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多省成立信用稳定基金化解国企债务风险,实际效果待观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多省成立信用稳定基金化解国企债务风险,实际效果待观察

分析师指出,这些基金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投资者对国企的信心,但化解债务问题更需要从根本上提升企业实力。

2013年8月31日,河南省郑州市高铁站外的城市建设。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辛圆

今年以来多地陆续设立国企信用稳定基金,为地方国企融资提供保障。分析师指出,这些基金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投资者对国企的信心,但化解债务问题更需要从根本上改善企业运营状况。

据《天津日报》6月21日报道,总规模达200亿元的天津国资高质量发展基金日前成立,首期50亿元资金现已完成认缴。基金将立足于以融促产、动能转换、优化布局,按照资金汇聚、专业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通过市场化筹集方式引导地方国企与金融机构深度合作,提升天津市属国企核心竞争力。

在这之前,4月25日,注册资本40亿元的河南省企信保基金(有限合伙)成立,股东全部是河南省属国有企业。这是河南省设立的信用保障基金,用于省属国企债务风险化解及增信,基金总规模为300亿元。

此外,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国资委网站4月发布的消息,自治区国资委4月8日召开研究建立监管企业信用保障基金会议。在会上,国新央企金融服务(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吕连浮介绍了央企信用保障基金的运营管理经验,指导建立监管企业信用保障基金工作。

上述地方政府的动作可以看作是对今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出台的一份文件中提出的具体要求的执行。根据国资委印发的《关于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于按期兑付确有困难的,各地方国资委要指导企业提前与债券持有人沟通确定处置方案,通过债券展期、置换等方式主动化解风险,也可借鉴央企信用保障基金模式,按照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妥善化解风险。

去年四季度,包括永煤集团、华晨集团、紫光集团在内的多家大型地方国企先后发生信用债违约事件,动辄数十亿的违约金额给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在投资者看来,省属国企的债务违约暗含着当地政府对于债务放任的态度。因此,某个省份的国企出现债务违约,特别是公开的债券违约,会对区域信用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影响后续其他国企发债或提高融资成本。

根据中信证券对于城投债净融资情况的研究,永煤事件到2021年5月16日期间,区域信用较差的河南、辽宁、云南、天津城投债分别净偿还198亿元、202亿元、415亿元和783亿元,而区域信用较好的江苏、浙江净融资额超过2500亿元。

在此情况下,地方政府希望通过设立信用稳定基金来化解国企债务风险,增强投资者信心。

国盛证券研究所固定收益部首席分析师杨业伟对界面新闻表示,虽然各地债务化解基金名称不同,但是基本上都是由政府主导,出于防风险目的、动用整合自身资源与市场进行的一种合作,这至少能在情绪层面上强化投资者对当地债务可持续的信心。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也表示,设立这些基金对投资者信心有一定提振作用。“一方面可以作为增信工具,为拟融资的国企提供信用支持,从而帮助国企完成融资。另一方面,可以在融资国企遇到兑付或还款困难时,提供应急性的支付支持,确保投资者可以按时收回投资,避免引发国企债务危机。”他说。

不过,分析师指出,受制于资金规模,这些基金对冲风险的能力存疑,地方国企债务压力的缓解更需来自于自身能力的强化。

知名评级机构标普在本周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这些保障基金的规模比较有限,无法一次性解决所有国企的债务问题,从长期来看,国企整体债务的化解需要依托企业自身业务竞争实力的提升。

杨业伟也认为,信用保障基金无法解决债务负担重的根本性问题。信用保障基金更多是对短期流动性风险提供保护,化解债务风险本质上依然需要提升偿债能力,这要依靠当地经济产业发展和企业实力的提升,而这绝不是单独靠信用保障基金就能实现的。

刘兴国更进一步表示,信用保障基金如管理不当,甚至有可能加剧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

他指出,这些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本来因为资产质量不佳、资信过低,可能无法正常融资,而在信用基金的支持下,或许能发债融资。但是否能够正常偿付到期债务,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也许最终只能由信用基金应急代付,从而将企业的债务转嫁给信用基金。

“如果这样的话,实际上就是由优质国企背上了劣质国企的融资偿付责任。因此,各级国企信用基金必须加强运营管理,避免将增信基金运作成保僵基金。”他说。

刘兴国强调,要解决国企债务问题,需要更为系统性的方案,不能指望保障基金力挽狂澜。一方面要加强国企融资引导,严防国企不当融资,严控非生产经营性融资,遏制国企依靠大量融资进行规模扩张的投资冲动,另一方面要加强国企债务融资风险的动态监管,建立并完善国企债务在线监管系统,对融资风险进行实时跟踪与预判,并及时预警。此外,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因不当融资而引发债务危机的直接责任人,要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多省成立信用稳定基金化解国企债务风险,实际效果待观察

分析师指出,这些基金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投资者对国企的信心,但化解债务问题更需要从根本上提升企业实力。

2013年8月31日,河南省郑州市高铁站外的城市建设。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辛圆

今年以来多地陆续设立国企信用稳定基金,为地方国企融资提供保障。分析师指出,这些基金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投资者对国企的信心,但化解债务问题更需要从根本上改善企业运营状况。

据《天津日报》6月21日报道,总规模达200亿元的天津国资高质量发展基金日前成立,首期50亿元资金现已完成认缴。基金将立足于以融促产、动能转换、优化布局,按照资金汇聚、专业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通过市场化筹集方式引导地方国企与金融机构深度合作,提升天津市属国企核心竞争力。

在这之前,4月25日,注册资本40亿元的河南省企信保基金(有限合伙)成立,股东全部是河南省属国有企业。这是河南省设立的信用保障基金,用于省属国企债务风险化解及增信,基金总规模为300亿元。

此外,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国资委网站4月发布的消息,自治区国资委4月8日召开研究建立监管企业信用保障基金会议。在会上,国新央企金融服务(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吕连浮介绍了央企信用保障基金的运营管理经验,指导建立监管企业信用保障基金工作。

上述地方政府的动作可以看作是对今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出台的一份文件中提出的具体要求的执行。根据国资委印发的《关于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于按期兑付确有困难的,各地方国资委要指导企业提前与债券持有人沟通确定处置方案,通过债券展期、置换等方式主动化解风险,也可借鉴央企信用保障基金模式,按照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妥善化解风险。

去年四季度,包括永煤集团、华晨集团、紫光集团在内的多家大型地方国企先后发生信用债违约事件,动辄数十亿的违约金额给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在投资者看来,省属国企的债务违约暗含着当地政府对于债务放任的态度。因此,某个省份的国企出现债务违约,特别是公开的债券违约,会对区域信用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影响后续其他国企发债或提高融资成本。

根据中信证券对于城投债净融资情况的研究,永煤事件到2021年5月16日期间,区域信用较差的河南、辽宁、云南、天津城投债分别净偿还198亿元、202亿元、415亿元和783亿元,而区域信用较好的江苏、浙江净融资额超过2500亿元。

在此情况下,地方政府希望通过设立信用稳定基金来化解国企债务风险,增强投资者信心。

国盛证券研究所固定收益部首席分析师杨业伟对界面新闻表示,虽然各地债务化解基金名称不同,但是基本上都是由政府主导,出于防风险目的、动用整合自身资源与市场进行的一种合作,这至少能在情绪层面上强化投资者对当地债务可持续的信心。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也表示,设立这些基金对投资者信心有一定提振作用。“一方面可以作为增信工具,为拟融资的国企提供信用支持,从而帮助国企完成融资。另一方面,可以在融资国企遇到兑付或还款困难时,提供应急性的支付支持,确保投资者可以按时收回投资,避免引发国企债务危机。”他说。

不过,分析师指出,受制于资金规模,这些基金对冲风险的能力存疑,地方国企债务压力的缓解更需来自于自身能力的强化。

知名评级机构标普在本周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这些保障基金的规模比较有限,无法一次性解决所有国企的债务问题,从长期来看,国企整体债务的化解需要依托企业自身业务竞争实力的提升。

杨业伟也认为,信用保障基金无法解决债务负担重的根本性问题。信用保障基金更多是对短期流动性风险提供保护,化解债务风险本质上依然需要提升偿债能力,这要依靠当地经济产业发展和企业实力的提升,而这绝不是单独靠信用保障基金就能实现的。

刘兴国更进一步表示,信用保障基金如管理不当,甚至有可能加剧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

他指出,这些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本来因为资产质量不佳、资信过低,可能无法正常融资,而在信用基金的支持下,或许能发债融资。但是否能够正常偿付到期债务,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也许最终只能由信用基金应急代付,从而将企业的债务转嫁给信用基金。

“如果这样的话,实际上就是由优质国企背上了劣质国企的融资偿付责任。因此,各级国企信用基金必须加强运营管理,避免将增信基金运作成保僵基金。”他说。

刘兴国强调,要解决国企债务问题,需要更为系统性的方案,不能指望保障基金力挽狂澜。一方面要加强国企融资引导,严防国企不当融资,严控非生产经营性融资,遏制国企依靠大量融资进行规模扩张的投资冲动,另一方面要加强国企债务融资风险的动态监管,建立并完善国企债务在线监管系统,对融资风险进行实时跟踪与预判,并及时预警。此外,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因不当融资而引发债务危机的直接责任人,要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