。2020年微信平台生态就业中,全职人员占比51.7%,较2019年上升近10个百分点。微经济逐渐成为稳定就业形势、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一个新赛道。

此外,在线上支付、小程序、智慧零售工具以及高效协同的物流网络等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的工具支持下,数字生态为残障人士、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妇女、退伍军人等就业重点帮扶人群打开了就业新空间,越来越多的帮扶人群在数字生态中就业。

职位需求广、就业灵活性高的数字生态也为陷入“内卷”赛道的应届生提供了新出路。调查显示,2020年微信小程序、公众平台、视频号均有超过60%的主体雇佣了应届毕业生。

《光明日报》发文指出,传统就业更多是被动选择现有岗位,是个人发展被动适应职场需要,是与应试教育相匹配的就业形式。相比之下,数字化就业更多是新职业新岗位,是基于个人专长和兴趣爱好个性化就业,是“我的人生我做主”“我命由我不由天”。

数字化就业让更多年轻人看到就业新希望,发现职业新大陆,吸引大批有才华、有创造力、有改变世界理想的青年在虚拟世界冲浪拼搏,从而改变现实世界的从业人员结构,让人力资源得到更优化的配置,推动社会以更快速度进步。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微信生态衍生3684万个就业机会,年轻人向二三线城市转移

数字化就业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年轻人向二三线城市转移,低学历人群也能投身新的发展赛道,寻求新机会。

图片来源:cfp

记者 | 周姝祺

4月22日,中国信通院发布基于微信平台的《数字化就业新职业新岗位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统计发现,由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微信支付、企业微信等共同构成的微信生态,在2020年衍生就业机会3684万个,同比增长24.4%。

报告指出,数字化就业突破了地域限制,让中西部地区迎来发展的新机遇。年轻人也可以更加从容地选择更心仪的城市,逃离北上广的压力,往二三线城市转移。

数字技术已将人类带进数字智能化社会,各行各业正在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6.2%。

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数字化就业的快速崛起,不断涌现的新行业、新产业催生一批又一批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新职业。自2019年以来,人社部已经发布了四批共56个新职业,今年三月,人社部会又联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8个新职业信息,数字新生态岗位爆发态势显著。

报告显示,2020年微信生态衍生的就业机会达到3684万个,同比增长24.4%。其中,微信小程序等数字化工具在疫情中发挥了重要的促销费、稳就业作用,小程序开发、产品、运营等工作机会超过780万个,同比增长45.6%。2020年初新上线的微信视频号也在视频拍摄、直播带货等方面产生了超百万个就业机会。

图片来源:数字化就业新职业新岗位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数字化发展突破地域限制、空间限制的优势愈发凸显,进一步向多区域协调发展迈进,中西部市场、下沉市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数据显示,中西部的成都、西安、重庆等都聚集了较多的小程序和公众号运营者。18-34岁个人运营者占比TOP10的省份中,六个属于西部省份。

图片来源:数字化就业新职业新岗位报告

虚拟成果交付的形式也使众多内容创作者、程序开发员等可以自主选择工作城市。调查发现,2020年与2019年相比,微信小程序运营者向中西部迁移,东部地区占比下降7.2%,中部、西部地区占比分别上升4.5%和3.5%。

数字化就业让更多的年轻人可以选择逃离北上广,往二三线城市转移。报告指出,微信小程序及视频号运营者在二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分布比例显著高于一线城市,尤其是视频号运营者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分布比例达42.1%。而微信生态服务商下沉程度更为显著,如微信支付服务商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分布比例达50.6%。

报告指出,在数字生态能力和数字化工具的帮助下,就业门槛逐步放宽,向低学历人群扩散,专业知识与数字技能方面相对欠缺的人群也能快速学习并投身数字生态就业。数据显示,2020年微信小程序个人运营者本科以下学历就业者占比达47%,微信视频号个人运营者本科以下学历占比达到46.8%。

图片来源:数字化就业新职业新岗位报告

随着数字生态逐渐成熟,加上疫情影响,很多人不得不将互联网副业“转正”为新职业赛道,全职微经济的就业者比重上升。2020年微信平台生态就业中,全职人员占比51.7%,较2019年上升近10个百分点。微经济逐渐成为稳定就业形势、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一个新赛道。

此外,在线上支付、小程序、智慧零售工具以及高效协同的物流网络等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的工具支持下,数字生态为残障人士、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妇女、退伍军人等就业重点帮扶人群打开了就业新空间,越来越多的帮扶人群在数字生态中就业。

职位需求广、就业灵活性高的数字生态也为陷入“内卷”赛道的应届生提供了新出路。调查显示,2020年微信小程序、公众平台、视频号均有超过60%的主体雇佣了应届毕业生。

《光明日报》发文指出,传统就业更多是被动选择现有岗位,是个人发展被动适应职场需要,是与应试教育相匹配的就业形式。相比之下,数字化就业更多是新职业新岗位,是基于个人专长和兴趣爱好个性化就业,是“我的人生我做主”“我命由我不由天”。

数字化就业让更多年轻人看到就业新希望,发现职业新大陆,吸引大批有才华、有创造力、有改变世界理想的青年在虚拟世界冲浪拼搏,从而改变现实世界的从业人员结构,让人力资源得到更优化的配置,推动社会以更快速度进步。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