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左右你的头脑:类比思维的力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左右你的头脑:类比思维的力量

有效的类比需要具备5项标准:用熟悉事物解释不熟悉事物;强调相似性,隐藏差异性;识别有用的抽象概念;讲述连贯的故事;唤起情感共鸣。

所评图书:

书名:《创新的本能:类比思维的力量》

作者:(美)约翰·波拉克

译者:青立花、胡红玲、陆小虹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6年3月

今天的人们在回顾二战史时,常会提及盟军领导人罗斯福、丘吉尔以及纳粹头子希特勒,还有这些历史人物在重要历史时刻留下的“金句”。

丘吉尔就任英国首相后,很快迎来了敦刻尔克大撤退,形势无比危急,他在这种情况下发表演讲说,“如果我们在他(希特勒)面前站立起来,整个欧洲就会自由,世界人民就会朝着广阔的、阳光普照的高地走去。但是,如果我们失败了,全世界,包括美国,包括我们知道的、在乎的,都会沉入更邪恶、更漫长的深渊,一个借助于堕落科技的光芒而展开的新的黑暗世纪。”这番演讲被认为20世纪最为出色的战时演说,“朝着广阔的、阳光普照的高地走去”、“沉入(黑暗世纪)…深渊”构成了一组形象有力的类比。

丘吉尔的演讲,也引发了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响应。美国此时仍深受孤立主义影响,国内政治势力多倾向于对欧洲战事袖手旁观。罗斯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发出敦促,他以邻居家着火借用水管为例,以类比手法强调了援助英国的重要性,并指出邻居家着火时在借出水管时不必考虑收钱问题,借以指出即时援助的必要性。这一类比在逻辑上简单、明了、直观,对于美国公众理解支援英国抵抗德国法西斯起到了重要作用。

希特勒是20世纪,甚至人类有史以来最具蛊惑性的政治领袖,他也非常擅长使用类比。在解释纳粹德国的犹太人清除计划时,他将犹太人类比为病毒,而清除计划则成了所谓的免疫计划。此举在德国及德占区内赢得了大面积响应,反犹浪潮更加踊跃,人们将自身对于战争的恐惧、经济上的挫折、个体偏见和愤怒都倾注到了犹太人身上。

类比很有力量,在我们的日常话语,以及政治口号、法律论证、营销广告、故事寓言、公司标志、谚语等很多形式中广泛存在。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类比的力量其实不光是提供依据,而且还试图激发人们超越理性思维和成见,激发其强烈的情绪。“股神”沃伦·巴菲特在更多股民中留下的印象,是那句类比名句“只有退潮时,你才知道谁在裸泳”,这要比证券市场监管部门向股民推行的正规风险教育和宣传管用得多。

我们需要了解类比思维和手法,这是优化决策能力、识破误导干扰、增强说服沟通能力的重要基础。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演讲撰稿人、公共关系专家约翰·波拉克所著的《创新的本能:类比思维的力量》一书,以翔实案例和缜密分析,向读者引介了类比思维,有助于读者提高分析、决策、游说等多方面的能力。

追溯类比思维,其实可以发现,类比是人将新事物、新问题、新知识锁定对应已知内容的一种思维方式。借助类比,人才可能不断扩大和加速对世界的理解。约翰·波拉克说,类比就是模型,这是形成和操纵更抽象的心理表征的能力,早期人类的文字创造、艺术创作就来源于此;而我们在宣称“花费了时间”、“用完了时间”等表述时,其实也是在使用类比思维,因为时间本身是不可切割的,赋予时间内容和数量,是借用了其他领域的概念和方式。

书作者援引丹尼尔·卡尼曼在名作《思考,快与慢》一书中的观点,快速、本能、情感上发挥作用的系统1,总是要比符合逻辑、明确意识但较慢发挥作用的系统2,更为主动的切入人的头脑——避免努力思考,可以节省大脑能量。快速类比,帮助人们更快的认识问题(虽然认识所得很可能是错误的)。

类比的力量来自于对人的思维的快速建构。商业竞争、口头辩论、体育比赛,经常会被类比为战争,而各国政府在对付贫困、毒品、恐怖主义方面的压力时也常常使用“战争”、“开战”、“宣战”等词汇。这是非常高明的类比,当然,在特定情况下,也会局限人的思考,例如贫困问题,被界定为战争后,往往会导致人们将贫困成因简单化,并为不同贫困群体开出类似的脱困药方(把方案政策称为“药方”,这又是一个类比)。

类比可以促成创新。《创新的本能:类比思维的力量》书中讲述了约翰内斯·古登堡发明铅活字印刷(在古登堡之前的12世纪乃至更早,中国就发明了活字印刷,但历史学界普遍认为,古登堡的发明是独立完成的)的故事,该项后来被证明激活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伟大发明,恰恰来源于类比(古登堡从葡萄酒榨汁机运转方式得出的类比)。在后来,飞行器等其他重要发明,也多来源于发明家对类比的巧妙使用。到了现代,科技发明、科学发现被更多的纳入正式的科学研究室、企业研究所,由数量众多的、跨学科的科学家及工程师组成团队运作。请注意,跨学科合作恰好有效促成了跨学科的类比创新。

书中归纳指出,有效的类比需要具备5项标准:用熟悉事物解释不熟悉事物;强调相似性,隐藏差异性;识别有用的抽象概念;讲述连贯的故事;唤起情感共鸣。书作者也提醒指出,从古至今,都有一些深谙语言传播艺术的人擅长使用具有误导性但又能引起共鸣的类比,例如希特勒对犹太人的污蔑,以及近些年来一些国家的政治、商业人物将别国、移民类比为有害对象,等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左右你的头脑:类比思维的力量

有效的类比需要具备5项标准:用熟悉事物解释不熟悉事物;强调相似性,隐藏差异性;识别有用的抽象概念;讲述连贯的故事;唤起情感共鸣。

所评图书:

书名:《创新的本能:类比思维的力量》

作者:(美)约翰·波拉克

译者:青立花、胡红玲、陆小虹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6年3月

今天的人们在回顾二战史时,常会提及盟军领导人罗斯福、丘吉尔以及纳粹头子希特勒,还有这些历史人物在重要历史时刻留下的“金句”。

丘吉尔就任英国首相后,很快迎来了敦刻尔克大撤退,形势无比危急,他在这种情况下发表演讲说,“如果我们在他(希特勒)面前站立起来,整个欧洲就会自由,世界人民就会朝着广阔的、阳光普照的高地走去。但是,如果我们失败了,全世界,包括美国,包括我们知道的、在乎的,都会沉入更邪恶、更漫长的深渊,一个借助于堕落科技的光芒而展开的新的黑暗世纪。”这番演讲被认为20世纪最为出色的战时演说,“朝着广阔的、阳光普照的高地走去”、“沉入(黑暗世纪)…深渊”构成了一组形象有力的类比。

丘吉尔的演讲,也引发了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响应。美国此时仍深受孤立主义影响,国内政治势力多倾向于对欧洲战事袖手旁观。罗斯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发出敦促,他以邻居家着火借用水管为例,以类比手法强调了援助英国的重要性,并指出邻居家着火时在借出水管时不必考虑收钱问题,借以指出即时援助的必要性。这一类比在逻辑上简单、明了、直观,对于美国公众理解支援英国抵抗德国法西斯起到了重要作用。

希特勒是20世纪,甚至人类有史以来最具蛊惑性的政治领袖,他也非常擅长使用类比。在解释纳粹德国的犹太人清除计划时,他将犹太人类比为病毒,而清除计划则成了所谓的免疫计划。此举在德国及德占区内赢得了大面积响应,反犹浪潮更加踊跃,人们将自身对于战争的恐惧、经济上的挫折、个体偏见和愤怒都倾注到了犹太人身上。

类比很有力量,在我们的日常话语,以及政治口号、法律论证、营销广告、故事寓言、公司标志、谚语等很多形式中广泛存在。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类比的力量其实不光是提供依据,而且还试图激发人们超越理性思维和成见,激发其强烈的情绪。“股神”沃伦·巴菲特在更多股民中留下的印象,是那句类比名句“只有退潮时,你才知道谁在裸泳”,这要比证券市场监管部门向股民推行的正规风险教育和宣传管用得多。

我们需要了解类比思维和手法,这是优化决策能力、识破误导干扰、增强说服沟通能力的重要基础。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演讲撰稿人、公共关系专家约翰·波拉克所著的《创新的本能:类比思维的力量》一书,以翔实案例和缜密分析,向读者引介了类比思维,有助于读者提高分析、决策、游说等多方面的能力。

追溯类比思维,其实可以发现,类比是人将新事物、新问题、新知识锁定对应已知内容的一种思维方式。借助类比,人才可能不断扩大和加速对世界的理解。约翰·波拉克说,类比就是模型,这是形成和操纵更抽象的心理表征的能力,早期人类的文字创造、艺术创作就来源于此;而我们在宣称“花费了时间”、“用完了时间”等表述时,其实也是在使用类比思维,因为时间本身是不可切割的,赋予时间内容和数量,是借用了其他领域的概念和方式。

书作者援引丹尼尔·卡尼曼在名作《思考,快与慢》一书中的观点,快速、本能、情感上发挥作用的系统1,总是要比符合逻辑、明确意识但较慢发挥作用的系统2,更为主动的切入人的头脑——避免努力思考,可以节省大脑能量。快速类比,帮助人们更快的认识问题(虽然认识所得很可能是错误的)。

类比的力量来自于对人的思维的快速建构。商业竞争、口头辩论、体育比赛,经常会被类比为战争,而各国政府在对付贫困、毒品、恐怖主义方面的压力时也常常使用“战争”、“开战”、“宣战”等词汇。这是非常高明的类比,当然,在特定情况下,也会局限人的思考,例如贫困问题,被界定为战争后,往往会导致人们将贫困成因简单化,并为不同贫困群体开出类似的脱困药方(把方案政策称为“药方”,这又是一个类比)。

类比可以促成创新。《创新的本能:类比思维的力量》书中讲述了约翰内斯·古登堡发明铅活字印刷(在古登堡之前的12世纪乃至更早,中国就发明了活字印刷,但历史学界普遍认为,古登堡的发明是独立完成的)的故事,该项后来被证明激活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伟大发明,恰恰来源于类比(古登堡从葡萄酒榨汁机运转方式得出的类比)。在后来,飞行器等其他重要发明,也多来源于发明家对类比的巧妙使用。到了现代,科技发明、科学发现被更多的纳入正式的科学研究室、企业研究所,由数量众多的、跨学科的科学家及工程师组成团队运作。请注意,跨学科合作恰好有效促成了跨学科的类比创新。

书中归纳指出,有效的类比需要具备5项标准:用熟悉事物解释不熟悉事物;强调相似性,隐藏差异性;识别有用的抽象概念;讲述连贯的故事;唤起情感共鸣。书作者也提醒指出,从古至今,都有一些深谙语言传播艺术的人擅长使用具有误导性但又能引起共鸣的类比,例如希特勒对犹太人的污蔑,以及近些年来一些国家的政治、商业人物将别国、移民类比为有害对象,等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