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新职业势头正猛,我们该如何应对增长的数字技能需求?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新职业势头正猛,我们该如何应对增长的数字技能需求?

针对职业技能的培训和学习势在必行。

图片由钉钉提供

数字技术在生活、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对劳动者所需掌握的数字技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9年4月至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向社会公布了56个新职业,其中数字化管理师、人工智能训练师、电子竞技运营师等数字化职业势头正猛。

7月13日,由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和钉钉联合推出的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3.0版正式上线。在圆桌论坛上,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企业人事管理研究室主任范巍表示,数字职业化和数字职业数字化的趋势不可阻挡,这些新职业的发展背后其实是专业的发展与演进。

以第二产业为例。不管是先进制造,还是5G,其背后都可能会有若干的新职业诞生。比如低代码开发,如果一般来说只有20%的人才可以做技术创新,那么低代码开发可以把这一人才红利延展到40%或50%。

首都经贸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也认为,制造业的升级将使职业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职业和数字技术产生关联。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岗位逐渐向数字技能方向转移,互联网营销师、数字化运营师等新职业应运而生。

为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提升全民数字技能”要求,2021年4月,人社部制定了《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工作方案》。《方案》要求各地面向新技能新职业,重点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能培训。积极开发数字技能类新职业,数字技能类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

此次上线的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3.0版,正是对上述《方案》要求的具体落地动作之一。3.0版的迭代开发工作,增加了支持各地培训机构在线开班,并提供培训监管数据等功能,为全民数字技能提升提供切实可行的平台级解决方案。

根据钉钉提供的数据,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自2020年6月8日在钉钉首次上线以来,截至目前学习人数已达到809万,人次达到2757万。

但张成刚提醒,对于新职业,人们有几个常见误区。第一,给一个传统职业插上“数字”或者“智能”的翅膀并不能使之变成新职业。一个职业是否是新职业,需要判断它和传统职业相比有没有本质变化。

事实上,新职业在诞生之初便受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统筹,不管什么类型的新职业,都可以归类于国家职业分类。目前的新职业主要出现在第二大类专项技术人员和第四大类服务人员。

范巍表示,不同类型的劳动者,对他的评价和顶层设计也不一样。例如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顶层设计,是在现有职称制度改革和职业资格改革中,纳入新职业,进而在这个框架下进行它的学习和培训;对服务人员则更多地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和专项能力考核制度。新职业的培训、学习涉及很多层面,从公关政策来说学习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整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提升自身的素质,进而提升行业的整体素养。

不过,技术变革也使得人们的学习习惯发生变化。如今人们更习惯通过碎片化阅读来认识世界,这与需要成体系进行的技能培训相冲突。

对此,范巍建议,可以把心理学上“自适应测试”的概念应用到学习和培训中,使其成为“自适应学习”。比如在新职业的培训中,把每一个新职业标准分五级,每一级有对应的知识技术以及培训包,把最小化的知识技能单元做成碎片搭建成一个分层的学习框架,这样一来会更加符合社会大众的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新职业势头正猛,我们该如何应对增长的数字技能需求?

针对职业技能的培训和学习势在必行。

图片由钉钉提供

数字技术在生活、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对劳动者所需掌握的数字技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9年4月至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向社会公布了56个新职业,其中数字化管理师、人工智能训练师、电子竞技运营师等数字化职业势头正猛。

7月13日,由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和钉钉联合推出的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3.0版正式上线。在圆桌论坛上,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企业人事管理研究室主任范巍表示,数字职业化和数字职业数字化的趋势不可阻挡,这些新职业的发展背后其实是专业的发展与演进。

以第二产业为例。不管是先进制造,还是5G,其背后都可能会有若干的新职业诞生。比如低代码开发,如果一般来说只有20%的人才可以做技术创新,那么低代码开发可以把这一人才红利延展到40%或50%。

首都经贸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也认为,制造业的升级将使职业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职业和数字技术产生关联。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岗位逐渐向数字技能方向转移,互联网营销师、数字化运营师等新职业应运而生。

为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提升全民数字技能”要求,2021年4月,人社部制定了《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工作方案》。《方案》要求各地面向新技能新职业,重点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能培训。积极开发数字技能类新职业,数字技能类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

此次上线的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3.0版,正是对上述《方案》要求的具体落地动作之一。3.0版的迭代开发工作,增加了支持各地培训机构在线开班,并提供培训监管数据等功能,为全民数字技能提升提供切实可行的平台级解决方案。

根据钉钉提供的数据,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自2020年6月8日在钉钉首次上线以来,截至目前学习人数已达到809万,人次达到2757万。

但张成刚提醒,对于新职业,人们有几个常见误区。第一,给一个传统职业插上“数字”或者“智能”的翅膀并不能使之变成新职业。一个职业是否是新职业,需要判断它和传统职业相比有没有本质变化。

事实上,新职业在诞生之初便受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统筹,不管什么类型的新职业,都可以归类于国家职业分类。目前的新职业主要出现在第二大类专项技术人员和第四大类服务人员。

范巍表示,不同类型的劳动者,对他的评价和顶层设计也不一样。例如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顶层设计,是在现有职称制度改革和职业资格改革中,纳入新职业,进而在这个框架下进行它的学习和培训;对服务人员则更多地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和专项能力考核制度。新职业的培训、学习涉及很多层面,从公关政策来说学习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整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提升自身的素质,进而提升行业的整体素养。

不过,技术变革也使得人们的学习习惯发生变化。如今人们更习惯通过碎片化阅读来认识世界,这与需要成体系进行的技能培训相冲突。

对此,范巍建议,可以把心理学上“自适应测试”的概念应用到学习和培训中,使其成为“自适应学习”。比如在新职业的培训中,把每一个新职业标准分五级,每一级有对应的知识技术以及培训包,把最小化的知识技能单元做成碎片搭建成一个分层的学习框架,这样一来会更加符合社会大众的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