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谷歌延迟淘汰第三方Cookies,是保护隐私之实还是行垄断之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谷歌延迟淘汰第三方Cookies,是保护隐私之实还是行垄断之事?

面对逐步发酵、濒临崩溃的“互联网隐私”困扰,巨头们开始“有所行动”。

文|执牛耳传媒 何龙

近年来,“保护隐私”成为全球互联网的热度关键词之一。鉴于大数据技术和AI智能等的日臻成熟,使得个人信息愈发“透明”。虽然助推了互联网营销的井喷式发展,但也带来了诸多隐忧,个人隐私信息被批量售卖、网络安全更是“不复存在”……

面对逐步发酵、濒临崩溃的“互联网隐私”困扰,巨头们开始“有所行动”。

今年5月,苹果在iOS14.5更新中推送了“应用跟踪透明度(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功能,开始收紧广告追踪服务。紧随其后,谷歌表示会在Play商店上推出一个名为“Safety section”的新功能, 探索针对Android的类似措施。

然而,迎来的最新消息是谷歌延迟淘汰第三方Cookies至2023年年末。Chrome浏览器将停止支持第三方Cookies的用户跟踪技术的消息早已在“圈内”广泛流传,但此番动作又比原定的时间推迟了两年,谷歌意欲何为?

01 “寡头”之苦,左右为难,延迟淘汰,或为后续创造可能

谷歌作为全球最大的数据广告平台、浏览器市场的领头羊以及手机操作系统的霸主,旗下的九大产品——安卓系统、Chrome浏览器、Gmail、谷歌搜索、谷歌网盘、谷歌地图、谷歌照片、谷歌娱乐商城和YouTube,均拥有超过10亿用户,是名副其实的全球互联网“寡头”。

九大产品、均超10亿用户!可以想像其“数据宇宙”将有多大,搜集能力将有多强!然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谷歌却成为了世界各地相关部门的调查对象。“寡头”之苦,实则是左右为难。

6月22日有消息称,欧盟将根据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审查谷歌的用户跟踪政策。与此同时,谷歌淘汰第三方Cookies的计划也面临一系列监管审查和隐私倡导者的抱怨,他们认为此举在保护用户数据方面还不够深入。

Cookies作为互联网吸引广告商的利器,也让广告商从中赚得盆满钵满。而“挡人财路”的谷歌,也受到了各路市场角色更明确的“针对”。

日前,欧盟委员会对谷歌开展的新一轮调查中,就涉及谷歌是否违反欧盟竞争规则,在“在线广告技术服务”中偏袒自己,损害竞争的广告技术服务提供商、广告商和在线出版商。

「执牛耳」发现,谷歌已经发现自己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谷歌越是加快淘汰第三方Cookies,就越是会损害其他广告商,越可能推高其“垄断”地位;反之,谷歌不淘汰第三方追踪服务,就有可能因为不保护用户隐私而受到批评和调查。

“延迟”淘汰,似乎是谷歌的无奈之举,但同时也为其后续的动作提供了各种可能性。

02 淘汰第三方、发展第一方,谷歌迷惑行为目的纯不纯?

谷歌延迟至2023年末全面停止使用第三方Cookies服务,看似是放缓了对互联网广告商的打击,也给广告代理商以喘息的机会,确实为各方的“后手”预留了快两年的时间。或是寻求替代解决方案或是与谷歌深度合作,这两年的时间,足够互联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谷歌的后续行为备足“借口”。

通过对谷歌公布的相关信息的梳理,「执牛耳」发现,谷歌并非“自绝后路”、想要完美地担负保护隐私之责,而是主动转变赛道,让自己拥有更为有利的双重身份——裁判员和运动员。

2020年,谷歌就提出了FLoC(联邦学习人群)的技术,用于识别一些行为相似的人群。这一技术将成为广告定向的技术基础,同时广告商仍可通过在谷歌系列产品中的第一方数据,定位他们的消费者数据库。

据了解,谷歌FLoC不会像Cookies一样跟踪单个用户的行为,而是把行为相似的用户分为同类群组。通过观察上网行为,给用户群组打一个个标签,再将标签展示给在线广告系统,广告系统依旧会根据这些标签进行比较精准的广告推送。

事实上,谷歌FLoC和第三方Cookies在数据获取流程上,看似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实则是数据权限由“多向一”的集中,让谷歌的话语权更加难以撼动。

如此,互联网个性化广告不会消失,个体的网络体验也不会有明显提升。

用“人群ID”替代“个体ID”、用第一方数据替代第三方Cookies,谷歌的操作是在保护隐私吗?答案不言自明。谷歌这种迷之行为,似乎是要为资金和数据回流到“自己的口袋”做足准备。

「执牛耳」认为,“此消彼长”将成为现实。当关闭Cookies,第三方数据势必逐渐枯竭、出现空余缺口,甚至出现真空地带,而第一方数据的价值也将会被放大和提升。处于弱势的第三方技术公司,本就难以与谷歌这样的科技巨头抗衡,这样一来,谷歌成为互联网领域的“集大成者”为期不远,其“垄断”地位或将更为稳固。

然而,在互联网隐秘的角落,广告市场依然硝烟弥漫、战火纷飞。

谷歌FLoC能否成功取代Cookies还有待时间验证。但就眼前,谷歌的小算盘已遭“围攻”。几乎所有浏览器和搜索引擎,微软Edge、Firefox、DuckDuckGo等统统站出来明确反对。

据新浪财经援引“CSDNnews”消息,Vivaldi浏览器就谷歌此举表示,无论具体将如何实现,我们都将不支持 FLoC API、并计划禁用它。因其并不能保护隐私,且谷歌偷摸着将自身的经济利益置于用户隐私之上。

谷歌FLoC独木难支、出师未捷,引得众多巨头联合抵制,原因何在?

「执牛耳」认为,谷歌意欲多赢,却动了很多人的蛋糕,是“各怀心事”罢了。

03 对未来做好准备,掌控自己命运是“无Cookies时代”唯一解决方案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似乎成了破局的“口诀”——对未来做好准备,掌握自己的命运,用足够的实力去应对,自然可以化险为夷,处之泰然。

「执牛耳」从数据连接平台LiveRamp了解到,谷歌的新闻证实,它将从第三方Cookies和未经验证的设备ID转向一个基于人的身份的世界,同时给行业更多的时间做准备。

毫无疑问,这个时间,足够给已经有准备的企业以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掘金动力。

无论是苹果iOS系统ATT服务,还是谷歌最终要淘汰的Cookies,其实质上,都是在倒逼广告商/品牌主降低对第三方Cookies的依赖程度。某种程度上,这是在逼着广告商将自身的命运把握在手中,告别过去一味基于用户隐私进行精准营销的时代。

新的营销环境势必形成新的营销方式。谷歌未来无第三方Cookies,广告商仍可以通过开放网络、移动、CTV和其他渠道与消费者进行联系并实现个性化营销。

苹果ATT收紧广告跟踪、谷歌淘汰第三方Cookies,将会开启一个新的营销时代——无Cookies,甚至无设备、无IP地址……时代的更迭中,任何“意外”都有可能发生,不管未来可能会出现怎样的规则亦或是设备的变化,现在都是加速向基于人的可寻址方向发展,并牢牢掌控自己命运的时候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谷歌延迟淘汰第三方Cookies,是保护隐私之实还是行垄断之事?

面对逐步发酵、濒临崩溃的“互联网隐私”困扰,巨头们开始“有所行动”。

文|执牛耳传媒 何龙

近年来,“保护隐私”成为全球互联网的热度关键词之一。鉴于大数据技术和AI智能等的日臻成熟,使得个人信息愈发“透明”。虽然助推了互联网营销的井喷式发展,但也带来了诸多隐忧,个人隐私信息被批量售卖、网络安全更是“不复存在”……

面对逐步发酵、濒临崩溃的“互联网隐私”困扰,巨头们开始“有所行动”。

今年5月,苹果在iOS14.5更新中推送了“应用跟踪透明度(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功能,开始收紧广告追踪服务。紧随其后,谷歌表示会在Play商店上推出一个名为“Safety section”的新功能, 探索针对Android的类似措施。

然而,迎来的最新消息是谷歌延迟淘汰第三方Cookies至2023年年末。Chrome浏览器将停止支持第三方Cookies的用户跟踪技术的消息早已在“圈内”广泛流传,但此番动作又比原定的时间推迟了两年,谷歌意欲何为?

01 “寡头”之苦,左右为难,延迟淘汰,或为后续创造可能

谷歌作为全球最大的数据广告平台、浏览器市场的领头羊以及手机操作系统的霸主,旗下的九大产品——安卓系统、Chrome浏览器、Gmail、谷歌搜索、谷歌网盘、谷歌地图、谷歌照片、谷歌娱乐商城和YouTube,均拥有超过10亿用户,是名副其实的全球互联网“寡头”。

九大产品、均超10亿用户!可以想像其“数据宇宙”将有多大,搜集能力将有多强!然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谷歌却成为了世界各地相关部门的调查对象。“寡头”之苦,实则是左右为难。

6月22日有消息称,欧盟将根据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审查谷歌的用户跟踪政策。与此同时,谷歌淘汰第三方Cookies的计划也面临一系列监管审查和隐私倡导者的抱怨,他们认为此举在保护用户数据方面还不够深入。

Cookies作为互联网吸引广告商的利器,也让广告商从中赚得盆满钵满。而“挡人财路”的谷歌,也受到了各路市场角色更明确的“针对”。

日前,欧盟委员会对谷歌开展的新一轮调查中,就涉及谷歌是否违反欧盟竞争规则,在“在线广告技术服务”中偏袒自己,损害竞争的广告技术服务提供商、广告商和在线出版商。

「执牛耳」发现,谷歌已经发现自己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谷歌越是加快淘汰第三方Cookies,就越是会损害其他广告商,越可能推高其“垄断”地位;反之,谷歌不淘汰第三方追踪服务,就有可能因为不保护用户隐私而受到批评和调查。

“延迟”淘汰,似乎是谷歌的无奈之举,但同时也为其后续的动作提供了各种可能性。

02 淘汰第三方、发展第一方,谷歌迷惑行为目的纯不纯?

谷歌延迟至2023年末全面停止使用第三方Cookies服务,看似是放缓了对互联网广告商的打击,也给广告代理商以喘息的机会,确实为各方的“后手”预留了快两年的时间。或是寻求替代解决方案或是与谷歌深度合作,这两年的时间,足够互联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谷歌的后续行为备足“借口”。

通过对谷歌公布的相关信息的梳理,「执牛耳」发现,谷歌并非“自绝后路”、想要完美地担负保护隐私之责,而是主动转变赛道,让自己拥有更为有利的双重身份——裁判员和运动员。

2020年,谷歌就提出了FLoC(联邦学习人群)的技术,用于识别一些行为相似的人群。这一技术将成为广告定向的技术基础,同时广告商仍可通过在谷歌系列产品中的第一方数据,定位他们的消费者数据库。

据了解,谷歌FLoC不会像Cookies一样跟踪单个用户的行为,而是把行为相似的用户分为同类群组。通过观察上网行为,给用户群组打一个个标签,再将标签展示给在线广告系统,广告系统依旧会根据这些标签进行比较精准的广告推送。

事实上,谷歌FLoC和第三方Cookies在数据获取流程上,看似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实则是数据权限由“多向一”的集中,让谷歌的话语权更加难以撼动。

如此,互联网个性化广告不会消失,个体的网络体验也不会有明显提升。

用“人群ID”替代“个体ID”、用第一方数据替代第三方Cookies,谷歌的操作是在保护隐私吗?答案不言自明。谷歌这种迷之行为,似乎是要为资金和数据回流到“自己的口袋”做足准备。

「执牛耳」认为,“此消彼长”将成为现实。当关闭Cookies,第三方数据势必逐渐枯竭、出现空余缺口,甚至出现真空地带,而第一方数据的价值也将会被放大和提升。处于弱势的第三方技术公司,本就难以与谷歌这样的科技巨头抗衡,这样一来,谷歌成为互联网领域的“集大成者”为期不远,其“垄断”地位或将更为稳固。

然而,在互联网隐秘的角落,广告市场依然硝烟弥漫、战火纷飞。

谷歌FLoC能否成功取代Cookies还有待时间验证。但就眼前,谷歌的小算盘已遭“围攻”。几乎所有浏览器和搜索引擎,微软Edge、Firefox、DuckDuckGo等统统站出来明确反对。

据新浪财经援引“CSDNnews”消息,Vivaldi浏览器就谷歌此举表示,无论具体将如何实现,我们都将不支持 FLoC API、并计划禁用它。因其并不能保护隐私,且谷歌偷摸着将自身的经济利益置于用户隐私之上。

谷歌FLoC独木难支、出师未捷,引得众多巨头联合抵制,原因何在?

「执牛耳」认为,谷歌意欲多赢,却动了很多人的蛋糕,是“各怀心事”罢了。

03 对未来做好准备,掌控自己命运是“无Cookies时代”唯一解决方案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似乎成了破局的“口诀”——对未来做好准备,掌握自己的命运,用足够的实力去应对,自然可以化险为夷,处之泰然。

「执牛耳」从数据连接平台LiveRamp了解到,谷歌的新闻证实,它将从第三方Cookies和未经验证的设备ID转向一个基于人的身份的世界,同时给行业更多的时间做准备。

毫无疑问,这个时间,足够给已经有准备的企业以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掘金动力。

无论是苹果iOS系统ATT服务,还是谷歌最终要淘汰的Cookies,其实质上,都是在倒逼广告商/品牌主降低对第三方Cookies的依赖程度。某种程度上,这是在逼着广告商将自身的命运把握在手中,告别过去一味基于用户隐私进行精准营销的时代。

新的营销环境势必形成新的营销方式。谷歌未来无第三方Cookies,广告商仍可以通过开放网络、移动、CTV和其他渠道与消费者进行联系并实现个性化营销。

苹果ATT收紧广告跟踪、谷歌淘汰第三方Cookies,将会开启一个新的营销时代——无Cookies,甚至无设备、无IP地址……时代的更迭中,任何“意外”都有可能发生,不管未来可能会出现怎样的规则亦或是设备的变化,现在都是加速向基于人的可寻址方向发展,并牢牢掌控自己命运的时候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