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历史上生不逢时的十款车(上)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历史上生不逢时的十款车(上)

回望过去三十年,有哪些车型因生不逢时而遗憾收场呢?看看美媒选出的这十款车型。

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有很多车企为了销量而采用主流化设计,甚至走上抄袭的“捷径”,但也有的车企敢于冒险,以创新独特的车型来开拓市场。

冒险,意味着前路茫茫福祸未知。有的车企成功获取消费者的芳心,闯出一片蓝海,例如上世纪80年代的克莱斯勒,因首创MPV车型而一度辉煌,又例如用互联网思维造车的特斯拉,用炫酷的Model S告知世人,电动车还可以这样玩。

奈何成功者总是少数,一些车型因为设计得太超前,而无法迎合当下消费者的口味。回望过去三十年,有哪些车型因生不逢时而遗憾收场呢?看看美媒选出的这十款车型。

庞蒂亚克Aztek

还记得美剧《绝命毒师》里面沃尔特?怀特开的那辆奇葩座驾吗?它的名字就叫做庞蒂亚克Aztek,一辆因丑成名的跨界车。曾有报道称Aztek是通用打破保守的一次大胆尝试,遵循着“为了激进而激进”的设计理念。

然而这款设计奇特的跨界车实在是太超前,以现在的目光来看恐怕都难以接受,更何况是十年前。在当时,英国《每日电讯报》、美国《时代周刊》等各大媒体纷纷吐槽,将Aztek评为史上最丑车型之一。但抛开外观,Aztek的实用性还不错,而且它的很多设计也被后来的跨界车所借鉴,例如前保险杠下护板的车灯、倾斜的尾部和后侧窗,还独创了可拆卸空调和连接后车厢的折叠帐篷。

日产Prairie

日产Prairie是日本MPV的雏形,它在上世纪80年代进入美国市场,第一代和第二代在美国分别叫Stanza Wagon和Axxess。这款车采用滑动门设计,而且没有B柱,进出十分方便,同时还提供全轮驱动系统。你可以既可以称它为MPV、跨界车,也可以说是一辆小号的旅行车。

Prairie将工具车的实用性和较小的车身结合在一起,给后来的跨界车带来启示,这样一款车看似不错,但没有在美国市场打开销路,一是车身过于紧凑不符合老美的口味,二是克莱斯勒在1984年推出的道奇凯领在美国深入人心,其MPV的始祖地位实在难以撼动。

铃木SX4

小型跨界车市场逐渐火热,我们熟悉的有马自达CX-3、本田HR-V和菲亚特500X,而专注小型车的铃木,在更早之前就推出了SX4。第一代的SX4采用紧凑型车身和高离地间隙底盘,提供全轮驱动,拥有不错的轻越野能力,类似设计也体现在三菱欧蓝德和日产Juke身上。

其实美国媒体对SX4的评价还是不错的,但有点叫好不叫座的感觉,在地广人稀的美国,人们大多喜欢开皮卡和SUV,小型车难以风靡,持续亏损的铃木最后也在2012年宣布退出美国市场。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和老美颇为相似,因此铃木在中国混得也不是很好,倒是在印度顺风顺水,担当着神车的地位。

福特野马SVO

近来来,涡轮增压发动机已经成为风潮。但你能想象,在上世纪80年代将一台四缸涡轮发动机放进一辆肌肉车里面吗?由于第一次石油危机给美国带来巨大压力,福特在1984年推出一款野马SVO,其搭载2.3T四缸发动机,能输出149千瓦的最大功率。

虽然野马SVO的性能表现并不差,但对于当时的大排量忠实粉丝来说,这款车简直是野马系列的异端。再加上后来油价大跌,大排量车型重新成为主流,2.3T的野马SVO只销售了仅仅两年就结束了。时至今日,经典肌肉车采用涡轮发动机已不是怪事,全新一代野马搭载的就是2.3T EcoBoost涡轮增压发动机。

第四代本田思域

在上世纪80年代末,发展到第四代的本田思域已经从小型车进化成紧凑型,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要,第四代思域的轴距、车身长度和车身高度进一步增加,后排乘客拥有更充足的头部空间。像如今的本田飞度和丰田雅力士在某种程度上也借鉴了这种设计。

除了空间,当时很多本田的新技术也应用到第四代思域上,比如四轮双叉臂独立悬挂和VTEC技术。但历数前九代思域,第四代思域的市售时间是最短的,从1988年到1991年只有三年时间。其中一个原因有可能是八十年代的方正风格已经不受欢迎,因此第五代思域变得圆润流畅、充满动感,这个风格一直延续至今。

是迎合消费者当下需求,在红海拼杀,还是出奇制胜,造出一片蓝海?这似乎没有明确答案。上世纪80年代,本田、日产、铃木等日本品牌在美国市场也碰到了不少难题。在下一次推送中,雅斯顿将介绍剩下五款车,其中包括《谁消灭了电动车》的主角——通用EV1。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历史上生不逢时的十款车(上)

回望过去三十年,有哪些车型因生不逢时而遗憾收场呢?看看美媒选出的这十款车型。

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有很多车企为了销量而采用主流化设计,甚至走上抄袭的“捷径”,但也有的车企敢于冒险,以创新独特的车型来开拓市场。

冒险,意味着前路茫茫福祸未知。有的车企成功获取消费者的芳心,闯出一片蓝海,例如上世纪80年代的克莱斯勒,因首创MPV车型而一度辉煌,又例如用互联网思维造车的特斯拉,用炫酷的Model S告知世人,电动车还可以这样玩。

奈何成功者总是少数,一些车型因为设计得太超前,而无法迎合当下消费者的口味。回望过去三十年,有哪些车型因生不逢时而遗憾收场呢?看看美媒选出的这十款车型。

庞蒂亚克Aztek

还记得美剧《绝命毒师》里面沃尔特?怀特开的那辆奇葩座驾吗?它的名字就叫做庞蒂亚克Aztek,一辆因丑成名的跨界车。曾有报道称Aztek是通用打破保守的一次大胆尝试,遵循着“为了激进而激进”的设计理念。

然而这款设计奇特的跨界车实在是太超前,以现在的目光来看恐怕都难以接受,更何况是十年前。在当时,英国《每日电讯报》、美国《时代周刊》等各大媒体纷纷吐槽,将Aztek评为史上最丑车型之一。但抛开外观,Aztek的实用性还不错,而且它的很多设计也被后来的跨界车所借鉴,例如前保险杠下护板的车灯、倾斜的尾部和后侧窗,还独创了可拆卸空调和连接后车厢的折叠帐篷。

日产Prairie

日产Prairie是日本MPV的雏形,它在上世纪80年代进入美国市场,第一代和第二代在美国分别叫Stanza Wagon和Axxess。这款车采用滑动门设计,而且没有B柱,进出十分方便,同时还提供全轮驱动系统。你可以既可以称它为MPV、跨界车,也可以说是一辆小号的旅行车。

Prairie将工具车的实用性和较小的车身结合在一起,给后来的跨界车带来启示,这样一款车看似不错,但没有在美国市场打开销路,一是车身过于紧凑不符合老美的口味,二是克莱斯勒在1984年推出的道奇凯领在美国深入人心,其MPV的始祖地位实在难以撼动。

铃木SX4

小型跨界车市场逐渐火热,我们熟悉的有马自达CX-3、本田HR-V和菲亚特500X,而专注小型车的铃木,在更早之前就推出了SX4。第一代的SX4采用紧凑型车身和高离地间隙底盘,提供全轮驱动,拥有不错的轻越野能力,类似设计也体现在三菱欧蓝德和日产Juke身上。

其实美国媒体对SX4的评价还是不错的,但有点叫好不叫座的感觉,在地广人稀的美国,人们大多喜欢开皮卡和SUV,小型车难以风靡,持续亏损的铃木最后也在2012年宣布退出美国市场。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和老美颇为相似,因此铃木在中国混得也不是很好,倒是在印度顺风顺水,担当着神车的地位。

福特野马SVO

近来来,涡轮增压发动机已经成为风潮。但你能想象,在上世纪80年代将一台四缸涡轮发动机放进一辆肌肉车里面吗?由于第一次石油危机给美国带来巨大压力,福特在1984年推出一款野马SVO,其搭载2.3T四缸发动机,能输出149千瓦的最大功率。

虽然野马SVO的性能表现并不差,但对于当时的大排量忠实粉丝来说,这款车简直是野马系列的异端。再加上后来油价大跌,大排量车型重新成为主流,2.3T的野马SVO只销售了仅仅两年就结束了。时至今日,经典肌肉车采用涡轮发动机已不是怪事,全新一代野马搭载的就是2.3T EcoBoost涡轮增压发动机。

第四代本田思域

在上世纪80年代末,发展到第四代的本田思域已经从小型车进化成紧凑型,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要,第四代思域的轴距、车身长度和车身高度进一步增加,后排乘客拥有更充足的头部空间。像如今的本田飞度和丰田雅力士在某种程度上也借鉴了这种设计。

除了空间,当时很多本田的新技术也应用到第四代思域上,比如四轮双叉臂独立悬挂和VTEC技术。但历数前九代思域,第四代思域的市售时间是最短的,从1988年到1991年只有三年时间。其中一个原因有可能是八十年代的方正风格已经不受欢迎,因此第五代思域变得圆润流畅、充满动感,这个风格一直延续至今。

是迎合消费者当下需求,在红海拼杀,还是出奇制胜,造出一片蓝海?这似乎没有明确答案。上世纪80年代,本田、日产、铃木等日本品牌在美国市场也碰到了不少难题。在下一次推送中,雅斯顿将介绍剩下五款车,其中包括《谁消灭了电动车》的主角——通用EV1。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