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4月,MLF(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中期借贷便利)又来了,许多投资者担心频繁的MLF操作会对资本市场造成影响,给后续货币政策走向带来不确定性。
对此,挖财金融研究院认为,目前一季度各项经济指标平稳向好,央行才适时投放MLF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凸显出央行在货币政策上的谨慎稳健的思路会继续保持。对于后续货币政策走向,挖财金融研究院认为,MLF具有极强针对性,对货币政策的走向影响没有那么大,不过,投资者仍需对经济形势保持密切关注。
日前,央行对18家金融机构开展了MLF操作共1625亿元,其中3个月为835亿元、6个月790元,利率与上期持平,分别为2.75%、2.85%。这是央行进入4月份以来的第二次MLF操作,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操作与央行上次MLF操作仅隔一周时间。
央行公布称,此次操作主要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业内人士分析,由于去年10月份1055亿和今年1月份4455亿共计5510亿MLF操作即将到期,此次操作,主要目的在于对冲以上流动性供给收缩,防止因流动性缺口导致资金利率可能出现的大幅波动。
挖财金融研究院指出,此次MLF操作利率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拆借利率相比要略低于50个基点,会对利率价格会产生直接影响,尤其会对中期市场利率价格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指导性。但挖财金融研究院认为,MLF操作做为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具有使用的特定性,影响相对有限。因为MLF操作需要金融机构向央行提供优质质押物,方能获得央行的额度,同时央行对于金融机构从自身所获取的贷款资金去向亦有严格规定,限定在小微和三农领域。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MLF操作影响具有极强的特定性,因此在定向释放流动性、平抑中期利率价格波动、中期市场利率指导之外,其它作用会相对有限。
对于MLF频繁操作,是否会取代降准降息?挖财金融研究院认为,目前货币政策工具仍是价格型与数量型并存,价格型工具偏辅的局面。因此,MLF操作与央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如SLO、SLF、PSL等类似,更多偏向于直接影响利率价格,充当类似于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在影响短期的利率价格波动、补充流动性方面作用较为明显,而在整体影响货币供给,全面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方面则作用微弱。
因此,对于MLF频繁操作,会使利率价格平稳、流动性合理充足,降低降准降息预期,但不会取代降准降息。后续货币政策走向,更多还是取决于经济形势的变化,而不能仅仅看MLF的次数及规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