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星战前夜》背后的真实历史故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星战前夜》背后的真实历史故事

本故事节选自《前夜帝国:有关<星战前夜>中重大战争的历史》一书。

图片来源:网络

对许多玩家来说,《星战前夜》也许是一款乏味的游戏——它太复杂,几乎让人无所适从。它的背景设置于一个名为“新伊甸(New Eden)”的科幻太空。尽管在《星战前夜》的宇宙中进行星际航行并非如听上去那么热血沸腾,甚至还有些无聊,但需要承认的是在这块太空热土也发生了大量精彩故事,甚至足矣媲美我们通常理解的太空史诗。

下面的内容节选自记者、作家安德鲁格罗恩(Andrew Groen)所著的《前夜帝国:有关“星战前夜”中重大战争的历史》一书,也许从中我们能一窥这款科幻网络游戏所缔造的宏大故事。而且,这些故事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争夺Insmother的战争以及围困C-J6

2006年5月25日,七十名俄国籍宇宙飞船驾驶员蜷缩在他们的战船里,又疲惫又迷茫。他们位于某个渺远星系中第四颗行星的第一颗卫星附近,这个星系如此之遥远,它只有一个代码“C-J6MT”。飞行员们躲在他们的最后阵地——一座星系防御堡垒中,时刻准备拼命。舰队长是一位绰号“死神”的俄裔纽约人,他正对这些朋友亦战友的玩家发表讲话,为背水一战激励士气。

“在那个时候,必须让人们看到希望,”后来他说。“哪怕极其渺茫,也要告诉大家,希望虽小但毕竟存在。”

俄国的敌人“南部同盟”率领一支400多艘太空战舰组成的舰队呼啸而来,而他们仅有七十人。敌营包括十五艘威力无比的无畏舰。当战舰大炮瞄准星系堡垒轰出第一炮,俄国舰长立即命令开火还击。

“当敌我数量悬殊时,最好出奇制胜迅速创伤敌人,”“死神”用浓重的俄罗斯口音告诉我。“我们成功了。”

对因斯姆尔星域的C-J6MT围困开始了,这是《星战前夜》的历史上最值得记忆的一场战役,也是此后多年EVE世界的政治格局形成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边城英烈传

这群俄国飞行员是前超级势力“红色联盟”的仅存力量。“红色联盟(红盟)”曾经是“新伊甸”宇宙中最强大的,疆域跨越东南部五大太空域,包括450多个恒星系。

敌人“南部同盟(南盟)”由几个较小的星系联盟组成。最初,一些老的EVE团体偶尔会对某个地盘索还“原住地”,因为他们是这个游戏在2003年发布时最早在那里定居的一群。这些小联盟曾分别向红盟索还领土,均遭到傲慢拒绝。

在《星战前夜》,真实世界的关系往往影响着游戏里的政治格局。“俄国人非常令人讨厌,”曾任南盟舰队长的Lallante说。“一开始我们按照外交礼节提出,’我们希望你们留在东部区,我们友好共处。’而他们却说,’不行。我们可不会忘记你们嘲笑我们的笑话。我们不同意。’”

于是五个较大星系组成“南部联盟”,五指攥成拳。南盟拥有数千支舰队,财力雄厚,在东南部足够呼风唤雨。俄罗斯人连忙召集美法等国玩家充当伙伴助力,而此时,“南盟”已经准备好了对“红盟”疆域发动一场规模宏伟的侵略战争。

黑暗时代的一线光

一场史诗般的战争在两大巨头间展开,但开场剧情却不对。南盟的舰队自Tenerifi星域入侵Detorid,竟无人抵抗。随后Immersea失守,但“红盟”的防卫舰队仍不见踪影。

红盟两个太空区,180个星系失陷,原因竟是语言障碍。绰号“大师(Mactep)”的红盟前领导人指出,联合部队语言不通,无法有效地组织起来。

在《星战前夜》里组织任何军队都怕这两个缺陷。其一,忠诚度需要时间的积累。其二,语言不通无法形成同志情谊,指挥官也无法指挥。

直到2006年3月8日,红盟才在邪恶溪一带组织反击,在防线上布置了最大的主力舰——无畏舰。

无畏舰是非常强大也极其脆弱的战舰,它在“包围模式”下火力和生存力都极大提升。但在2006年系统,这个模式下它们变得行动迟缓达十分钟(后来减为五分钟)。一旦不利,昂贵的战舰无法后撤,也无法接受来自维护舰的治疗。

邪恶溪战役开始了,红盟遭遇了灭顶之灾。

九艘史上最昂贵的无畏舰被摧毁。由于红盟是个松散的联合体,飞行员和舰队指挥官玩家都只有小规模战斗经验,无人能够担负起指挥上百艘舰只的重任,虽有造价不菲的主力舰却无法进行有效的抵抗。

红盟军心大乱,阵线瓦解。悲观言论纷起。最初高兴地加入红盟阵线的玩家纷纷找借口逃离前线。最后,红盟中所有非俄罗斯玩家全部放弃了战斗。

在红盟仅剩的不足100名玩家中,大部分还不是战斗人员。一些属于“公民”,经过几个月战火的煎熬,他们学会了保护自己,还隐蔽起来与敌人玩家单打独斗(PvP),成为平民游击队。

红盟剩下的飞行员是游戏当时最出色的战士。在敌人占领家园后,他们没有选择逃跑而是坚持敌后抵抗。许多玩家在敌人内部坚持了多个星期,躲在隐秘的安全地点,等待敌人放弃警惕,像猎鹰一样攻击游敌。

无人投降

为什么这些俄国玩家能够在几乎无望取胜的情况下扛到了最后?回答这个问题要紧密联系《星战前夜》玩家的国际化和游戏的多语种架构。

在游戏中,存在着几十个国家的不同玩家群体。人们大都喜欢与懂自己语言文化的玩家一起游戏。在2006年,游戏中只有唯一一个最大的俄国玩家群体——红色联盟。对于红盟的玩家来说,抛弃自己游戏里的同志等于放弃了游戏里的社会归属,也等于放弃了《星战前夜》本身。(像《星战前夜》这类游戏里,单飞是非常无趣的。)

另外一个因素是:复仇。

“当你达到这种程度,宁可丢掉真实生活里的工作也要达到目的时,你就必须坚持下去。”Mikhail Romanchenko说。(今天,他更响亮的名头是“死神”。)“因为否则你一切的损失都毫无意义。决定了目标……就必须实现。不惜代价。”

许多南盟成员获得胜利时表现得并不光彩。部分人鼓吹民粹主义,甚至发表种族歧视和辱俄言论。

这些玩家的用意是贬损俄国玩家,使他们失去兴趣而退出游戏。在EVE中,胜利的取得往往由于对方放弃战斗,或转去其他游戏,或内斗失和。但这次俄国玩家只有失去所有的舰只才被系统强制退出游戏。

红盟来侵

红盟与占领者坚持游击战。在舰队长Studik,死神和大师的带领下,红盟的二、三十支小股玩家冒险冲进敌人地盘打猎。

奇怪的是,一连几周敌人都忽略了他们。南盟一直宣传红盟已经消失,误导自己人以为见到的红盟玩家不过是流散人员。

红盟小队短时间取得了摧毁五百多艘敌舰的战绩,自己损失仅为敌人的十分之一。但是,靠打游击是无法消灭几千支敌舰的。必须打大仗,必须主动进攻。

红盟选择了C-J6MT星系作为夺回Insmother老家的主要基地。它位于Insmother内的中心地带,有珍贵的空间站,是通往其它8个星系的门户。2006年5月24日,红色联盟一举夺回了C-J6MT。

为Insmother而战

5月25日,七十名疲惫的俄国飞行员聚在防御堡垒中,等待敌人的进攻。

超过400艘太空战舰组成的南盟舰队朝着C-J6MT席卷而来。南盟舰队恃强自骄,许多人还在本地聊天频道里重复着贬低俄国人的言语。几周前他们才大败红盟,坚信此次必定全歼残敌。

但是,南盟舰队虽实力雄厚,组织并不高明,五花八门的舰只缺乏策略和阵型。俄方却组织严谨,方针明确。几个月的游袭已将他们锻炼成为一支精锐部队。统一的舰型——名为“暴风雨”,十艘为一组;搭载统一装备,目的是让所有玩家始终保持同步。

在红盟向敌阵冲锋时,南盟无畏舰用重炮攻击红盟的防御堡垒。红盟的舰群像蜂群一样围住无畏舰狠狠打,他们遇袭则分散,攻击则组合。无畏舰遭到重创,根本无力继续炮轰堡垒。

当暴风雨无情抽打无畏舰时,星系防御堡垒的火力也在攻击敌人小舰只。敌舰一个个爆炸,像夜空中的烟花,战果统计数字不断被刷新。

暴风雨编队杀入敌阵如入无人之境,以十对一,围攻敌舰,七个舰队杀敌统计也在飙升。南盟舰队几乎无力反击,策略上一败涂地。

硝烟散尽。南盟折损数百艘战舰,而红盟的防御堡垒已经修复。为了表彰星系堡垒的出色表现,红盟将其命名为“绞肉机”。

次日,南盟发动反扑。虽然这次红盟的损失扩大,但南盟军队再次被痛击。对战中,红盟摧毁了南盟舰队无畏舰旗舰长“Chowdown”的舰只,成为战役的重要的转折点。舰队司令被KO,南盟群龙无首,士气大减,南盟的领头玩家也感到无地自容。

围困的第三天,阵前的南盟玩家显得涣散,动摇。尽管如此,南盟仍拥有四大太空区域和数百名矿工、工匠,足以补充所需舰只。红盟则没有这样的资源,每艘战舰都弥足珍贵。但是,红盟玩家日夜守卫阵地,还想出一些高超的策略。

第三天不出所料再次成为南盟的灾难。红盟摧毁了四艘无畏舰,再次退敌。南盟内部士气跌至谷底。

后的面几天里没有大规模战事。南盟战舰每天兵临C-J6MT城下,规模超过红盟一倍多。俄国人相当有耐心,虽然被围困,但敌人已经厌倦战事。日复一日,南盟守在C-J6MT的兵力逐日削减,直到双方力量均衡。

俄国人看到了机会,迅速出击,冲破封锁,重新控制了C-J6MT。经过数月的鏖战和数周的被围,红盟终于逼和了敌人。

在这场伟大战役中,红盟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决心。下一步夺回Insmother,收复东南太空,红盟还需要更多的同盟军。幸运此时向红盟微笑了,几天以后他们就找到了最有力的同盟。

仅仅是开始

俄国人和南盟的冲突只不过是《星战前夜》里星际空间大戏的一个章节。在游戏问世的近十三年里,其社区始终是游戏界最有活力、最奇妙的文化风景线。就在不久前,星战宇宙中另一场规模壮观的战争爆发了。知情人表示,这场战争基本是由第三方——某在线博彩网——独家赞助的,此战将打破游戏内部的力量平衡,其影响可达数年之久。

为了理解《星战前夜》的未来,我们需要了解它的历史。围攻C-J6MT战役只是这部历史的一个片段,相对于游戏早年发生的更加波澜壮阔的大剧情,只是一斑之窥。Studik,死神和大师这类领袖人物早就出现过多次,要想了解他们的故事,我们还需要回到2003年,追忆这款游戏刚刚上线那个年代……

(翻译:于馥莉)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NPC公会”>>

来源:Polygon

原标题:The True Story of EVE Online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星战前夜》背后的真实历史故事

本故事节选自《前夜帝国:有关<星战前夜>中重大战争的历史》一书。

图片来源:网络

对许多玩家来说,《星战前夜》也许是一款乏味的游戏——它太复杂,几乎让人无所适从。它的背景设置于一个名为“新伊甸(New Eden)”的科幻太空。尽管在《星战前夜》的宇宙中进行星际航行并非如听上去那么热血沸腾,甚至还有些无聊,但需要承认的是在这块太空热土也发生了大量精彩故事,甚至足矣媲美我们通常理解的太空史诗。

下面的内容节选自记者、作家安德鲁格罗恩(Andrew Groen)所著的《前夜帝国:有关“星战前夜”中重大战争的历史》一书,也许从中我们能一窥这款科幻网络游戏所缔造的宏大故事。而且,这些故事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争夺Insmother的战争以及围困C-J6

2006年5月25日,七十名俄国籍宇宙飞船驾驶员蜷缩在他们的战船里,又疲惫又迷茫。他们位于某个渺远星系中第四颗行星的第一颗卫星附近,这个星系如此之遥远,它只有一个代码“C-J6MT”。飞行员们躲在他们的最后阵地——一座星系防御堡垒中,时刻准备拼命。舰队长是一位绰号“死神”的俄裔纽约人,他正对这些朋友亦战友的玩家发表讲话,为背水一战激励士气。

“在那个时候,必须让人们看到希望,”后来他说。“哪怕极其渺茫,也要告诉大家,希望虽小但毕竟存在。”

俄国的敌人“南部同盟”率领一支400多艘太空战舰组成的舰队呼啸而来,而他们仅有七十人。敌营包括十五艘威力无比的无畏舰。当战舰大炮瞄准星系堡垒轰出第一炮,俄国舰长立即命令开火还击。

“当敌我数量悬殊时,最好出奇制胜迅速创伤敌人,”“死神”用浓重的俄罗斯口音告诉我。“我们成功了。”

对因斯姆尔星域的C-J6MT围困开始了,这是《星战前夜》的历史上最值得记忆的一场战役,也是此后多年EVE世界的政治格局形成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边城英烈传

这群俄国飞行员是前超级势力“红色联盟”的仅存力量。“红色联盟(红盟)”曾经是“新伊甸”宇宙中最强大的,疆域跨越东南部五大太空域,包括450多个恒星系。

敌人“南部同盟(南盟)”由几个较小的星系联盟组成。最初,一些老的EVE团体偶尔会对某个地盘索还“原住地”,因为他们是这个游戏在2003年发布时最早在那里定居的一群。这些小联盟曾分别向红盟索还领土,均遭到傲慢拒绝。

在《星战前夜》,真实世界的关系往往影响着游戏里的政治格局。“俄国人非常令人讨厌,”曾任南盟舰队长的Lallante说。“一开始我们按照外交礼节提出,’我们希望你们留在东部区,我们友好共处。’而他们却说,’不行。我们可不会忘记你们嘲笑我们的笑话。我们不同意。’”

于是五个较大星系组成“南部联盟”,五指攥成拳。南盟拥有数千支舰队,财力雄厚,在东南部足够呼风唤雨。俄罗斯人连忙召集美法等国玩家充当伙伴助力,而此时,“南盟”已经准备好了对“红盟”疆域发动一场规模宏伟的侵略战争。

黑暗时代的一线光

一场史诗般的战争在两大巨头间展开,但开场剧情却不对。南盟的舰队自Tenerifi星域入侵Detorid,竟无人抵抗。随后Immersea失守,但“红盟”的防卫舰队仍不见踪影。

红盟两个太空区,180个星系失陷,原因竟是语言障碍。绰号“大师(Mactep)”的红盟前领导人指出,联合部队语言不通,无法有效地组织起来。

在《星战前夜》里组织任何军队都怕这两个缺陷。其一,忠诚度需要时间的积累。其二,语言不通无法形成同志情谊,指挥官也无法指挥。

直到2006年3月8日,红盟才在邪恶溪一带组织反击,在防线上布置了最大的主力舰——无畏舰。

无畏舰是非常强大也极其脆弱的战舰,它在“包围模式”下火力和生存力都极大提升。但在2006年系统,这个模式下它们变得行动迟缓达十分钟(后来减为五分钟)。一旦不利,昂贵的战舰无法后撤,也无法接受来自维护舰的治疗。

邪恶溪战役开始了,红盟遭遇了灭顶之灾。

九艘史上最昂贵的无畏舰被摧毁。由于红盟是个松散的联合体,飞行员和舰队指挥官玩家都只有小规模战斗经验,无人能够担负起指挥上百艘舰只的重任,虽有造价不菲的主力舰却无法进行有效的抵抗。

红盟军心大乱,阵线瓦解。悲观言论纷起。最初高兴地加入红盟阵线的玩家纷纷找借口逃离前线。最后,红盟中所有非俄罗斯玩家全部放弃了战斗。

在红盟仅剩的不足100名玩家中,大部分还不是战斗人员。一些属于“公民”,经过几个月战火的煎熬,他们学会了保护自己,还隐蔽起来与敌人玩家单打独斗(PvP),成为平民游击队。

红盟剩下的飞行员是游戏当时最出色的战士。在敌人占领家园后,他们没有选择逃跑而是坚持敌后抵抗。许多玩家在敌人内部坚持了多个星期,躲在隐秘的安全地点,等待敌人放弃警惕,像猎鹰一样攻击游敌。

无人投降

为什么这些俄国玩家能够在几乎无望取胜的情况下扛到了最后?回答这个问题要紧密联系《星战前夜》玩家的国际化和游戏的多语种架构。

在游戏中,存在着几十个国家的不同玩家群体。人们大都喜欢与懂自己语言文化的玩家一起游戏。在2006年,游戏中只有唯一一个最大的俄国玩家群体——红色联盟。对于红盟的玩家来说,抛弃自己游戏里的同志等于放弃了游戏里的社会归属,也等于放弃了《星战前夜》本身。(像《星战前夜》这类游戏里,单飞是非常无趣的。)

另外一个因素是:复仇。

“当你达到这种程度,宁可丢掉真实生活里的工作也要达到目的时,你就必须坚持下去。”Mikhail Romanchenko说。(今天,他更响亮的名头是“死神”。)“因为否则你一切的损失都毫无意义。决定了目标……就必须实现。不惜代价。”

许多南盟成员获得胜利时表现得并不光彩。部分人鼓吹民粹主义,甚至发表种族歧视和辱俄言论。

这些玩家的用意是贬损俄国玩家,使他们失去兴趣而退出游戏。在EVE中,胜利的取得往往由于对方放弃战斗,或转去其他游戏,或内斗失和。但这次俄国玩家只有失去所有的舰只才被系统强制退出游戏。

红盟来侵

红盟与占领者坚持游击战。在舰队长Studik,死神和大师的带领下,红盟的二、三十支小股玩家冒险冲进敌人地盘打猎。

奇怪的是,一连几周敌人都忽略了他们。南盟一直宣传红盟已经消失,误导自己人以为见到的红盟玩家不过是流散人员。

红盟小队短时间取得了摧毁五百多艘敌舰的战绩,自己损失仅为敌人的十分之一。但是,靠打游击是无法消灭几千支敌舰的。必须打大仗,必须主动进攻。

红盟选择了C-J6MT星系作为夺回Insmother老家的主要基地。它位于Insmother内的中心地带,有珍贵的空间站,是通往其它8个星系的门户。2006年5月24日,红色联盟一举夺回了C-J6MT。

为Insmother而战

5月25日,七十名疲惫的俄国飞行员聚在防御堡垒中,等待敌人的进攻。

超过400艘太空战舰组成的南盟舰队朝着C-J6MT席卷而来。南盟舰队恃强自骄,许多人还在本地聊天频道里重复着贬低俄国人的言语。几周前他们才大败红盟,坚信此次必定全歼残敌。

但是,南盟舰队虽实力雄厚,组织并不高明,五花八门的舰只缺乏策略和阵型。俄方却组织严谨,方针明确。几个月的游袭已将他们锻炼成为一支精锐部队。统一的舰型——名为“暴风雨”,十艘为一组;搭载统一装备,目的是让所有玩家始终保持同步。

在红盟向敌阵冲锋时,南盟无畏舰用重炮攻击红盟的防御堡垒。红盟的舰群像蜂群一样围住无畏舰狠狠打,他们遇袭则分散,攻击则组合。无畏舰遭到重创,根本无力继续炮轰堡垒。

当暴风雨无情抽打无畏舰时,星系防御堡垒的火力也在攻击敌人小舰只。敌舰一个个爆炸,像夜空中的烟花,战果统计数字不断被刷新。

暴风雨编队杀入敌阵如入无人之境,以十对一,围攻敌舰,七个舰队杀敌统计也在飙升。南盟舰队几乎无力反击,策略上一败涂地。

硝烟散尽。南盟折损数百艘战舰,而红盟的防御堡垒已经修复。为了表彰星系堡垒的出色表现,红盟将其命名为“绞肉机”。

次日,南盟发动反扑。虽然这次红盟的损失扩大,但南盟军队再次被痛击。对战中,红盟摧毁了南盟舰队无畏舰旗舰长“Chowdown”的舰只,成为战役的重要的转折点。舰队司令被KO,南盟群龙无首,士气大减,南盟的领头玩家也感到无地自容。

围困的第三天,阵前的南盟玩家显得涣散,动摇。尽管如此,南盟仍拥有四大太空区域和数百名矿工、工匠,足以补充所需舰只。红盟则没有这样的资源,每艘战舰都弥足珍贵。但是,红盟玩家日夜守卫阵地,还想出一些高超的策略。

第三天不出所料再次成为南盟的灾难。红盟摧毁了四艘无畏舰,再次退敌。南盟内部士气跌至谷底。

后的面几天里没有大规模战事。南盟战舰每天兵临C-J6MT城下,规模超过红盟一倍多。俄国人相当有耐心,虽然被围困,但敌人已经厌倦战事。日复一日,南盟守在C-J6MT的兵力逐日削减,直到双方力量均衡。

俄国人看到了机会,迅速出击,冲破封锁,重新控制了C-J6MT。经过数月的鏖战和数周的被围,红盟终于逼和了敌人。

在这场伟大战役中,红盟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决心。下一步夺回Insmother,收复东南太空,红盟还需要更多的同盟军。幸运此时向红盟微笑了,几天以后他们就找到了最有力的同盟。

仅仅是开始

俄国人和南盟的冲突只不过是《星战前夜》里星际空间大戏的一个章节。在游戏问世的近十三年里,其社区始终是游戏界最有活力、最奇妙的文化风景线。就在不久前,星战宇宙中另一场规模壮观的战争爆发了。知情人表示,这场战争基本是由第三方——某在线博彩网——独家赞助的,此战将打破游戏内部的力量平衡,其影响可达数年之久。

为了理解《星战前夜》的未来,我们需要了解它的历史。围攻C-J6MT战役只是这部历史的一个片段,相对于游戏早年发生的更加波澜壮阔的大剧情,只是一斑之窥。Studik,死神和大师这类领袖人物早就出现过多次,要想了解他们的故事,我们还需要回到2003年,追忆这款游戏刚刚上线那个年代……

(翻译:于馥莉)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NPC公会”>>

来源:Polygon

原标题:The True Story of EVE Online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