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电影节】2020年长三角电影票房达52亿元,下一步如何加强合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电影节】2020年长三角电影票房达52亿元,下一步如何加强合作?

三省一市如何在兼顾差异性的同时,实现资源互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如何助力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建设,核心环节又有哪些?

图片来源:上海国际电影节

记者 黄景源

长三角地区拥有丰厚的影视文化资源,也是中国影视产业的主要承载区域之一。2019年,长三角电影发行放映联盟落地,搭建了沪苏浙皖全方位的合作框架。

三省一市如何在兼顾差异性的同时,实现资源互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如何助力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建设?

2021年6月16日,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举办长三角电影合作论坛,六位影视企业代表探讨如何通过深层次合作,促进长三角电影产业的协同发展。

去年,在新冠疫情影响之下,全国影院停业长达六个月之久,给国内电影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面对困境,长三角地区影院积极开展自救,2020年长三角累计电影票房达到52亿元,占全国票房的四分之一。

讲起这段难忘的经历,浙江星光影视有限公司总经理、浙江星光电影院线有限公司总经理、浙江省电影放映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富海芳指出,长三角市场的快速复苏首先要归功于中国电影人众志成城、积极乐观的决心:“那个时候网上网下都很热闹,大家相互鼓劲打气,给了我们很多信心。”

此外,他认为防控措施的及时到位,政府部门的政策扶持,以及各院线的主动自救也功不可没,促使观众放心、安心地重新走近熟悉的电影院里。他尤为感激那些在特殊时期愿意上档的影片方。

幸福蓝海影视文化集团副总经理、江苏幸福蓝海影院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斌表示,疫情带来的这场“危机”,反而坚定了大家对电影市场长期看好的信心。

他透露,尽管在疫情冲击之下,江苏省内确实有个别影院关门歇业,但与此同时,2020年江苏省内影院总量还是保持了增长态势,“2019年疫情之前大概有930多家影院,到2020年底,这个数字超过了1000家,大家对整个市场是长期看好的,电影市场发展也是向好的趋势。”

沃思达中国集团执行总裁、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协会副会长王奂则以“大浪淘沙”来形容疫情给整个行业带来的改变,“前些年出现投资过热的时候,一批不太规范的经营者涌了进来,而现在投资过热的浪潮退去,坚守下来的人,都是有着英雄主义色彩的。”

王奂表示,在后疫情时代,他们会更加专注于中国电影市场的投入,“我们说在三四年前,当资本涌入的时候,我们投入的10块钱相当于现在1块钱,我们现在的投入可能达到以前10倍的效用,我相信这些英雄主义者、长期主义者是能够把这个行业变得更加繁荣。”

宁波市电影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郑开颜则表示,这场疫情让长三角的电影人更加明白和珍惜抱团取暖的意义,加速推动了长三角电影行业的深度合作。

从共同抗击疫情影响,到“一带一路”电影周的展映合作,长三角电影合作已摸索出一些成功经验和模式,但在统一机制和细分市场上,仍留有许多空间和潜力尚待挖掘。

对此,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理事夏纯仁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尽快建立协调机制,尤其是面对重大公共事件,能及时互通信息,分享经验,统一决策;二是打造长三角地区的电影资源共享平台,形成一体化产业群。

苏州电影业协会监事长、执行会长张江林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长三角电影合作在细分市场上还大有可为,比如沪剧电影《挑山女人》就曾在长三角地区获得了不俗的票房表现。“类似的戏曲电影、动画电影、儿童电影,这种分行业、分类别的专业化影院或者是专业化院线的推广,是很有潜力和市场的。下一步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何把资源整合起来,合理地配置,更好地推动。”

王奂则表示,长三角拥有最优质的观影土壤和最热情的观影人群,应当在影院经营的差异化上有所突破。他表示,国际上很多院线已经不再把电影放映当成单一的经营模式。“他们讨论更多的是卖品,比如怎么样去做餐饮的服务、衍生品的销售,包括其它多样化的经营。”

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长三角电影行业职业化和系统化的人才依然缺少。

对此,富海芳表认为,职业化人才就是“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好做精”,这和生产手表一样的,如果零部件做不出来,依然是没用的。

而对系统性人才的培养,富海芳认为需要更宽广的视野。“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吸取西方的经验,一定是水土不服,我们需要全面的、系统性的人才,把中国电影如何做大做强的深层次理论搞清楚讲明白。”他还提到,系统性人才的培养必须包括项目开发、市场营销、创新模式和高新技术等方面。

张江林也分享了苏州在动画产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他呼吁长三角影视行业应当尽快建立统一的规范,鼓励人才的合理流动,同时防止不正当的恶性竞争。

郑开颜则表示,当前的电影人才培养体系里,专业的市场经营人才培养依然薄弱。“现在互联网一来,不需要所谓的营销推广了,大家就只关注这些平台怎么打分。实际上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我觉得互联网只不过是一个渠道,一个平台,而不能替代其它的市场推广。”她表示,未来的市场经营人才必须要有创新性的眼光和能力。

王奂则把视角放大到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他表示改革开放的坚持和深化,当下越来越多的海外影视公司前来中国开设办事处,应该抓住这一机遇。“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契机,国内稳定的政策土壤和长三角地区发达的文化经济,对国际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还是非常大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国电影

  • 主投电影《第二十条》带来“开门红”,光线传媒预计分得超4亿元营收
  • 《飞驰人生2》《热辣滚烫》《第二十条》预售票房破六千万,春节档背后上市公司都有谁?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电影节】2020年长三角电影票房达52亿元,下一步如何加强合作?

三省一市如何在兼顾差异性的同时,实现资源互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如何助力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建设,核心环节又有哪些?

图片来源:上海国际电影节

记者 黄景源

长三角地区拥有丰厚的影视文化资源,也是中国影视产业的主要承载区域之一。2019年,长三角电影发行放映联盟落地,搭建了沪苏浙皖全方位的合作框架。

三省一市如何在兼顾差异性的同时,实现资源互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如何助力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建设?

2021年6月16日,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举办长三角电影合作论坛,六位影视企业代表探讨如何通过深层次合作,促进长三角电影产业的协同发展。

去年,在新冠疫情影响之下,全国影院停业长达六个月之久,给国内电影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面对困境,长三角地区影院积极开展自救,2020年长三角累计电影票房达到52亿元,占全国票房的四分之一。

讲起这段难忘的经历,浙江星光影视有限公司总经理、浙江星光电影院线有限公司总经理、浙江省电影放映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富海芳指出,长三角市场的快速复苏首先要归功于中国电影人众志成城、积极乐观的决心:“那个时候网上网下都很热闹,大家相互鼓劲打气,给了我们很多信心。”

此外,他认为防控措施的及时到位,政府部门的政策扶持,以及各院线的主动自救也功不可没,促使观众放心、安心地重新走近熟悉的电影院里。他尤为感激那些在特殊时期愿意上档的影片方。

幸福蓝海影视文化集团副总经理、江苏幸福蓝海影院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斌表示,疫情带来的这场“危机”,反而坚定了大家对电影市场长期看好的信心。

他透露,尽管在疫情冲击之下,江苏省内确实有个别影院关门歇业,但与此同时,2020年江苏省内影院总量还是保持了增长态势,“2019年疫情之前大概有930多家影院,到2020年底,这个数字超过了1000家,大家对整个市场是长期看好的,电影市场发展也是向好的趋势。”

沃思达中国集团执行总裁、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协会副会长王奂则以“大浪淘沙”来形容疫情给整个行业带来的改变,“前些年出现投资过热的时候,一批不太规范的经营者涌了进来,而现在投资过热的浪潮退去,坚守下来的人,都是有着英雄主义色彩的。”

王奂表示,在后疫情时代,他们会更加专注于中国电影市场的投入,“我们说在三四年前,当资本涌入的时候,我们投入的10块钱相当于现在1块钱,我们现在的投入可能达到以前10倍的效用,我相信这些英雄主义者、长期主义者是能够把这个行业变得更加繁荣。”

宁波市电影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郑开颜则表示,这场疫情让长三角的电影人更加明白和珍惜抱团取暖的意义,加速推动了长三角电影行业的深度合作。

从共同抗击疫情影响,到“一带一路”电影周的展映合作,长三角电影合作已摸索出一些成功经验和模式,但在统一机制和细分市场上,仍留有许多空间和潜力尚待挖掘。

对此,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理事夏纯仁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尽快建立协调机制,尤其是面对重大公共事件,能及时互通信息,分享经验,统一决策;二是打造长三角地区的电影资源共享平台,形成一体化产业群。

苏州电影业协会监事长、执行会长张江林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长三角电影合作在细分市场上还大有可为,比如沪剧电影《挑山女人》就曾在长三角地区获得了不俗的票房表现。“类似的戏曲电影、动画电影、儿童电影,这种分行业、分类别的专业化影院或者是专业化院线的推广,是很有潜力和市场的。下一步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何把资源整合起来,合理地配置,更好地推动。”

王奂则表示,长三角拥有最优质的观影土壤和最热情的观影人群,应当在影院经营的差异化上有所突破。他表示,国际上很多院线已经不再把电影放映当成单一的经营模式。“他们讨论更多的是卖品,比如怎么样去做餐饮的服务、衍生品的销售,包括其它多样化的经营。”

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长三角电影行业职业化和系统化的人才依然缺少。

对此,富海芳表认为,职业化人才就是“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好做精”,这和生产手表一样的,如果零部件做不出来,依然是没用的。

而对系统性人才的培养,富海芳认为需要更宽广的视野。“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吸取西方的经验,一定是水土不服,我们需要全面的、系统性的人才,把中国电影如何做大做强的深层次理论搞清楚讲明白。”他还提到,系统性人才的培养必须包括项目开发、市场营销、创新模式和高新技术等方面。

张江林也分享了苏州在动画产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他呼吁长三角影视行业应当尽快建立统一的规范,鼓励人才的合理流动,同时防止不正当的恶性竞争。

郑开颜则表示,当前的电影人才培养体系里,专业的市场经营人才培养依然薄弱。“现在互联网一来,不需要所谓的营销推广了,大家就只关注这些平台怎么打分。实际上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我觉得互联网只不过是一个渠道,一个平台,而不能替代其它的市场推广。”她表示,未来的市场经营人才必须要有创新性的眼光和能力。

王奂则把视角放大到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他表示改革开放的坚持和深化,当下越来越多的海外影视公司前来中国开设办事处,应该抓住这一机遇。“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契机,国内稳定的政策土壤和长三角地区发达的文化经济,对国际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还是非常大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