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深度】没了海外大展,“原创”家居还能保持创造力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深度】没了海外大展,“原创”家居还能保持创造力吗?

国外大展取消,损失惨重的会展企业,衍生出新的产业链。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记者 | 郑小琳

以往靠参加海外大展获取设计灵感的家居行业,这两年不得不更重视原创了。

因疫情影响,有着设计行业“奥斯卡”之称的米兰国际家具展在3月底宣布“正式取消”。

随后,德国汉诺威工博会、莫斯科国际建材展、美国芝加哥餐饮及酒店用品展览会等全球知名展会“取消”的消息接踵而至。

海外展览因疫情被迫取消,引发的蝴蝶效应却才刚刚开始。

过去一年,许多会展企业损失惨重,他们经历了海外订单大幅缩水、代展业务兴起、注意力向国内转移等过程。

与会展关系密切的家居企业,也因为海外展览“取消”导致新品无法及时展出,但另一方面也使这个行业被诟病多年的“抄袭”问题暂告缓解。在原创设计尤为珍贵的当下,企业开始重视原创的力量。

这些“暂别”一年的海外展会,正深深地影响着会展和家居这两个行业。

海外展会订单大减

自去年3月以来,受新冠疫情蔓延影响,许多有着百年历史的海外知名展览纷纷宣布取消。

知名的米兰国际家具展曾一度宣布将展会延期至6月,但随着此后展馆被改建成意大利版“火神山”医院,官方最终取消了展会的举办。

无独有偶,汉诺威工博会、莫斯科国际建材展、美国芝加哥餐饮及酒店用品展览会、慕尼黑国际户外用品博览会等全球最大的知名展会也在去年纷纷宣布取消。

展会被按下“暂停键”,会展行业成为直接的“受害者”。财报显示,在A股上市的米奥会展、振威展览去年业绩均陷入亏损,净亏损分别为6463万元、4452万元。

David所在的公司也难逃“厄运”。作为负责海外展会业务高管,David亲历过行业的许多发展与变迁,唯独这一次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公司的海外订单可以全部流失。”

David坦言,海外展会取消、订单流失,对公司经营产生很大影响,因此过去一年,他将注意力转向国内的会展订单。一年的拼搏总算追回了些业绩,他感到如释重负。

和David经历相似,在国内一家中型规模会展公司上班的李臣直言:“去年疫情我们损失特别大,国内项目差不多去年6月才开工,一年只有半年时间干活,估计公司只能盈亏持平。”

对于深耕海外市场的企业而言,疫情为其带来巨大冲击,而那些原本业务占比就不大的企业,干脆剥离了海外业务。

“本来我们的海外订单就不大,去年国外展览已取消,我们干脆这部分市场就不做了。”张涛对界面新闻表示,市场的变化,让领导层做出了“剥离海外,深耕国内”的战略决定。

而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展会在去年5、6月份便陆续开放。这给遭受海外订单流失之痛的会展企业带来希望,并将目光转向国内,以此挽救日益下滑的业绩。

尽管早前一直负责海外市场,但David也在去年之后,将重心放在国内。“尤其是今年,订单增加了很多,我们春节回来之后就没休息过。”就在接受采访的时候,David刚从进场的展会回来:“后天还有一个项目进入清场环节,今年国内会展势头火热。”

李臣也同样将注意力转移回国内,去年至今,他接的订单覆盖了北京、广州、上海、深圳、重庆、成都、青岛等城市:“国内疫情控制的很好,行业恢复的也很快。”

催生“代参展”服务

去年以来,牟洁开始陆续接到客户代参展业务需求。“即便疫情影响,很多客户还是会参加全球各地建筑类展会,比如,卫浴、原材料等企业,他们有海外布展的需求。”牟洁称。

界面新闻获悉,代展业务在业内较为鲜见,甚至连很多业内人士也不太了解。不过,在去年海外展览因疫情被迫取消后,代展业务开始逐渐兴起。

“之前公司只对美国签证被拒签的客户提供代参展,但疫情过后,公司对各行各业都提供代展业务,业务范围覆盖至欧美日韩等国家。”有着多年行业经验的牟洁娴熟地介绍道。

她坦言:“这是一块很小的业务,做的客户不多,去年至今,我们为不同行业不同展览提供代展业务,合计共十几家企业,在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地区举办的都比较成功。”

“其实能自己去参展的效果是最好的,代展只是迫不得已。”牟洁强调。

和牟洁看法不同,有几位行业人士对于代展业务却表示,派专业的团队干这个事在业内很少见:“每个新品都包含公司核心的技术,展商对于公司产品不太了解,全程包揽下来不太合适。”

据界面新闻了解,目前行业的代展业务,提供的服务更多为接待、营销及产品露出等流程。企业迫于竞品压力,会将新品及时在海外进行发布及推广。

最常见的代展方式,是找当地的留学生、翻译或导游,协同完成展会的新品展示活动。“一般来说,代展价格是2500元/天,我们会在意大利这边找部分当地的留学生来协助参展。”

除此之外,有些企业会提前给代参展人安排培训活动。“前期我们会进行产品方面的线上培训,参展当天让他们穿上代表公司形象的工作服,再去现场为你们做一些推广销售等宣传工作。”此前一直从事海外业务的李臣介绍。

但是“新生”的代展业务,在企业中的接受程度还不高。在以展商身份向几家会展企业了解后,部分企业对这一需求表示拒绝:“我们只负责展台的设计和搭建,我们不提供这块业务。”也有些企业听完后表示诧异,并坦言:“我们没有这个业务。”

原创最好的时代吗?

“很多样板师傅看一眼就能记住,拍个照片回来就能仿制,大家都是抄来抄去,哪有那么多原创?”

2019年米兰家具展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过去一年,行业“风向标”米兰家具展的取消,引发许多家居人士对国内企业原创能力的质疑,甚至,有业内人士直接表示:“在米兰展不举办的情况下,中国家居企业的原创能力或受到直接影响。”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一位于2019年参加米兰家具展的企业外贸负责人表示,“影响其实并不是很大,我们有自己的研发团队,每年都会推出许多新品。即便是受疫情影响的去年,公司订单仍未减少,只是出货时间往后延迟了。”

广州某定制家居行业总经理潘嘉鸿认为,一方面2019年的米兰展新品还能用,比如此前流行的极简、轻奢仍被市场接受,不会那么快被淘汰:“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关注到国外品牌家具企业在自己媒体、渠道发出的新品信息。”

但他也承认,米兰家居展是行业“风向标”,对国内企业“创作”肯定有影响:“国内家居企业目前的原创能力并没有那么乐观,不少企业50-60%会‘借鉴’国外元素。”

在设计界,“抄袭”与“借鉴”,一直没有清晰的界限,但普遍的观点认为,抄袭的设计,是将许多元素精确地复制引用,即将他人作品复制、照搬;而借鉴,是取他人作品之精华,通过自己思考构建出来的一个新的作品。

目前,就原创能力方面,中国家居企业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头部企业设计创新能力较强,中小企业则相对薄弱。原因在于新产品、新设计的试错成本太高,因此很多企业不想在研发方面投入大量资金。

从家居市场分布来看,整体分散、集中度低的家居行业仍以中小企业为主。从去年数据来看,中国家居行业相关的在业、存续企业合计214.95万家,在品牌企业数量占比极小的情况下,中小微企业在数量上占据上风。

其中,部分中小企业或“作坊式”企业,由于缺乏原创能力,抄袭现象仍层出不穷。

行业“风向标”米兰家具展是他们心中最理想的“借鉴”宝地。“企业一般会派研发和设计去看展会,尤其是米兰国际家具展,全球每年的新品和趋势都从那里来,展出的品类也最集中。”潘嘉鸿表示。

不仅如此,企业还会去国外家居品牌的经销商店、专卖店,了解新品的款式及做工等等。有些无法直接前往的企业,则可以通过自己在欧洲建立的“人脉”,让翻译或者导游去现场拍照或了解行情,直接线上传回国内。

不过近几年,随着信息渠道的畅通无阻,许多企业在“借鉴”新品上,摸索出一套更“省事”的路子。

已经几年没去米兰“逛展”的张彪,是佛山市顺德区一家卫浴企业的老板,对于去年至今纷纷取消的海外展览,他认为对其影响有限:“现在网络信息发达,借鉴国外元素不一定要自己去,网上有很多资料。”

段永平所在的“藤铁工艺之乡”——泉州市安溪县,由于是工艺品的发源地,市面上常会出现行业流行趋势。“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借鉴其他品牌的作品,把其中好的元素融入到自己作品中。同时,我们也会在网上看公众号做的行业趋势、杂志书籍等等。”段永平表示。

在“借鉴”新品的路上,许多企业费劲心思。但也有企业开始逐渐“醒悟”:“以前工厂产品也是50%抄国外作品,但其实这么做并不长远,尤其在去年疫情,这种感觉更加明显。”张彪对此表示。

在他看来,原创设计尤为重要,“现在我们公司也有请设计师做产品研发设计,原创比例提高至80%。”

“国外大展取消,在形式上倒逼国内企业更加重视原创。”一位从业五年的室内高级设计师向界面新闻表示,许多中国企业原创设计能力很强,但对于国外优秀的设计作品,也会学习借鉴。

自2012年中国企业首次登台米兰以来,类似新中式家具品牌“平仄”、“京东设计家”、星威国际的Qeeboo品牌等系列产品便不断代表“中国原创设计”登陆米兰展,中国家居走向世界的频率在不断增加。

与此同时,全屋定制行业,也迎来我乐家居、欧派等一批原创设计突出的家居企业。

不仅如此,受国内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影响,各行各行对原创的力量也变得更为重视。

近几年,中国相继修改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持续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尤其在今年生效的《民法典》里,侵害知识产权的惩处,标注的尤为清晰。

“或许,中国家居行业正迎来原创最好的时代。”上述高级设计师感慨道。

(文中David、李臣、牟洁、段永平、潘嘉鸿均为化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深度】没了海外大展,“原创”家居还能保持创造力吗?

国外大展取消,损失惨重的会展企业,衍生出新的产业链。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记者 | 郑小琳

以往靠参加海外大展获取设计灵感的家居行业,这两年不得不更重视原创了。

因疫情影响,有着设计行业“奥斯卡”之称的米兰国际家具展在3月底宣布“正式取消”。

随后,德国汉诺威工博会、莫斯科国际建材展、美国芝加哥餐饮及酒店用品展览会等全球知名展会“取消”的消息接踵而至。

海外展览因疫情被迫取消,引发的蝴蝶效应却才刚刚开始。

过去一年,许多会展企业损失惨重,他们经历了海外订单大幅缩水、代展业务兴起、注意力向国内转移等过程。

与会展关系密切的家居企业,也因为海外展览“取消”导致新品无法及时展出,但另一方面也使这个行业被诟病多年的“抄袭”问题暂告缓解。在原创设计尤为珍贵的当下,企业开始重视原创的力量。

这些“暂别”一年的海外展会,正深深地影响着会展和家居这两个行业。

海外展会订单大减

自去年3月以来,受新冠疫情蔓延影响,许多有着百年历史的海外知名展览纷纷宣布取消。

知名的米兰国际家具展曾一度宣布将展会延期至6月,但随着此后展馆被改建成意大利版“火神山”医院,官方最终取消了展会的举办。

无独有偶,汉诺威工博会、莫斯科国际建材展、美国芝加哥餐饮及酒店用品展览会、慕尼黑国际户外用品博览会等全球最大的知名展会也在去年纷纷宣布取消。

展会被按下“暂停键”,会展行业成为直接的“受害者”。财报显示,在A股上市的米奥会展、振威展览去年业绩均陷入亏损,净亏损分别为6463万元、4452万元。

David所在的公司也难逃“厄运”。作为负责海外展会业务高管,David亲历过行业的许多发展与变迁,唯独这一次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公司的海外订单可以全部流失。”

David坦言,海外展会取消、订单流失,对公司经营产生很大影响,因此过去一年,他将注意力转向国内的会展订单。一年的拼搏总算追回了些业绩,他感到如释重负。

和David经历相似,在国内一家中型规模会展公司上班的李臣直言:“去年疫情我们损失特别大,国内项目差不多去年6月才开工,一年只有半年时间干活,估计公司只能盈亏持平。”

对于深耕海外市场的企业而言,疫情为其带来巨大冲击,而那些原本业务占比就不大的企业,干脆剥离了海外业务。

“本来我们的海外订单就不大,去年国外展览已取消,我们干脆这部分市场就不做了。”张涛对界面新闻表示,市场的变化,让领导层做出了“剥离海外,深耕国内”的战略决定。

而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展会在去年5、6月份便陆续开放。这给遭受海外订单流失之痛的会展企业带来希望,并将目光转向国内,以此挽救日益下滑的业绩。

尽管早前一直负责海外市场,但David也在去年之后,将重心放在国内。“尤其是今年,订单增加了很多,我们春节回来之后就没休息过。”就在接受采访的时候,David刚从进场的展会回来:“后天还有一个项目进入清场环节,今年国内会展势头火热。”

李臣也同样将注意力转移回国内,去年至今,他接的订单覆盖了北京、广州、上海、深圳、重庆、成都、青岛等城市:“国内疫情控制的很好,行业恢复的也很快。”

催生“代参展”服务

去年以来,牟洁开始陆续接到客户代参展业务需求。“即便疫情影响,很多客户还是会参加全球各地建筑类展会,比如,卫浴、原材料等企业,他们有海外布展的需求。”牟洁称。

界面新闻获悉,代展业务在业内较为鲜见,甚至连很多业内人士也不太了解。不过,在去年海外展览因疫情被迫取消后,代展业务开始逐渐兴起。

“之前公司只对美国签证被拒签的客户提供代参展,但疫情过后,公司对各行各业都提供代展业务,业务范围覆盖至欧美日韩等国家。”有着多年行业经验的牟洁娴熟地介绍道。

她坦言:“这是一块很小的业务,做的客户不多,去年至今,我们为不同行业不同展览提供代展业务,合计共十几家企业,在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地区举办的都比较成功。”

“其实能自己去参展的效果是最好的,代展只是迫不得已。”牟洁强调。

和牟洁看法不同,有几位行业人士对于代展业务却表示,派专业的团队干这个事在业内很少见:“每个新品都包含公司核心的技术,展商对于公司产品不太了解,全程包揽下来不太合适。”

据界面新闻了解,目前行业的代展业务,提供的服务更多为接待、营销及产品露出等流程。企业迫于竞品压力,会将新品及时在海外进行发布及推广。

最常见的代展方式,是找当地的留学生、翻译或导游,协同完成展会的新品展示活动。“一般来说,代展价格是2500元/天,我们会在意大利这边找部分当地的留学生来协助参展。”

除此之外,有些企业会提前给代参展人安排培训活动。“前期我们会进行产品方面的线上培训,参展当天让他们穿上代表公司形象的工作服,再去现场为你们做一些推广销售等宣传工作。”此前一直从事海外业务的李臣介绍。

但是“新生”的代展业务,在企业中的接受程度还不高。在以展商身份向几家会展企业了解后,部分企业对这一需求表示拒绝:“我们只负责展台的设计和搭建,我们不提供这块业务。”也有些企业听完后表示诧异,并坦言:“我们没有这个业务。”

原创最好的时代吗?

“很多样板师傅看一眼就能记住,拍个照片回来就能仿制,大家都是抄来抄去,哪有那么多原创?”

2019年米兰家具展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过去一年,行业“风向标”米兰家具展的取消,引发许多家居人士对国内企业原创能力的质疑,甚至,有业内人士直接表示:“在米兰展不举办的情况下,中国家居企业的原创能力或受到直接影响。”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一位于2019年参加米兰家具展的企业外贸负责人表示,“影响其实并不是很大,我们有自己的研发团队,每年都会推出许多新品。即便是受疫情影响的去年,公司订单仍未减少,只是出货时间往后延迟了。”

广州某定制家居行业总经理潘嘉鸿认为,一方面2019年的米兰展新品还能用,比如此前流行的极简、轻奢仍被市场接受,不会那么快被淘汰:“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关注到国外品牌家具企业在自己媒体、渠道发出的新品信息。”

但他也承认,米兰家居展是行业“风向标”,对国内企业“创作”肯定有影响:“国内家居企业目前的原创能力并没有那么乐观,不少企业50-60%会‘借鉴’国外元素。”

在设计界,“抄袭”与“借鉴”,一直没有清晰的界限,但普遍的观点认为,抄袭的设计,是将许多元素精确地复制引用,即将他人作品复制、照搬;而借鉴,是取他人作品之精华,通过自己思考构建出来的一个新的作品。

目前,就原创能力方面,中国家居企业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头部企业设计创新能力较强,中小企业则相对薄弱。原因在于新产品、新设计的试错成本太高,因此很多企业不想在研发方面投入大量资金。

从家居市场分布来看,整体分散、集中度低的家居行业仍以中小企业为主。从去年数据来看,中国家居行业相关的在业、存续企业合计214.95万家,在品牌企业数量占比极小的情况下,中小微企业在数量上占据上风。

其中,部分中小企业或“作坊式”企业,由于缺乏原创能力,抄袭现象仍层出不穷。

行业“风向标”米兰家具展是他们心中最理想的“借鉴”宝地。“企业一般会派研发和设计去看展会,尤其是米兰国际家具展,全球每年的新品和趋势都从那里来,展出的品类也最集中。”潘嘉鸿表示。

不仅如此,企业还会去国外家居品牌的经销商店、专卖店,了解新品的款式及做工等等。有些无法直接前往的企业,则可以通过自己在欧洲建立的“人脉”,让翻译或者导游去现场拍照或了解行情,直接线上传回国内。

不过近几年,随着信息渠道的畅通无阻,许多企业在“借鉴”新品上,摸索出一套更“省事”的路子。

已经几年没去米兰“逛展”的张彪,是佛山市顺德区一家卫浴企业的老板,对于去年至今纷纷取消的海外展览,他认为对其影响有限:“现在网络信息发达,借鉴国外元素不一定要自己去,网上有很多资料。”

段永平所在的“藤铁工艺之乡”——泉州市安溪县,由于是工艺品的发源地,市面上常会出现行业流行趋势。“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借鉴其他品牌的作品,把其中好的元素融入到自己作品中。同时,我们也会在网上看公众号做的行业趋势、杂志书籍等等。”段永平表示。

在“借鉴”新品的路上,许多企业费劲心思。但也有企业开始逐渐“醒悟”:“以前工厂产品也是50%抄国外作品,但其实这么做并不长远,尤其在去年疫情,这种感觉更加明显。”张彪对此表示。

在他看来,原创设计尤为重要,“现在我们公司也有请设计师做产品研发设计,原创比例提高至80%。”

“国外大展取消,在形式上倒逼国内企业更加重视原创。”一位从业五年的室内高级设计师向界面新闻表示,许多中国企业原创设计能力很强,但对于国外优秀的设计作品,也会学习借鉴。

自2012年中国企业首次登台米兰以来,类似新中式家具品牌“平仄”、“京东设计家”、星威国际的Qeeboo品牌等系列产品便不断代表“中国原创设计”登陆米兰展,中国家居走向世界的频率在不断增加。

与此同时,全屋定制行业,也迎来我乐家居、欧派等一批原创设计突出的家居企业。

不仅如此,受国内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影响,各行各行对原创的力量也变得更为重视。

近几年,中国相继修改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持续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尤其在今年生效的《民法典》里,侵害知识产权的惩处,标注的尤为清晰。

“或许,中国家居行业正迎来原创最好的时代。”上述高级设计师感慨道。

(文中David、李臣、牟洁、段永平、潘嘉鸿均为化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