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经济学家展望下半年形势:通胀无需多虑,出口可能风光不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经济学家展望下半年形势:通胀无需多虑,出口可能风光不再

专家认为,在目前国内需求仍然不足的背景下,对通胀问题无需过度担忧,基建投资在优质项目较少以及严控风险的情况下难以有很大起色,出口下半年可能面临一系列下行压力。

2021年8月2日,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经济开发区佳华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赶制外贸订单。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辛圆

周一,在由华泰证券旗下行知APP举办的一场活动上,经济学家认为,在目前国内需求仍然不足的背景下,对通胀问题无需过度担忧;由于优质项目较少以及严控债务风险,基建投资下半年难有很大起色;去年以来助推经济的主要力量——出口未来可能面临下行压力。

通胀无需过度担忧

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9.0%,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续创2008年9月以来最高。

华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总量研究负责人张继强表示,尽管PPI同比增速达到9%,但对国内通胀无需过度担心,因为目前内需还不是很强,通胀更多是输入性的,是全球大宗商品的供求错位导致的。如果内需不强,压力就难以传导到下游。

张继强指出,相比之下,目前更需要关注美国的通胀问题。“美国处于‘大放水’阶段,通过现代货币理论(MMT)直接给居民发钱,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振需求,带来的通胀压力更大。”他说。

中国政策科学研讨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也表示,鉴于下游竞争比较激烈,PPI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传导存在很大困难。7月,CPI同比增长1.0%,较6月放缓0.1个百分点。

“但目前需要关注的问题或者说隐含的风险是,PPI高企导致中小企业成本压力上升,利润受到挤压,企业想消化成本,但又受制于自身的创新能力,这将对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负面影响。”他说。

对基建投资不应太过乐观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8833亿元,不及全年额度的一半,其中专项债发行进度仅37%。

“7月份地方专项债的发行速度还是不快,8月目前来看也很一般,往后看可能会加速度,但现在好的基建项目不多,对项目审批的流程把控也比较严。整体上看,对未来基建投资的增速不应过于乐观。”张继强说。

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胡志浩表示,现在对专项债的管理走向了新的制度轨道,整体上是日益精细化的,也必须按照这个轨道来,因为考虑投资会形成GDP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也要考虑可持续性和防风险,从这点上看,对未来的基建投资的增速也不宜高估。

徐洪才也表示,受制于地方政府偿债能力,也因为没有好项目,基建投资目前仍较弱。他认为,相比于考虑增速,更应该关系的是具体投资方向,“这次河南水灾给外界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就是未来传统基建的比例还是要加大,尤其是地下管网等项目的比重要增加。”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长7.8%,比前五个月回落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看,1-6月同比增长2.4%,比前五个月略降。

出口大概率风光不再

海关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以美元计,7月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9.3%,增速较上月大幅收窄12.9个百分点。

徐洪才预计,四季度后,出口同比增速很可能回到10%。“如果新冠疫情控制后,订单就不一定在中国了,在此情况下,出口很可能会进一步下降,要及早做准备,把关注点转到内需上。”他说。

除了出口替代作用下降,张继强指出,还有三方面因素会导致出口回到个位数增长,这三个因素皆和美国有关。一是,7月之后,美国政府发放的补贴会减少,美国居民消费能力会受到抑制;二是,随着经济活动重启,未来美国服务消费会增多,商品消费会下降,从而令美国国内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弱化。此外,还要考虑中美贸易摩擦是否会有变数,美方是否会通过其他方式制约中国出口。

胡志浩表示,如果国外供给能力修复得比较快,中国出口受到的压力会体现得更早。不过,目前不仅仅要关注出口增速,还要关注贸易环境的变化。

“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在一般贸易上的环境要比疫情之前有所改善,但加工贸易的表现上看是在走低的。目前中国处的环境不一样了,很多关键核心部件仍被卡得很紧,这是中国接下来需要面对的(问题)。”他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经济学家展望下半年形势:通胀无需多虑,出口可能风光不再

专家认为,在目前国内需求仍然不足的背景下,对通胀问题无需过度担忧,基建投资在优质项目较少以及严控风险的情况下难以有很大起色,出口下半年可能面临一系列下行压力。

2021年8月2日,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经济开发区佳华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赶制外贸订单。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辛圆

周一,在由华泰证券旗下行知APP举办的一场活动上,经济学家认为,在目前国内需求仍然不足的背景下,对通胀问题无需过度担忧;由于优质项目较少以及严控债务风险,基建投资下半年难有很大起色;去年以来助推经济的主要力量——出口未来可能面临下行压力。

通胀无需过度担忧

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9.0%,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续创2008年9月以来最高。

华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总量研究负责人张继强表示,尽管PPI同比增速达到9%,但对国内通胀无需过度担心,因为目前内需还不是很强,通胀更多是输入性的,是全球大宗商品的供求错位导致的。如果内需不强,压力就难以传导到下游。

张继强指出,相比之下,目前更需要关注美国的通胀问题。“美国处于‘大放水’阶段,通过现代货币理论(MMT)直接给居民发钱,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振需求,带来的通胀压力更大。”他说。

中国政策科学研讨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也表示,鉴于下游竞争比较激烈,PPI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传导存在很大困难。7月,CPI同比增长1.0%,较6月放缓0.1个百分点。

“但目前需要关注的问题或者说隐含的风险是,PPI高企导致中小企业成本压力上升,利润受到挤压,企业想消化成本,但又受制于自身的创新能力,这将对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负面影响。”他说。

对基建投资不应太过乐观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8833亿元,不及全年额度的一半,其中专项债发行进度仅37%。

“7月份地方专项债的发行速度还是不快,8月目前来看也很一般,往后看可能会加速度,但现在好的基建项目不多,对项目审批的流程把控也比较严。整体上看,对未来基建投资的增速不应过于乐观。”张继强说。

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胡志浩表示,现在对专项债的管理走向了新的制度轨道,整体上是日益精细化的,也必须按照这个轨道来,因为考虑投资会形成GDP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也要考虑可持续性和防风险,从这点上看,对未来的基建投资的增速也不宜高估。

徐洪才也表示,受制于地方政府偿债能力,也因为没有好项目,基建投资目前仍较弱。他认为,相比于考虑增速,更应该关系的是具体投资方向,“这次河南水灾给外界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就是未来传统基建的比例还是要加大,尤其是地下管网等项目的比重要增加。”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长7.8%,比前五个月回落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看,1-6月同比增长2.4%,比前五个月略降。

出口大概率风光不再

海关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以美元计,7月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9.3%,增速较上月大幅收窄12.9个百分点。

徐洪才预计,四季度后,出口同比增速很可能回到10%。“如果新冠疫情控制后,订单就不一定在中国了,在此情况下,出口很可能会进一步下降,要及早做准备,把关注点转到内需上。”他说。

除了出口替代作用下降,张继强指出,还有三方面因素会导致出口回到个位数增长,这三个因素皆和美国有关。一是,7月之后,美国政府发放的补贴会减少,美国居民消费能力会受到抑制;二是,随着经济活动重启,未来美国服务消费会增多,商品消费会下降,从而令美国国内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弱化。此外,还要考虑中美贸易摩擦是否会有变数,美方是否会通过其他方式制约中国出口。

胡志浩表示,如果国外供给能力修复得比较快,中国出口受到的压力会体现得更早。不过,目前不仅仅要关注出口增速,还要关注贸易环境的变化。

“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在一般贸易上的环境要比疫情之前有所改善,但加工贸易的表现上看是在走低的。目前中国处的环境不一样了,很多关键核心部件仍被卡得很紧,这是中国接下来需要面对的(问题)。”他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