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未来的汽车,你想要怎样科幻的驾驶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未来的汽车,你想要怎样科幻的驾驶舱?

当某一天我们打通了智能汽车和互联网的通道,或许就如同海中的小船看见灯塔一般。

还记得那台名叫Kitt(基特),来自1982-1986年播出的美剧《霹雳游侠》(Knight Rider)中的那辆会说话的汽车吗?当年这台Kitt凭借神通广大的威力、超酷的外形和温和幽默的台词成为观众心中的经典形象!在那个中国汽车工业还处在初级阶段的时期,多少人曾幻想这自己能拥有这么一台超级智能的汽车。

Kitt(基特)的大脑是名为“奈特2000”微型电脑,运算速度为十亿次/秒,并且它还拥有自我意识能和人类一样的思考、交流、学习、互动,这简直就是未来人工智能AI的模样。正因为它的强大,让人欲罢不能的对智能汽车产生了无尽的幻想。

一、汽车的昨天:

说到最早的汽车,很多年可能第一个会想到的是福特T型车,但它并非世界上第一辆车。真正的世界第一来自卡尔·弗里德里希·本茨(Karl Friedrich Benz),他在1885年早出了全世界第一辆使用汽油作为动力的三轮车,这也是“汽车”这个名称的由来。

用现在我们对于汽车的理解看来很简陋是不是?但这款其貌不扬的三轮汽车使用了785cc的四冲程汽油发动机,能输出0.89匹马力,时速达到15km/小时。并且它已经具备现代汽车的基本特点:电子点火、水冷循环、钢管车架、钢板弹簧悬挂、后轮驱动前轮转向、制动装置等。

然而世界上第一款汽车出现的太早,在还是依靠马车为主的时代中,它显得格格不入,甚至还会被人嘲笑成“怪物”。但时代总在发展,科技总在进步,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之后,它终于引来了爆发的时机,而引爆汽车行业的就是福特所推出的T型车。

 

历史上的1908年对于整个汽车行业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一年,福特利用价格低廉的T型车让汽车这个“怪物”真正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也让美国从此变成了“车论上的国家”。而福特T型车巨大成功的背后是其创始人亨利·福特(Henry Ford)的数项革新,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用流水线装配的大规模作业代替传统个体手工制作,从而大大提升产量并降低成本。

到了福特T型车这个时代,现代汽车的基本雏形已完全显现出来,比如:四轮悬挂、车身结构、传动系统等。现代汽车虽然早已进化得相当先进,但骨子里依然保持着T型车的样子,至少其基本的结构是延续了福特T型这样的早期汽车的样式。

二、特斯拉和无人驾驶汽车:

经历了百年的发展, 现代的汽车早已不是当初简陋的模样,机械性能方面的提升也的相当的巨大。但各厂家之间的竞争也让技术变得封闭,受制于车辆总线协议的约束,至今也没有第三方厂商能在汽车智能化方面做出突破。但近年来,我们也看到了特斯拉、谷歌Google这样的企业投身于汽车行业,在新的领域试图寻求突破。

说到特斯拉,你可能认为它不过是辆纯电动的新能源汽车而已,但你忽略了特斯拉其实应该算是一台智能汽车,因为它已经做到将车辆所有的功能都能集中控制的程度,其中包括对车辆各种信息的掌控、动力输出的调整、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控制等等,而至于什么娱乐导航之类的更加不在话下,驾驶者仅仅只需要通过中控上超大的屏幕和方向盘后面那块屏幕掌控整个车辆。而且在经历了多次的软件升级之后,特斯拉逐渐的实现了:导航服务、语音导航、巡航控制、防撞辅助、倒车辅助增强、车速辅助、智能温度预设、自动紧急制动、盲点警报、代客模式以3D导航等功能。

而最近的一次更新中,特斯拉加入了基于自动转向和自动变道为基础的自动驾驶功能,当然这项功能是建立在之前的辅助驾驶功能基础之上。系统利用早已在车身上配置好的摄像头和传感器来识别车道和周围的环境,然后通过由系统策略来决定车辆的加速、变道转向等操作,驾驶者甚至可以双手离开方向盘让车辆自主驾驶。但特斯拉的这套系统并非无人驾驶技术,因此在遇到复杂情况的时候,特斯拉依然会提示用户接管车辆驾驶的操作。

那么我们未来可以实现完全的车辆自主驾驶吗?答案是肯定的!比如谷歌正在开发中的全自动无人驾驶汽车Google Driverless Car。

谷歌无人驾驶汽车通过摄像机、雷达传感器和激光测距仪来“看到”其他车辆,并使用详细的地图来进行导航。另外车辆带有能测量车辆加速度、角速度等数据的传感器,结合GPS数据计算出车辆准确位置和动向,然后将摄像机和雷达、激光测距仪收集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处理,系统依据处理结果来作出判断。但目前在测试中,必须要有技术人员坐在驾驶座上,在有必要的时候随时接管对车辆的控制。

如果说谷歌Driverless Car代表着智能汽车的未来形态,那么特斯拉就是当前智能化走得最全面的产品,但他们和我们心目中的智能汽车还有着不小的差距,但起码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三、汽车智能市场现状:

面对汽车市场,谷歌和苹果两大巨头分别推出了各自的平台:android auto和Carplay,看起来功能强大十分牛掰,但它们都有个一个共同的问题存在:为适应不同品牌型号的不同前装主机,必须通过数据线、蓝牙等连接方式连接车辆主机和手机,并且连接之后手机无法使用。

由于前装主机多为定制产品,汽车厂商加入的功能越多则越是增加成本,那么除了愿意和谷歌和苹果合作的厂商之外,又有多少车辆原车的主机能支持android auto和Carplay呢?同时过于依赖智能手机也增加了用户使用上的不便,反正我是不喜欢让手机成摆设还要接上线缆的使用方式。

然而对于智能化产品来说,硬件反倒并不是主要的部分,其关键在于软件和应用的开发上,而这恰好是国内众多汽车后装品牌的短板。目前,在智能手机市场上曾经历过的“山寨”时代现在正在汽车后装市场重演,在Android平台和智能化大潮的冲击下,很多品牌都投身于所谓“智能化”车载设备的生产中,但正因为如此也让整个产业水平参差不齐。生产硬件的厂商基本上是无力对产品的系统进行足够的优化,而人性化的操作逻辑和符合驾驶者需求的UI更加无从谈起。而厂商们因为成本的考虑也不会花重金培养自己的软件开发团队来为自己的产品不断优化,因此使用起来让人觉得这不过就是一款嵌在车里的平板电脑而已。

四、YunOS对“互联网汽车”的探索:

就在本月25日,在第十四届北京国际车展上,搭载阿里YunOS的“全球首款量产互联网汽车”荣威RX5正式发布,这也是国内产生首次合作涉足智能化整车的一个尝试。

荣威RX5最大的亮点在于内置阿里YunOS for Car系统,系统完美的整合了智能化和互联网资源,可让同步将车辆数据和驾驶行为传输到云端并进行运算并将驾驶员所需要的信息反馈至车辆,比如同时可在中控大屏上显示地图全景、仪表屏幕中显示指示箭头、后视镜屏幕显示实时路况等。

YunOS融合阿里集团在大数据、云服务以及智能设备操作系统等多领域的技术成果,并且可搭载于智能手机、智能机顶盒、互联网电视、智能家居、智能车载设备、智能穿戴等多种智能终端。基于Linux研发,搭载自主研发的核心操作系统功能和组件,支持HTML5生态和独创的CloudCard应用环境,增强云端服务能力 。

YunOS for Car则是在YunOS基础上专为车辆使用而开发的系统,它拥有统一的风格个使用习惯,并且借助阿里强大的开发水平能为前装或后装市场的产品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实际上,YunOS for Car并不是刚刚才出现而已,它其实早已出现在后装市场中。比如去年JADO捷渡中国就已经和YunOS达成战略合作远界系列项目,联合开发互联网+全屏智能后视镜。在YunOS for Car的加持之下,用户可以在接入3G/4G网络之后可以在线使用各种App并支持Wifi热点功能,同时也让智能车载设备具有语义智能交互系统、主动安全行车系统、防碰撞报警技术和车道偏离报警技术等应用。通过与标准的OBD接口连接之后,还能从支持OBD协议的APP中获取车辆信息。如此一来,只要硬件厂商们选择了使用这款系统,那么都能给用户提供良好的体验,同时通过互联网也能让搭载这里设备的车辆做到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

五、回到未来:

对于未来的汽车,你想要这么科幻的驾驶舱?

还是下面温馨的场景?

或许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选择,但它们都离不开智能化和互联网的功劳,然而现在我们离理想中的世界还相差甚远。

当某一天我们打通了智能汽车和互联网的通道,或许就如同海中的小船看见灯塔一般。每一辆行驶在路上的智能汽车都紧密的和互联网联系在一起,智能汽车在强大的互联网智能操作系统帮助下从互联网中获取信息,通过强大的云计算功能和车载传感器实时了解周围的情况并做出判断,进而做到完全的自主驾驶。

当它能真正实现的时候,我们离未来应该就不远了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未来的汽车,你想要怎样科幻的驾驶舱?

当某一天我们打通了智能汽车和互联网的通道,或许就如同海中的小船看见灯塔一般。

还记得那台名叫Kitt(基特),来自1982-1986年播出的美剧《霹雳游侠》(Knight Rider)中的那辆会说话的汽车吗?当年这台Kitt凭借神通广大的威力、超酷的外形和温和幽默的台词成为观众心中的经典形象!在那个中国汽车工业还处在初级阶段的时期,多少人曾幻想这自己能拥有这么一台超级智能的汽车。

Kitt(基特)的大脑是名为“奈特2000”微型电脑,运算速度为十亿次/秒,并且它还拥有自我意识能和人类一样的思考、交流、学习、互动,这简直就是未来人工智能AI的模样。正因为它的强大,让人欲罢不能的对智能汽车产生了无尽的幻想。

一、汽车的昨天:

说到最早的汽车,很多年可能第一个会想到的是福特T型车,但它并非世界上第一辆车。真正的世界第一来自卡尔·弗里德里希·本茨(Karl Friedrich Benz),他在1885年早出了全世界第一辆使用汽油作为动力的三轮车,这也是“汽车”这个名称的由来。

用现在我们对于汽车的理解看来很简陋是不是?但这款其貌不扬的三轮汽车使用了785cc的四冲程汽油发动机,能输出0.89匹马力,时速达到15km/小时。并且它已经具备现代汽车的基本特点:电子点火、水冷循环、钢管车架、钢板弹簧悬挂、后轮驱动前轮转向、制动装置等。

然而世界上第一款汽车出现的太早,在还是依靠马车为主的时代中,它显得格格不入,甚至还会被人嘲笑成“怪物”。但时代总在发展,科技总在进步,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之后,它终于引来了爆发的时机,而引爆汽车行业的就是福特所推出的T型车。

 

历史上的1908年对于整个汽车行业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一年,福特利用价格低廉的T型车让汽车这个“怪物”真正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也让美国从此变成了“车论上的国家”。而福特T型车巨大成功的背后是其创始人亨利·福特(Henry Ford)的数项革新,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用流水线装配的大规模作业代替传统个体手工制作,从而大大提升产量并降低成本。

到了福特T型车这个时代,现代汽车的基本雏形已完全显现出来,比如:四轮悬挂、车身结构、传动系统等。现代汽车虽然早已进化得相当先进,但骨子里依然保持着T型车的样子,至少其基本的结构是延续了福特T型这样的早期汽车的样式。

二、特斯拉和无人驾驶汽车:

经历了百年的发展, 现代的汽车早已不是当初简陋的模样,机械性能方面的提升也的相当的巨大。但各厂家之间的竞争也让技术变得封闭,受制于车辆总线协议的约束,至今也没有第三方厂商能在汽车智能化方面做出突破。但近年来,我们也看到了特斯拉、谷歌Google这样的企业投身于汽车行业,在新的领域试图寻求突破。

说到特斯拉,你可能认为它不过是辆纯电动的新能源汽车而已,但你忽略了特斯拉其实应该算是一台智能汽车,因为它已经做到将车辆所有的功能都能集中控制的程度,其中包括对车辆各种信息的掌控、动力输出的调整、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控制等等,而至于什么娱乐导航之类的更加不在话下,驾驶者仅仅只需要通过中控上超大的屏幕和方向盘后面那块屏幕掌控整个车辆。而且在经历了多次的软件升级之后,特斯拉逐渐的实现了:导航服务、语音导航、巡航控制、防撞辅助、倒车辅助增强、车速辅助、智能温度预设、自动紧急制动、盲点警报、代客模式以3D导航等功能。

而最近的一次更新中,特斯拉加入了基于自动转向和自动变道为基础的自动驾驶功能,当然这项功能是建立在之前的辅助驾驶功能基础之上。系统利用早已在车身上配置好的摄像头和传感器来识别车道和周围的环境,然后通过由系统策略来决定车辆的加速、变道转向等操作,驾驶者甚至可以双手离开方向盘让车辆自主驾驶。但特斯拉的这套系统并非无人驾驶技术,因此在遇到复杂情况的时候,特斯拉依然会提示用户接管车辆驾驶的操作。

那么我们未来可以实现完全的车辆自主驾驶吗?答案是肯定的!比如谷歌正在开发中的全自动无人驾驶汽车Google Driverless Car。

谷歌无人驾驶汽车通过摄像机、雷达传感器和激光测距仪来“看到”其他车辆,并使用详细的地图来进行导航。另外车辆带有能测量车辆加速度、角速度等数据的传感器,结合GPS数据计算出车辆准确位置和动向,然后将摄像机和雷达、激光测距仪收集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处理,系统依据处理结果来作出判断。但目前在测试中,必须要有技术人员坐在驾驶座上,在有必要的时候随时接管对车辆的控制。

如果说谷歌Driverless Car代表着智能汽车的未来形态,那么特斯拉就是当前智能化走得最全面的产品,但他们和我们心目中的智能汽车还有着不小的差距,但起码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三、汽车智能市场现状:

面对汽车市场,谷歌和苹果两大巨头分别推出了各自的平台:android auto和Carplay,看起来功能强大十分牛掰,但它们都有个一个共同的问题存在:为适应不同品牌型号的不同前装主机,必须通过数据线、蓝牙等连接方式连接车辆主机和手机,并且连接之后手机无法使用。

由于前装主机多为定制产品,汽车厂商加入的功能越多则越是增加成本,那么除了愿意和谷歌和苹果合作的厂商之外,又有多少车辆原车的主机能支持android auto和Carplay呢?同时过于依赖智能手机也增加了用户使用上的不便,反正我是不喜欢让手机成摆设还要接上线缆的使用方式。

然而对于智能化产品来说,硬件反倒并不是主要的部分,其关键在于软件和应用的开发上,而这恰好是国内众多汽车后装品牌的短板。目前,在智能手机市场上曾经历过的“山寨”时代现在正在汽车后装市场重演,在Android平台和智能化大潮的冲击下,很多品牌都投身于所谓“智能化”车载设备的生产中,但正因为如此也让整个产业水平参差不齐。生产硬件的厂商基本上是无力对产品的系统进行足够的优化,而人性化的操作逻辑和符合驾驶者需求的UI更加无从谈起。而厂商们因为成本的考虑也不会花重金培养自己的软件开发团队来为自己的产品不断优化,因此使用起来让人觉得这不过就是一款嵌在车里的平板电脑而已。

四、YunOS对“互联网汽车”的探索:

就在本月25日,在第十四届北京国际车展上,搭载阿里YunOS的“全球首款量产互联网汽车”荣威RX5正式发布,这也是国内产生首次合作涉足智能化整车的一个尝试。

荣威RX5最大的亮点在于内置阿里YunOS for Car系统,系统完美的整合了智能化和互联网资源,可让同步将车辆数据和驾驶行为传输到云端并进行运算并将驾驶员所需要的信息反馈至车辆,比如同时可在中控大屏上显示地图全景、仪表屏幕中显示指示箭头、后视镜屏幕显示实时路况等。

YunOS融合阿里集团在大数据、云服务以及智能设备操作系统等多领域的技术成果,并且可搭载于智能手机、智能机顶盒、互联网电视、智能家居、智能车载设备、智能穿戴等多种智能终端。基于Linux研发,搭载自主研发的核心操作系统功能和组件,支持HTML5生态和独创的CloudCard应用环境,增强云端服务能力 。

YunOS for Car则是在YunOS基础上专为车辆使用而开发的系统,它拥有统一的风格个使用习惯,并且借助阿里强大的开发水平能为前装或后装市场的产品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实际上,YunOS for Car并不是刚刚才出现而已,它其实早已出现在后装市场中。比如去年JADO捷渡中国就已经和YunOS达成战略合作远界系列项目,联合开发互联网+全屏智能后视镜。在YunOS for Car的加持之下,用户可以在接入3G/4G网络之后可以在线使用各种App并支持Wifi热点功能,同时也让智能车载设备具有语义智能交互系统、主动安全行车系统、防碰撞报警技术和车道偏离报警技术等应用。通过与标准的OBD接口连接之后,还能从支持OBD协议的APP中获取车辆信息。如此一来,只要硬件厂商们选择了使用这款系统,那么都能给用户提供良好的体验,同时通过互联网也能让搭载这里设备的车辆做到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

五、回到未来:

对于未来的汽车,你想要这么科幻的驾驶舱?

还是下面温馨的场景?

或许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选择,但它们都离不开智能化和互联网的功劳,然而现在我们离理想中的世界还相差甚远。

当某一天我们打通了智能汽车和互联网的通道,或许就如同海中的小船看见灯塔一般。每一辆行驶在路上的智能汽车都紧密的和互联网联系在一起,智能汽车在强大的互联网智能操作系统帮助下从互联网中获取信息,通过强大的云计算功能和车载传感器实时了解周围的情况并做出判断,进而做到完全的自主驾驶。

当它能真正实现的时候,我们离未来应该就不远了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