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疗服务龙头国际医学上半年主业持续减亏,业绩是否进入增长通道?医疗资产价值几何?

作为A股鲜有的综合医疗服务上市公司,“医美+康养+辅助生殖”多个光环加持下,国际医学受到机构投资者热捧,股价表现活跃。

日前,国际医学披露了2021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2亿元至-3.62亿元。报告期内,两项非经常性因素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合计-1.02亿元,剔除后公司2021年上半年净利润较上年同期持续减亏,幅度明显。

作为A股市场鲜有的综合医疗服务上市公司,国际医学旗下核心资产为三家大型综合性医院,分别包括全国第一家民营三甲医院——西安高新医院,全球超大的单体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以及位于陕南的商洛国际医学中心医院。

在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以医疗服务为主业的国际医学经历了前期大手笔的医院建设,目前的盈利能力有何变化?已经投用的大型医院营业成本及费用高企等问题将如何解决?何时能步入业绩增长期?

对此,国际医学方面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2020年面对严重的新冠疫情,当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07亿元,同比增长62.17%,2021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继续保持同比大幅增长态势。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自2020年第一季度开始逐季改善,呈现减亏趋势;自2020年三季度开始,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转正,过去几个季度的现金流表现延续积极向好趋势。公司已进入聚焦医疗服务主业以来的快速发展阶段,依托三级以上医院优质医疗资源打造的全生命周期医疗服务平台的资产价值正在逐步显现。

此外,上述负责人表示,国际医学这些年来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围绕大健康产业进行布局的辅助生殖、康复、妇儿、肿瘤放疗、健康管理、CRO临床合作等专业化医疗板块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其中,预计在2022年上半年,背靠三甲医院的国际医学康复医院将正式投用,在康复性医疗资源一直较为稀缺的西部地区,国际医学康复医院契合人们对于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需求。未来,在快速发展的高水平综合性医院业务板块基础上,“医美+辅助生殖+肿瘤放疗+康养”等多业务的叠加蓄力,将助推国际医学不断形成新的业绩增长极。

旗下“医疗航母”有望迎来盈亏平衡点

日前,国际医学(000516.SZ)披露了2021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13亿元至13.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03%至105%,已达到2020全年度收入的约8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2亿元至-3.62亿元,上年同期为净亏损3.44亿元。

公告显示,国际医学上半年业绩亏损的原因,主要在于旗下三大综合性医疗院区的期间费用、营业成本对利润的影响。

2021年上半年,国际医学旗下三家大型医院西安高新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商洛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实现全面投用,门诊量、住院量、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与此同时,运营成本、期间费用相较于营业收入依然处于较高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公司2021年度一季报数据测算,公司2021年二季度单季公司实现营收6.68至6.78亿元,同比增长83.01%至85.75%;报告期内两项非经常性因素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合计-1.02亿元,剔除后公司2021年上半年净利润较上年同期持续减亏,幅度明显。

此外,考虑到上半年一般为北方地区医疗行业淡季,加之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在今年二季度的JCI认证现场评审中主动控制患者接收量等因素,公司2021年二季度实现的营收较一季度环比仍增长了5.7%至7.28%。

作为陕西省和西北第一家上市公司,国际医学已经拥有长达28年的上市历史。2011年末,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其建设、培育的西安高新医院并入上市公司业务版图,上市公司亦借此切入更具发展前景的医疗领域。2019年9月,国际医学迎来旗下第二家大型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的正式开诊,这家医院仅占地面积就达307.61亩,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规划最大床位5037张,也被称为“医疗航母”。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多数大型医院每日就诊床位数出于疫情防控的考虑,主动限流。国际医学中心开业仅四个月便逢疫情,“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曾使得国际医学的盈利前景遭到质疑。

最终到2020年底,国际医学实现营收16.07亿元,同比增长62.1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45亿元,同比增长111.23%。

国际医学方面负责人接受界面新闻采访表示,投资者最为关注的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2021年初至今医院各项医疗数据继续稳步增长。不论是日门诊量还是日在院病人,都在近期创历史新高。下一步,公司将集中优势资源,提高管理效能,做好宣传推广工作,积极推进现有医院的高效运营管理和新医疗项目的筹备运营,努力实现公司医疗服务主业的转亏为盈。

稀缺资源“三甲医院”备受资本关注

近年来,国家政策对医疗健康服务产业的政策支持持续加码,医疗布局颇受资本青睐。

事实上,2018年前后,A股市场曾迎来“开医院”热潮。据统计,仅在2018年内,就有近20家上市公司涉足医院投资,“医院概念”板块也屡屡成为涨停集中股的“大本营”。然而,2020年民营医院又迎来“倒闭潮”,绍兴悦程妇产医院等开业不久的民营医院宣布破产。

一位医院投资界人士告诉界面新闻,目前仍有上市公司通过收购和投资医院布局医疗产业,三甲医院属于稀缺资产,质地良好的三甲医院在市场预期及实际业绩两方面表现良好的概率较大。

与三甲医院的稀缺形成对比的,是医疗服务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医疗卫生机构中,三级医院数量占比仅为医院总数的8%,却承担了23.62%的诊疗和39.42%的住院需求。2017年至2019年,三级医院的病床使用率均超过97.5%,接近饱和状态。

2019年,国家卫健委等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大政府支持社会办医力度,严格控制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为社会办医留足发展空间。同年,多部委联合发布《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2年)》的通知,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批高水平临床诊疗中心、高水准临床科研创新平台。

政策利好如潮水般涌来,资本市场浪潮中的社会办三甲医院管理集团如何引领行业发展?这是一出精彩的大戏。

作为A股市场唯一一家以三甲综合医院为核心资产的上市公司,国际医学在构建其“三大医疗院区”格局中的经验与能力无疑备受关注。

“资本退潮后,因医院前期投入大,投资周期长,社会办医三甲医院自身的资金能力会受到考验。”上述人士称,国际医学的业务核心即三甲医院,在投资专一性、运营专业性等方面具备优势。

“一家三甲医院从无到有,在前期规划、建设投入、人才学科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国际医学方面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仅从对一家医院最重要的医生资源来看,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在医生团队、学科人才培养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医院现有医护人员主体来自于全国知名三甲医院,学科带头人由长江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三级以上教授全职担任。

上述负责人称,目前公司旗下三大医院的医生资源、诊疗设备、研究平台、新业务规划等方面正在不断精进,为尽快步入业绩收获期、后续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安高新医院的经营情况较为稳定,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作为中西部地区疑难危重症诊疗中心,能为患者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选择,商洛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则是公司在外埠打造,以共享国际医学优质医疗资源理念,辐射陕南和周边区域医疗市场的高水平区域医疗中心。”上述负责人称,国际医学旗下的“三大医疗院区”格局已经形成。

“医美+辅助生殖+康养”多赛道叠加蓄力

2020年以来,伴随着国际医学资产价值获得资本市场重新认识,国际医学股价也从2020年7月初的4.07元/股一路上涨至2021年6月2日的历史新高21.66元/股,在一年时间内累计上涨432%。公司也被贴上了“医美”、“辅助生殖”概念股的标签。

国际医学作为医美概念热门个股究竟成色如何?

国际医学上述负责人介绍,中国医美市场体量庞大,市场需求量与日俱增。一方面是整体市场的渗透率低,市场教育越来越成熟,渗透人群也将会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思想观念的转变,从之前的隐私需求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刚需,前景广阔,西安是西北的国家级中心城市,足以辐射周边省份。公司医美业务主要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开展,医美业务正在全速上升阶段,在经营方面,核心数据及主要业务指标都在逐月上涨;在专科建设方面,不断引进新的医美专科人才和新技术,基本保持每月新增1-2名医生;在市场方面,营销投放和平台不断进行优化;在学术方面,高频次的开展学术活动,占领学术高地,每月都会组织1-2场学术活动。整形医院整体发展势头迅猛,技术力量雄厚,后劲十足。未来投用的新整形医院大楼也正在建设当中,其规模堪称中国第一大医美医院。

如今在医美市场蓬勃发展背后,不乏医美行业“水货”肆行,有关部门也在频频出台政策为蒙眼狂奔的医美市场降温。

四川天府健康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孟立联认为,医美被资本绑架、被非法裹挟的大背景下,三甲医院进入医美有其特殊的意义。一方面,三甲医院的公信力有助于引领、规范医美行业的良性、合理、科学发展。同时,三甲医院的医疗技术力量储备相对充足,非一般社会办医可比,也可以保证医美行业的正规化发展。两个方面的努力,将助蒙眼狂奔医美市场回到正常。

孟立联认为,健康中国战略要求的是推进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少生病、晚生病、少生大病,病人越来越少而不是越来越多。开辟医美战场,有利于民营三甲医院打造业绩新增长极。

记者了解到,除医美业务外,国际医学在辅助生殖、康养、健康管理等具有巨大潜力的医疗健康产业均有前瞻性布局。

国际医学方面负责人表示,上市公司已在推进辅助生殖、康复、妇儿、肿瘤放疗、健康管理、CRO临床合作等专业化消费医疗业务的开展。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北侧,西安国际医学康复医院正处于施工状态,预计于2022年上半年投用。这座康复医院建筑面积42.5万平方米,床位3600张,集医疗、科研、教学、培训、康复于一体,内设妇女儿童医院、骨科医院和康复、中医老年病医院等。其西南角为已经建成并运营的生殖医学中心,是具备4万例IVF(体外受精)周期运行能力的高水平生殖医学平台,堪称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生殖医学中心之一。

“身处中西部地区的高水平医疗资源聚集地,国际医学以医疗品质为基础,依托高水平医疗平台,围绕大健康产业布局、赋能,探索出中国医疗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模式。” 国际医学方面负责人称,“随着国际医学全生命周期医疗服务平台获得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多层次、多样化、高附加值的医疗服务,也足以让国际医学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发展壮大。”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国际医学

  • 国际医学(000516.SZ)2025年一季报净利润为-1.06亿元,同比亏损放大
  • 国际医学(000516.SZ):2024年年报净利润为-2.54亿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综合医疗服务龙头国际医学上半年主业持续减亏,业绩是否进入增长通道?医疗资产价值几何?

作为A股鲜有的综合医疗服务上市公司,“医美+康养+辅助生殖”多个光环加持下,国际医学受到机构投资者热捧,股价表现活跃。

日前,国际医学披露了2021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2亿元至-3.62亿元。报告期内,两项非经常性因素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合计-1.02亿元,剔除后公司2021年上半年净利润较上年同期持续减亏,幅度明显。

作为A股市场鲜有的综合医疗服务上市公司,国际医学旗下核心资产为三家大型综合性医院,分别包括全国第一家民营三甲医院——西安高新医院,全球超大的单体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以及位于陕南的商洛国际医学中心医院。

在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以医疗服务为主业的国际医学经历了前期大手笔的医院建设,目前的盈利能力有何变化?已经投用的大型医院营业成本及费用高企等问题将如何解决?何时能步入业绩增长期?

对此,国际医学方面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2020年面对严重的新冠疫情,当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07亿元,同比增长62.17%,2021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继续保持同比大幅增长态势。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自2020年第一季度开始逐季改善,呈现减亏趋势;自2020年三季度开始,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转正,过去几个季度的现金流表现延续积极向好趋势。公司已进入聚焦医疗服务主业以来的快速发展阶段,依托三级以上医院优质医疗资源打造的全生命周期医疗服务平台的资产价值正在逐步显现。

此外,上述负责人表示,国际医学这些年来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围绕大健康产业进行布局的辅助生殖、康复、妇儿、肿瘤放疗、健康管理、CRO临床合作等专业化医疗板块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其中,预计在2022年上半年,背靠三甲医院的国际医学康复医院将正式投用,在康复性医疗资源一直较为稀缺的西部地区,国际医学康复医院契合人们对于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需求。未来,在快速发展的高水平综合性医院业务板块基础上,“医美+辅助生殖+肿瘤放疗+康养”等多业务的叠加蓄力,将助推国际医学不断形成新的业绩增长极。

旗下“医疗航母”有望迎来盈亏平衡点

日前,国际医学(000516.SZ)披露了2021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13亿元至13.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03%至105%,已达到2020全年度收入的约8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2亿元至-3.62亿元,上年同期为净亏损3.44亿元。

公告显示,国际医学上半年业绩亏损的原因,主要在于旗下三大综合性医疗院区的期间费用、营业成本对利润的影响。

2021年上半年,国际医学旗下三家大型医院西安高新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商洛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实现全面投用,门诊量、住院量、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与此同时,运营成本、期间费用相较于营业收入依然处于较高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公司2021年度一季报数据测算,公司2021年二季度单季公司实现营收6.68至6.78亿元,同比增长83.01%至85.75%;报告期内两项非经常性因素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合计-1.02亿元,剔除后公司2021年上半年净利润较上年同期持续减亏,幅度明显。

此外,考虑到上半年一般为北方地区医疗行业淡季,加之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在今年二季度的JCI认证现场评审中主动控制患者接收量等因素,公司2021年二季度实现的营收较一季度环比仍增长了5.7%至7.28%。

作为陕西省和西北第一家上市公司,国际医学已经拥有长达28年的上市历史。2011年末,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其建设、培育的西安高新医院并入上市公司业务版图,上市公司亦借此切入更具发展前景的医疗领域。2019年9月,国际医学迎来旗下第二家大型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的正式开诊,这家医院仅占地面积就达307.61亩,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规划最大床位5037张,也被称为“医疗航母”。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多数大型医院每日就诊床位数出于疫情防控的考虑,主动限流。国际医学中心开业仅四个月便逢疫情,“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曾使得国际医学的盈利前景遭到质疑。

最终到2020年底,国际医学实现营收16.07亿元,同比增长62.1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45亿元,同比增长111.23%。

国际医学方面负责人接受界面新闻采访表示,投资者最为关注的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2021年初至今医院各项医疗数据继续稳步增长。不论是日门诊量还是日在院病人,都在近期创历史新高。下一步,公司将集中优势资源,提高管理效能,做好宣传推广工作,积极推进现有医院的高效运营管理和新医疗项目的筹备运营,努力实现公司医疗服务主业的转亏为盈。

稀缺资源“三甲医院”备受资本关注

近年来,国家政策对医疗健康服务产业的政策支持持续加码,医疗布局颇受资本青睐。

事实上,2018年前后,A股市场曾迎来“开医院”热潮。据统计,仅在2018年内,就有近20家上市公司涉足医院投资,“医院概念”板块也屡屡成为涨停集中股的“大本营”。然而,2020年民营医院又迎来“倒闭潮”,绍兴悦程妇产医院等开业不久的民营医院宣布破产。

一位医院投资界人士告诉界面新闻,目前仍有上市公司通过收购和投资医院布局医疗产业,三甲医院属于稀缺资产,质地良好的三甲医院在市场预期及实际业绩两方面表现良好的概率较大。

与三甲医院的稀缺形成对比的,是医疗服务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医疗卫生机构中,三级医院数量占比仅为医院总数的8%,却承担了23.62%的诊疗和39.42%的住院需求。2017年至2019年,三级医院的病床使用率均超过97.5%,接近饱和状态。

2019年,国家卫健委等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大政府支持社会办医力度,严格控制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为社会办医留足发展空间。同年,多部委联合发布《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2年)》的通知,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批高水平临床诊疗中心、高水准临床科研创新平台。

政策利好如潮水般涌来,资本市场浪潮中的社会办三甲医院管理集团如何引领行业发展?这是一出精彩的大戏。

作为A股市场唯一一家以三甲综合医院为核心资产的上市公司,国际医学在构建其“三大医疗院区”格局中的经验与能力无疑备受关注。

“资本退潮后,因医院前期投入大,投资周期长,社会办医三甲医院自身的资金能力会受到考验。”上述人士称,国际医学的业务核心即三甲医院,在投资专一性、运营专业性等方面具备优势。

“一家三甲医院从无到有,在前期规划、建设投入、人才学科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国际医学方面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仅从对一家医院最重要的医生资源来看,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在医生团队、学科人才培养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医院现有医护人员主体来自于全国知名三甲医院,学科带头人由长江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三级以上教授全职担任。

上述负责人称,目前公司旗下三大医院的医生资源、诊疗设备、研究平台、新业务规划等方面正在不断精进,为尽快步入业绩收获期、后续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安高新医院的经营情况较为稳定,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作为中西部地区疑难危重症诊疗中心,能为患者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选择,商洛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则是公司在外埠打造,以共享国际医学优质医疗资源理念,辐射陕南和周边区域医疗市场的高水平区域医疗中心。”上述负责人称,国际医学旗下的“三大医疗院区”格局已经形成。

“医美+辅助生殖+康养”多赛道叠加蓄力

2020年以来,伴随着国际医学资产价值获得资本市场重新认识,国际医学股价也从2020年7月初的4.07元/股一路上涨至2021年6月2日的历史新高21.66元/股,在一年时间内累计上涨432%。公司也被贴上了“医美”、“辅助生殖”概念股的标签。

国际医学作为医美概念热门个股究竟成色如何?

国际医学上述负责人介绍,中国医美市场体量庞大,市场需求量与日俱增。一方面是整体市场的渗透率低,市场教育越来越成熟,渗透人群也将会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思想观念的转变,从之前的隐私需求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刚需,前景广阔,西安是西北的国家级中心城市,足以辐射周边省份。公司医美业务主要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开展,医美业务正在全速上升阶段,在经营方面,核心数据及主要业务指标都在逐月上涨;在专科建设方面,不断引进新的医美专科人才和新技术,基本保持每月新增1-2名医生;在市场方面,营销投放和平台不断进行优化;在学术方面,高频次的开展学术活动,占领学术高地,每月都会组织1-2场学术活动。整形医院整体发展势头迅猛,技术力量雄厚,后劲十足。未来投用的新整形医院大楼也正在建设当中,其规模堪称中国第一大医美医院。

如今在医美市场蓬勃发展背后,不乏医美行业“水货”肆行,有关部门也在频频出台政策为蒙眼狂奔的医美市场降温。

四川天府健康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孟立联认为,医美被资本绑架、被非法裹挟的大背景下,三甲医院进入医美有其特殊的意义。一方面,三甲医院的公信力有助于引领、规范医美行业的良性、合理、科学发展。同时,三甲医院的医疗技术力量储备相对充足,非一般社会办医可比,也可以保证医美行业的正规化发展。两个方面的努力,将助蒙眼狂奔医美市场回到正常。

孟立联认为,健康中国战略要求的是推进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少生病、晚生病、少生大病,病人越来越少而不是越来越多。开辟医美战场,有利于民营三甲医院打造业绩新增长极。

记者了解到,除医美业务外,国际医学在辅助生殖、康养、健康管理等具有巨大潜力的医疗健康产业均有前瞻性布局。

国际医学方面负责人表示,上市公司已在推进辅助生殖、康复、妇儿、肿瘤放疗、健康管理、CRO临床合作等专业化消费医疗业务的开展。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北侧,西安国际医学康复医院正处于施工状态,预计于2022年上半年投用。这座康复医院建筑面积42.5万平方米,床位3600张,集医疗、科研、教学、培训、康复于一体,内设妇女儿童医院、骨科医院和康复、中医老年病医院等。其西南角为已经建成并运营的生殖医学中心,是具备4万例IVF(体外受精)周期运行能力的高水平生殖医学平台,堪称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生殖医学中心之一。

“身处中西部地区的高水平医疗资源聚集地,国际医学以医疗品质为基础,依托高水平医疗平台,围绕大健康产业布局、赋能,探索出中国医疗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模式。” 国际医学方面负责人称,“随着国际医学全生命周期医疗服务平台获得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多层次、多样化、高附加值的医疗服务,也足以让国际医学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发展壮大。”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