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销量近3000辆,大众汽车ID.4在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上迎来稳定增长 | 观点

最新的销售数据显示,大众汽车ID.4在4个月的实际销售周期内实现新车销售6976辆,月均销量超过1700辆。这一表现将对坚定市场信心起到积极作用。

眼下,大众汽车品牌在中国的电气化转型处于稳步推进的过程中,而作为该战略的首个具象化体现,大众汽车ID.4在当地市场上正逐步得到认可,开始稳定增长。

乘联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6月,上述车型在中国市场上共实现新车销售2902台(含上汽大众ID.4 X和一汽-大众ID.4 CROZZ),环比增长90%;自今年3月底新车交付起,至今年6月,大众汽车ID.4累计销量达6976辆。另外,ID.6 X车型在刚刚上市不到2周的时间内,交付量超过500辆。

从同期市场情况来看,大众汽车ID.4的销量增长幅度逐步接近开局较早的中国新兴汽车品牌,在主流合资汽车品牌中显得颇为抢眼。

这意味着,中国消费者正逐步以更为积极的态度拥抱这个德国汽车品牌旗下的纯电动产品,并用实际消费行为表达对大众汽车品牌转型的认可。

分析人士认为,这组数据同时在较大程度上展现了大众汽车ID.4作为一款全新产品的竞争力,将对坚定后续市场信心起到积极作用。

优势源自初心

大众汽车ID.4较竞品在定价、安全性、可靠性和均衡性等诸多方面所具备的优势,被认为是帮助该车型迅速实现销量提升的关键原因。

分析人士认为,ID.4的上述优势在纯电动汽车尚未成为汽车消费主流倾向的市场环境下,将得到更大程度地体现,而大众汽车的转型初衷则恰好构成了此类优势的源流。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5月,中国乘用车累计销量为843.7万辆,同期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5万辆,其中,纯电动车销量为79.4万辆。

照此计算,纯电动乘用车在整体汽车销量中的占比仅为9.41%。这也表明,在中国消费者之中,纯电动汽车尚未成为一种与燃油车对等的产品而得到严肃对待。对绝大部分提供纯电动产品的汽车品牌来说,显然需要时间来转变消费者对纯电动车的态度,并对市场进行培育。

然而,这一市场发展现状对旨在成为纯电动汽车普及者的大众汽车品牌来说,构成了潜在的发展机遇。

“我们的目标不是为百万富翁(millionaires)制造电动车,而是要服务数以百万计的普罗大众(millions of people)。”早在2018年,时任大众汽车电动车研发负责人Christian Senger便这样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ID.4的问世令大众汽车的初心得到了完美诠释。该品牌并没有为这款凝聚了诸多先进技术的产品设定过高的定价。

在海外,这款起价不足4万欧元的纯电动SUV俘获了诸多消费者。今年4月,该车型在欧洲市场上夺得电动车销售冠军的称号,而其同期全球销量则突破1万台,在4月全球电动车销量排行榜中位列第四。

从远期目标来看,大众汽车品牌希望通过推出更多类似ID.4这样的零排放车型,无需依靠各国政府补贴也可帮助出行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在中国,大众汽车ID.4的定价同样在客观上进入了大部分消费者可承受的范围。

2020年,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首次对乘用车的售价提出了要求: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前售价应在30万元以下。目前,一汽-大众ID.4 CROZZ的官方指导价为19.99万-27.99万元,上汽大众ID.4 X的售价区间则为19.99万-27.29万元,两款车型均能获得相应的新能源补贴——这无疑从财务角度为广大消费者迅速接受纯电动汽车提供了便利。

另一方面,相较市场定位更低的A0和A00级电动车,大众汽车ID.4无论在产品品质,还是安全性方面显然又更出色。

作为一款旨在推进零排放出行方式的产品,大众汽车ID.4从社会中坚入手的市场定位无疑为其加分不少。

尽管大众汽车ID.4 “中和恒常” 的商业策略为其招致了一些非议——例如缺少一些类似新造车势力那样的炫酷功能,但从长远来看,这家汽车制造商未必不能将眼前的劣势化作未来的优势。

在燃油车仍旧占主导地位的中国汽车市场上,普及新型驱动形式需要时间,偶尔还需要伴有一些足够吸引人的噱头。可当有朝一日,纯电动汽车在产销规模及市场接受度方面与燃油车持平或实现反超后,消费者对此类产品的关注点也将从炫酷的功能向车辆本身的安全性、可靠性发生转移。

内燃机车型在过去一百余年中的发展历程或可被引作参考。在1885年第一辆现代化汽车诞生之初,安全和稳定性长期被作为汽车开发的唯一标准,此后人们才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动力、外观、舒适性、豪华性等诸多方面。近年来,随着交通复杂性的提升以及智能科技的突破,汽车消费者的关注点又开始回归安全领域——如今,不断涌现的主动安全系统、智能驾驶辅助乃至自动驾驶,均是为了对车辆的安全性做出提升。

作为历史悠久的汽车品牌,大众汽车在确保产品可靠性、安全性、易用性乃至对驾驶本身的理解方面,显然更具发言权。

以ID.4的续航表现为例,该车型的最大续航里程可以达到555公里,电池则支持快充与慢充两种方式。在使用直流快充满足充电需求时,最快充电10分钟可行驶约100公里,从30%到80%电量仅需30分钟。同时,ID.4先进的结构设计令车辆的重心更低,操控、加速及制动性能均得到很好保障。

在消费者最重视的电池安全方面,以ID.4 X为例,新车采用4重电芯安全设计,三电系统经过338项严苛的标准测试,远超国家强制要求的53项测试项目。

此外,ID.4采用“呼吸式超强电池包”,通过先进的工艺打造超高强度电池壳体,加以三重强大密封与多层呼吸式设计,为用户带来真正的安全与可靠。值得一提的是,ID.4在电池包上部配备了一道特殊的防火墙。独特的云母板材质,在受热后可迅速膨胀1000倍,具有出色的阻燃效果,可确保5分钟内明火不从电池壳体冒出。

在整车安全方面,欧洲市场ID.4车型最近获得了E-NCAP最新碰撞规程中的最高安全评级,在中国市场ID.4同样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市场上最严苛的碰撞标准以及大众内部的安全标准进行设计和制造。

新车迎来稳定增长

对ID.4车型而言,实现环比90%的增长并非一蹴而就。在此前的几个月里,新车经历了与中国市场的短期磨合。

根据中国汽车市场的普遍规律,一款新车在正式投放后的3-6个月内将经历产品销量爬坡期。大众汽车ID.4在中国市场上的两款车型——上汽大众ID.4 X和一汽-大众ID.4 CROZZ均于今年1月开启预售,而新车交付则直至今年3月底才正式启动。从上市时间来看,两款车型至今仍处在销量爬坡期的时间范畴内。

另从新车的单月销售表现来看,大众汽车ID.4在不到4个月的实际销售过程中,其累计销量已接近7000台,月均销量则稳定在1700台以上。对一款新上市的智能纯电动汽车而言,ID.4已被证明具有健康的成长性。

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上的重要玩家给出了例证:蔚来首款量产车型ES8上市第一年全年销量11348台,月均销量946台;小鹏首款量产车型G3上市第一年销量16608台,月均1384台。目前,上述两家公司均已发展成为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头部企业。

事实上,大众汽车ID.4是这个德国传统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上所投放的第一款、基于MEB纯电动专属模块化平台所制造的车型。针对这样一款极具颠覆性的产品,外界与其关注其上市初期的销量绝对值,不如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在销量自然增长的稳定性方面。

在这方面,某些新兴电动汽车制造商所经历的教训颇具参考价值。在互联网基因的作用下,此类制造商在产品上市之前会进行大量宣发以及粉丝运作。

诚然,此类做法在新车上市初期将为企业带来可观的账面数据,但当造势效应过后,产品将在吸引自然增长方面出现落差。

在这方面,某总部位于上海的新兴汽车品牌提供了一个典型的反面例证。该品牌建立初期通过大规模造势及订单堆积,屡次刷新行业纪录,其新车上险量和市场份额均达到进入了造车新势力前三强的区间内。但此后由于产品销量自然增长乏力,该品牌目前已长期处在行业第一梯队之外。

反观大众汽车ID.4,在品牌未做过度宣传的情况下,这款智能纯电动车型的销量在数月之内超越了所在细分市场新车上市期内的平均水平,且处于稳定状态。

从这个角度看,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对大众汽车来说,需要时间基于电气化趋势、对品牌内核进行重构;而对消费者来说,也需要时间去适应该品牌的剧烈变化,体会大众汽车改革的决心。

ID.4背后的生态圈建设

在拥抱电气化方面,大众汽车拥有极为坚定的决心。

数据显示,大众汽车品牌持有者——大众汽车集团已向电动汽车领域投入300多亿欧元。2020年,该集团共交付约23万辆纯电动汽车,是2019年交付量的3倍。至2030年,该集团的目标是令其纯电动汽车交付量占集团全球汽车交付量的50%。

今年3月,大众汽车集团在集团年会上表示,该集团有望最迟于2025年成为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导者。为此,大众汽车计划于未来5年内在电动出行和混合动力领域投资约460亿欧元。

事实上,大众汽车并不满足于仅推出几款产品或一个产品序列,而是希望基于平台化战略,创造一种围绕电动汽车展开的零排放出行生态。未来,大众汽车全新的平台化战略将涵盖硬件、软件、电池、充电以及出行服务等诸多方面。

截至目前,大众汽车已打造了业内领先的MEB模块化电驱动平台,并在欧洲、中国和美国投产基于上述平台开发的产品——大众汽车ID.4便是基于该平台打造的一款全新产品,ID.6车型也已进入中国市场。

大众汽车品牌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品牌电动出行业务负责人吴博锐(Thomas Ulbrich)曾表示,MEB平台可能成为大众汽车历史上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其重要性等同于甲壳虫到高尔夫的车型过渡。

眼下,大众汽车正在全球范围内布局其MEB车型的生产。 在中国,大众汽车位于佛山和安亭的两座工厂正基于基于MEB模块化电驱动平台生产纯电动车型,总年产能达60万辆。其中,大众汽车佛山工厂为了MEB平台的应用而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而安亭工厂则专为上述平台从零开始新建。

同时,佛山和安亭工厂也兼具电池包生产的职能。此外,大众汽车在中国的第三家合资企业——大众安徽,也将于2023年开始生产基于MEB平台打造的新车型。

在中国,大众汽车将携手三家合资企业于2020年至2024年期间在华投资150亿元以加速电动化布局,至2025年将有15款MEB平台纯电动汽车产品实现本土化生产。未来,在大众汽车的在华产品组合中,新能源车型的占比将达到35%。

除此之外,大众汽车去年5月宣布正式入股中国动力电池制造商国轩高科,后者一家总部位于安徽合肥的动力电池制造企业,是目前中国第三大电池供应商,其主要产品包括正极材料及磷酸铁锂电芯、三元电芯、动力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和储能型电池组等。

通过入股国轩高科,该汽车制造商将能够参与到电动汽车、电池电芯生产的完整价值链当中,同时加强在电池领域研发工作,从而满足今后庞大的电池供应需求。

在驱动形式之外,新的产品架构为车辆的数字化及智能化演进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大众汽车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基于VW.OS操作系统实现集团所有品牌间的协同效应。同时,该集团还希望将车载软件自主研发率从现在的10%提升到60%。

软件迭代将为大众汽车用户带来更先进的数字化功能,同时也有助该汽车制造商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以期在用户的用车过程中增加新的收入来源。

自动驾驶便是上述数字化功能中的集大成者。得益于E³电子电器架构,大众汽车ID.4得以实现L2+级别的自动驾驶。通过IQ. Drive L2+高级辅助驾驶系统,ID.4可以在0-160的时速范围内,自动调节车速、车距和方向盘,大幅降低驾驶员在行驶时的疲劳度。

未来,大众汽车将以此为基础,继续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逐步实现可达L4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

对这家德国汽车制造商来说,构建全新出行生态无疑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在其“Way to Zero”战略中,大众汽车充分展示了脱碳愿景。根据规划,该制造商将在205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

在大众汽车实现上述愿景的过程中,ID.4或许只是作为一款先发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因此对其销量增长的追求,也不被放置在提对务基础稳固性的提升之上。

针对电动产品的充电问题,对相关基础设施网络进行建设,便是大众汽车在中国实施转型的基础。

目前,充电不便依然是阻挡消费者从燃油车向纯电动汽车进行切换的最大障碍。

德国大陆集团今年1月发布的《大陆集团2020未来出行趋势调研报告》显示,多数中国受访者考虑过在不久的将来购买纯电动汽车,但当前阻碍其购买纯电动汽车的最大影响因素就是充电站数量不足——63%的中国受访者有此看法。

为了让未来ID.家族的用户获得更加便捷的充电体验,大众汽车在打磨产品的同时,也在充电网络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时间。

该汽车制造商承诺在政府投建之外,进一步完善在充电基础设施领域的战略布局。目前,该汽车制造商已与星星充电、一汽集团以及江淮汽车联合成立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开迈斯,大众汽车得以向客户提供私人专用充电墙盒,同时布局拥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公共直流电充电站网络。

开迈斯充电APP用户可实现一键提前预约可用充电桩、解锁充电桩智能锁等操作,从而解决抵达充电站时发现充电桩不可用或充电车位被非电动车占用的痛点。该APP可以为用户推荐餐厅、购物等兴趣点,并通过即插即充、预付帐户无感支付等功能进一步提升用户的充电体验。开迈斯还在筹备代客充电、自动充电以及高达350千瓦的高功率充电(2024年起),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截至今年5月31日,开迈斯在中国市场上共自建308座超充站,另有57 座在建中。此外,该服务还接入了4233座第三方充电站。

关于大众汽车ID.4在中国市场上的未来,我们认为,这款新车将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可供想象。新车既可被视作这家德国汽车品牌转型战略的初步成果,也是其在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上的首次尝试。参考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的实际情况,ID.4当前作为单一产品已表现出充足的成长潜力。

但考虑到中国汽车市场有其特殊性,ID.4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成长也属正常。相信大众汽车只要按照市场发展规律稳扎稳打,同时做好后续产品和服务,辅以积极的电动出行生态建设,一定能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上迎来爆发。届时,大众汽车品牌对电气化战略的推进也将比竞争对手更为轻松。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大众

4.8k
  • 大众汽车集团发布中国市场最新战略:到2030年年销量增至近400万辆,占据约15%市场份额
  • 大众汽车推出智能纯电新品类ID. UX,首款车型年内将在华上市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6月销量近3000辆,大众汽车ID.4在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上迎来稳定增长 | 观点

最新的销售数据显示,大众汽车ID.4在4个月的实际销售周期内实现新车销售6976辆,月均销量超过1700辆。这一表现将对坚定市场信心起到积极作用。

眼下,大众汽车品牌在中国的电气化转型处于稳步推进的过程中,而作为该战略的首个具象化体现,大众汽车ID.4在当地市场上正逐步得到认可,开始稳定增长。

乘联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6月,上述车型在中国市场上共实现新车销售2902台(含上汽大众ID.4 X和一汽-大众ID.4 CROZZ),环比增长90%;自今年3月底新车交付起,至今年6月,大众汽车ID.4累计销量达6976辆。另外,ID.6 X车型在刚刚上市不到2周的时间内,交付量超过500辆。

从同期市场情况来看,大众汽车ID.4的销量增长幅度逐步接近开局较早的中国新兴汽车品牌,在主流合资汽车品牌中显得颇为抢眼。

这意味着,中国消费者正逐步以更为积极的态度拥抱这个德国汽车品牌旗下的纯电动产品,并用实际消费行为表达对大众汽车品牌转型的认可。

分析人士认为,这组数据同时在较大程度上展现了大众汽车ID.4作为一款全新产品的竞争力,将对坚定后续市场信心起到积极作用。

优势源自初心

大众汽车ID.4较竞品在定价、安全性、可靠性和均衡性等诸多方面所具备的优势,被认为是帮助该车型迅速实现销量提升的关键原因。

分析人士认为,ID.4的上述优势在纯电动汽车尚未成为汽车消费主流倾向的市场环境下,将得到更大程度地体现,而大众汽车的转型初衷则恰好构成了此类优势的源流。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5月,中国乘用车累计销量为843.7万辆,同期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5万辆,其中,纯电动车销量为79.4万辆。

照此计算,纯电动乘用车在整体汽车销量中的占比仅为9.41%。这也表明,在中国消费者之中,纯电动汽车尚未成为一种与燃油车对等的产品而得到严肃对待。对绝大部分提供纯电动产品的汽车品牌来说,显然需要时间来转变消费者对纯电动车的态度,并对市场进行培育。

然而,这一市场发展现状对旨在成为纯电动汽车普及者的大众汽车品牌来说,构成了潜在的发展机遇。

“我们的目标不是为百万富翁(millionaires)制造电动车,而是要服务数以百万计的普罗大众(millions of people)。”早在2018年,时任大众汽车电动车研发负责人Christian Senger便这样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ID.4的问世令大众汽车的初心得到了完美诠释。该品牌并没有为这款凝聚了诸多先进技术的产品设定过高的定价。

在海外,这款起价不足4万欧元的纯电动SUV俘获了诸多消费者。今年4月,该车型在欧洲市场上夺得电动车销售冠军的称号,而其同期全球销量则突破1万台,在4月全球电动车销量排行榜中位列第四。

从远期目标来看,大众汽车品牌希望通过推出更多类似ID.4这样的零排放车型,无需依靠各国政府补贴也可帮助出行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在中国,大众汽车ID.4的定价同样在客观上进入了大部分消费者可承受的范围。

2020年,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首次对乘用车的售价提出了要求: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前售价应在30万元以下。目前,一汽-大众ID.4 CROZZ的官方指导价为19.99万-27.99万元,上汽大众ID.4 X的售价区间则为19.99万-27.29万元,两款车型均能获得相应的新能源补贴——这无疑从财务角度为广大消费者迅速接受纯电动汽车提供了便利。

另一方面,相较市场定位更低的A0和A00级电动车,大众汽车ID.4无论在产品品质,还是安全性方面显然又更出色。

作为一款旨在推进零排放出行方式的产品,大众汽车ID.4从社会中坚入手的市场定位无疑为其加分不少。

尽管大众汽车ID.4 “中和恒常” 的商业策略为其招致了一些非议——例如缺少一些类似新造车势力那样的炫酷功能,但从长远来看,这家汽车制造商未必不能将眼前的劣势化作未来的优势。

在燃油车仍旧占主导地位的中国汽车市场上,普及新型驱动形式需要时间,偶尔还需要伴有一些足够吸引人的噱头。可当有朝一日,纯电动汽车在产销规模及市场接受度方面与燃油车持平或实现反超后,消费者对此类产品的关注点也将从炫酷的功能向车辆本身的安全性、可靠性发生转移。

内燃机车型在过去一百余年中的发展历程或可被引作参考。在1885年第一辆现代化汽车诞生之初,安全和稳定性长期被作为汽车开发的唯一标准,此后人们才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动力、外观、舒适性、豪华性等诸多方面。近年来,随着交通复杂性的提升以及智能科技的突破,汽车消费者的关注点又开始回归安全领域——如今,不断涌现的主动安全系统、智能驾驶辅助乃至自动驾驶,均是为了对车辆的安全性做出提升。

作为历史悠久的汽车品牌,大众汽车在确保产品可靠性、安全性、易用性乃至对驾驶本身的理解方面,显然更具发言权。

以ID.4的续航表现为例,该车型的最大续航里程可以达到555公里,电池则支持快充与慢充两种方式。在使用直流快充满足充电需求时,最快充电10分钟可行驶约100公里,从30%到80%电量仅需30分钟。同时,ID.4先进的结构设计令车辆的重心更低,操控、加速及制动性能均得到很好保障。

在消费者最重视的电池安全方面,以ID.4 X为例,新车采用4重电芯安全设计,三电系统经过338项严苛的标准测试,远超国家强制要求的53项测试项目。

此外,ID.4采用“呼吸式超强电池包”,通过先进的工艺打造超高强度电池壳体,加以三重强大密封与多层呼吸式设计,为用户带来真正的安全与可靠。值得一提的是,ID.4在电池包上部配备了一道特殊的防火墙。独特的云母板材质,在受热后可迅速膨胀1000倍,具有出色的阻燃效果,可确保5分钟内明火不从电池壳体冒出。

在整车安全方面,欧洲市场ID.4车型最近获得了E-NCAP最新碰撞规程中的最高安全评级,在中国市场ID.4同样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市场上最严苛的碰撞标准以及大众内部的安全标准进行设计和制造。

新车迎来稳定增长

对ID.4车型而言,实现环比90%的增长并非一蹴而就。在此前的几个月里,新车经历了与中国市场的短期磨合。

根据中国汽车市场的普遍规律,一款新车在正式投放后的3-6个月内将经历产品销量爬坡期。大众汽车ID.4在中国市场上的两款车型——上汽大众ID.4 X和一汽-大众ID.4 CROZZ均于今年1月开启预售,而新车交付则直至今年3月底才正式启动。从上市时间来看,两款车型至今仍处在销量爬坡期的时间范畴内。

另从新车的单月销售表现来看,大众汽车ID.4在不到4个月的实际销售过程中,其累计销量已接近7000台,月均销量则稳定在1700台以上。对一款新上市的智能纯电动汽车而言,ID.4已被证明具有健康的成长性。

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上的重要玩家给出了例证:蔚来首款量产车型ES8上市第一年全年销量11348台,月均销量946台;小鹏首款量产车型G3上市第一年销量16608台,月均1384台。目前,上述两家公司均已发展成为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头部企业。

事实上,大众汽车ID.4是这个德国传统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上所投放的第一款、基于MEB纯电动专属模块化平台所制造的车型。针对这样一款极具颠覆性的产品,外界与其关注其上市初期的销量绝对值,不如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在销量自然增长的稳定性方面。

在这方面,某些新兴电动汽车制造商所经历的教训颇具参考价值。在互联网基因的作用下,此类制造商在产品上市之前会进行大量宣发以及粉丝运作。

诚然,此类做法在新车上市初期将为企业带来可观的账面数据,但当造势效应过后,产品将在吸引自然增长方面出现落差。

在这方面,某总部位于上海的新兴汽车品牌提供了一个典型的反面例证。该品牌建立初期通过大规模造势及订单堆积,屡次刷新行业纪录,其新车上险量和市场份额均达到进入了造车新势力前三强的区间内。但此后由于产品销量自然增长乏力,该品牌目前已长期处在行业第一梯队之外。

反观大众汽车ID.4,在品牌未做过度宣传的情况下,这款智能纯电动车型的销量在数月之内超越了所在细分市场新车上市期内的平均水平,且处于稳定状态。

从这个角度看,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对大众汽车来说,需要时间基于电气化趋势、对品牌内核进行重构;而对消费者来说,也需要时间去适应该品牌的剧烈变化,体会大众汽车改革的决心。

ID.4背后的生态圈建设

在拥抱电气化方面,大众汽车拥有极为坚定的决心。

数据显示,大众汽车品牌持有者——大众汽车集团已向电动汽车领域投入300多亿欧元。2020年,该集团共交付约23万辆纯电动汽车,是2019年交付量的3倍。至2030年,该集团的目标是令其纯电动汽车交付量占集团全球汽车交付量的50%。

今年3月,大众汽车集团在集团年会上表示,该集团有望最迟于2025年成为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导者。为此,大众汽车计划于未来5年内在电动出行和混合动力领域投资约460亿欧元。

事实上,大众汽车并不满足于仅推出几款产品或一个产品序列,而是希望基于平台化战略,创造一种围绕电动汽车展开的零排放出行生态。未来,大众汽车全新的平台化战略将涵盖硬件、软件、电池、充电以及出行服务等诸多方面。

截至目前,大众汽车已打造了业内领先的MEB模块化电驱动平台,并在欧洲、中国和美国投产基于上述平台开发的产品——大众汽车ID.4便是基于该平台打造的一款全新产品,ID.6车型也已进入中国市场。

大众汽车品牌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品牌电动出行业务负责人吴博锐(Thomas Ulbrich)曾表示,MEB平台可能成为大众汽车历史上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其重要性等同于甲壳虫到高尔夫的车型过渡。

眼下,大众汽车正在全球范围内布局其MEB车型的生产。 在中国,大众汽车位于佛山和安亭的两座工厂正基于基于MEB模块化电驱动平台生产纯电动车型,总年产能达60万辆。其中,大众汽车佛山工厂为了MEB平台的应用而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而安亭工厂则专为上述平台从零开始新建。

同时,佛山和安亭工厂也兼具电池包生产的职能。此外,大众汽车在中国的第三家合资企业——大众安徽,也将于2023年开始生产基于MEB平台打造的新车型。

在中国,大众汽车将携手三家合资企业于2020年至2024年期间在华投资150亿元以加速电动化布局,至2025年将有15款MEB平台纯电动汽车产品实现本土化生产。未来,在大众汽车的在华产品组合中,新能源车型的占比将达到35%。

除此之外,大众汽车去年5月宣布正式入股中国动力电池制造商国轩高科,后者一家总部位于安徽合肥的动力电池制造企业,是目前中国第三大电池供应商,其主要产品包括正极材料及磷酸铁锂电芯、三元电芯、动力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和储能型电池组等。

通过入股国轩高科,该汽车制造商将能够参与到电动汽车、电池电芯生产的完整价值链当中,同时加强在电池领域研发工作,从而满足今后庞大的电池供应需求。

在驱动形式之外,新的产品架构为车辆的数字化及智能化演进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大众汽车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基于VW.OS操作系统实现集团所有品牌间的协同效应。同时,该集团还希望将车载软件自主研发率从现在的10%提升到60%。

软件迭代将为大众汽车用户带来更先进的数字化功能,同时也有助该汽车制造商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以期在用户的用车过程中增加新的收入来源。

自动驾驶便是上述数字化功能中的集大成者。得益于E³电子电器架构,大众汽车ID.4得以实现L2+级别的自动驾驶。通过IQ. Drive L2+高级辅助驾驶系统,ID.4可以在0-160的时速范围内,自动调节车速、车距和方向盘,大幅降低驾驶员在行驶时的疲劳度。

未来,大众汽车将以此为基础,继续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逐步实现可达L4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

对这家德国汽车制造商来说,构建全新出行生态无疑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在其“Way to Zero”战略中,大众汽车充分展示了脱碳愿景。根据规划,该制造商将在205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

在大众汽车实现上述愿景的过程中,ID.4或许只是作为一款先发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因此对其销量增长的追求,也不被放置在提对务基础稳固性的提升之上。

针对电动产品的充电问题,对相关基础设施网络进行建设,便是大众汽车在中国实施转型的基础。

目前,充电不便依然是阻挡消费者从燃油车向纯电动汽车进行切换的最大障碍。

德国大陆集团今年1月发布的《大陆集团2020未来出行趋势调研报告》显示,多数中国受访者考虑过在不久的将来购买纯电动汽车,但当前阻碍其购买纯电动汽车的最大影响因素就是充电站数量不足——63%的中国受访者有此看法。

为了让未来ID.家族的用户获得更加便捷的充电体验,大众汽车在打磨产品的同时,也在充电网络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时间。

该汽车制造商承诺在政府投建之外,进一步完善在充电基础设施领域的战略布局。目前,该汽车制造商已与星星充电、一汽集团以及江淮汽车联合成立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开迈斯,大众汽车得以向客户提供私人专用充电墙盒,同时布局拥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公共直流电充电站网络。

开迈斯充电APP用户可实现一键提前预约可用充电桩、解锁充电桩智能锁等操作,从而解决抵达充电站时发现充电桩不可用或充电车位被非电动车占用的痛点。该APP可以为用户推荐餐厅、购物等兴趣点,并通过即插即充、预付帐户无感支付等功能进一步提升用户的充电体验。开迈斯还在筹备代客充电、自动充电以及高达350千瓦的高功率充电(2024年起),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截至今年5月31日,开迈斯在中国市场上共自建308座超充站,另有57 座在建中。此外,该服务还接入了4233座第三方充电站。

关于大众汽车ID.4在中国市场上的未来,我们认为,这款新车将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可供想象。新车既可被视作这家德国汽车品牌转型战略的初步成果,也是其在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上的首次尝试。参考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的实际情况,ID.4当前作为单一产品已表现出充足的成长潜力。

但考虑到中国汽车市场有其特殊性,ID.4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成长也属正常。相信大众汽车只要按照市场发展规律稳扎稳打,同时做好后续产品和服务,辅以积极的电动出行生态建设,一定能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上迎来爆发。届时,大众汽车品牌对电气化战略的推进也将比竞争对手更为轻松。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