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明势资本黄明明:理想汽车的股票能持有多久就多久,至少10年以上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明势资本黄明明:理想汽车的股票能持有多久就多久,至少10年以上

在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看来,智能出行赛道是全球范围内未来10-20年最大的结构性机会,美国已经有了特斯拉,中国一定会跑出自己的公司。

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 鲁智高

没有人愿意错过这个万亿级市场。

据国家发改委预计,2025年全球联网汽车数量将接近7400万台,其中中国的联网汽车数量将达到2800万辆。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则预测,2035年中国智能汽车产业规模将超过2000亿美元,中国届时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智能汽车市场。

在政策、资本和市场的催化下,智能出行赛道越发火热。“对风险投资来说,智能出行赛道应该是十年一遇的机会,对中国汽车工业来说,则是百年一遇的机会。”在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看来,智能出行赛道是全球范围内未来10-20年最大的结构性机会,“这里面会产生的不是千亿美金的公司,而是万亿美金的公司。”

作为一家成立于2014年的投资机构,明势资本长期专注于科技驱动领域,在智能出行领域斩获颇丰。除了在天使轮就捕获小牛电动和理想汽车,更是连续七轮投资了理想汽车,单就这个项目就让他们的几只基金都收获了超高的回报。不过黄明明告诉界面新闻,对于理想汽车的股票,“能持有多久就多久,至少10年以上。”

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图片来源:受访者

在对智能出行领域的终局进行判断时,明势资本认为,未来的车实际上是人们的一个移动空间,“未来的智能汽车,80%的时间不是用在开车上,你在这个移动空间里,可以处理很多工作、娱乐和生活上的事情。”黄明明补充道,“这也是一个被IoT设备环绕,原子世界和数字世界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全新空间。”

以下为专访内容(有删改):

界面新闻:明势资本是唯一一家在天使轮时就投资了理想汽车的投资机构,并且连续投了7轮,当时为什么敢做出这个决定?

黄明明:2013到2014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红利见顶。我们那个时候就在持续思考,下一个全球范围内的结构性机会在哪里?具体当时从三个维度进行判断,第一,有没有核心技术出现了突破和拐点;第二,产品和用户需求会不会有重大变化;第三,当前两个条件满足时,关键还是看有没有真正的超级企业家,来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

我们认为人类社会是被能源技术的变革和信息技术的变更来推动,同时AI驱动的自动驾驶技术在过去几年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就判断在全球范围内,智能出行赛道未来会产生一个10-20年最大的结构性机会。再加上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链条几乎都分布在长三角,以及几乎只有中美两国有互联网、人机交互、自动驾驶等方面的大量技术人才,而美国已经有了特斯拉,所以中国一定会跑出自己的公司。

对风险投资来说,这应该是十年一遇的机会,对中国汽车工业来说,则是百年一遇的机会,这里面会产生的不是千亿美金的公司,而是万亿美金的公司。我们之所以重仓整个智能出行赛道,投资小牛电动和理想汽车,甚至布局整个产业链上下游,这是最大的核心逻辑。

同时,我和李想是十几年的朋友,虽然我们都看到了这个大的机会,但是当他准备从汽车之家出来创办理想汽车时,身边几乎所有的朋友都劝他不要做这个事情,因为太难了。不过当他找我们来聊这个事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肯定支持他。所以我们是理想汽车天使轮唯一的投资机构,并且连续投了七轮。对于理想汽车,我们计划还将继续持有至少10年以上,因为我们坚定地相信理想汽车未来是个千亿美金甚至万亿美金的公司。

界面新闻:除了个人交情,李想身上还有什么品质吸引了你?

黄明明:我们在智能出行赛道,只投超级企业家。当新物种出现时,能够创造出现象级产品的人,一定是超级产品经理,他需要对技术、产品和用户有深刻的洞见,我们认为李想就是这样的人。理想汽车只做一款产品,这需要无比大的勇气,背后是对消费者天才般的洞见,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用户最想要什么。

第二,他对于产品的认知是“非共识”。大家都做纯电动车,但理想汽车做的是增程式,这体现出李想对中国用户的深刻洞见。因为美国是75%的有车用户有固定的充电桩,但中国是75%的有车用户连固定的车位都没有,而且以现在的电池技术,没法解决用户的续航里程焦虑。理想汽车选择通过增程技术解决这个最难的问题,让用户没有里程焦虑,但是这个选择在融资的时候,也遇到了很多质疑和压力。不过李想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他觉得做的汽车是给用户使用,而不是给投资人看。这也是我们选择李想最核心的原因。

同时,李想是少有能看到智能电动车终局的人。非共识不是为了跟别人不一样而不一样,而是你真的能够看到事实背后的真相,并且敢于接受这个挑战,去做出跟别人不一样的决定。这个正确而难的决定是,做一款解决用户里程焦虑的车。

界面新闻:你觉得智能出行领域的终局是?

黄明明:理想汽车原来的名字叫车和家,当李想一说这个名字的时候,我就立刻明白了他的想法。我们认为,未来的车实际上是人们的一个移动空间。如果说人们使用智能手机时,80%的时间不是用来打电话,那我们觉得未来的智能汽车,80%的时间也不是用在开车上。你在这个移动空间里,可以处理很多工作、娱乐和生活上的事情,而且这也是一个被IoT设备环绕的原子世界和数字世界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全新空间。所以,这个也是我们对于智能汽车终局的判断。

界面新闻:现在不少互联网公司都在造车,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黄明明:现在是所有人都看到了智能出行这个最大的结构性机会。每一个特定的时代,最大的机会一定是被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所聚焦。不管是能源技术革命,还是车载芯片,以及自动驾驶算法,这些最先进的生产力都凝聚在智能电动车这一款产品上。作为这个时代有抱负的科技公司,怎么可能不去做车?不过问题是能不能做出一款真正好的产品,能不能把最优秀的人才整合到一个团队并且高效工作。最后能不能做出来,还是得靠产品说话。

界面新闻:你怎么看智能出行领域的公司在数据收集时面临的隐私和安全问题?

黄明明:这里面包含国家层面和用户层面。在国家层面,对于智能汽车收集的数据进行监管,有必要也非常正常,将来中国车企如果出海,也一定应该遵守当地法规对数据方面的要求。在用户层面,大家现在越来越关注隐私问题,所以车企也会非常注意这个问题。比如理想汽车就不会在车内安装任何摄像头和感知镜头,同时也会在显著位置告知用户关于隐私的条约,就是为了打消用户在这方面的担忧。

界面新闻:会从哪些维度判断要不要投一家公司?

黄明明:做投资是世界上最容易,同时也是最难的事情。把钱投出去很容易,但难的是你可能要对见过的99%的人say no。早期投资非常反人性,大多数人都认可的一个趋势,最后未必能真正跑出来,所以你要能抵住很多诱惑。

对于科技领域的投资,我们有三个最核心的维度。第一,要看到技术有核心性突破;第二,这个技术能够在超大市场前景的产品上落地;第三,最重要的是要有超级企业家能推动这个事情。

界面新闻:在投资了智能出行领域的创业公司后,明势资本可以提供哪些服务?

黄明明:我们会投所在领域里的领头羊企业,比如智能出行赛道,领头羊的企业是车企,因为它需要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上游所有供应链的企业都要围绕着它去做研发和生产。围绕整个产业链,包括电池、激光雷达、自动驾驶、车载芯片等,我们投了大概二三十家企业。一方面,我们会让这些公司和理想汽车这样的龙头企业进行潜在的合作交流,同时也会让这些公司彼此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不过,一家企业能不能成功,99.9%是靠企业家和企业本身。

界面新闻:那在智能出行领域,还有哪些投资机会?

黄明明:在智能出行领域,汽车正在从工业时代的产物,向电子时代的产品在演化。这里面与之相关的很多核心零部件,比如车载芯片、IGBT,以及高功率的充放电、充电基础设施、软件算法等,可能都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界面新闻:与其他投资机构相比,明势资本最大的不同之处是?

黄明明:我们的核心是长期专注。从成立之初,明势资本就专注在科技驱动的大赛道里,未来五到十年还是会专注在这个领域。投资行业永远不缺风口,但99%是伪风口。现在几乎没有投资机构说自己不投科技,但是投资是一个非常长线的事情,你能不能长期专注就非常重要。在当下这个时间点,可能所有人都是你的竞争对手,但再过五年,可能很多同行又转去看其他所谓的风口和热点去了,如果把时间拉到十年,可能就没有人是你的竞争对手了。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明势资本黄明明:理想汽车的股票能持有多久就多久,至少10年以上

在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看来,智能出行赛道是全球范围内未来10-20年最大的结构性机会,美国已经有了特斯拉,中国一定会跑出自己的公司。

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 鲁智高

没有人愿意错过这个万亿级市场。

据国家发改委预计,2025年全球联网汽车数量将接近7400万台,其中中国的联网汽车数量将达到2800万辆。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则预测,2035年中国智能汽车产业规模将超过2000亿美元,中国届时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智能汽车市场。

在政策、资本和市场的催化下,智能出行赛道越发火热。“对风险投资来说,智能出行赛道应该是十年一遇的机会,对中国汽车工业来说,则是百年一遇的机会。”在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看来,智能出行赛道是全球范围内未来10-20年最大的结构性机会,“这里面会产生的不是千亿美金的公司,而是万亿美金的公司。”

作为一家成立于2014年的投资机构,明势资本长期专注于科技驱动领域,在智能出行领域斩获颇丰。除了在天使轮就捕获小牛电动和理想汽车,更是连续七轮投资了理想汽车,单就这个项目就让他们的几只基金都收获了超高的回报。不过黄明明告诉界面新闻,对于理想汽车的股票,“能持有多久就多久,至少10年以上。”

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图片来源:受访者

在对智能出行领域的终局进行判断时,明势资本认为,未来的车实际上是人们的一个移动空间,“未来的智能汽车,80%的时间不是用在开车上,你在这个移动空间里,可以处理很多工作、娱乐和生活上的事情。”黄明明补充道,“这也是一个被IoT设备环绕,原子世界和数字世界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全新空间。”

以下为专访内容(有删改):

界面新闻:明势资本是唯一一家在天使轮时就投资了理想汽车的投资机构,并且连续投了7轮,当时为什么敢做出这个决定?

黄明明:2013到2014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红利见顶。我们那个时候就在持续思考,下一个全球范围内的结构性机会在哪里?具体当时从三个维度进行判断,第一,有没有核心技术出现了突破和拐点;第二,产品和用户需求会不会有重大变化;第三,当前两个条件满足时,关键还是看有没有真正的超级企业家,来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

我们认为人类社会是被能源技术的变革和信息技术的变更来推动,同时AI驱动的自动驾驶技术在过去几年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就判断在全球范围内,智能出行赛道未来会产生一个10-20年最大的结构性机会。再加上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链条几乎都分布在长三角,以及几乎只有中美两国有互联网、人机交互、自动驾驶等方面的大量技术人才,而美国已经有了特斯拉,所以中国一定会跑出自己的公司。

对风险投资来说,这应该是十年一遇的机会,对中国汽车工业来说,则是百年一遇的机会,这里面会产生的不是千亿美金的公司,而是万亿美金的公司。我们之所以重仓整个智能出行赛道,投资小牛电动和理想汽车,甚至布局整个产业链上下游,这是最大的核心逻辑。

同时,我和李想是十几年的朋友,虽然我们都看到了这个大的机会,但是当他准备从汽车之家出来创办理想汽车时,身边几乎所有的朋友都劝他不要做这个事情,因为太难了。不过当他找我们来聊这个事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肯定支持他。所以我们是理想汽车天使轮唯一的投资机构,并且连续投了七轮。对于理想汽车,我们计划还将继续持有至少10年以上,因为我们坚定地相信理想汽车未来是个千亿美金甚至万亿美金的公司。

界面新闻:除了个人交情,李想身上还有什么品质吸引了你?

黄明明:我们在智能出行赛道,只投超级企业家。当新物种出现时,能够创造出现象级产品的人,一定是超级产品经理,他需要对技术、产品和用户有深刻的洞见,我们认为李想就是这样的人。理想汽车只做一款产品,这需要无比大的勇气,背后是对消费者天才般的洞见,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用户最想要什么。

第二,他对于产品的认知是“非共识”。大家都做纯电动车,但理想汽车做的是增程式,这体现出李想对中国用户的深刻洞见。因为美国是75%的有车用户有固定的充电桩,但中国是75%的有车用户连固定的车位都没有,而且以现在的电池技术,没法解决用户的续航里程焦虑。理想汽车选择通过增程技术解决这个最难的问题,让用户没有里程焦虑,但是这个选择在融资的时候,也遇到了很多质疑和压力。不过李想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他觉得做的汽车是给用户使用,而不是给投资人看。这也是我们选择李想最核心的原因。

同时,李想是少有能看到智能电动车终局的人。非共识不是为了跟别人不一样而不一样,而是你真的能够看到事实背后的真相,并且敢于接受这个挑战,去做出跟别人不一样的决定。这个正确而难的决定是,做一款解决用户里程焦虑的车。

界面新闻:你觉得智能出行领域的终局是?

黄明明:理想汽车原来的名字叫车和家,当李想一说这个名字的时候,我就立刻明白了他的想法。我们认为,未来的车实际上是人们的一个移动空间。如果说人们使用智能手机时,80%的时间不是用来打电话,那我们觉得未来的智能汽车,80%的时间也不是用在开车上。你在这个移动空间里,可以处理很多工作、娱乐和生活上的事情,而且这也是一个被IoT设备环绕的原子世界和数字世界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全新空间。所以,这个也是我们对于智能汽车终局的判断。

界面新闻:现在不少互联网公司都在造车,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黄明明:现在是所有人都看到了智能出行这个最大的结构性机会。每一个特定的时代,最大的机会一定是被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所聚焦。不管是能源技术革命,还是车载芯片,以及自动驾驶算法,这些最先进的生产力都凝聚在智能电动车这一款产品上。作为这个时代有抱负的科技公司,怎么可能不去做车?不过问题是能不能做出一款真正好的产品,能不能把最优秀的人才整合到一个团队并且高效工作。最后能不能做出来,还是得靠产品说话。

界面新闻:你怎么看智能出行领域的公司在数据收集时面临的隐私和安全问题?

黄明明:这里面包含国家层面和用户层面。在国家层面,对于智能汽车收集的数据进行监管,有必要也非常正常,将来中国车企如果出海,也一定应该遵守当地法规对数据方面的要求。在用户层面,大家现在越来越关注隐私问题,所以车企也会非常注意这个问题。比如理想汽车就不会在车内安装任何摄像头和感知镜头,同时也会在显著位置告知用户关于隐私的条约,就是为了打消用户在这方面的担忧。

界面新闻:会从哪些维度判断要不要投一家公司?

黄明明:做投资是世界上最容易,同时也是最难的事情。把钱投出去很容易,但难的是你可能要对见过的99%的人say no。早期投资非常反人性,大多数人都认可的一个趋势,最后未必能真正跑出来,所以你要能抵住很多诱惑。

对于科技领域的投资,我们有三个最核心的维度。第一,要看到技术有核心性突破;第二,这个技术能够在超大市场前景的产品上落地;第三,最重要的是要有超级企业家能推动这个事情。

界面新闻:在投资了智能出行领域的创业公司后,明势资本可以提供哪些服务?

黄明明:我们会投所在领域里的领头羊企业,比如智能出行赛道,领头羊的企业是车企,因为它需要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上游所有供应链的企业都要围绕着它去做研发和生产。围绕整个产业链,包括电池、激光雷达、自动驾驶、车载芯片等,我们投了大概二三十家企业。一方面,我们会让这些公司和理想汽车这样的龙头企业进行潜在的合作交流,同时也会让这些公司彼此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不过,一家企业能不能成功,99.9%是靠企业家和企业本身。

界面新闻:那在智能出行领域,还有哪些投资机会?

黄明明:在智能出行领域,汽车正在从工业时代的产物,向电子时代的产品在演化。这里面与之相关的很多核心零部件,比如车载芯片、IGBT,以及高功率的充放电、充电基础设施、软件算法等,可能都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界面新闻:与其他投资机构相比,明势资本最大的不同之处是?

黄明明:我们的核心是长期专注。从成立之初,明势资本就专注在科技驱动的大赛道里,未来五到十年还是会专注在这个领域。投资行业永远不缺风口,但99%是伪风口。现在几乎没有投资机构说自己不投科技,但是投资是一个非常长线的事情,你能不能长期专注就非常重要。在当下这个时间点,可能所有人都是你的竞争对手,但再过五年,可能很多同行又转去看其他所谓的风口和热点去了,如果把时间拉到十年,可能就没有人是你的竞争对手了。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