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刀剁下去,四溅的不是火花,而是“字”| 一周新书推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刀剁下去,四溅的不是火花,而是“字”| 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王安忆、罗马尼亚、徒步、单身社会、牺牲、哈德良、装饰纹样、鸟类……

记者 | 赵蕴娴

编辑 | 黄月

《一把刀,千个字》

王安忆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4

陈诚是一名来自中国的厨师,改革开放后,跟着移民大潮前往美国,靠淮扬菜手艺在纽约法拉盛谋生。随着叙事的展开,这个沉默中年人破碎的家庭拼图开始一一浮现:仍然沉浸在革命热情里的父亲,跻身精英阶层、尖刻锐利的姐姐,消失多年、在众人心上镂出一片空茫的母亲。待到小说后半部分,时空扭转回到过去的中国,这位母亲才以传奇的烈士形象短暂出现,揭开空茫背后的历史漩涡。

王安忆这部最新的长篇小说延续了她对饮食和中国人命运的关注,从《长恨歌》开始,一蔬一饭便成为门外大事件的对照,在《向西,向西,向南》中,中国菜又照映着漂泊海外的中国人。一把刀,千个字。刀是指扬州三把刀中的菜刀,“千个字”取自袁枚的“月映竹成千个字”。王安忆曾在一次对谈中说,如果用一幅图景来理解这六个字,“那就是一刀剁下去,四溅起来的不是火花,而是‘字’”。从陈诚的人生到他经手的每一道菜,都是历史浪潮、人生机缘一刀下去后飞溅而起的故事。

《狐狸那时已是猎人》

[德] 赫塔·米勒 著 刘海宁 译
后浪 |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21-3

赫塔·米勒出生于冷战早期罗马尼亚的一个德语农民家庭,她的父亲曾在二战中参加了德国党卫军,母亲在二战结束后被带到苏联的劳改营。1982年,米勒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说《低地》,为躲避政治审查,她于5年后移居德国。米勒的小说以讲述德裔罗马尼亚人在苏联的遭遇而著称,2009年,她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的授奖辞称她“专注于诗歌的凝练与散文的直率,描绘了无依之地居民的生活景观”。

这本书是“罗马尼亚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余两部——《心兽》《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也将在今年出版。《狐狸那时已是猎人》讲述了一则关于女性友谊、爱情、高压政治与独裁故事。阿迪娜是一名小学教师,克拉拉则是工厂的工程师,她们曾经是好朋友,却因克拉拉的秘密警察男友而陷入危机。彼时,风雨飘摇的罗马尼亚四处弥散着恐惧、屈辱与绝望,直到有一天,阿迪娜回到家中,发现卧室里的狐狸尾巴断了一截,事情开始有了转变……

《盐之路:海边的1014公里》

[英] 雷诺·温恩 著 席坤、姜思成 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鼓楼新悦 2021-3

50岁时,雷诺·温恩因为一场官司失去了全部财产,她的丈夫茂斯身患绝症,并被宣告时日无多。2015年的夏天,他们站在自家农场前,看着法警清点没收他们的毕生经营。无家可归,他们决定以徒步流浪的方式重新开启人生。雷诺和茂斯背上一顶帐篷、两个睡袋、几本书、几件生活必需品,踏上了英国西南沿海的小径,开始了将近一千公里、历时一百多天的徒步之旅。

雷诺将这次长途步行的故事写成了《盐之路》一书。建立家园的物质基础崩溃后,她在荒野绝境、饥饿、疲劳与壮阔的景色中重新领略了何为归依之所:上路前买来的几件东西不再是可以随意丢弃的商品,它们变得像家人一样,虽然会掉链子,会惹人恼火,但于生活必不可少;她还有一位爱人,尽管出发时他病得很重,但一路走来他的身体似乎恢复了健康。

这是雷诺出版的第一本书,她的另一本著作《The Wild Silence》也已出版。平时,她还会写一些和自然生态、野外露营与无家可归者有关的文章。

《单身社会》

[以] 伊利亚金·奇斯列夫 著 林怡婷、陈依萍、罗惋龄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1-4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独身。中国民政部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有2.4亿单身成年人口,其中7700万人独居,据估计,到2021年,这个数字还会提高1500万。尽管单身人口在增加,社会及政策对单身人士的偏见却没有明显改变。一方面,大部分人依旧觉得只有结了婚的人才算踏实可靠,拥有安稳光明的未来,没有结婚的人必然孤独、压抑、不负责任。另一方面,单身人士在就业、租房乃至申请旅游证件时普遍会遇到更多的麻烦。

伊利亚金·奇斯列夫成长于保守的耶路撒冷,传统家庭的欢乐与龃龉填满了他二十岁以前的记忆。到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后,他见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社会,人们不需要通过结婚来获得认可,相反,已婚人士在曼哈顿可是少见的。奇斯列夫开始思考婚姻与独身对快乐、幸福、成长而言意味着什么,在这本书中,他探讨了单身现象为何越来越普遍、婚姻是否真的能缓解孤独的焦虑、独居者如何获得安全感,并就如何打造单身友好社会提出制度层面的建议。在他看来,对单身的刻板印象不仅伤害单身人士,对已婚夫妇亦有危害,许多社会已经学会逐渐接受多元族群,在结婚与否的问题上,我们也应该迈出这一步。不过也有读者认为,这本书的论述内容偏浅显,就这一话题应该可以有更深入的思考。

《论牺牲》

[英] 特里·伊格尔顿 著 林云柯 译
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3

牺牲、爱、受难、宽恕,依旧是我们经常会说的词,但正如英国文学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指出的,后现代人士大多对这些概念不以为意,民众也认为罪恶、殉道、死亡这样的东西太过阴暗,最好少谈。然而,没有牺牲与死亡,又何来革命与转变呢?讨论这些令人心颤的事情并不是硬要从光明里拧出黑暗,因为它们本就是同一事物的一体两面。

在这本书中,伊格尔顿从《圣经》开始,与西方思想史上重要的领袖人物展开对话,探讨牺牲这一概念的演变,并且将讨论延伸至悲剧、替罪羊、礼物馈赠等领域。他认为,当代理论家在拒斥牺牲时,没有表明拒斥的是何种牺牲,也没有讲清楚牺牲背后的目的论机制。伊格尔顿区分了仪式性的牺牲和伦理性的牺牲,在他的理论中,前者是“以物易物”的世俗暴力的直接体现,唯有后者才能废止前者的逻辑,如果不加分别地一味排斥牺牲,只会造成对历史的遗忘。

《哈德良传:罗马的荣光》

[英] 安东尼·埃弗里特 著 林振华、姜玉雪 译
新民说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4

凯撒与奥古斯都之后,政权频繁更迭的动荡时代如何重归平静?许多人对罗马共和国末期的风云变动耳熟能详,但罗马帝国建立之后,不断扩张版图的新世界如何停止攻城略地,修筑长墙,在中文世界中却较少被讲述。今天的英国北部,石造的哈德良长墙依旧伫立,哈德良的名字也因此为人熟知。长墙的修建,意即停止侵略,被史学家视作这位统治者让罗马帝国长盛不衰的两个策略之一,而另一个振兴了罗马的主张,便是振兴希腊文化之精神。

在这本传记中,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客座教授安东尼·埃弗里特沿着上述两个方向讲述了哈德良对罗马帝国的影响,同时,他也透过传记人物自孩提时起的经历折射出时代由乱向治的剧变。在哈德良童年时期,罗马斗兽场的建立、庞贝的毁灭以及皇帝图密善对统治阶层的“大清洗”极大影响了时人及这位未来皇帝对政治、国家、军事与文化的看法,调转了帝国前进的方向。不过,哈德良闪耀的功绩中有一个可怕的污点——残酷镇压不愿服从帝政的犹太人,迫使他们背井离乡,犹太问题延续至今。

《世界装饰纹样图典》

[法] 阿尔贝·奥古斯特·拉西内 主编 袁俊生 译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21-4

不管是繁复的花纹图案,还是简单的几何线条,人类从史前时代起就痴迷于装饰,或许每个人都有过盯着树木纹理或是窗帘图案发呆的经历。19世纪初,印刷术的进步和商业出版的发展催生出专门收集图案图版的书籍,有的是当代设计师的作品,还有一些类似于装饰纹样的百科全书。这本书便是法国纹饰专家、画家阿尔贝·奥古斯特·拉西内耗时20年创作的一本纹样百科全书。该书的第一部于1869年出版,第二部从1885年开始出版,前后共计有220幅图版手绘,并配有详细解说。本次中文版以法文版为基础,按时间和地域编排了全部220幅手绘彩图,展现了19世纪末以前世界各地各时期建筑、家具、服饰、兵器等物体上的装饰艺术。

拉西内也是著名的民俗服装学者,他的《历史上的服装》是法国出版史上首部讲述服装史,并采用彩色平板印刷工艺的服装类图书,2019年,该书也引进了中文版。

《鸟鸣时节:英国鸟类年记》

[英] 布雷特·韦斯特伍德、斯蒂芬·莫斯 著 朱磊、王琦、王惠 译
译林出版社 2021-5

人类中有一群观鸟者,他们仰起脖颈,追逐鸟儿的身影。有的人像环保先驱蕾切尔·卡森一样,从鸟类的不幸遭遇看到了人类文明对自然傲慢而危险的控制,也有人像英国作家J.A.贝克一样,逐渐消融了人类意识,化身一只翱翔天空的游隼。

鸟儿曾在人类的文学与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今天奔波在高速路和地铁线上的人们似乎很难再见到麻雀、鸽子以外的鸟类,即便坐在床头听见鸟儿啁啾,也想不出它们的模样。英国博物学家布雷特·韦斯特伍德与斯蒂芬·莫斯也是资深观鸟爱好者,他们曾经为BBC公司制作了一档名为《鸟鸣时节》的广播节目。这本同名书以该节目为蓝本,选出了274种鸟类,介绍它们的外形与生活史,并配上插图和二维码,方便读者直观地认识这些鸟儿的长相和声音。此外,本书在生物知识方面的介绍中还穿插了和鸟类有关的民间传说、诗歌及艺术,读者也可一窥鸟类对人类文化的影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刀剁下去,四溅的不是火花,而是“字”| 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王安忆、罗马尼亚、徒步、单身社会、牺牲、哈德良、装饰纹样、鸟类……

记者 | 赵蕴娴

编辑 | 黄月

《一把刀,千个字》

王安忆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4

陈诚是一名来自中国的厨师,改革开放后,跟着移民大潮前往美国,靠淮扬菜手艺在纽约法拉盛谋生。随着叙事的展开,这个沉默中年人破碎的家庭拼图开始一一浮现:仍然沉浸在革命热情里的父亲,跻身精英阶层、尖刻锐利的姐姐,消失多年、在众人心上镂出一片空茫的母亲。待到小说后半部分,时空扭转回到过去的中国,这位母亲才以传奇的烈士形象短暂出现,揭开空茫背后的历史漩涡。

王安忆这部最新的长篇小说延续了她对饮食和中国人命运的关注,从《长恨歌》开始,一蔬一饭便成为门外大事件的对照,在《向西,向西,向南》中,中国菜又照映着漂泊海外的中国人。一把刀,千个字。刀是指扬州三把刀中的菜刀,“千个字”取自袁枚的“月映竹成千个字”。王安忆曾在一次对谈中说,如果用一幅图景来理解这六个字,“那就是一刀剁下去,四溅起来的不是火花,而是‘字’”。从陈诚的人生到他经手的每一道菜,都是历史浪潮、人生机缘一刀下去后飞溅而起的故事。

《狐狸那时已是猎人》

[德] 赫塔·米勒 著 刘海宁 译
后浪 |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21-3

赫塔·米勒出生于冷战早期罗马尼亚的一个德语农民家庭,她的父亲曾在二战中参加了德国党卫军,母亲在二战结束后被带到苏联的劳改营。1982年,米勒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说《低地》,为躲避政治审查,她于5年后移居德国。米勒的小说以讲述德裔罗马尼亚人在苏联的遭遇而著称,2009年,她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的授奖辞称她“专注于诗歌的凝练与散文的直率,描绘了无依之地居民的生活景观”。

这本书是“罗马尼亚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余两部——《心兽》《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也将在今年出版。《狐狸那时已是猎人》讲述了一则关于女性友谊、爱情、高压政治与独裁故事。阿迪娜是一名小学教师,克拉拉则是工厂的工程师,她们曾经是好朋友,却因克拉拉的秘密警察男友而陷入危机。彼时,风雨飘摇的罗马尼亚四处弥散着恐惧、屈辱与绝望,直到有一天,阿迪娜回到家中,发现卧室里的狐狸尾巴断了一截,事情开始有了转变……

《盐之路:海边的1014公里》

[英] 雷诺·温恩 著 席坤、姜思成 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鼓楼新悦 2021-3

50岁时,雷诺·温恩因为一场官司失去了全部财产,她的丈夫茂斯身患绝症,并被宣告时日无多。2015年的夏天,他们站在自家农场前,看着法警清点没收他们的毕生经营。无家可归,他们决定以徒步流浪的方式重新开启人生。雷诺和茂斯背上一顶帐篷、两个睡袋、几本书、几件生活必需品,踏上了英国西南沿海的小径,开始了将近一千公里、历时一百多天的徒步之旅。

雷诺将这次长途步行的故事写成了《盐之路》一书。建立家园的物质基础崩溃后,她在荒野绝境、饥饿、疲劳与壮阔的景色中重新领略了何为归依之所:上路前买来的几件东西不再是可以随意丢弃的商品,它们变得像家人一样,虽然会掉链子,会惹人恼火,但于生活必不可少;她还有一位爱人,尽管出发时他病得很重,但一路走来他的身体似乎恢复了健康。

这是雷诺出版的第一本书,她的另一本著作《The Wild Silence》也已出版。平时,她还会写一些和自然生态、野外露营与无家可归者有关的文章。

《单身社会》

[以] 伊利亚金·奇斯列夫 著 林怡婷、陈依萍、罗惋龄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1-4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独身。中国民政部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有2.4亿单身成年人口,其中7700万人独居,据估计,到2021年,这个数字还会提高1500万。尽管单身人口在增加,社会及政策对单身人士的偏见却没有明显改变。一方面,大部分人依旧觉得只有结了婚的人才算踏实可靠,拥有安稳光明的未来,没有结婚的人必然孤独、压抑、不负责任。另一方面,单身人士在就业、租房乃至申请旅游证件时普遍会遇到更多的麻烦。

伊利亚金·奇斯列夫成长于保守的耶路撒冷,传统家庭的欢乐与龃龉填满了他二十岁以前的记忆。到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后,他见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社会,人们不需要通过结婚来获得认可,相反,已婚人士在曼哈顿可是少见的。奇斯列夫开始思考婚姻与独身对快乐、幸福、成长而言意味着什么,在这本书中,他探讨了单身现象为何越来越普遍、婚姻是否真的能缓解孤独的焦虑、独居者如何获得安全感,并就如何打造单身友好社会提出制度层面的建议。在他看来,对单身的刻板印象不仅伤害单身人士,对已婚夫妇亦有危害,许多社会已经学会逐渐接受多元族群,在结婚与否的问题上,我们也应该迈出这一步。不过也有读者认为,这本书的论述内容偏浅显,就这一话题应该可以有更深入的思考。

《论牺牲》

[英] 特里·伊格尔顿 著 林云柯 译
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3

牺牲、爱、受难、宽恕,依旧是我们经常会说的词,但正如英国文学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指出的,后现代人士大多对这些概念不以为意,民众也认为罪恶、殉道、死亡这样的东西太过阴暗,最好少谈。然而,没有牺牲与死亡,又何来革命与转变呢?讨论这些令人心颤的事情并不是硬要从光明里拧出黑暗,因为它们本就是同一事物的一体两面。

在这本书中,伊格尔顿从《圣经》开始,与西方思想史上重要的领袖人物展开对话,探讨牺牲这一概念的演变,并且将讨论延伸至悲剧、替罪羊、礼物馈赠等领域。他认为,当代理论家在拒斥牺牲时,没有表明拒斥的是何种牺牲,也没有讲清楚牺牲背后的目的论机制。伊格尔顿区分了仪式性的牺牲和伦理性的牺牲,在他的理论中,前者是“以物易物”的世俗暴力的直接体现,唯有后者才能废止前者的逻辑,如果不加分别地一味排斥牺牲,只会造成对历史的遗忘。

《哈德良传:罗马的荣光》

[英] 安东尼·埃弗里特 著 林振华、姜玉雪 译
新民说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4

凯撒与奥古斯都之后,政权频繁更迭的动荡时代如何重归平静?许多人对罗马共和国末期的风云变动耳熟能详,但罗马帝国建立之后,不断扩张版图的新世界如何停止攻城略地,修筑长墙,在中文世界中却较少被讲述。今天的英国北部,石造的哈德良长墙依旧伫立,哈德良的名字也因此为人熟知。长墙的修建,意即停止侵略,被史学家视作这位统治者让罗马帝国长盛不衰的两个策略之一,而另一个振兴了罗马的主张,便是振兴希腊文化之精神。

在这本传记中,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客座教授安东尼·埃弗里特沿着上述两个方向讲述了哈德良对罗马帝国的影响,同时,他也透过传记人物自孩提时起的经历折射出时代由乱向治的剧变。在哈德良童年时期,罗马斗兽场的建立、庞贝的毁灭以及皇帝图密善对统治阶层的“大清洗”极大影响了时人及这位未来皇帝对政治、国家、军事与文化的看法,调转了帝国前进的方向。不过,哈德良闪耀的功绩中有一个可怕的污点——残酷镇压不愿服从帝政的犹太人,迫使他们背井离乡,犹太问题延续至今。

《世界装饰纹样图典》

[法] 阿尔贝·奥古斯特·拉西内 主编 袁俊生 译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21-4

不管是繁复的花纹图案,还是简单的几何线条,人类从史前时代起就痴迷于装饰,或许每个人都有过盯着树木纹理或是窗帘图案发呆的经历。19世纪初,印刷术的进步和商业出版的发展催生出专门收集图案图版的书籍,有的是当代设计师的作品,还有一些类似于装饰纹样的百科全书。这本书便是法国纹饰专家、画家阿尔贝·奥古斯特·拉西内耗时20年创作的一本纹样百科全书。该书的第一部于1869年出版,第二部从1885年开始出版,前后共计有220幅图版手绘,并配有详细解说。本次中文版以法文版为基础,按时间和地域编排了全部220幅手绘彩图,展现了19世纪末以前世界各地各时期建筑、家具、服饰、兵器等物体上的装饰艺术。

拉西内也是著名的民俗服装学者,他的《历史上的服装》是法国出版史上首部讲述服装史,并采用彩色平板印刷工艺的服装类图书,2019年,该书也引进了中文版。

《鸟鸣时节:英国鸟类年记》

[英] 布雷特·韦斯特伍德、斯蒂芬·莫斯 著 朱磊、王琦、王惠 译
译林出版社 2021-5

人类中有一群观鸟者,他们仰起脖颈,追逐鸟儿的身影。有的人像环保先驱蕾切尔·卡森一样,从鸟类的不幸遭遇看到了人类文明对自然傲慢而危险的控制,也有人像英国作家J.A.贝克一样,逐渐消融了人类意识,化身一只翱翔天空的游隼。

鸟儿曾在人类的文学与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今天奔波在高速路和地铁线上的人们似乎很难再见到麻雀、鸽子以外的鸟类,即便坐在床头听见鸟儿啁啾,也想不出它们的模样。英国博物学家布雷特·韦斯特伍德与斯蒂芬·莫斯也是资深观鸟爱好者,他们曾经为BBC公司制作了一档名为《鸟鸣时节》的广播节目。这本同名书以该节目为蓝本,选出了274种鸟类,介绍它们的外形与生活史,并配上插图和二维码,方便读者直观地认识这些鸟儿的长相和声音。此外,本书在生物知识方面的介绍中还穿插了和鸟类有关的民间传说、诗歌及艺术,读者也可一窥鸟类对人类文化的影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