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百岁翻译家许渊冲今日辞世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百岁翻译家许渊冲今日辞世

他从事文学翻译60余年,出版过100多本译作,涵盖从先秦到明清的历代经典。

2021年4月18日,北京大学举办“许渊冲先生翻译思想与成就研讨会”,庆祝其百岁眉寿,图为研讨会现场许渊冲讲话。(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北京大学教授、百岁翻译家许渊冲今日辞世,界面文化从许渊冲家属处证实了这一消息。

就在两个月前的4月18日,许渊冲迎来了自己的百岁寿辰,北京大学还特意举办了“许渊冲先生翻译思想与成就研讨会”为其庆贺。许渊冲出席了研讨会,还以“关关雎鸠”和“三民主义”的翻译为例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即便是到了百岁高龄,许渊冲依然坚持在做翻译工作,在研讨会上,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在致辞中说,许渊冲给自己制定的工作计划是每天要翻译1000字。

许渊冲主要从事文学翻译,他的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译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外名著。此外,他在中国古诗英译方面独具一格,终生致力于探索形成系统的韵体译诗方法与理论。

1921年4月18日,许渊冲出生于江西南昌。他的表叔熊式一就是一位翻译家,曾将剧目《王宝钏》译成英文,在英国上演时受到了英国戏剧家萧伯纳的接见。这对当时年幼的许渊冲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在《西南联大求学日记》一书里,许渊冲记载了自己在1938年以第7名的成绩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以及之后的经历。那时候,后来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杨振宁、李政道,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王希季、朱光亚、邓稼先等都是许渊冲的校友。

他第一次把中文诗翻译成英文就是在1939年,当时读联大一年级的他翻译了林徽因纪念徐志摩的现代诗《别丢掉》。“第一次译诗自得其乐,还有一点小小得意呢!”许渊冲在他的日记中写道。

在口译上的一次尝试可以追溯到1940年,陈纳德上校率领美国志愿空军第一大队,来到昆明援助中国抗日。在欢迎陈纳德将军的招待会上,翻译不知道该如何翻译“三民主义”一词,许渊冲当即站起来翻译到:“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民有,民治、民享)”。此后,许渊冲去往法国巴黎大学留学,3年之后回国任教,并在此期间结识了现在的夫人照君。

许渊冲从1956年开始出版译作。1983年他回到北京,任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兼英语系教授,开始致力于把唐诗、宋词、元曲翻译为英法韵文。翻译诗词的难处,在于炼字,经典好诗都追求一个“工”字。许渊冲译诗,既要工整押韵,又要境界全出,古典诗词有比喻、借代、拟人、对仗,译后的英法韵文中也要有比喻、借代、拟人、对仗,几乎到了苛刻的程度,唯恐糟蹋中国文化的好东西。他的老同学杨振宁说,“他特别尽力使译出的诗句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从本质上说,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做好的事,但他并没有打退堂鼓。” 此后,晦涩难懂的《诗经》、《道德经》等被译介到英法语国家,唐诗宋词也在他的笔下被呈现在世界读者面前。

在翻译思想上,许渊冲认为“三美——音美、意美、形美”是文学翻译的本体论,“三化——等化、浅化、深化”是方法论,而“三之——知之、好之、乐之”则是文学翻译的目的论。而在具体的翻译中,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要尽可能传达音美和形美,努力做到“三美齐备”,实现文化交流的互融共生。2017年电视节目《朗读者》中,90多岁的许渊冲缓缓讲述着自己对翻译的体悟,朗诵起自己1939年翻译的第一首诗:“一样是月明,一样是满(隔)山灯火,只是人不见,梦似的挂起。”白发老人眼中蕴含着的光芒和眼角的一丝泪光感染了电视机前的观众。

在九十岁出头时,许渊冲依然坚持每天单独出门骑车一小时,从北大骑到清华再骑回北大,有时候还会骑到颐和园。他喜欢喝可乐吃巧克力,但是却不爱喝茶。

有一次记者到家中采访,问他是否还和老朋友们有联系的时候,许渊冲不无感慨地说:“走了,多半都走了,我现在很难过。上次聚会我们五个人,朱光亚和王传纶已经走了,还剩下杨振宁、王希季我们三个,所以,很难的……”

参考资料

《“百岁少年”许渊冲:始终站在美这一边》.光明日报. https://wap.gmdaily.cn/article/pa7dd939d420148c9b98d95bb6f0a8c30.

《许渊冲:在诗意里骄傲地活》.中国青年报.

https://mp.weixin.qq.com/s/Jo6VykSTR1eu1DCL1jVFNQ.

《百岁翻译家许渊冲的传奇人生》.三联生活周刊.

https://mp.weixin.qq.com/s/YBmz6l6bLRoYOl2Ca4PI5w.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百岁翻译家许渊冲今日辞世

他从事文学翻译60余年,出版过100多本译作,涵盖从先秦到明清的历代经典。

2021年4月18日,北京大学举办“许渊冲先生翻译思想与成就研讨会”,庆祝其百岁眉寿,图为研讨会现场许渊冲讲话。(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北京大学教授、百岁翻译家许渊冲今日辞世,界面文化从许渊冲家属处证实了这一消息。

就在两个月前的4月18日,许渊冲迎来了自己的百岁寿辰,北京大学还特意举办了“许渊冲先生翻译思想与成就研讨会”为其庆贺。许渊冲出席了研讨会,还以“关关雎鸠”和“三民主义”的翻译为例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即便是到了百岁高龄,许渊冲依然坚持在做翻译工作,在研讨会上,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在致辞中说,许渊冲给自己制定的工作计划是每天要翻译1000字。

许渊冲主要从事文学翻译,他的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译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外名著。此外,他在中国古诗英译方面独具一格,终生致力于探索形成系统的韵体译诗方法与理论。

1921年4月18日,许渊冲出生于江西南昌。他的表叔熊式一就是一位翻译家,曾将剧目《王宝钏》译成英文,在英国上演时受到了英国戏剧家萧伯纳的接见。这对当时年幼的许渊冲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在《西南联大求学日记》一书里,许渊冲记载了自己在1938年以第7名的成绩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以及之后的经历。那时候,后来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杨振宁、李政道,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王希季、朱光亚、邓稼先等都是许渊冲的校友。

他第一次把中文诗翻译成英文就是在1939年,当时读联大一年级的他翻译了林徽因纪念徐志摩的现代诗《别丢掉》。“第一次译诗自得其乐,还有一点小小得意呢!”许渊冲在他的日记中写道。

在口译上的一次尝试可以追溯到1940年,陈纳德上校率领美国志愿空军第一大队,来到昆明援助中国抗日。在欢迎陈纳德将军的招待会上,翻译不知道该如何翻译“三民主义”一词,许渊冲当即站起来翻译到:“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民有,民治、民享)”。此后,许渊冲去往法国巴黎大学留学,3年之后回国任教,并在此期间结识了现在的夫人照君。

许渊冲从1956年开始出版译作。1983年他回到北京,任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兼英语系教授,开始致力于把唐诗、宋词、元曲翻译为英法韵文。翻译诗词的难处,在于炼字,经典好诗都追求一个“工”字。许渊冲译诗,既要工整押韵,又要境界全出,古典诗词有比喻、借代、拟人、对仗,译后的英法韵文中也要有比喻、借代、拟人、对仗,几乎到了苛刻的程度,唯恐糟蹋中国文化的好东西。他的老同学杨振宁说,“他特别尽力使译出的诗句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从本质上说,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做好的事,但他并没有打退堂鼓。” 此后,晦涩难懂的《诗经》、《道德经》等被译介到英法语国家,唐诗宋词也在他的笔下被呈现在世界读者面前。

在翻译思想上,许渊冲认为“三美——音美、意美、形美”是文学翻译的本体论,“三化——等化、浅化、深化”是方法论,而“三之——知之、好之、乐之”则是文学翻译的目的论。而在具体的翻译中,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要尽可能传达音美和形美,努力做到“三美齐备”,实现文化交流的互融共生。2017年电视节目《朗读者》中,90多岁的许渊冲缓缓讲述着自己对翻译的体悟,朗诵起自己1939年翻译的第一首诗:“一样是月明,一样是满(隔)山灯火,只是人不见,梦似的挂起。”白发老人眼中蕴含着的光芒和眼角的一丝泪光感染了电视机前的观众。

在九十岁出头时,许渊冲依然坚持每天单独出门骑车一小时,从北大骑到清华再骑回北大,有时候还会骑到颐和园。他喜欢喝可乐吃巧克力,但是却不爱喝茶。

有一次记者到家中采访,问他是否还和老朋友们有联系的时候,许渊冲不无感慨地说:“走了,多半都走了,我现在很难过。上次聚会我们五个人,朱光亚和王传纶已经走了,还剩下杨振宁、王希季我们三个,所以,很难的……”

参考资料

《“百岁少年”许渊冲:始终站在美这一边》.光明日报. https://wap.gmdaily.cn/article/pa7dd939d420148c9b98d95bb6f0a8c30.

《许渊冲:在诗意里骄傲地活》.中国青年报.

https://mp.weixin.qq.com/s/Jo6VykSTR1eu1DCL1jVFNQ.

《百岁翻译家许渊冲的传奇人生》.三联生活周刊.

https://mp.weixin.qq.com/s/YBmz6l6bLRoYOl2Ca4PI5w.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