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博越低价入市,最受影响的是博瑞?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博越低价入市,最受影响的是博瑞?

一片点赞声背后,消费者和经销商们却在干着急。

十天前,吉利用一场盛大的发布会宣告博越上市。而今,一片点赞声背后,消费者和经销商们却在干着急。

“到现在,我们店博越订单已经超过300台,还有不少从博瑞改订博越的消费者,等三个月才能提车”,近日,华东一家吉利经销商人士这样对雅斯顿表示道,言语间也略显焦躁。

这种焦躁在当下的低增长的车市并不多见。眼下,大部分汽车经销商也很焦躁,只不过他们的焦躁是来自于库存积压所带来的经营压力。而吉利的经销商们,焦躁的却是产能受限下,博越的新订单并不能快速变现。而这款热销车的上市,也对此前的战略车型博瑞产生了一些影响。

这种信号是否表明,吉利不那么重视博瑞了?或者说,博瑞已经在准备“功成名就,退居二线”了?

【1】博越“低价”,对吉利意味着什么?

博越上市之时,无数媒体和消费者惊呼“良心价”。甚至在一些竞品的论坛里,也有不少网友表示,这价格一出,要倒戈了。且不论这些说法有多少水分,但吉利从去年4月“NL-3”谍照首曝开始,蓄积近一年的持续造势,最后的“低价”上市,着实给博越贴上了“买得值”的标签。

博越“买得值” 的印象,有两个重要参考,一个是其设定的竞品大众途观,另一个则是此前的定价直指合资的观致5 SUV。相比之下,博越9.88万的起步价确实足够吸睛。况且,上市当天,吉利还宣布给出了4000和6000元的厂家补贴,以补齐博越排量较大、无法享受购置税优惠的短板,这样的做法着实能够拉拢不少消费者。

不过,此价格一出,“倒戈”的不仅是竞品阵营的消费者,还有原本待购博瑞的潜客们。看看博瑞和博越的价格与配置对比,就知道为什么会有B级车与A级SUV竞争的奇怪局面。

据经销商的反馈,目前博瑞最畅销的是13.98万的1.8T舒适型,而博越的订单也集中在了中高配,两者价格区间重合度较高。当一款轿车与SUV价格相重合,难免许多消费者倾向于SUV。

而且此前有不少媒体也评价道,博越作为“博”字辈的第二款车,在动力、变速箱标定等行驶品质方面与博瑞相比有诸多提升。在博越上,沃尔沃的背书有过之而无不及,数名沃尔沃高管亲自为博越站台,甚至在其配置单上,我们也可以发现 “智尚”、“智尊”的车型命名,与沃尔沃进口车如出一辙。

这样一来,博越在短期内的光芒已经盖过了博瑞。以至于,目前在全国部分地区,上市近一年价格坚挺的博瑞,已经出现了1000-3000元的松动。

同时不得不指出,尽管博越一片好评,但目前来说销量不能马上释放,这让消费者和经销商都十分捉急,背后的原因却在于吉利自身。

目前,博瑞和博越都在吉利春晓工厂生产,该工厂设计年产能为10万台。从此前博瑞的订车周期看,该厂产能并未完全释放。博越上市后,即便春晓产能全开,对于一款关注度极高的SUV来说也是不够的。

据悉,同样设计产能为10万台的吉利宝鸡工厂将在今年6月试产,并承担部分博越的生产任务。不过,某车企相关人士表示,从试产到规模量产,产能的爬升可能需要数月时间。这样看来,博越要进入万辆俱乐部可能短则两三个月,而博越要从销量上去抗衡CS75或者更强的哈弗H6,就需要更长时间。

【2】博瑞的历史使命已完成?

没有人能质疑博瑞的成功。前些年,吉利旗下子品牌产品序列和经销网络杂乱,仅靠一款帝豪EC7撑起品牌销量。2015年4月上市的吉利博瑞,作为品牌转型之作,为吉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且不论“最美中国车”这样的评价是否名副其实,作为中国品牌的B级车,上市11个月便获得了近4000台的月均销量,去年底一度突破6000大关,这样的成绩即便放到合资阵营也值得肯定。况且,上市11个月,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没有价格优惠,反观合资B级车,优惠两三万已经司空见惯。

博瑞对于吉利的意义,也不仅是销量和细分市场上的优异表现。更重要的是,吉利通过这款车让消费者认识到,中国品牌也是可以造出产品力比肩甚至超越合资对手的车型。这样一款产品的出现,把中国品牌低价的形象,提升到了注重品质感的B级。

目前,吉利显然已经在享受博瑞这款产品所带来的红利。除了帝豪稳坐中国品牌轿车销冠之外,GC7挂上了蓝黑吉利标,变身“新远景”,轻松跻身月均万辆俱乐部;2016年初上市的新金刚,也在短短两个月就获得了15565台销量。一定程度上说,博瑞之于吉利的意义,有些类似于辉腾之于大众。

根据此前公布的信息,2016年吉利将带来至少5款新车,当然都是相比博瑞更低的。按照吉利60万辆的销量目标看,新的增长点除了炙手可热的博越,更有此前已经大获成功的帝豪系列新车型——帝豪Cross和新一代帝豪。

博瑞未来是否会通过更大的优惠幅度与合资厂商拼杀,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知道的是,博瑞对于吉利的品牌提升目的已经达到。

今年,两款帝豪新车定位更加年轻化,购入门槛更低,加上吉利已经通过“博”字辈车型树立起来的品牌形象和帝豪车型80万车主的口碑, 对于85后主力消费人群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此前不温不火的GX7,也将通过中期改款去增加竞争力。最重要的特点则是外形更加“博越”,但价格预计会一如既往地富有竞争力,这款车型或将在三四五六线市场有更好的表现。

未来,吉利还将推出CMA平台新车型,与沃尔沃联合研发,并会先于沃尔沃推出首款车。已通过“博”字辈车型冲破“中国制造”天花板的吉利,或许到那个时候,会成为中国品牌汽车走向世界的代表。

小结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或许,博越和博瑞就是这样一对关系,在中国品牌缺乏顶尖力作的今天,博越博瑞不可避免会产生内耗。不可否认的是,吉利也正在用这种内耗化作对外的动力。

而漫长的提车周期,让这些用真金白银给博越投票的消费者购车过程略显艰辛。消费者现今的等待其实也是更高的期待,愿中国品牌不负众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博越低价入市,最受影响的是博瑞?

一片点赞声背后,消费者和经销商们却在干着急。

十天前,吉利用一场盛大的发布会宣告博越上市。而今,一片点赞声背后,消费者和经销商们却在干着急。

“到现在,我们店博越订单已经超过300台,还有不少从博瑞改订博越的消费者,等三个月才能提车”,近日,华东一家吉利经销商人士这样对雅斯顿表示道,言语间也略显焦躁。

这种焦躁在当下的低增长的车市并不多见。眼下,大部分汽车经销商也很焦躁,只不过他们的焦躁是来自于库存积压所带来的经营压力。而吉利的经销商们,焦躁的却是产能受限下,博越的新订单并不能快速变现。而这款热销车的上市,也对此前的战略车型博瑞产生了一些影响。

这种信号是否表明,吉利不那么重视博瑞了?或者说,博瑞已经在准备“功成名就,退居二线”了?

【1】博越“低价”,对吉利意味着什么?

博越上市之时,无数媒体和消费者惊呼“良心价”。甚至在一些竞品的论坛里,也有不少网友表示,这价格一出,要倒戈了。且不论这些说法有多少水分,但吉利从去年4月“NL-3”谍照首曝开始,蓄积近一年的持续造势,最后的“低价”上市,着实给博越贴上了“买得值”的标签。

博越“买得值” 的印象,有两个重要参考,一个是其设定的竞品大众途观,另一个则是此前的定价直指合资的观致5 SUV。相比之下,博越9.88万的起步价确实足够吸睛。况且,上市当天,吉利还宣布给出了4000和6000元的厂家补贴,以补齐博越排量较大、无法享受购置税优惠的短板,这样的做法着实能够拉拢不少消费者。

不过,此价格一出,“倒戈”的不仅是竞品阵营的消费者,还有原本待购博瑞的潜客们。看看博瑞和博越的价格与配置对比,就知道为什么会有B级车与A级SUV竞争的奇怪局面。

据经销商的反馈,目前博瑞最畅销的是13.98万的1.8T舒适型,而博越的订单也集中在了中高配,两者价格区间重合度较高。当一款轿车与SUV价格相重合,难免许多消费者倾向于SUV。

而且此前有不少媒体也评价道,博越作为“博”字辈的第二款车,在动力、变速箱标定等行驶品质方面与博瑞相比有诸多提升。在博越上,沃尔沃的背书有过之而无不及,数名沃尔沃高管亲自为博越站台,甚至在其配置单上,我们也可以发现 “智尚”、“智尊”的车型命名,与沃尔沃进口车如出一辙。

这样一来,博越在短期内的光芒已经盖过了博瑞。以至于,目前在全国部分地区,上市近一年价格坚挺的博瑞,已经出现了1000-3000元的松动。

同时不得不指出,尽管博越一片好评,但目前来说销量不能马上释放,这让消费者和经销商都十分捉急,背后的原因却在于吉利自身。

目前,博瑞和博越都在吉利春晓工厂生产,该工厂设计年产能为10万台。从此前博瑞的订车周期看,该厂产能并未完全释放。博越上市后,即便春晓产能全开,对于一款关注度极高的SUV来说也是不够的。

据悉,同样设计产能为10万台的吉利宝鸡工厂将在今年6月试产,并承担部分博越的生产任务。不过,某车企相关人士表示,从试产到规模量产,产能的爬升可能需要数月时间。这样看来,博越要进入万辆俱乐部可能短则两三个月,而博越要从销量上去抗衡CS75或者更强的哈弗H6,就需要更长时间。

【2】博瑞的历史使命已完成?

没有人能质疑博瑞的成功。前些年,吉利旗下子品牌产品序列和经销网络杂乱,仅靠一款帝豪EC7撑起品牌销量。2015年4月上市的吉利博瑞,作为品牌转型之作,为吉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且不论“最美中国车”这样的评价是否名副其实,作为中国品牌的B级车,上市11个月便获得了近4000台的月均销量,去年底一度突破6000大关,这样的成绩即便放到合资阵营也值得肯定。况且,上市11个月,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没有价格优惠,反观合资B级车,优惠两三万已经司空见惯。

博瑞对于吉利的意义,也不仅是销量和细分市场上的优异表现。更重要的是,吉利通过这款车让消费者认识到,中国品牌也是可以造出产品力比肩甚至超越合资对手的车型。这样一款产品的出现,把中国品牌低价的形象,提升到了注重品质感的B级。

目前,吉利显然已经在享受博瑞这款产品所带来的红利。除了帝豪稳坐中国品牌轿车销冠之外,GC7挂上了蓝黑吉利标,变身“新远景”,轻松跻身月均万辆俱乐部;2016年初上市的新金刚,也在短短两个月就获得了15565台销量。一定程度上说,博瑞之于吉利的意义,有些类似于辉腾之于大众。

根据此前公布的信息,2016年吉利将带来至少5款新车,当然都是相比博瑞更低的。按照吉利60万辆的销量目标看,新的增长点除了炙手可热的博越,更有此前已经大获成功的帝豪系列新车型——帝豪Cross和新一代帝豪。

博瑞未来是否会通过更大的优惠幅度与合资厂商拼杀,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知道的是,博瑞对于吉利的品牌提升目的已经达到。

今年,两款帝豪新车定位更加年轻化,购入门槛更低,加上吉利已经通过“博”字辈车型树立起来的品牌形象和帝豪车型80万车主的口碑, 对于85后主力消费人群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此前不温不火的GX7,也将通过中期改款去增加竞争力。最重要的特点则是外形更加“博越”,但价格预计会一如既往地富有竞争力,这款车型或将在三四五六线市场有更好的表现。

未来,吉利还将推出CMA平台新车型,与沃尔沃联合研发,并会先于沃尔沃推出首款车。已通过“博”字辈车型冲破“中国制造”天花板的吉利,或许到那个时候,会成为中国品牌汽车走向世界的代表。

小结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或许,博越和博瑞就是这样一对关系,在中国品牌缺乏顶尖力作的今天,博越博瑞不可避免会产生内耗。不可否认的是,吉利也正在用这种内耗化作对外的动力。

而漫长的提车周期,让这些用真金白银给博越投票的消费者购车过程略显艰辛。消费者现今的等待其实也是更高的期待,愿中国品牌不负众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