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孝敬爸妈的可穿戴设备,为什么总被嫌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孝敬爸妈的可穿戴设备,为什么总被嫌弃?

明明是刚需,市场却冷清又尴尬。

文|新零售商业评论 刘恋

前不久,小欧斥巨资入了3个手环,爸妈和自己各一个。给自己买的是售价299元的KEEP智能运动手环,给爸妈的则是价值999元的华为手环。

“我主要是用来跟着KEEP的App运动的,而爸妈的手环除了基本功能外,还能检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识别心律失常等身体状况。”

小欧告诉新零售商业评论,身边不少同事、朋友都给家中长辈购买过手环等可穿戴设备。“如果你去健身房,在里面锻炼的老年人几乎人手一个智能手环,功能比我带的要强大很多。”

显然,可穿戴设备早已不是年轻人的专享,并且从功能上来看,监测心率、血压等功能反而更适用于老年人。

事实上,我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井喷期。据艾媒数据,2015~2020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从138.5亿增长到558.7亿元。

受整个可穿戴设备全速发展的影响,老年人可穿戴设备的赛道也在发生变化,产品开始跨过监测的基本功能,朝着更多元的方向发展。

新玩法:“监测+防护”

大部分人对于老年人可穿戴设备的认知,还停留在智能手环、手表。据IDC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2月,电商平台在售的老年人智能手表有32类。

智能手环、手表除了能接打电话、实时定位,还能随时随地进行血压、血氧、心率等健康监测。而一些高端产品还增加了远程监控、摔倒报警等功能。

近几年来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已经呈现出了极强的发展态势。IDC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7321万台,同比增长28.5%。年均出货量同比增速均保持在30%以上的水平,复合增速达21%。其中,小米、华为和苹果出货量位列前三,占总比60%。

然而,对于老年人来说,监测类产品的功能仍停留在预警阶段,并无法在老人摔倒或遇到危险前实施保护。于是,在监测的基础上加上防护功能成为了老年人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新方向。

早在2008年,日本公司Prop就发明了一种防止老年人摔倒后受伤的安全气袋,当时售价高达1400美元。Prop公司对媒体宣称,如果这种绑在腰间的气袋测出使用者正在朝地面加速倾倒的话,就会在十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充气,在摔倒之前起到保护作用。

2016年,荷兰Wolk公司为老年人研发设计了一款臀部安全气囊。这款气囊重量450克,内置3个传感器,当老人发生跌倒时,可确保安全气囊在臀部接触地面之前充满空气,并向手机App发送警报。

2018年,法国Helite公司为老年人研发的可穿戴式安全气囊Hip Air,当时售价5200元。

在中国市场,也出现了类似防摔安全气囊类产品。

苏州衣带保智能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防摔腰带,内置微型传感器和处理器,每秒钟同步搜集1000次老人身体姿态数据,并进行每秒钟10万次的超高频次运算,在监测到老人有摔倒迹象时,0.18秒内气囊完成充气并进行主动防护。除了腰带,衣带保还推出了防摔夹克、裤子以及帽子和马甲等产品。

这类防摔产品,除了提供摔倒时的防护外,还具备可穿戴设备最基本的监测功能,连通App后可查看老年人的健康状态、GPS定位、运动时间、电子围栏等,如老人意外跌倒,监护人将第一时间接到报警信息。

虽然,具有“监测+防护”功能的老年人可穿戴设备并不是一个新物种,但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接受度并不高。

另一家生产防摔气囊马甲、腰带的广州信安智囊技术有限公司,新零售商业评论在其天猫旗舰店看到,防摔气囊马甲和腰带的付款人数仅为41和2。

信安智囊的负责人苏中华坦言,起初看中这一市场纯属偶然:“大概是在2015年,家里有老人摔倒受伤,但我发现当时国内市面上并没有实用的防摔产品。”

都说老年人摔不得。据中国疾病监测系统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4500万65岁以上的老年人至少发生过一次摔倒,其中约10%~15%的老年人跌倒后,会出现脑部受伤或行动能力丧失等情况,甚至危及生命。摔倒,已成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

无论是统计数据,还是亲身经历,防摔倒都是老年人实实在在的刚需,然而,在老年人“监测+防护”可穿戴设备的赛道上,新零售商业评论观察到的却是冷清与尴尬。

入局者寥寥,购买者不多

据新零售商业评论了解,目前国内仅有衣带保和信安智囊两家公司从事可穿戴防摔气囊的生产。

对比每年摔倒的老年人数据,以及因摔倒而受伤、致命的现状,防摔可穿戴设备无论是入局者还是购买者均寥寥的现状,值得深究其中的原因。

首先,防摔气囊具有一定的技术门槛,比如涉及老人跌倒的姿态判断算法、结构件设计、可穿戴气体发生器、服装和气囊的有机结合等方面均有较高的技术要求。

据悉,衣带保在开发气囊腰带前,已有数十年的安全气囊开发经验。“当时我们正在做汽车安全气囊的结构件开发,希望可以结合自身十多年工业开发的基础,生产出一款可穿戴的老人防护气囊产品,在老年人摔倒时提供保护作用。”衣带保市场总监宋章炫告诉新零售商业评论。

其次,开发这样一款之前国内从未有过的新产品,除了要突破技术壁垒,还要求企业有雄厚的资金支撑研发。

“一方面要慢慢积累技术,另一方面要不断投入资金。当初做的时候,心里确实没底,不确定能不能把想法变成现实。”苏中华说到。

第三,防摔类产品目前仍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无法为消费者提供相对便捷和良好的使用体验。一条来自天猫的买家评价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是给妈妈买的,试验过了,确实可以保护。但是气囊打开一次就要更换气罐,自己还换不了,需要寄给厂家来换。”

除了更换气罐颇不方便外,高昂的售价也影响了一部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在天猫旗舰店里,信安智囊的防摔气囊马甲联网版价格是4679元左右,腰带联网版价格接近3000元;衣带保价格最高的智能腰带,联网版价格是3980元。

思雨大学毕业后就留在大城市工作,她本想给独居在老家的父亲买个防摔气囊腰带,但最终还是因为价格过高放弃了。

思雨坦言:“买腰带就像买保险,也不知道用不用得上,什么时候会用上。要说服我爸天天绑在腰上,感觉比登天都难。万一买回去了他不愿意用,岂不是浪费钱。”

高价格必然也成为了影响使用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湾区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告诉新零售商业评论:“这类产品会因为用户体验问题,而得不到市场增量。”

“雪上加霜”的是,高价低频的产品属性,使得防摔类产品很难获得电商平台的流量推送。而布局线下又需要投入极大的时间与精力。

据新零售商业评论了解,目前,衣带保的线下零售主要与一二线城市内售卖老年人康复器具的零售店合作;而信安智囊也在一二线城市陆续开启线下体验店。

此外,防摔气囊的使用场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类产品不是万能的,也做不到在任何场景中都能确保老年人万无一失,比如洗澡的时候总不能也穿着它吧。”某大学一位研究人员如此点评道。

从监测到“监测+防护”的升级,背后体现的是老年人对可穿戴设备需求的不断变化。然而,面对刚需下的冷清与尴尬,入局企业必须想办法创造出更多新玩法。

防摔气囊的破圈之法

具备核心优势的可穿戴设备,必须能给用户带去极佳的使用体验。“比如便携、不影响正常行动,符合人体工学,以及产品美观等,然后消费者才愿意为这个产品付费。”朱克力说,提升产品力是第一步。

当然,光有产品力还不足够——酒香也怕巷子深,尤其是在当下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这时候就需要打出‘产品+营销+品牌+渠道’的组合拳了,这考验的不仅是产品力,教育市场、向目标人群进行品牌推广和营销,以及超强的渠道能力,缺一不可。”朱克力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除此之外,团队也很重要。朱克力补充道:“本质上来讲,这套组合拳来自团队的结构及决策人的认知能力。如果没有强品牌出现,就说明天时(市场趋势)、地利(渠道及品牌)、人和(团队认知及打法)之间没有匹配到位”。

除了上述组合拳,或许还可以借鉴9号平衡车的做法,加入互联网生态圈。

“背靠大树好乘凉”。加入小米生态后,9号公司找到了低价优质的供应链和完善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来帮企业“更上一层楼”。

9号公司与小米联合推出售价1999元的平衡车,比当时市面上的平衡车价格低了整整5倍;并且通过小米平台,两个月就卖出了10万台。

从市场需求来分析,健康和安全始终是老年人的两大刚需,从这一点来看,具有“监测+防护”功能的老年人可穿戴设备理应具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然而,消费者需要教育,品牌心智需要一步步建立,技术壁垒需要一点点累积,一切都在考验入局者的耐心与信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孝敬爸妈的可穿戴设备,为什么总被嫌弃?

明明是刚需,市场却冷清又尴尬。

文|新零售商业评论 刘恋

前不久,小欧斥巨资入了3个手环,爸妈和自己各一个。给自己买的是售价299元的KEEP智能运动手环,给爸妈的则是价值999元的华为手环。

“我主要是用来跟着KEEP的App运动的,而爸妈的手环除了基本功能外,还能检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识别心律失常等身体状况。”

小欧告诉新零售商业评论,身边不少同事、朋友都给家中长辈购买过手环等可穿戴设备。“如果你去健身房,在里面锻炼的老年人几乎人手一个智能手环,功能比我带的要强大很多。”

显然,可穿戴设备早已不是年轻人的专享,并且从功能上来看,监测心率、血压等功能反而更适用于老年人。

事实上,我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井喷期。据艾媒数据,2015~2020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从138.5亿增长到558.7亿元。

受整个可穿戴设备全速发展的影响,老年人可穿戴设备的赛道也在发生变化,产品开始跨过监测的基本功能,朝着更多元的方向发展。

新玩法:“监测+防护”

大部分人对于老年人可穿戴设备的认知,还停留在智能手环、手表。据IDC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2月,电商平台在售的老年人智能手表有32类。

智能手环、手表除了能接打电话、实时定位,还能随时随地进行血压、血氧、心率等健康监测。而一些高端产品还增加了远程监控、摔倒报警等功能。

近几年来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已经呈现出了极强的发展态势。IDC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7321万台,同比增长28.5%。年均出货量同比增速均保持在30%以上的水平,复合增速达21%。其中,小米、华为和苹果出货量位列前三,占总比60%。

然而,对于老年人来说,监测类产品的功能仍停留在预警阶段,并无法在老人摔倒或遇到危险前实施保护。于是,在监测的基础上加上防护功能成为了老年人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新方向。

早在2008年,日本公司Prop就发明了一种防止老年人摔倒后受伤的安全气袋,当时售价高达1400美元。Prop公司对媒体宣称,如果这种绑在腰间的气袋测出使用者正在朝地面加速倾倒的话,就会在十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充气,在摔倒之前起到保护作用。

2016年,荷兰Wolk公司为老年人研发设计了一款臀部安全气囊。这款气囊重量450克,内置3个传感器,当老人发生跌倒时,可确保安全气囊在臀部接触地面之前充满空气,并向手机App发送警报。

2018年,法国Helite公司为老年人研发的可穿戴式安全气囊Hip Air,当时售价5200元。

在中国市场,也出现了类似防摔安全气囊类产品。

苏州衣带保智能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防摔腰带,内置微型传感器和处理器,每秒钟同步搜集1000次老人身体姿态数据,并进行每秒钟10万次的超高频次运算,在监测到老人有摔倒迹象时,0.18秒内气囊完成充气并进行主动防护。除了腰带,衣带保还推出了防摔夹克、裤子以及帽子和马甲等产品。

这类防摔产品,除了提供摔倒时的防护外,还具备可穿戴设备最基本的监测功能,连通App后可查看老年人的健康状态、GPS定位、运动时间、电子围栏等,如老人意外跌倒,监护人将第一时间接到报警信息。

虽然,具有“监测+防护”功能的老年人可穿戴设备并不是一个新物种,但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接受度并不高。

另一家生产防摔气囊马甲、腰带的广州信安智囊技术有限公司,新零售商业评论在其天猫旗舰店看到,防摔气囊马甲和腰带的付款人数仅为41和2。

信安智囊的负责人苏中华坦言,起初看中这一市场纯属偶然:“大概是在2015年,家里有老人摔倒受伤,但我发现当时国内市面上并没有实用的防摔产品。”

都说老年人摔不得。据中国疾病监测系统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4500万65岁以上的老年人至少发生过一次摔倒,其中约10%~15%的老年人跌倒后,会出现脑部受伤或行动能力丧失等情况,甚至危及生命。摔倒,已成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

无论是统计数据,还是亲身经历,防摔倒都是老年人实实在在的刚需,然而,在老年人“监测+防护”可穿戴设备的赛道上,新零售商业评论观察到的却是冷清与尴尬。

入局者寥寥,购买者不多

据新零售商业评论了解,目前国内仅有衣带保和信安智囊两家公司从事可穿戴防摔气囊的生产。

对比每年摔倒的老年人数据,以及因摔倒而受伤、致命的现状,防摔可穿戴设备无论是入局者还是购买者均寥寥的现状,值得深究其中的原因。

首先,防摔气囊具有一定的技术门槛,比如涉及老人跌倒的姿态判断算法、结构件设计、可穿戴气体发生器、服装和气囊的有机结合等方面均有较高的技术要求。

据悉,衣带保在开发气囊腰带前,已有数十年的安全气囊开发经验。“当时我们正在做汽车安全气囊的结构件开发,希望可以结合自身十多年工业开发的基础,生产出一款可穿戴的老人防护气囊产品,在老年人摔倒时提供保护作用。”衣带保市场总监宋章炫告诉新零售商业评论。

其次,开发这样一款之前国内从未有过的新产品,除了要突破技术壁垒,还要求企业有雄厚的资金支撑研发。

“一方面要慢慢积累技术,另一方面要不断投入资金。当初做的时候,心里确实没底,不确定能不能把想法变成现实。”苏中华说到。

第三,防摔类产品目前仍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无法为消费者提供相对便捷和良好的使用体验。一条来自天猫的买家评价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是给妈妈买的,试验过了,确实可以保护。但是气囊打开一次就要更换气罐,自己还换不了,需要寄给厂家来换。”

除了更换气罐颇不方便外,高昂的售价也影响了一部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在天猫旗舰店里,信安智囊的防摔气囊马甲联网版价格是4679元左右,腰带联网版价格接近3000元;衣带保价格最高的智能腰带,联网版价格是3980元。

思雨大学毕业后就留在大城市工作,她本想给独居在老家的父亲买个防摔气囊腰带,但最终还是因为价格过高放弃了。

思雨坦言:“买腰带就像买保险,也不知道用不用得上,什么时候会用上。要说服我爸天天绑在腰上,感觉比登天都难。万一买回去了他不愿意用,岂不是浪费钱。”

高价格必然也成为了影响使用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湾区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告诉新零售商业评论:“这类产品会因为用户体验问题,而得不到市场增量。”

“雪上加霜”的是,高价低频的产品属性,使得防摔类产品很难获得电商平台的流量推送。而布局线下又需要投入极大的时间与精力。

据新零售商业评论了解,目前,衣带保的线下零售主要与一二线城市内售卖老年人康复器具的零售店合作;而信安智囊也在一二线城市陆续开启线下体验店。

此外,防摔气囊的使用场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类产品不是万能的,也做不到在任何场景中都能确保老年人万无一失,比如洗澡的时候总不能也穿着它吧。”某大学一位研究人员如此点评道。

从监测到“监测+防护”的升级,背后体现的是老年人对可穿戴设备需求的不断变化。然而,面对刚需下的冷清与尴尬,入局企业必须想办法创造出更多新玩法。

防摔气囊的破圈之法

具备核心优势的可穿戴设备,必须能给用户带去极佳的使用体验。“比如便携、不影响正常行动,符合人体工学,以及产品美观等,然后消费者才愿意为这个产品付费。”朱克力说,提升产品力是第一步。

当然,光有产品力还不足够——酒香也怕巷子深,尤其是在当下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这时候就需要打出‘产品+营销+品牌+渠道’的组合拳了,这考验的不仅是产品力,教育市场、向目标人群进行品牌推广和营销,以及超强的渠道能力,缺一不可。”朱克力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除此之外,团队也很重要。朱克力补充道:“本质上来讲,这套组合拳来自团队的结构及决策人的认知能力。如果没有强品牌出现,就说明天时(市场趋势)、地利(渠道及品牌)、人和(团队认知及打法)之间没有匹配到位”。

除了上述组合拳,或许还可以借鉴9号平衡车的做法,加入互联网生态圈。

“背靠大树好乘凉”。加入小米生态后,9号公司找到了低价优质的供应链和完善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来帮企业“更上一层楼”。

9号公司与小米联合推出售价1999元的平衡车,比当时市面上的平衡车价格低了整整5倍;并且通过小米平台,两个月就卖出了10万台。

从市场需求来分析,健康和安全始终是老年人的两大刚需,从这一点来看,具有“监测+防护”功能的老年人可穿戴设备理应具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然而,消费者需要教育,品牌心智需要一步步建立,技术壁垒需要一点点累积,一切都在考验入局者的耐心与信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