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高大上的马术生意要开始赚钱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高大上的马术生意要开始赚钱了?

曲高和寡的马术逐渐成为人们的运动选项之一,而曾经大面积亏损的马术俱乐部们,也有可能迎来属于它们的好日子。

在国内,马术仍然是十分小众的运动项目。但最新的一项数据显示,这项运动的市场接受程度正在逐渐提高。《马术》杂志主编李艳阳公布的一项统计称,截至今年3月,全国大大小小的马术俱乐部已有823家。而在2010年和2012年,这一数字分别为320和500家。

4月14日的这场上海国际马业大会,是常伟今年第三次参加与马产业有关的论坛,他曾在中国马术协会秘书长的岗位上任职8年。在常伟看来,虽然过去五年马术俱乐部的数量已经翻了一番,但823这一数字仍然有很大增长空间。可供参照的是,在拥有1700万人口的荷兰,马术俱乐部就超过1500家。

杭州阳力马术俱乐部(下称杭州阳力)是国内众多马场中的一员。这家马术俱乐部2010年10月开始运营,总经理谭文斌原本在北京的一家俱乐部担任马术比赛的领队。在杭州马术协会的介绍下,他和杭州市的一家郊区农庄开始了合作。

农庄需要类似马术这样的新颖项目拉动人气,而它也有马术俱乐部亟需的一片运营场地。于是,农庄原本规划为鸡舍的用地上建起了马房。包括马匹购置在内,这座小型马场的硬件投资约为300万元。

作为合作条件,谭文斌的马术俱乐部为农庄游客提供马匹骑乘服务,这被统称为日常散客。而除此之外,他可以独立经营自己的业务,比如辅导会员学习马术。

在开始运营的第一年,杭州阳力依靠发展马术学员勉强取得了收支平衡。2011年下半年,陆续有马主将自己的马匹寄放至俱乐部饲养,单匹马的寄养费为每年4-6万元,这对杭州阳力获得稳定收入颇为重要。俱乐部目前管理着近30匹马,马主寄放和俱乐部自有马的比例为1:1,这意味着马匹寄养费已能基本抵消马场的所有日常花费。

在马主马寄养费和会员收入外,马术俱乐部还有马匹买卖等盈利手段。这个月,谭文斌刚出手了3匹小马,这些去年购置的马匹经过调教后,为他带回了数万元的盈利。

不过在他看来,这家秉持小本经营风格的的马术俱乐部,目前还只是处于温饱阶段。这在曾经大面积亏损的马术俱乐部行业,已属不错。

与杭州阳力不同,国内的不少马术俱乐部呈现着更为多元的业态,除了赛马等体育属性外,其也承载着马匹繁育、旅游服务甚至房地产等用途。常伟分析称,许多马术俱乐部并不指望着单靠与马有关的业务盈利,而是仰仗与此相关的房地产、旅游等收入收回投资。

但这些投入马场建设的费用,最终是否能成功收回投资,却并不乐观。业内颇为认可的一个说法是,国内马术俱乐部处于亏损状态的比例一度高达九成左右。不过,在国内马术爱好者逐渐增长的同时,俱乐部亏损的情况也在被逐步扭转。

《马术》杂志的统计显示,去年,全国马术爱好者的数量约为13万人,这些爱好者每周会前往马术俱乐部练习1-2次。经过五年多的积累,杭州阳力也有200多位长期会员,周末还会经常遭遇人流高峰。李艳阳也介绍称,在北京的一些热门马术俱乐部,如果不提前预约,周末很难安排上马术练习。

马术教练也开始成为了抢手货。常伟表示,目前国内有资质的马术教练数量并不多,各家俱乐部都在争抢这些资源。因此,不少外籍教练近些年开始加入到了国内的马术俱乐部中,数量估计在近百人。原本只有专业的马术训练队才会选聘这些水平更高的的外籍教练。

谭文斌表示,以马术业务为主的俱乐部,目前已经大部分实现保本,而未来的问题是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盈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高大上的马术生意要开始赚钱了?

曲高和寡的马术逐渐成为人们的运动选项之一,而曾经大面积亏损的马术俱乐部们,也有可能迎来属于它们的好日子。

在国内,马术仍然是十分小众的运动项目。但最新的一项数据显示,这项运动的市场接受程度正在逐渐提高。《马术》杂志主编李艳阳公布的一项统计称,截至今年3月,全国大大小小的马术俱乐部已有823家。而在2010年和2012年,这一数字分别为320和500家。

4月14日的这场上海国际马业大会,是常伟今年第三次参加与马产业有关的论坛,他曾在中国马术协会秘书长的岗位上任职8年。在常伟看来,虽然过去五年马术俱乐部的数量已经翻了一番,但823这一数字仍然有很大增长空间。可供参照的是,在拥有1700万人口的荷兰,马术俱乐部就超过1500家。

杭州阳力马术俱乐部(下称杭州阳力)是国内众多马场中的一员。这家马术俱乐部2010年10月开始运营,总经理谭文斌原本在北京的一家俱乐部担任马术比赛的领队。在杭州马术协会的介绍下,他和杭州市的一家郊区农庄开始了合作。

农庄需要类似马术这样的新颖项目拉动人气,而它也有马术俱乐部亟需的一片运营场地。于是,农庄原本规划为鸡舍的用地上建起了马房。包括马匹购置在内,这座小型马场的硬件投资约为300万元。

作为合作条件,谭文斌的马术俱乐部为农庄游客提供马匹骑乘服务,这被统称为日常散客。而除此之外,他可以独立经营自己的业务,比如辅导会员学习马术。

在开始运营的第一年,杭州阳力依靠发展马术学员勉强取得了收支平衡。2011年下半年,陆续有马主将自己的马匹寄放至俱乐部饲养,单匹马的寄养费为每年4-6万元,这对杭州阳力获得稳定收入颇为重要。俱乐部目前管理着近30匹马,马主寄放和俱乐部自有马的比例为1:1,这意味着马匹寄养费已能基本抵消马场的所有日常花费。

在马主马寄养费和会员收入外,马术俱乐部还有马匹买卖等盈利手段。这个月,谭文斌刚出手了3匹小马,这些去年购置的马匹经过调教后,为他带回了数万元的盈利。

不过在他看来,这家秉持小本经营风格的的马术俱乐部,目前还只是处于温饱阶段。这在曾经大面积亏损的马术俱乐部行业,已属不错。

与杭州阳力不同,国内的不少马术俱乐部呈现着更为多元的业态,除了赛马等体育属性外,其也承载着马匹繁育、旅游服务甚至房地产等用途。常伟分析称,许多马术俱乐部并不指望着单靠与马有关的业务盈利,而是仰仗与此相关的房地产、旅游等收入收回投资。

但这些投入马场建设的费用,最终是否能成功收回投资,却并不乐观。业内颇为认可的一个说法是,国内马术俱乐部处于亏损状态的比例一度高达九成左右。不过,在国内马术爱好者逐渐增长的同时,俱乐部亏损的情况也在被逐步扭转。

《马术》杂志的统计显示,去年,全国马术爱好者的数量约为13万人,这些爱好者每周会前往马术俱乐部练习1-2次。经过五年多的积累,杭州阳力也有200多位长期会员,周末还会经常遭遇人流高峰。李艳阳也介绍称,在北京的一些热门马术俱乐部,如果不提前预约,周末很难安排上马术练习。

马术教练也开始成为了抢手货。常伟表示,目前国内有资质的马术教练数量并不多,各家俱乐部都在争抢这些资源。因此,不少外籍教练近些年开始加入到了国内的马术俱乐部中,数量估计在近百人。原本只有专业的马术训练队才会选聘这些水平更高的的外籍教练。

谭文斌表示,以马术业务为主的俱乐部,目前已经大部分实现保本,而未来的问题是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盈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