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应该首先是一个合格的农批市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应该首先是一个合格的农批市场

农产品的实体贸易是在超过4000家农批市场内进行的,农批市场才是真实的大宗农产品交易场所。

最近,猪又满天飞了。据新华网消息,4月11日,猪肉价格冲上了4年多来的新高峰,大葱、大蒜价格同比翻番。同样是生鲜农产品,各地苹果却严重滞销,果农、果商亏损严重。一时间,上线生猪期货品种的呼声再起,苹果集中交易平台的作用则饱受质疑。

用金融工具稳定大宗商品价格是成熟市场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国内情况有所不同。近两年,国内以稳定大宗商品价格、服务实体贸易为宗旨的大宗商品集中交易行业巨震不断,恶性风险频发,金融工具显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边厢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那边厢交易场所纷纷关门歇业。之前的文章“农产品金融化:爬出泥潭,就是坦途”中概述了国内农产品金融化的情况,本文展开讨论深陷泥潭的农产品现货交易如何爬出来,然后要往哪里走。

一、陷入泥潭的不止是行业本身

中国期货市场创始人之一、中国农大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常清教授认为,我国大宗商品交易乱象的根源在于监管的缺失,将集中交易机械分成期货和现货,中央只监管期货,将现货交给地方政府。

常清教授一语中的。泛亚交易所危机爆发前,云南方面各有关机构利用红头文件、政府公告隔空交战,你来我往好不热闹,九龙治水最终导致洪水泛滥。大宗商品交易行业的问题很清楚,只是特色问题的破解一直都很难,陷入泥潭的不止是行业本身。

日前,国务院发文整肃互联网金融,媒体概括原则为“谁家孩子谁抱走”,可是家长失职当如何呢?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现货交易是国内的称谓,成熟的金融市场并没有如此区分,例如美国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就是一个多层次的整体市场,有各种周期的合约,交易所是公司制,客户需要什么交易就提供什么交易。由于发达国家成熟的期货市场是建立在坚实的现货交易交割基础上的,期现联动,所以其期货价格可以很好地反映现货价格,很好地实现套期保值功能,并广泛影响全球农产品价格。国内的期货市场则是单纯的远期合约,没有短期或现货合约,而且交割成本很高,事业单位制,为了降低系统风险,交易所希望大家都别交割才好。如此一来,其交易属性和价格影响力可想而知。

显然,市场对现货交易是有需求的,而且比期货交易更为基础,做好了会产生很大价值,国内唯一较好实现了期现结合的品种就是白糖。期货市场有期货交易,某糖网提供除此之外的其它交易,包括现货、近期、中期等交易,补足了期货市场所不能满足的货物融资、就近提货等更为基础的服务。然而,白糖的期现交易并未融合,监管也是割裂的。

眼下,泥潭之中的现货交易行业应该研究成熟市场内的同行,真正以服务实体贸易、服务客户为出发点,探索科学合理的交易服务模式,摒弃“博傻”路线和政商关系的靠山。国家层面一定是鼓励市场走向科学规范的,国内的主体如果不主动走沧桑正道,那么只会被外来的狼咬死。前几天,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最快明年在前海设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使中国大宗商品现货交易能够更好地发展。改革开放不只是一句口号!

三、放弃眼前的苟且,奔向远方的田野

农产品现货交易行业陷入泥潭,固然有监管失职之故,但爬出泥潭则全靠自己。时逢新一轮的“猪上天”、“蒜你狠”、“向前葱”,现货交易场所应该抓住时机,果断“割肉”,真正走进产地,走进田间地头,服务农民和批发商。

1、严打恶意操纵,拆除方便之门

现货交易已经享尽了监管漏洞所致的红利,攫取了巨大的利润,也积累了相当的风险,地方政府是又爱又怕。国家层面清理整顿的力度越来越大,交易场所要避免关门歇业,就要痛下决心,真的整改:坚决打击恶意操纵市场和内外勾结行为,防止出现系统风险;开放已有品种,回收上市企业特权,停止不对称交易;回收会员,严查恶意刷单,欺诈客户的行为;关停无法标准化定价的品种,关停体量过小的品种。

然而,技术从来不是问题,问题是人。那么好的政商关系,那么轻松的利润,真的放得下么?利益集团贪婪凶恶,又了解那么多内幕,真的敢动他们么?

2、拥抱农批市场,创造市场价值

美国的期货市场从来不喊服务实体经济,因为它是按经济规律来的,只有建立在实体贸易之上的金融市场才有价值,才能生存下去。国内的大宗商品交易场所缺少服务实体的基因,缺乏相关人才,都是高大上的金融人士,连批发市场都没进过,都不知道要服务谁。

农产品的实体贸易是在超过4000家农批市场内进行的,农批市场才是真实的大宗农产品交易场所。农批市场有三个主要功能:

(1)形成价格;

(2)提供跨区物流服务;

(3)批发商囤货,帮助生产者回本,分布式囤货,分散价格波动风险。

可以说农批市场是农产品生产供给的蓄水池,但是我国农批市场体系也面临着困境:

(1)非公益,收费高,推高了农产品流通成本;

(2)对手交易成本高,模式落后,面临生鲜电商冲击;

(3)欺行霸市现象普遍,不能完全自由交易;

(4)产品鱼龙混杂,品质难以保障,来源难以追溯,阻碍品牌溢价。

在北美、欧洲和东亚,农批市场跟电子化集中交易结合非常紧密,北美的农产品期现市场无缝联动,欧洲的互联网拍卖模式很发达,东亚则采取现场集中拍卖模式。

电子化集中交易可以很好地弥补农批市场体系的缺陷,农产品现货交易平台应主动出击,完善和替代其功能,帮助农批市场实现物流和投资的分离和专业化,真正创造市场价值,也是自我救赎:

(1)深入农批市场招商,以解决行业客户不足,价格无效的尴尬局面,可以考虑免费授予连锁农批市场运营商、区域中心市场运营商以新型会员资格,联合开发交易平台,共享物流设施等;

(2)进一步促进产销客户直接交易,减少交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向上下游延伸,把仓储物流与交易分离,把贸易和投资分离,与农批市场一起面对生鲜零售电商的冲击;

(3)欺行霸市是农批市场的顽疾,互联网交易则可以有效规避,前提是理清真正符合市场需要的标准化体系,若一味搞标准化偏离了客户实际需要就不好了;

(4)同一个品种在农批市场里也无法保障品质稳定,品牌产品既需要批发市场的服务,又受到普通产品的干扰,交易场所拥有大量的消费者,以品牌为标的的交易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其溢价。

3、结合实际国情,创新交易模式

面对农产品价格的无常波动,国内期货市场显然爱莫能助,品种少得可怜,交割成本高,交割时间不灵活。我国期货市场交易量连续领先世界,但是农业主体参与度很低,这固然与体制有关,但农业主体素质偏低,生产破碎化也是重要原因,期货作为高级金融工具无法有效发挥服务作用。现货交易则灵活得多,体量小得多,完全能够代替期货作为我国农产品贸易主要金融避险工具。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期货品种也并不都是全国性的大品种,而是有海量的区域品种、小品种、现货品种。国内现货交易场所应踏实研究我国农产品生产流通特点,先做一个合格的农批市场,光想搞投机,故意阻碍交收的场所必须关门歇菜啊。

(1)季节性订单交易

家庭是我国农业主要生产主体,将来也是中小型农场为主,他们回收成本需求迫切,缺乏抗风险能力,设施建设管理能力差,因此季节性订单交易可以帮助他们尽快回收成本,锁定价格和利润。订单农业是农产品生产流通的终极形态,一些品牌农产品已经具有订单化条件。

(2)现货合约和存货证券化

批发商囤货是保障季节性产品实现全年供应的基础,但是囤货风险很大,有时候会一夜暴富,但有时候也会倾家荡产。囤货投机客不仅给自己制造了巨大的风险,也迫使没有投机意向的囤了货的商户承担风险,又给民生带来很大冲击。

现货合约可以帮助批发商避险,但是前提是合约不能搞品牌化,要建成开放平台,搞多对多交易,上市企业需要缴纳天价“上市费”,成为一对多的专卖店,然后他再从散户身上把上市费收割回来。但是,一个问题是,即将颁布的《期货法》会怎么定性所谓的现货交易呢?

存货证券化可以有效分离囤货供给和投机获利的属性,批发商可以在集中交易场所一次性卖出,也可以零担买入维持实体贸易,而不用囤积大量货物,天天抱着定时炸弹睡觉。由于农产品产地比较分散,可以尝试同一品种产品在多个区域中心批发市场挂牌交易,形成当地市场,导入当地客户,即时申报,及时提货。

(3)互联网竞价批发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极大,很多区域品牌要跨区流通,多级农批市场体系交易成本太高,针对标准化程度高、产地集中的产品,可以探索互联网集中竞价批发模式,进而发展预拍卖和转让,注入金融属性。国内已经有不少品种在尝试,如云南花卉、福建茶叶等。2015年,我国农产品拍卖成交额30.04亿元,同比增长24.6%,实现连续三年快速增长。

4、断了的腿终究要接上

作为第三方交易平台,有责任保障流通产品的质量、物流服务。眼下稂莠不齐的交易场所没几个亲自把关质量检测的,都是让货主送检,更别说专业咨询了,也更别说物流配送服务了,零交收最省心。以红酒为例,国外红酒交易场所能够提供健全的服务体系,包括品质鉴定、营销推广、物流配送、财务审计等一系列的产业链服务。

不过,国内也有物流服务做得不错的,那就是白糖,值得同行学习。期货市场交割仓库有30个左右吧,而某糖网的配送仓点超过200个,当天交易,当天就近提货。

最后一句话:人间正道是沧桑,且行且珍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应该首先是一个合格的农批市场

农产品的实体贸易是在超过4000家农批市场内进行的,农批市场才是真实的大宗农产品交易场所。

最近,猪又满天飞了。据新华网消息,4月11日,猪肉价格冲上了4年多来的新高峰,大葱、大蒜价格同比翻番。同样是生鲜农产品,各地苹果却严重滞销,果农、果商亏损严重。一时间,上线生猪期货品种的呼声再起,苹果集中交易平台的作用则饱受质疑。

用金融工具稳定大宗商品价格是成熟市场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国内情况有所不同。近两年,国内以稳定大宗商品价格、服务实体贸易为宗旨的大宗商品集中交易行业巨震不断,恶性风险频发,金融工具显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边厢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那边厢交易场所纷纷关门歇业。之前的文章“农产品金融化:爬出泥潭,就是坦途”中概述了国内农产品金融化的情况,本文展开讨论深陷泥潭的农产品现货交易如何爬出来,然后要往哪里走。

一、陷入泥潭的不止是行业本身

中国期货市场创始人之一、中国农大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常清教授认为,我国大宗商品交易乱象的根源在于监管的缺失,将集中交易机械分成期货和现货,中央只监管期货,将现货交给地方政府。

常清教授一语中的。泛亚交易所危机爆发前,云南方面各有关机构利用红头文件、政府公告隔空交战,你来我往好不热闹,九龙治水最终导致洪水泛滥。大宗商品交易行业的问题很清楚,只是特色问题的破解一直都很难,陷入泥潭的不止是行业本身。

日前,国务院发文整肃互联网金融,媒体概括原则为“谁家孩子谁抱走”,可是家长失职当如何呢?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现货交易是国内的称谓,成熟的金融市场并没有如此区分,例如美国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就是一个多层次的整体市场,有各种周期的合约,交易所是公司制,客户需要什么交易就提供什么交易。由于发达国家成熟的期货市场是建立在坚实的现货交易交割基础上的,期现联动,所以其期货价格可以很好地反映现货价格,很好地实现套期保值功能,并广泛影响全球农产品价格。国内的期货市场则是单纯的远期合约,没有短期或现货合约,而且交割成本很高,事业单位制,为了降低系统风险,交易所希望大家都别交割才好。如此一来,其交易属性和价格影响力可想而知。

显然,市场对现货交易是有需求的,而且比期货交易更为基础,做好了会产生很大价值,国内唯一较好实现了期现结合的品种就是白糖。期货市场有期货交易,某糖网提供除此之外的其它交易,包括现货、近期、中期等交易,补足了期货市场所不能满足的货物融资、就近提货等更为基础的服务。然而,白糖的期现交易并未融合,监管也是割裂的。

眼下,泥潭之中的现货交易行业应该研究成熟市场内的同行,真正以服务实体贸易、服务客户为出发点,探索科学合理的交易服务模式,摒弃“博傻”路线和政商关系的靠山。国家层面一定是鼓励市场走向科学规范的,国内的主体如果不主动走沧桑正道,那么只会被外来的狼咬死。前几天,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最快明年在前海设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使中国大宗商品现货交易能够更好地发展。改革开放不只是一句口号!

三、放弃眼前的苟且,奔向远方的田野

农产品现货交易行业陷入泥潭,固然有监管失职之故,但爬出泥潭则全靠自己。时逢新一轮的“猪上天”、“蒜你狠”、“向前葱”,现货交易场所应该抓住时机,果断“割肉”,真正走进产地,走进田间地头,服务农民和批发商。

1、严打恶意操纵,拆除方便之门

现货交易已经享尽了监管漏洞所致的红利,攫取了巨大的利润,也积累了相当的风险,地方政府是又爱又怕。国家层面清理整顿的力度越来越大,交易场所要避免关门歇业,就要痛下决心,真的整改:坚决打击恶意操纵市场和内外勾结行为,防止出现系统风险;开放已有品种,回收上市企业特权,停止不对称交易;回收会员,严查恶意刷单,欺诈客户的行为;关停无法标准化定价的品种,关停体量过小的品种。

然而,技术从来不是问题,问题是人。那么好的政商关系,那么轻松的利润,真的放得下么?利益集团贪婪凶恶,又了解那么多内幕,真的敢动他们么?

2、拥抱农批市场,创造市场价值

美国的期货市场从来不喊服务实体经济,因为它是按经济规律来的,只有建立在实体贸易之上的金融市场才有价值,才能生存下去。国内的大宗商品交易场所缺少服务实体的基因,缺乏相关人才,都是高大上的金融人士,连批发市场都没进过,都不知道要服务谁。

农产品的实体贸易是在超过4000家农批市场内进行的,农批市场才是真实的大宗农产品交易场所。农批市场有三个主要功能:

(1)形成价格;

(2)提供跨区物流服务;

(3)批发商囤货,帮助生产者回本,分布式囤货,分散价格波动风险。

可以说农批市场是农产品生产供给的蓄水池,但是我国农批市场体系也面临着困境:

(1)非公益,收费高,推高了农产品流通成本;

(2)对手交易成本高,模式落后,面临生鲜电商冲击;

(3)欺行霸市现象普遍,不能完全自由交易;

(4)产品鱼龙混杂,品质难以保障,来源难以追溯,阻碍品牌溢价。

在北美、欧洲和东亚,农批市场跟电子化集中交易结合非常紧密,北美的农产品期现市场无缝联动,欧洲的互联网拍卖模式很发达,东亚则采取现场集中拍卖模式。

电子化集中交易可以很好地弥补农批市场体系的缺陷,农产品现货交易平台应主动出击,完善和替代其功能,帮助农批市场实现物流和投资的分离和专业化,真正创造市场价值,也是自我救赎:

(1)深入农批市场招商,以解决行业客户不足,价格无效的尴尬局面,可以考虑免费授予连锁农批市场运营商、区域中心市场运营商以新型会员资格,联合开发交易平台,共享物流设施等;

(2)进一步促进产销客户直接交易,减少交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向上下游延伸,把仓储物流与交易分离,把贸易和投资分离,与农批市场一起面对生鲜零售电商的冲击;

(3)欺行霸市是农批市场的顽疾,互联网交易则可以有效规避,前提是理清真正符合市场需要的标准化体系,若一味搞标准化偏离了客户实际需要就不好了;

(4)同一个品种在农批市场里也无法保障品质稳定,品牌产品既需要批发市场的服务,又受到普通产品的干扰,交易场所拥有大量的消费者,以品牌为标的的交易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其溢价。

3、结合实际国情,创新交易模式

面对农产品价格的无常波动,国内期货市场显然爱莫能助,品种少得可怜,交割成本高,交割时间不灵活。我国期货市场交易量连续领先世界,但是农业主体参与度很低,这固然与体制有关,但农业主体素质偏低,生产破碎化也是重要原因,期货作为高级金融工具无法有效发挥服务作用。现货交易则灵活得多,体量小得多,完全能够代替期货作为我国农产品贸易主要金融避险工具。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期货品种也并不都是全国性的大品种,而是有海量的区域品种、小品种、现货品种。国内现货交易场所应踏实研究我国农产品生产流通特点,先做一个合格的农批市场,光想搞投机,故意阻碍交收的场所必须关门歇菜啊。

(1)季节性订单交易

家庭是我国农业主要生产主体,将来也是中小型农场为主,他们回收成本需求迫切,缺乏抗风险能力,设施建设管理能力差,因此季节性订单交易可以帮助他们尽快回收成本,锁定价格和利润。订单农业是农产品生产流通的终极形态,一些品牌农产品已经具有订单化条件。

(2)现货合约和存货证券化

批发商囤货是保障季节性产品实现全年供应的基础,但是囤货风险很大,有时候会一夜暴富,但有时候也会倾家荡产。囤货投机客不仅给自己制造了巨大的风险,也迫使没有投机意向的囤了货的商户承担风险,又给民生带来很大冲击。

现货合约可以帮助批发商避险,但是前提是合约不能搞品牌化,要建成开放平台,搞多对多交易,上市企业需要缴纳天价“上市费”,成为一对多的专卖店,然后他再从散户身上把上市费收割回来。但是,一个问题是,即将颁布的《期货法》会怎么定性所谓的现货交易呢?

存货证券化可以有效分离囤货供给和投机获利的属性,批发商可以在集中交易场所一次性卖出,也可以零担买入维持实体贸易,而不用囤积大量货物,天天抱着定时炸弹睡觉。由于农产品产地比较分散,可以尝试同一品种产品在多个区域中心批发市场挂牌交易,形成当地市场,导入当地客户,即时申报,及时提货。

(3)互联网竞价批发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极大,很多区域品牌要跨区流通,多级农批市场体系交易成本太高,针对标准化程度高、产地集中的产品,可以探索互联网集中竞价批发模式,进而发展预拍卖和转让,注入金融属性。国内已经有不少品种在尝试,如云南花卉、福建茶叶等。2015年,我国农产品拍卖成交额30.04亿元,同比增长24.6%,实现连续三年快速增长。

4、断了的腿终究要接上

作为第三方交易平台,有责任保障流通产品的质量、物流服务。眼下稂莠不齐的交易场所没几个亲自把关质量检测的,都是让货主送检,更别说专业咨询了,也更别说物流配送服务了,零交收最省心。以红酒为例,国外红酒交易场所能够提供健全的服务体系,包括品质鉴定、营销推广、物流配送、财务审计等一系列的产业链服务。

不过,国内也有物流服务做得不错的,那就是白糖,值得同行学习。期货市场交割仓库有30个左右吧,而某糖网的配送仓点超过200个,当天交易,当天就近提货。

最后一句话:人间正道是沧桑,且行且珍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