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深度】银行理财子公司被困:一把手离任、投资经理下课......权益投资有多难?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深度】银行理财子公司被困:一把手离任、投资经理下课......权益投资有多难?

作为资管新规催生下的后浪,在后非标时代,如何快速搭建权益类投研体系,提升投资管理能力,是走向独立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记者 | 胡颖君

编辑 | 宋烨珺

“希望银行理财子的薪资待遇能早日赶上公募基金。”

一年多前,在上海陆家嘴举办的某资管论坛一场圆桌讨论中,主持人请几位银行理财子公司负责人 “用一句话表达对理财子的未来寄语。”彼时尚担任交银理财权益部门一把手的王建华说出了上述这句“肺腑心声”,引得台下大笑。现在,王建华已经离开交银理财,他的新身份是信达澳银副总经理。

王建华的“转身”并不是个例。招银理财权益部负责人朱红裕也已于近期卸任;光大理财旗下两只主动权益类产品投资经理则因业绩不佳而惨遭“下课”。

作为资管新规催生下的后浪,在后非标时代,如何快速搭建权益类投研体系,提升投资管理能力,是走向独立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权益部门一把手人事变动、权益产品投资经理频繁更换,暴露了银行理财子公司当前怎样尴尬的处境?

一、权益负责人纷纷离任

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中流砥柱们没能抵住“诱惑”。

今年3月,信达澳银基金在官网发出公告,自3月29日起,王建华开始担任信达澳银基金副总经理,分管固定收益部。5月20日,信达澳银新财富混合(003655)增聘新基金经理王建华管理。

作为此前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的权益负责人,王建华跳槽去中小基金公司主攻固收方向,并摇身一变成了债券基金经理,表面上看,这一身份转变似乎有些“令人费解”。

上海一位公募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依据王建华在交行的履历来看,他还是偏向固收背景。公开资料显示,王建华自2009年加入交通银行,历任交通银行苏州分行投资银行部、资管业务中心结构融资部、资本市场部,2019-2020年任交银理财权益部总经理。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目前交银理财权益部门仍以委外为主,并未开展股票直投。

“给到公司副总的级别,收入翻番的可能性很大,当然肯定也要背KPI,压力不会小。”上述公募人士表示。

无独有偶,招银理财权益投资负责人也于近期低调“转身”。

今年4月,招银理财旗下首支纯权益产品招卓沪港深精选周开一号权益类理财计划宣布更换投资经理,原投资经理朱红裕因“工作调整”,不再担任该产品的投资经理。

与王建华根正苗红的银行系出身不同,朱红裕一直游走于公募、私募等更市场化的机构。公开资料显示,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具有15年权益投资经验,2010年开始担任国投瑞银的基金经理,管理公募、专户产品,曾经多次荣获金牛奖。随后奔私,在红杉资本旗下证券私募弘尚资产担任首席投资官。

2019年,朱红裕加入招行资管部,并在招银理财成立后担任权益部总经理,负责带队管理招银理财权益直投部门。据华尔街见闻报道,目前朱红裕已不担任招银理财权益投资部总经理,该岗位目前待定。

二、“要求对标公募,薪酬却无法对标”

“投研岗缺人,但招人难啊。”一位大行理财子内部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坦言,跟总行比,独立出去的理财子公司薪酬待遇会有一定提升,但与公募基金等市场化机构相比薪资差距仍十分明显,特别这两年正是公募大年,两边待遇差距更加拉大了。

“公募基金是高度市场化的机构,放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高度专业、高度竞争和高度回报的行业。公募基金这二十多年在资本市场几度沉浮,基本上已经获得了一致认可,其净值规模不断创出历史新高。理财子公司脱胎于母行不久,短期内快速拉升收入水平较易造成商业银行体系内的薪酬收入结构失衡,所以现阶段必然无法突破母行薪酬桎梏。”金融监管研究院副院长周毅钦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翻看诸多银行理财子公司权益岗位的招聘信息,不难发现,招人要求几乎完全对标公募,薪酬却无法对标。

界面新闻记者在第三方招聘网站搜索发现,部分股份行理财子发布的投研岗位待遇的确较为可观,然而要求却也十分严苛。例如,某资产规模1.5万亿的理财子公司招聘权益投资经理岗,待遇35-55k*16薪,要求“清北复交的金融、财务、投资等相关专业,公募基金或资管背景出身,至少5年以上二级市场股票投资研究经验,过往投资业绩良好。”

图片来源:第三方招聘网站

“能达到这个要求的肯定是业绩不错的基金经理,年薪至少破百万了,不太可能会降薪去理财子。”上海一位中型公募基金内部人士表示。此外,对于业绩良好的基金经理而言,像去年市场行情好,年终奖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而理财子这块激励也比较小,综合来看,性价比较低。

横向对比来看,界面新闻记者搜索发现,某中部基金公司招聘权益基金经理,开出的价格是40-70k*24薪,待遇要显著高于上述股份行理财子,且仅要求3年以上权益投资经历,业绩要求则在市场前60%。

图片来源:第三方招聘网站

周毅钦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拉开投资业绩差距的主要战场在二级市场权益类投资,而固收类的投资回报本身差距并不明显,在目前未出现明显大范围信用不良情况下,传统的固收类产品很难明显区分投资经理的专业水平和研究实力。因此,理财子公司更愿意招揽创造更多投资回报的优秀权益类基金经理和行业研究员,但是和公募基金相比,理财子公司的市场化竞争相对较弱,自然也无法给出和投资业绩挂钩更直接、更激进的薪酬回报。

三、市场化机制难题待解

资管机构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竞争,拥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资管机构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而建立市场化机制是培养、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中之重。

然而,在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之前,理财子公司仍处于“清旧”(处置存量资产)和“立新”(发行新的净值化产品)业务并行阶段,由于仍然承担着存量业务的管理职责,经营绩效很难新老划断、清晰核算,业内人士认为,这也是阻碍银行理财子公司市场化机制建立的掣肘之一。

上市银行披露的业绩数据显示,银行理财子公司全部实现盈利,其中招银理财凭借24亿元的净利润遥遥领先。然而,此前界面新闻也报道,如此之高的净利润,主要是由于招行将旗下规模庞大的符合资管新规的老产品委托给招银理财管理所致。

正因如此,周毅钦一针见血地指出,理财子公司目前还需要母行不断给予资源,其取得的成绩究竟是投资业绩驱动还是母行营销驱动,仍然要打一个大问号。

由于无法突破母行薪酬体系,“招人难”、“留人难”已成为理财子公司成长的烦恼。除了权益一把手出走外,部分理财子投研人员也开始往同业中薪酬激励更好的理财子公司涌动。

一位大行理财子公司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透露,其所在的公司待遇在同业中是出了名的低,行内部分首批通过内部选拔去理财子的投研岗同事已经跳槽。“据我所知大部分跳去了股份制理财子,与国有大行相比,股份行理财子市场化程度更高,待遇也好一些。”

目前来看,招银理财、光大理财在市场化架构搭建上比较积极主动。据了解,招银理财员工数量超过400人,在众多理财子公司中居首,几乎是一个“颈部”基金公司的人员配置规模,其中权益直投部门近20人。光大理财则从公募基金、券商、保险等行业挖掘人才,截至目前共有员工170余人,其中大部分员工来自于国有和股份制银行、头部公募基金、头部券商等主流金融机构。

然而,目前理财子公司主体多由银行资管部门平移而来,且仍主要服务于母行客户,因此市场化建设不仅要考虑薪酬体制等现实因素,还要解决如何让重金挖来的外部人才尽快与母行文化匹配的问题。

除了招银理财权益产品更换投资经理外,光大理财发行的三只权益类产品中已有两只更换了投资经理(另一只是挂钩指数的被动型权益产品)。

去年12月,光大理财公告称,“阳光红卫生安全主题精选”投资经理由翟志金变更为方伟宁,而这距离该产品成立仅仅半年时间。与此同时,该公司另一只权益产品“阳光红ESG行业精选”也于近期公告称,因原投资经理吴云峰工作调整,产品的投资经理变更为方伟宁。

公开资料显示,光大理财上述投资经理均具有公募基金或卖方研究背景。其中,翟志金此前在美国TradeStation、中金公司任职。吴云峰曾在泰达宏利基金、嘉实基金等基金公司担任基金经理。接任的方伟宁此前曾在方正富邦基金担任基金经理,2020年10月加盟光大理财。

尽管更换原因并未公示,但此前界面新闻也报道过,上述两只产品均表现不佳,一季度净值大幅跑输业绩基准。

“目前大多数银行理财子投研团队仍以银行内部人士为主,缺乏公募基金那样强大且完备的研究团队提供投研支持,基金经理单打独斗也很难把产品业绩做好。另一方面,公募基金和银行理财子公司投资风格、风控体系方面差异比较大,即便基金经理在基金公司干得好,去银行理财子也可能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越早向市场化靠拢的理财子,越可能抢得发展先机,在吸引人才和扩张业务方面都会有先发优势。然而,目前理财子业务更多的还是来源于母行,理财子引进的人才需要考虑是否与母行文化理念相容。”北京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教师黄秋彬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建信理财总裁谢国旺在近期举办的光大年度投资论坛上公开表示,过去两年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外部市场而是内部,以建信理财的人才建设举例,目前公司64%的人员是来自于建行系统外,如何既利用到市场化的人事智慧,又使其能融合到建行文化,乃至服务母行,文化的融合是个难题。

四、权益能力是打造差异化竞争的核心

由于理财子公司权益投资业务几乎是从零开始,出于风险控制等原因,理财子公司发行权益类理财的意愿往往也较为薄弱。

“我们首要考虑的是服务母行的客户,围绕客户的需求去设计产品,而不是推出可能会导致客户流失的产品。”一位大行理财子公司权益负责人直言。

由于银行客户传统观念上认为银行理财产品就该保本,他坦言压力山大,“最近也有发行权益产品的计划,但今年以来股市震荡,产品不好发,更不好做,现在仍处于观望状态。”

一位股份制行理财子公司研究员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加上今年新招的应届生在内,他所在的权益团队目前共有7人。“之前从公募挖了个高管过来当副总裁,主要分管权益这块,但是具体的研究肯定是我们做,目前主要跟公募基金、券商研究所合作,未来肯定会发权益产品,但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也有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已经走出第一步,在委外或直投的基础上,率先发行了权益类理财产品。

截至当前,共有5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合计发行了9只权益类理财产品,包括光大理财、招银理财、华夏理财、宁银理财、信银理财等股份行和城商行理财子。但仅有光大理财、招银理财开展了股票直投,其他理财子发行的权益类产品主要以FOF、MOM为主。

中国理财网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存续的FOF型理财产品总共156只,其中理财子公司发行的FOF产品共127只,占比达81.4%。

光大银行与波士顿咨询联合发布的《中国资产管理市场2020》报告显示,从资产配置结构上,银行理财子公司当前权益类资产占比仅2.3%。同时,超过八成的国有、城商行系理财子公司股票投资以委外合作为主,股票池暂未建仓的理财子数量占比超过七成。

黄大智认为,从客群风险偏好来看,短期内银行理财子公司可能仍以“固收+”类产品为主,但随着客群年轻化以及风险偏好的上移,增配权益类资产是大势所趋,也是打造理财子公司差异化竞争能力的必经之路。

“银行理财子需要重塑薪酬激励制度对标公募基金,投资方式也将从委外向直投过渡,一方面可以省去一大笔委外的费用,另一方面,不自建权益投资能力,未来肯定竞争不过公募基金。毕竟,资管领域还是凭业绩说话。”黄大智表示。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深度】银行理财子公司被困:一把手离任、投资经理下课......权益投资有多难?

作为资管新规催生下的后浪,在后非标时代,如何快速搭建权益类投研体系,提升投资管理能力,是走向独立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记者 | 胡颖君

编辑 | 宋烨珺

“希望银行理财子的薪资待遇能早日赶上公募基金。”

一年多前,在上海陆家嘴举办的某资管论坛一场圆桌讨论中,主持人请几位银行理财子公司负责人 “用一句话表达对理财子的未来寄语。”彼时尚担任交银理财权益部门一把手的王建华说出了上述这句“肺腑心声”,引得台下大笑。现在,王建华已经离开交银理财,他的新身份是信达澳银副总经理。

王建华的“转身”并不是个例。招银理财权益部负责人朱红裕也已于近期卸任;光大理财旗下两只主动权益类产品投资经理则因业绩不佳而惨遭“下课”。

作为资管新规催生下的后浪,在后非标时代,如何快速搭建权益类投研体系,提升投资管理能力,是走向独立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权益部门一把手人事变动、权益产品投资经理频繁更换,暴露了银行理财子公司当前怎样尴尬的处境?

一、权益负责人纷纷离任

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中流砥柱们没能抵住“诱惑”。

今年3月,信达澳银基金在官网发出公告,自3月29日起,王建华开始担任信达澳银基金副总经理,分管固定收益部。5月20日,信达澳银新财富混合(003655)增聘新基金经理王建华管理。

作为此前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的权益负责人,王建华跳槽去中小基金公司主攻固收方向,并摇身一变成了债券基金经理,表面上看,这一身份转变似乎有些“令人费解”。

上海一位公募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依据王建华在交行的履历来看,他还是偏向固收背景。公开资料显示,王建华自2009年加入交通银行,历任交通银行苏州分行投资银行部、资管业务中心结构融资部、资本市场部,2019-2020年任交银理财权益部总经理。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目前交银理财权益部门仍以委外为主,并未开展股票直投。

“给到公司副总的级别,收入翻番的可能性很大,当然肯定也要背KPI,压力不会小。”上述公募人士表示。

无独有偶,招银理财权益投资负责人也于近期低调“转身”。

今年4月,招银理财旗下首支纯权益产品招卓沪港深精选周开一号权益类理财计划宣布更换投资经理,原投资经理朱红裕因“工作调整”,不再担任该产品的投资经理。

与王建华根正苗红的银行系出身不同,朱红裕一直游走于公募、私募等更市场化的机构。公开资料显示,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具有15年权益投资经验,2010年开始担任国投瑞银的基金经理,管理公募、专户产品,曾经多次荣获金牛奖。随后奔私,在红杉资本旗下证券私募弘尚资产担任首席投资官。

2019年,朱红裕加入招行资管部,并在招银理财成立后担任权益部总经理,负责带队管理招银理财权益直投部门。据华尔街见闻报道,目前朱红裕已不担任招银理财权益投资部总经理,该岗位目前待定。

二、“要求对标公募,薪酬却无法对标”

“投研岗缺人,但招人难啊。”一位大行理财子内部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坦言,跟总行比,独立出去的理财子公司薪酬待遇会有一定提升,但与公募基金等市场化机构相比薪资差距仍十分明显,特别这两年正是公募大年,两边待遇差距更加拉大了。

“公募基金是高度市场化的机构,放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高度专业、高度竞争和高度回报的行业。公募基金这二十多年在资本市场几度沉浮,基本上已经获得了一致认可,其净值规模不断创出历史新高。理财子公司脱胎于母行不久,短期内快速拉升收入水平较易造成商业银行体系内的薪酬收入结构失衡,所以现阶段必然无法突破母行薪酬桎梏。”金融监管研究院副院长周毅钦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翻看诸多银行理财子公司权益岗位的招聘信息,不难发现,招人要求几乎完全对标公募,薪酬却无法对标。

界面新闻记者在第三方招聘网站搜索发现,部分股份行理财子发布的投研岗位待遇的确较为可观,然而要求却也十分严苛。例如,某资产规模1.5万亿的理财子公司招聘权益投资经理岗,待遇35-55k*16薪,要求“清北复交的金融、财务、投资等相关专业,公募基金或资管背景出身,至少5年以上二级市场股票投资研究经验,过往投资业绩良好。”

图片来源:第三方招聘网站

“能达到这个要求的肯定是业绩不错的基金经理,年薪至少破百万了,不太可能会降薪去理财子。”上海一位中型公募基金内部人士表示。此外,对于业绩良好的基金经理而言,像去年市场行情好,年终奖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而理财子这块激励也比较小,综合来看,性价比较低。

横向对比来看,界面新闻记者搜索发现,某中部基金公司招聘权益基金经理,开出的价格是40-70k*24薪,待遇要显著高于上述股份行理财子,且仅要求3年以上权益投资经历,业绩要求则在市场前60%。

图片来源:第三方招聘网站

周毅钦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拉开投资业绩差距的主要战场在二级市场权益类投资,而固收类的投资回报本身差距并不明显,在目前未出现明显大范围信用不良情况下,传统的固收类产品很难明显区分投资经理的专业水平和研究实力。因此,理财子公司更愿意招揽创造更多投资回报的优秀权益类基金经理和行业研究员,但是和公募基金相比,理财子公司的市场化竞争相对较弱,自然也无法给出和投资业绩挂钩更直接、更激进的薪酬回报。

三、市场化机制难题待解

资管机构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竞争,拥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资管机构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而建立市场化机制是培养、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中之重。

然而,在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之前,理财子公司仍处于“清旧”(处置存量资产)和“立新”(发行新的净值化产品)业务并行阶段,由于仍然承担着存量业务的管理职责,经营绩效很难新老划断、清晰核算,业内人士认为,这也是阻碍银行理财子公司市场化机制建立的掣肘之一。

上市银行披露的业绩数据显示,银行理财子公司全部实现盈利,其中招银理财凭借24亿元的净利润遥遥领先。然而,此前界面新闻也报道,如此之高的净利润,主要是由于招行将旗下规模庞大的符合资管新规的老产品委托给招银理财管理所致。

正因如此,周毅钦一针见血地指出,理财子公司目前还需要母行不断给予资源,其取得的成绩究竟是投资业绩驱动还是母行营销驱动,仍然要打一个大问号。

由于无法突破母行薪酬体系,“招人难”、“留人难”已成为理财子公司成长的烦恼。除了权益一把手出走外,部分理财子投研人员也开始往同业中薪酬激励更好的理财子公司涌动。

一位大行理财子公司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透露,其所在的公司待遇在同业中是出了名的低,行内部分首批通过内部选拔去理财子的投研岗同事已经跳槽。“据我所知大部分跳去了股份制理财子,与国有大行相比,股份行理财子市场化程度更高,待遇也好一些。”

目前来看,招银理财、光大理财在市场化架构搭建上比较积极主动。据了解,招银理财员工数量超过400人,在众多理财子公司中居首,几乎是一个“颈部”基金公司的人员配置规模,其中权益直投部门近20人。光大理财则从公募基金、券商、保险等行业挖掘人才,截至目前共有员工170余人,其中大部分员工来自于国有和股份制银行、头部公募基金、头部券商等主流金融机构。

然而,目前理财子公司主体多由银行资管部门平移而来,且仍主要服务于母行客户,因此市场化建设不仅要考虑薪酬体制等现实因素,还要解决如何让重金挖来的外部人才尽快与母行文化匹配的问题。

除了招银理财权益产品更换投资经理外,光大理财发行的三只权益类产品中已有两只更换了投资经理(另一只是挂钩指数的被动型权益产品)。

去年12月,光大理财公告称,“阳光红卫生安全主题精选”投资经理由翟志金变更为方伟宁,而这距离该产品成立仅仅半年时间。与此同时,该公司另一只权益产品“阳光红ESG行业精选”也于近期公告称,因原投资经理吴云峰工作调整,产品的投资经理变更为方伟宁。

公开资料显示,光大理财上述投资经理均具有公募基金或卖方研究背景。其中,翟志金此前在美国TradeStation、中金公司任职。吴云峰曾在泰达宏利基金、嘉实基金等基金公司担任基金经理。接任的方伟宁此前曾在方正富邦基金担任基金经理,2020年10月加盟光大理财。

尽管更换原因并未公示,但此前界面新闻也报道过,上述两只产品均表现不佳,一季度净值大幅跑输业绩基准。

“目前大多数银行理财子投研团队仍以银行内部人士为主,缺乏公募基金那样强大且完备的研究团队提供投研支持,基金经理单打独斗也很难把产品业绩做好。另一方面,公募基金和银行理财子公司投资风格、风控体系方面差异比较大,即便基金经理在基金公司干得好,去银行理财子也可能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越早向市场化靠拢的理财子,越可能抢得发展先机,在吸引人才和扩张业务方面都会有先发优势。然而,目前理财子业务更多的还是来源于母行,理财子引进的人才需要考虑是否与母行文化理念相容。”北京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教师黄秋彬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建信理财总裁谢国旺在近期举办的光大年度投资论坛上公开表示,过去两年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外部市场而是内部,以建信理财的人才建设举例,目前公司64%的人员是来自于建行系统外,如何既利用到市场化的人事智慧,又使其能融合到建行文化,乃至服务母行,文化的融合是个难题。

四、权益能力是打造差异化竞争的核心

由于理财子公司权益投资业务几乎是从零开始,出于风险控制等原因,理财子公司发行权益类理财的意愿往往也较为薄弱。

“我们首要考虑的是服务母行的客户,围绕客户的需求去设计产品,而不是推出可能会导致客户流失的产品。”一位大行理财子公司权益负责人直言。

由于银行客户传统观念上认为银行理财产品就该保本,他坦言压力山大,“最近也有发行权益产品的计划,但今年以来股市震荡,产品不好发,更不好做,现在仍处于观望状态。”

一位股份制行理财子公司研究员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加上今年新招的应届生在内,他所在的权益团队目前共有7人。“之前从公募挖了个高管过来当副总裁,主要分管权益这块,但是具体的研究肯定是我们做,目前主要跟公募基金、券商研究所合作,未来肯定会发权益产品,但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也有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已经走出第一步,在委外或直投的基础上,率先发行了权益类理财产品。

截至当前,共有5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合计发行了9只权益类理财产品,包括光大理财、招银理财、华夏理财、宁银理财、信银理财等股份行和城商行理财子。但仅有光大理财、招银理财开展了股票直投,其他理财子发行的权益类产品主要以FOF、MOM为主。

中国理财网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存续的FOF型理财产品总共156只,其中理财子公司发行的FOF产品共127只,占比达81.4%。

光大银行与波士顿咨询联合发布的《中国资产管理市场2020》报告显示,从资产配置结构上,银行理财子公司当前权益类资产占比仅2.3%。同时,超过八成的国有、城商行系理财子公司股票投资以委外合作为主,股票池暂未建仓的理财子数量占比超过七成。

黄大智认为,从客群风险偏好来看,短期内银行理财子公司可能仍以“固收+”类产品为主,但随着客群年轻化以及风险偏好的上移,增配权益类资产是大势所趋,也是打造理财子公司差异化竞争能力的必经之路。

“银行理财子需要重塑薪酬激励制度对标公募基金,投资方式也将从委外向直投过渡,一方面可以省去一大笔委外的费用,另一方面,不自建权益投资能力,未来肯定竞争不过公募基金。毕竟,资管领域还是凭业绩说话。”黄大智表示。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