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火到出圈的“生椰”,喜茶是如何打造出来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火到出圈的“生椰”,喜茶是如何打造出来的?

饮品圈半年至少上了160多款椰子。

文|咖门 

编辑|居居

喜茶又上椰子了!

这次是生椰咖家族,包括生打椰椰拿铁、生打椰椰冻拿铁、椰柠美式3款。

不止喜茶。我们统计了近6个月(2月初~7月底)20多个品牌的上新,其中有160多款椰子新品,细数上半年的爆款,几乎都有椰子元素。

椰子为什么席卷了整个饮品圈?

这要从椰子原料的新代表“生椰”说起。

喜茶推出生椰咖!

饮品圈半年至少上了160多款椰子

又一个以椰子为主角的新系列来了:

7月28日,喜茶在门店上新“生椰咖家族”,包括生打椰椰拿铁、生打椰椰冻拿铁和椰柠美式3款产品。

这是喜茶首次将“生打椰”应用于咖啡领域。咖啡用了埃塞俄比亚和哥伦比亚的水洗咖啡豆拼配,已打卡的同行表示,椰子的鲜感和咖啡的香气都很饱满。

说起椰子,今年可太火了。

我们统计了近半年(2月初~7月底)来,20余个饮品品牌的上新情况,其中有160多款新品都用到了椰子元素。椰子水、椰奶、椰浆、生椰乳、厚椰乳,椰子的呈现方式也不断迭代。

追溯椰子这一轮流行,离不开一个“明星原料”:生打椰。

2020年8月,喜茶推出了“生打椰椰”系列饮品,首次用到了“生打椰”。该系列带来了鲜感浓郁的椰子风味,很快收获了一大批忠实粉丝,刚上线时多地门店售罄。

《喜茶2020年度报告》显示,去年一年,生打椰椰奶冻进入了喜茶新品销量TOP5。

带动了椰子品类崛起的“生椰”,是怎样一步步走红的?它的爆款路径能否复制?为此,我采访了喜茶的相关负责人。

“生椰”是怎样一步步火起来的?

1. 创意源点:找到“生鲜”的风味突破

先来回顾一下,到底什么是“生椰”?

市面上常见的椰子原料,可以按保鲜方式分为常温产品(椰浆、椰子水)、新鲜冷冻产品(即喜茶的“生打椰”,也有的品牌叫生椰乳)两大类。

常温类产品经过了高温杀菌,容易保存,但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椰子本身的风味。

类似喜茶“生打椰”一类的冷冻类生椰产品,是生椰子水和生椰肉的混合体,用的是巴氏杀菌、低温冷压,对椰子本身的风味、营养元素都保存得更完整,痛点是运输、储存都需要冷冻,成本较高。

就是这一点不易保存的“生鲜感”,更好地还原了椰子的真实风味,做出了有辨识度的突破,也就有了流行的前提条件。

那么,喜茶是如何打磨出“生鲜感”的?

2. 产品打磨:测试了超过20款原料

我了解到,“生打椰”这款原料,从2015年开始着手研发,2019年正式推出。但刚上市时,销售不太理想,行业里还没有认知。

而当时,喜茶的团队正巧就在“找椰子”。

为了筛选出符合标准的天然原料,他们反复测试了将近2个月,将市面上所有的椰奶、椰浆、椰子水都找了一遍,测试了超过20款原料,最终选中了这款原料。

为了追求更强的“生鲜感”,以及更天然健康,喜茶向供应商提出了定制化需求。又经过了一年原料定制、产品测试与调整,2020年8月,喜茶才正式上新了“生打椰椰”系列。

3. 多形式呈现:超100次测试,做出极致小料

让一种新风味深入人心,需要多种呈现方式。

喜茶的上新,推出了一款受欢迎的小料:椰奶冻。

为了做出这款小料,喜茶研发团队测试了超过100种方法。

“早期的配方软硬度不合适,我们几乎测试了所有配比,研发团队几乎一日三餐都是椰奶冻,早上吃前一晚做的,中午吃早上做的,晚上吃中午做的,就为了找到极致的口感。”

最终,这款口感幼滑清甜、有记忆点的小料,也助推了产品的销售。以喜茶上海森兰花园城店为例,仅原创生打椰椰奶冻这一单品,该店月均销售超1000杯。

4. 推广创新:提炼“生打”关键词,还拍了洗脑宣传片

起对名字,也是成功的关键。“生打椰”这个名字也来源于喜茶。

就像厚乳的流行离不开“厚”字,“生打”两个字,也精准传递了产品特色。喜茶相关负责人告诉我,因为原料用的是“鲜榨冷压”工艺,所以他们想到了“生打”这个具有画面感和场景感的名字,令消费者很容易联想到背后的工艺和制作过程。

为了推广生打椰椰,喜茶还拍了一部很“洗脑”的宣传片。

“去年8月上新时正值高温,我们构想出了椰椰小岛的场景,然后在社交平台上打造出‘椰体’传播梗,营造出‘万物皆可椰’的氛围。”

画面鬼畜、台词谐音梗,成功点燃了B站年轻人的传播热情。

喜茶相关负责人告诉我,这是喜茶产品传播首次尝试鬼畜动画,在B站上线后,很快取得了14万+的播放量,是当时喜茶B站播放量最高的视频。

5. 品牌推动:喜茶800+门店全国上新

新品在短时间内实现爆发,需要依托品牌势能做有效推动。

前不久,喜茶推出黄皮仙露系列,上线仅5天,其全国销量便超过34万杯。黄皮更是因此登上#北方不常见的一种水果#、#问广东人黄皮是什么#等微博热搜,受到大众关注。

今年5月,喜茶在全国上线4款柠檬茶后,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尝鲜打卡,助推了柠檬茶走出华南,上线当天卖出近40万杯。

再往前还有多肉葡萄。在喜茶的带动下,葡萄成为新茶饮的经典水果,手剥葡萄、手工去籽,也成为打造产品价值感的重要标签。

椰子也是如此。借助喜茶的影响力,以产品创新+内容创新+规模支撑,生打椰椰系列在喜茶全国800多家门店上线,并迅速爆火。

上线一周,很多门店生打椰椰系列产品的销量已经排到前3名。

6. 供应链磨合:“上新阵痛期”保障供应

每一款新物料的流行,都会经历一段供应链“上新阵痛期”,能熬过去,才能让爆款沉淀在菜单上。

喜茶的生打椰椰系列一上市,需求比预估的高一倍,供应链压力可想而知。

喜茶的生打椰椰系列,带动了“生打椰”的出圈

喜茶相关负责人回忆,“生打椰椰”去年8月上新后,喜茶供应链管理部的统筹、计划、物流、采购的小组成员,几乎每天都忙碌到晚上12点。

“一方面优化现有资源,一方面开发新供应商。冻库不足,我们就找合作伙伴资源支持;台风天气导致工厂停工后,我们也在航班恢复后的第一时间飞往工厂所在地,组织人员恢复生产。总之,想尽一切办法保障供应。”

到当年10月,“生打椰”的全国供应链基本稳定下来,行业整体供应量也得到了提升。

7.带动椰子品类流行,推动上游发展

很快,“生椰”开始在饮品行业逐步流行起来,多种不同的应用,带动了椰子品类的整体爆发。

在此次统计的近半年160多个椰子新品中,有30余款用到了生椰乳产品。上半年的一些爆款茶饮,比如泡鲁达、芒椰糯米饭,也都能看到椰子的身影。

与此同时,一年来饮品业对椰子的大量需求,也改变了上游的种植与生产。

比如喜茶联合供应商在上游实行“基地共建”,为椰农进行种植指导,提升种植技术和水平。据悉,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附近(供应商海南工厂所在地)的椰农,也因此获得了可观的创收。

“生椰”的爆红路径,可复制吗?

一年时间过去,“生椰”已经有了成熟的产品方案,在不同品牌、不同定价区间,都沉淀出了热卖的产品。

从一个“生鲜感”的创意,到最终引发行业风潮、推动上游种植业发展,生椰产品在过去一年的经历,或许是新茶饮爆款的典型路径:

在高认知度的物料上做工艺创新;

无数次打磨,真正做出有辨识度的风味突破;

头部品牌带动,以自身品牌势能带动原料“出圈”;

快速度过“上新阵痛期”,保证持续供应;

改善上游供应链,从根本上提升生产水平。

——这条路径,或许可以给下一个潜力原料提供参考。

长远来看,植物基的趋势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而作为新茶饮升级创新的原物料,目前的“生椰”,在稳定成本的基础上,还需要更多创意搭配,源源不断地保持吸引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喜茶

230
  • TOPBRAND | 斑马与巧获融资;传Mytheresa考虑退市;喜茶联名BE@RBRICK;宝洁旗下OUAI任命首席执行官
  • 霸王茶姬再次被传赴美上市,门店已超4000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火到出圈的“生椰”,喜茶是如何打造出来的?

饮品圈半年至少上了160多款椰子。

文|咖门 

编辑|居居

喜茶又上椰子了!

这次是生椰咖家族,包括生打椰椰拿铁、生打椰椰冻拿铁、椰柠美式3款。

不止喜茶。我们统计了近6个月(2月初~7月底)20多个品牌的上新,其中有160多款椰子新品,细数上半年的爆款,几乎都有椰子元素。

椰子为什么席卷了整个饮品圈?

这要从椰子原料的新代表“生椰”说起。

喜茶推出生椰咖!

饮品圈半年至少上了160多款椰子

又一个以椰子为主角的新系列来了:

7月28日,喜茶在门店上新“生椰咖家族”,包括生打椰椰拿铁、生打椰椰冻拿铁和椰柠美式3款产品。

这是喜茶首次将“生打椰”应用于咖啡领域。咖啡用了埃塞俄比亚和哥伦比亚的水洗咖啡豆拼配,已打卡的同行表示,椰子的鲜感和咖啡的香气都很饱满。

说起椰子,今年可太火了。

我们统计了近半年(2月初~7月底)来,20余个饮品品牌的上新情况,其中有160多款新品都用到了椰子元素。椰子水、椰奶、椰浆、生椰乳、厚椰乳,椰子的呈现方式也不断迭代。

追溯椰子这一轮流行,离不开一个“明星原料”:生打椰。

2020年8月,喜茶推出了“生打椰椰”系列饮品,首次用到了“生打椰”。该系列带来了鲜感浓郁的椰子风味,很快收获了一大批忠实粉丝,刚上线时多地门店售罄。

《喜茶2020年度报告》显示,去年一年,生打椰椰奶冻进入了喜茶新品销量TOP5。

带动了椰子品类崛起的“生椰”,是怎样一步步走红的?它的爆款路径能否复制?为此,我采访了喜茶的相关负责人。

“生椰”是怎样一步步火起来的?

1. 创意源点:找到“生鲜”的风味突破

先来回顾一下,到底什么是“生椰”?

市面上常见的椰子原料,可以按保鲜方式分为常温产品(椰浆、椰子水)、新鲜冷冻产品(即喜茶的“生打椰”,也有的品牌叫生椰乳)两大类。

常温类产品经过了高温杀菌,容易保存,但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椰子本身的风味。

类似喜茶“生打椰”一类的冷冻类生椰产品,是生椰子水和生椰肉的混合体,用的是巴氏杀菌、低温冷压,对椰子本身的风味、营养元素都保存得更完整,痛点是运输、储存都需要冷冻,成本较高。

就是这一点不易保存的“生鲜感”,更好地还原了椰子的真实风味,做出了有辨识度的突破,也就有了流行的前提条件。

那么,喜茶是如何打磨出“生鲜感”的?

2. 产品打磨:测试了超过20款原料

我了解到,“生打椰”这款原料,从2015年开始着手研发,2019年正式推出。但刚上市时,销售不太理想,行业里还没有认知。

而当时,喜茶的团队正巧就在“找椰子”。

为了筛选出符合标准的天然原料,他们反复测试了将近2个月,将市面上所有的椰奶、椰浆、椰子水都找了一遍,测试了超过20款原料,最终选中了这款原料。

为了追求更强的“生鲜感”,以及更天然健康,喜茶向供应商提出了定制化需求。又经过了一年原料定制、产品测试与调整,2020年8月,喜茶才正式上新了“生打椰椰”系列。

3. 多形式呈现:超100次测试,做出极致小料

让一种新风味深入人心,需要多种呈现方式。

喜茶的上新,推出了一款受欢迎的小料:椰奶冻。

为了做出这款小料,喜茶研发团队测试了超过100种方法。

“早期的配方软硬度不合适,我们几乎测试了所有配比,研发团队几乎一日三餐都是椰奶冻,早上吃前一晚做的,中午吃早上做的,晚上吃中午做的,就为了找到极致的口感。”

最终,这款口感幼滑清甜、有记忆点的小料,也助推了产品的销售。以喜茶上海森兰花园城店为例,仅原创生打椰椰奶冻这一单品,该店月均销售超1000杯。

4. 推广创新:提炼“生打”关键词,还拍了洗脑宣传片

起对名字,也是成功的关键。“生打椰”这个名字也来源于喜茶。

就像厚乳的流行离不开“厚”字,“生打”两个字,也精准传递了产品特色。喜茶相关负责人告诉我,因为原料用的是“鲜榨冷压”工艺,所以他们想到了“生打”这个具有画面感和场景感的名字,令消费者很容易联想到背后的工艺和制作过程。

为了推广生打椰椰,喜茶还拍了一部很“洗脑”的宣传片。

“去年8月上新时正值高温,我们构想出了椰椰小岛的场景,然后在社交平台上打造出‘椰体’传播梗,营造出‘万物皆可椰’的氛围。”

画面鬼畜、台词谐音梗,成功点燃了B站年轻人的传播热情。

喜茶相关负责人告诉我,这是喜茶产品传播首次尝试鬼畜动画,在B站上线后,很快取得了14万+的播放量,是当时喜茶B站播放量最高的视频。

5. 品牌推动:喜茶800+门店全国上新

新品在短时间内实现爆发,需要依托品牌势能做有效推动。

前不久,喜茶推出黄皮仙露系列,上线仅5天,其全国销量便超过34万杯。黄皮更是因此登上#北方不常见的一种水果#、#问广东人黄皮是什么#等微博热搜,受到大众关注。

今年5月,喜茶在全国上线4款柠檬茶后,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尝鲜打卡,助推了柠檬茶走出华南,上线当天卖出近40万杯。

再往前还有多肉葡萄。在喜茶的带动下,葡萄成为新茶饮的经典水果,手剥葡萄、手工去籽,也成为打造产品价值感的重要标签。

椰子也是如此。借助喜茶的影响力,以产品创新+内容创新+规模支撑,生打椰椰系列在喜茶全国800多家门店上线,并迅速爆火。

上线一周,很多门店生打椰椰系列产品的销量已经排到前3名。

6. 供应链磨合:“上新阵痛期”保障供应

每一款新物料的流行,都会经历一段供应链“上新阵痛期”,能熬过去,才能让爆款沉淀在菜单上。

喜茶的生打椰椰系列一上市,需求比预估的高一倍,供应链压力可想而知。

喜茶的生打椰椰系列,带动了“生打椰”的出圈

喜茶相关负责人回忆,“生打椰椰”去年8月上新后,喜茶供应链管理部的统筹、计划、物流、采购的小组成员,几乎每天都忙碌到晚上12点。

“一方面优化现有资源,一方面开发新供应商。冻库不足,我们就找合作伙伴资源支持;台风天气导致工厂停工后,我们也在航班恢复后的第一时间飞往工厂所在地,组织人员恢复生产。总之,想尽一切办法保障供应。”

到当年10月,“生打椰”的全国供应链基本稳定下来,行业整体供应量也得到了提升。

7.带动椰子品类流行,推动上游发展

很快,“生椰”开始在饮品行业逐步流行起来,多种不同的应用,带动了椰子品类的整体爆发。

在此次统计的近半年160多个椰子新品中,有30余款用到了生椰乳产品。上半年的一些爆款茶饮,比如泡鲁达、芒椰糯米饭,也都能看到椰子的身影。

与此同时,一年来饮品业对椰子的大量需求,也改变了上游的种植与生产。

比如喜茶联合供应商在上游实行“基地共建”,为椰农进行种植指导,提升种植技术和水平。据悉,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附近(供应商海南工厂所在地)的椰农,也因此获得了可观的创收。

“生椰”的爆红路径,可复制吗?

一年时间过去,“生椰”已经有了成熟的产品方案,在不同品牌、不同定价区间,都沉淀出了热卖的产品。

从一个“生鲜感”的创意,到最终引发行业风潮、推动上游种植业发展,生椰产品在过去一年的经历,或许是新茶饮爆款的典型路径:

在高认知度的物料上做工艺创新;

无数次打磨,真正做出有辨识度的风味突破;

头部品牌带动,以自身品牌势能带动原料“出圈”;

快速度过“上新阵痛期”,保证持续供应;

改善上游供应链,从根本上提升生产水平。

——这条路径,或许可以给下一个潜力原料提供参考。

长远来看,植物基的趋势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而作为新茶饮升级创新的原物料,目前的“生椰”,在稳定成本的基础上,还需要更多创意搭配,源源不断地保持吸引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