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第一网剧《毛骗》十年后的那些事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第一网剧《毛骗》十年后的那些事儿

专访《城市的边缘》主创,《毛骗》背后的创作者们集体的成长与“再征程”。

文│ 骨朵网络影视 魔王

俗语称“张良计与过墙梯”,这句话大致的意思是:你有厉害的计谋,我也有应对方案,大家都有对策,各不相让。

逆境中各出奇招求生存,这在《城市的边缘》导演车志刚看来再贴合不过《毛骗》番外的气质了。2019年,作为《毛骗》的番外篇《张良计与过墙梯》低调开机,时隔两年,它更名为《城市的边缘》上线与新老观众见面,这也是《毛骗》终结篇之后的首次回归。

宛如江湖归来,弹幕上一句句“爷青回”都彰显了《毛骗》这个国产初代网剧诞出的经典IP的魅力与火爆人气,豆瓣自来水的好评霎时让《城市的边缘》登上一周华语口碑剧集榜第二,并获得8.6的高分。

从《张良计与过墙梯》到《城市的边缘》,是为了将互相角力、斗智斗勇的故事更接地气地带回大众视野,而这一次的番外,也不单是一次《毛骗》IP的衍生,更是这群《毛骗》背后的创作者们集体的成长与“再征程”。

回归,亦是一种成长

《毛骗》终结篇的结尾,广场上只留下小宝一人,昔日的伙伴分道扬镳都开始了各自新的生活,基地关上最后一盏灯也意味着《毛骗》故事告一段落。无论从观众还是创作者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结局似乎都透着一股悲凉。

车志刚坦言,当时做完《毛骗》终结篇后导演李洪绸和团队并无打算将这个故事再延续下去,“终结篇的结束保留了《毛骗》故事的相对完整性,如果再开发,想必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而这另外一个故事,也是团队在《毛骗》终结篇两三年之后才想到要做的一个企划。

“站在粉丝的角度,小宝结局表现出的悲剧性,以及他后续的发展都是粉丝比较关切的。”车志刚说,“因为大家对《毛骗》的呼声比较高,所以我们才选择继续挖掘一下小宝这个人物,同时去拓展和延伸《毛骗》这个IP,包括选择一种新的方式和体量向观众呈现。”

30集的剧集一集只有15分钟,这让不少观众直呼不够过瘾,而剧集略显深沉和灰暗的基调以及历尽沧桑的小宝也让一批老粉觉得《城市的边缘》失去了《毛骗》的味道。对此,车志刚表示非常能理解观众对这部番外的评价,“距离第一部《毛骗》已经有十年的时间,这十年戏里的人和戏外的人其实都在发生变化,当初的我们和小宝一样,都是一群不谙世事的小毛头,如今的我们则要学会成熟,学会跟社会妥协,从而也就会更全面地去看待世界。因此我觉得这种变化是理所当然的。”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小宝本人在最初也有些难以接受。车志刚坦言,对于《城市的边缘》最难的不是如何开启新故事,而是如何让小宝本人理解人物内心所发生的变化。“其实老粉丝都知道,小宝在《毛骗》中是一个不错的喜剧担当,而且生活中的小宝也是一个乐观的人,但到了《城市的边缘》中他要体现的格外成熟,性格不再张扬外放,这样的转变小宝本人一开始也很难适应。”

另一方面,作为番外的主角,剧中的小宝不仅褪去稚嫩,还机智过人,甚至堪比《毛骗》中的邵庄,小宝“逐渐庄化”也在粉丝中口口相传。车志刚表示自己认同粉丝的感受,但同时他也认为小宝和邵庄两个人物还存在着本质区别:“这部剧中的小宝不断有的后手,不断的在局中有局设计,看似是很高明,但其实邵庄的厉害在于他高于一般人,总是在危机关头出其不意或有关键一招。相比较起来,邵庄是‘半仙儿’,小宝则更接地气,我们也是想通过这部剧重点展现小宝的内心纠葛,而非把他神话。”

不得不承认的是,十年光景,《毛骗》的粉丝也在同团队一起成长,车志刚深知,《城市的边缘》不仅面对的是《毛骗》的那群老粉,还有互联网中一批更年轻的观众。即便有各种声音向团队涌来,车志刚还是坚定的认为,《毛骗》和《城市的边缘》表现的内核其实没有变,讴歌真善美,打击假恶丑,这一直是团队做这个系列一以贯之的主题。

因为年轻的热情和肆无忌惮,所以做出了《毛骗》这样生猛的作品,虽然那样的粗粝难以再复刻,也成为留在千万观众心中的神话,但《毛骗》团队愿意在各自的变化中寻求突破。“从年轻到成熟,我们心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不管将来做什么东西我相信这种变化会一直存在”,车志刚说。

从草台班到规范化

“十年前的《毛骗》现在的观众哪里还看得进去呀。”当年一手打造出《毛骗》的李洪绸导演说道。

看似是玩笑话,却也充分说明了如今观众观剧需求的变化以及对剧集质量要求的提升。这次在《城市的边缘》中,李洪绸担任的是监制,从剧本创作到后期制作,每一个环节他都进行了精心把关,作为“毛骗之父”的李洪绸这次制作《城市的边缘》最大的感受就是“规范化”。

“以前做《毛骗》,我们是那种草台班,一边写一边拍很任性地完成拍摄。现在我们拥有很多专业团队,一起去策划然后准备好所有东西一口气在两个月内完成拍摄,包括在拍摄模式上这次也有很大的不同。”李洪绸说。“我们在市场上做了一些调研,觉得可能现在微短剧更能让大家接受,所以一开始我们就是从短视频的体量去做的。其次在人物设置上,我们其实想要尽可能的‘去毛骗化’,让更多新观众认识我们。”

大胆的尝试意味着一定风险,从目前观众的反馈来看,李洪绸也发现了《城市的边缘》的不足之处。

首先就是观众普遍反应的反派太弱的问题,李洪绸表示,微短剧的体量导致故事的布局不易太大,如果要有成熟的大反派,必须要给他足够的铺陈,包括做出与主角多次“进攻、防守”的多层结构,这样才能起到来回博弈的效果。然而微短剧主要还是把控节奏,在现有的篇幅中展现核心主线,因此《城市的边缘》在反派设置上没能展现出像《毛骗》那样的力度。“其实循序渐进的方式进入《城市的边缘》挺好的,你会发现每集前面的日常骗局能给新观众带去新鲜感,只是对于老观众来说这些东西他们都已经熟知,所以觉得‘套路’”,李洪绸说。

其次,由于缺乏经验和资金的问题,在“去毛骗化”上李洪绸也进行了反思,“主要是宣传上我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吆喝来吆喝去还是老粉丝多,现在豆瓣的评分也有一部分是情怀分吧。”但不管结果如何,李洪绸都与团队磨合出了相当好的默契,对于一个致力于创作,潜行琢磨故事的团队来说,缓慢的创作步伐虽然拉长了观众的期待,但李洪绸也表示,后续《毛骗》IP还会以电影的形式与观众见面。

好事多磨,对自己的内容有足够信心的李洪绸也在思考如何在其擅长的悬疑领域中做一些创新。李洪绸与车志刚共同导演的奇幻作品《异物志》也即将与观众见面,因为加入奇幻元素,故事整体格局更大,车志刚就坦言这是他目前做过比较难的项目,光剧本打磨就用了一年的时间,“奇幻类型难免有展现超能力的部分,这部分如何让他和剧情更匹配更合理,以及我们还要保证悬疑的基底和一点点喜剧元素,所以《异物志》虽然是个奇幻剧但它绝不是靠视效取胜的。”

牢牢抓住自己擅长的领域,是李洪绸和团队创作的前提,在此基础之上,能够跟随市场的步伐,更系统和规范地做一点创新内容,是他们正在钻研的道路。

悬疑剧的创作乐趣

和所有创作团队一样,长期深耕一个领域,难免会遇到瓶颈期。但对于李洪绸和他的团队来说,最怕的不是悬疑故事没得写,而是如何更好地匹配现在观众的观剧习惯。

对于做惯长剧的李洪绸来说,初次尝试微短剧的不利让他在未来的项目上会更加小心,他认为微短剧现在仍是一个比较新的产物,而悬疑故事可能更适合40-50分钟一集、12-24集的长剧体量来呈现。

在故事开发上,团队则相当有信心。车志刚就介绍道,团队的核心成员基本上都是编剧出身,大家在写剧本时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比如为了故事的精彩度,先想好几个绝妙的设定,然后分别安插在主线中,在设定不变的情况下编剧们要自行衔接故事的前后逻辑。可以说,这种“自己挖坑自己填”的创作方式一方面保证了最后的故事会非常精彩,但另一方面也特别考验编剧能力。如果真的遇到写不出的情况,大家会一起商讨攻克,这也是为什么《毛骗》团队创作步调缓慢的原因。

与此同时,团队还有大量的编剧每日搜集资料,《毛骗》包括《城市的边缘》中的骗局都是来自新闻报道和周围人真实的受骗经历,所以李洪绸也表示《毛骗》这个系列在创作之初就是秉持着防止大家上当受骗的初衷。

然而生活与艺术毕竟不同,面对这几年开始的悬疑剧的喷井式爆发,李洪绸对这个他再熟悉不过的领域也有了新的认识。“悬疑剧其实一直以来都是小众、边缘的,只不过从《白夜追凶》这类优质剧集的出现,好像大众开始喜欢看悬疑剧了。而我们之所以一直写小人物的故事,这也真的是创作上的选择,因为生活的素材取之不尽,小人物才能给大家带来亲切感。”

对于十年深耕一个类型的创作团队来说,悬疑剧的创作对于李洪绸和团队来说不再只是技法上的“故弄玄虚”,更多的则是通过创作上的手法来完成与观众连接的“心理游戏”。李洪绸强调,“就像做一个心理游戏,观众会想我先放出哪个点,大家互相揣摩还挺有意思的,当观众能够通过我的技法看到更深层次的表达,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创作者最大的满足。”

一切都不是空中阁楼,凭空想象。从《毛骗》到《城市的边缘》,李洪绸认为就像与观众兑现诺言一样,用他熟悉的方法编织故事,等待观众去发现答案。这样的乐趣,他认为可以一直陪伴在创作者与观众之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第一网剧《毛骗》十年后的那些事儿

专访《城市的边缘》主创,《毛骗》背后的创作者们集体的成长与“再征程”。

文│ 骨朵网络影视 魔王

俗语称“张良计与过墙梯”,这句话大致的意思是:你有厉害的计谋,我也有应对方案,大家都有对策,各不相让。

逆境中各出奇招求生存,这在《城市的边缘》导演车志刚看来再贴合不过《毛骗》番外的气质了。2019年,作为《毛骗》的番外篇《张良计与过墙梯》低调开机,时隔两年,它更名为《城市的边缘》上线与新老观众见面,这也是《毛骗》终结篇之后的首次回归。

宛如江湖归来,弹幕上一句句“爷青回”都彰显了《毛骗》这个国产初代网剧诞出的经典IP的魅力与火爆人气,豆瓣自来水的好评霎时让《城市的边缘》登上一周华语口碑剧集榜第二,并获得8.6的高分。

从《张良计与过墙梯》到《城市的边缘》,是为了将互相角力、斗智斗勇的故事更接地气地带回大众视野,而这一次的番外,也不单是一次《毛骗》IP的衍生,更是这群《毛骗》背后的创作者们集体的成长与“再征程”。

回归,亦是一种成长

《毛骗》终结篇的结尾,广场上只留下小宝一人,昔日的伙伴分道扬镳都开始了各自新的生活,基地关上最后一盏灯也意味着《毛骗》故事告一段落。无论从观众还是创作者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结局似乎都透着一股悲凉。

车志刚坦言,当时做完《毛骗》终结篇后导演李洪绸和团队并无打算将这个故事再延续下去,“终结篇的结束保留了《毛骗》故事的相对完整性,如果再开发,想必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而这另外一个故事,也是团队在《毛骗》终结篇两三年之后才想到要做的一个企划。

“站在粉丝的角度,小宝结局表现出的悲剧性,以及他后续的发展都是粉丝比较关切的。”车志刚说,“因为大家对《毛骗》的呼声比较高,所以我们才选择继续挖掘一下小宝这个人物,同时去拓展和延伸《毛骗》这个IP,包括选择一种新的方式和体量向观众呈现。”

30集的剧集一集只有15分钟,这让不少观众直呼不够过瘾,而剧集略显深沉和灰暗的基调以及历尽沧桑的小宝也让一批老粉觉得《城市的边缘》失去了《毛骗》的味道。对此,车志刚表示非常能理解观众对这部番外的评价,“距离第一部《毛骗》已经有十年的时间,这十年戏里的人和戏外的人其实都在发生变化,当初的我们和小宝一样,都是一群不谙世事的小毛头,如今的我们则要学会成熟,学会跟社会妥协,从而也就会更全面地去看待世界。因此我觉得这种变化是理所当然的。”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小宝本人在最初也有些难以接受。车志刚坦言,对于《城市的边缘》最难的不是如何开启新故事,而是如何让小宝本人理解人物内心所发生的变化。“其实老粉丝都知道,小宝在《毛骗》中是一个不错的喜剧担当,而且生活中的小宝也是一个乐观的人,但到了《城市的边缘》中他要体现的格外成熟,性格不再张扬外放,这样的转变小宝本人一开始也很难适应。”

另一方面,作为番外的主角,剧中的小宝不仅褪去稚嫩,还机智过人,甚至堪比《毛骗》中的邵庄,小宝“逐渐庄化”也在粉丝中口口相传。车志刚表示自己认同粉丝的感受,但同时他也认为小宝和邵庄两个人物还存在着本质区别:“这部剧中的小宝不断有的后手,不断的在局中有局设计,看似是很高明,但其实邵庄的厉害在于他高于一般人,总是在危机关头出其不意或有关键一招。相比较起来,邵庄是‘半仙儿’,小宝则更接地气,我们也是想通过这部剧重点展现小宝的内心纠葛,而非把他神话。”

不得不承认的是,十年光景,《毛骗》的粉丝也在同团队一起成长,车志刚深知,《城市的边缘》不仅面对的是《毛骗》的那群老粉,还有互联网中一批更年轻的观众。即便有各种声音向团队涌来,车志刚还是坚定的认为,《毛骗》和《城市的边缘》表现的内核其实没有变,讴歌真善美,打击假恶丑,这一直是团队做这个系列一以贯之的主题。

因为年轻的热情和肆无忌惮,所以做出了《毛骗》这样生猛的作品,虽然那样的粗粝难以再复刻,也成为留在千万观众心中的神话,但《毛骗》团队愿意在各自的变化中寻求突破。“从年轻到成熟,我们心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不管将来做什么东西我相信这种变化会一直存在”,车志刚说。

从草台班到规范化

“十年前的《毛骗》现在的观众哪里还看得进去呀。”当年一手打造出《毛骗》的李洪绸导演说道。

看似是玩笑话,却也充分说明了如今观众观剧需求的变化以及对剧集质量要求的提升。这次在《城市的边缘》中,李洪绸担任的是监制,从剧本创作到后期制作,每一个环节他都进行了精心把关,作为“毛骗之父”的李洪绸这次制作《城市的边缘》最大的感受就是“规范化”。

“以前做《毛骗》,我们是那种草台班,一边写一边拍很任性地完成拍摄。现在我们拥有很多专业团队,一起去策划然后准备好所有东西一口气在两个月内完成拍摄,包括在拍摄模式上这次也有很大的不同。”李洪绸说。“我们在市场上做了一些调研,觉得可能现在微短剧更能让大家接受,所以一开始我们就是从短视频的体量去做的。其次在人物设置上,我们其实想要尽可能的‘去毛骗化’,让更多新观众认识我们。”

大胆的尝试意味着一定风险,从目前观众的反馈来看,李洪绸也发现了《城市的边缘》的不足之处。

首先就是观众普遍反应的反派太弱的问题,李洪绸表示,微短剧的体量导致故事的布局不易太大,如果要有成熟的大反派,必须要给他足够的铺陈,包括做出与主角多次“进攻、防守”的多层结构,这样才能起到来回博弈的效果。然而微短剧主要还是把控节奏,在现有的篇幅中展现核心主线,因此《城市的边缘》在反派设置上没能展现出像《毛骗》那样的力度。“其实循序渐进的方式进入《城市的边缘》挺好的,你会发现每集前面的日常骗局能给新观众带去新鲜感,只是对于老观众来说这些东西他们都已经熟知,所以觉得‘套路’”,李洪绸说。

其次,由于缺乏经验和资金的问题,在“去毛骗化”上李洪绸也进行了反思,“主要是宣传上我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吆喝来吆喝去还是老粉丝多,现在豆瓣的评分也有一部分是情怀分吧。”但不管结果如何,李洪绸都与团队磨合出了相当好的默契,对于一个致力于创作,潜行琢磨故事的团队来说,缓慢的创作步伐虽然拉长了观众的期待,但李洪绸也表示,后续《毛骗》IP还会以电影的形式与观众见面。

好事多磨,对自己的内容有足够信心的李洪绸也在思考如何在其擅长的悬疑领域中做一些创新。李洪绸与车志刚共同导演的奇幻作品《异物志》也即将与观众见面,因为加入奇幻元素,故事整体格局更大,车志刚就坦言这是他目前做过比较难的项目,光剧本打磨就用了一年的时间,“奇幻类型难免有展现超能力的部分,这部分如何让他和剧情更匹配更合理,以及我们还要保证悬疑的基底和一点点喜剧元素,所以《异物志》虽然是个奇幻剧但它绝不是靠视效取胜的。”

牢牢抓住自己擅长的领域,是李洪绸和团队创作的前提,在此基础之上,能够跟随市场的步伐,更系统和规范地做一点创新内容,是他们正在钻研的道路。

悬疑剧的创作乐趣

和所有创作团队一样,长期深耕一个领域,难免会遇到瓶颈期。但对于李洪绸和他的团队来说,最怕的不是悬疑故事没得写,而是如何更好地匹配现在观众的观剧习惯。

对于做惯长剧的李洪绸来说,初次尝试微短剧的不利让他在未来的项目上会更加小心,他认为微短剧现在仍是一个比较新的产物,而悬疑故事可能更适合40-50分钟一集、12-24集的长剧体量来呈现。

在故事开发上,团队则相当有信心。车志刚就介绍道,团队的核心成员基本上都是编剧出身,大家在写剧本时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比如为了故事的精彩度,先想好几个绝妙的设定,然后分别安插在主线中,在设定不变的情况下编剧们要自行衔接故事的前后逻辑。可以说,这种“自己挖坑自己填”的创作方式一方面保证了最后的故事会非常精彩,但另一方面也特别考验编剧能力。如果真的遇到写不出的情况,大家会一起商讨攻克,这也是为什么《毛骗》团队创作步调缓慢的原因。

与此同时,团队还有大量的编剧每日搜集资料,《毛骗》包括《城市的边缘》中的骗局都是来自新闻报道和周围人真实的受骗经历,所以李洪绸也表示《毛骗》这个系列在创作之初就是秉持着防止大家上当受骗的初衷。

然而生活与艺术毕竟不同,面对这几年开始的悬疑剧的喷井式爆发,李洪绸对这个他再熟悉不过的领域也有了新的认识。“悬疑剧其实一直以来都是小众、边缘的,只不过从《白夜追凶》这类优质剧集的出现,好像大众开始喜欢看悬疑剧了。而我们之所以一直写小人物的故事,这也真的是创作上的选择,因为生活的素材取之不尽,小人物才能给大家带来亲切感。”

对于十年深耕一个类型的创作团队来说,悬疑剧的创作对于李洪绸和团队来说不再只是技法上的“故弄玄虚”,更多的则是通过创作上的手法来完成与观众连接的“心理游戏”。李洪绸强调,“就像做一个心理游戏,观众会想我先放出哪个点,大家互相揣摩还挺有意思的,当观众能够通过我的技法看到更深层次的表达,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创作者最大的满足。”

一切都不是空中阁楼,凭空想象。从《毛骗》到《城市的边缘》,李洪绸认为就像与观众兑现诺言一样,用他熟悉的方法编织故事,等待观众去发现答案。这样的乐趣,他认为可以一直陪伴在创作者与观众之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