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嘉士伯基金会:啤酒巨头传承174年的秘决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嘉士伯基金会:啤酒巨头传承174年的秘决

嘉士伯不仅债务水平比百威英博低得多,而且还是产品工艺和包装创新的先驱。而其中的关键,嘉士伯基金会功不可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拥有长达174年发展历史的嘉士伯(Carlsberg),是全球第四大啤酒商。在竞争激烈的啤酒制造业市场上,与啤酒市场的龙头企业百威英博(AB InBev)相比,嘉士伯拥有更高的股东回报率,以及数倍于前者的企业价值。嘉士伯不仅债务水平比百威英博低得多,而且还是产品工艺和包装创新的先驱。而其中的关键,嘉士伯基金会功不可没。

1847年,在德国的巴伐利亚学习了酿酒技艺之后,雅各布·克里斯蒂安·雅各布森(Jacob Christian Jacobsen)重返丹麦创立了嘉士伯。雅各布的儿子卡尔从欧洲学习酿造技术后,也进入了酿酒业。然而,由于父子两人对啤酒的质量评价标准意见不一,导致双方最终分道扬镳。卡尔在父亲的厂房旁边建造了新嘉士伯啤酒厂,并于1882 年创立了自己的啤酒品牌――“新嘉士伯”,与此同时,他父亲的企业则更名为“老嘉士伯”。

这让雅各布开始考虑如何才能延续自己所一手创立的企业。1876年,雅各布创建了嘉士伯基金会,并把企业的所有权转让给丹麦皇家科学院。雅各布认为,以科学为根基的嘉士伯基金会,可以确保自己去世后,嘉士伯的啤酒酿造工艺仍然能够持续得到发展和优化。

当雅各布在1887年去世时,嘉士伯基金会就已经接管了老嘉士伯的所有权和管理权,而且在后来的145年中,该基金会一直是嘉士伯的控股股东。1902年,卡尔追随父亲的脚步,创立了新嘉士伯基金会,并将他自己创立的酿酒厂捐赠给新嘉士伯基金会。1906年,卡尔将两家啤酒厂合并,新嘉士伯基金会也随之并入到嘉士伯基金会。1914 年,卡尔去世后,公司便由嘉士伯基金会的董事会监管,创始家族并未参与其中。

迄今为止,嘉士伯基金会仍是嘉士伯集团最大的股东,拥有30.3%的股权及75%的投票权。

案例学习要点 

嘉士伯基金会是国际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基金会”,基金会永久持有企业所有权,这种传承方式并不常见。此类基金会是由创始人家族为延续控制权而设立的,通常在其章程中规定,不放弃对公司的控制权。因为基金会不能放弃对公司的控制,监督公司运作和慈善公益之间也不存在优先权的混淆问题。只要最初的董事会成员选择得当,章程中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加之拥有完善的自我学习机制,那么实现企业永续传承的概率是相当之高的。

那么,如若华人家族企业想要设立企业基金会是否可行呢?笔者认为,除了需要注意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外,也许还要考虑两大问题所带来的挑战:第一,设立者需要找到一个独立运行的机构,而不是把企业托付给信任的个人,这要求设立者克服信任方面的心理障碍,相信法治制度的力量。第二,也就是最难的部分在于,如何把创始人对企业的热爱,转变成后代接班人的使命感,与时俱进的同时不偏离原则。虽然这种方法利弊参半,但无论如何,企业基金会至少为传承提供了另一种参考选项。

来源:家族企业杂志

原标题:嘉士伯基金会:啤酒巨头传承174年的秘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嘉士伯

2.8k
  • 华润啤酒为何把啤酒厂关了又建?
  • 重庆啤酒2023年净利润增5.78%,高端化依然步履不停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嘉士伯基金会:啤酒巨头传承174年的秘决

嘉士伯不仅债务水平比百威英博低得多,而且还是产品工艺和包装创新的先驱。而其中的关键,嘉士伯基金会功不可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拥有长达174年发展历史的嘉士伯(Carlsberg),是全球第四大啤酒商。在竞争激烈的啤酒制造业市场上,与啤酒市场的龙头企业百威英博(AB InBev)相比,嘉士伯拥有更高的股东回报率,以及数倍于前者的企业价值。嘉士伯不仅债务水平比百威英博低得多,而且还是产品工艺和包装创新的先驱。而其中的关键,嘉士伯基金会功不可没。

1847年,在德国的巴伐利亚学习了酿酒技艺之后,雅各布·克里斯蒂安·雅各布森(Jacob Christian Jacobsen)重返丹麦创立了嘉士伯。雅各布的儿子卡尔从欧洲学习酿造技术后,也进入了酿酒业。然而,由于父子两人对啤酒的质量评价标准意见不一,导致双方最终分道扬镳。卡尔在父亲的厂房旁边建造了新嘉士伯啤酒厂,并于1882 年创立了自己的啤酒品牌――“新嘉士伯”,与此同时,他父亲的企业则更名为“老嘉士伯”。

这让雅各布开始考虑如何才能延续自己所一手创立的企业。1876年,雅各布创建了嘉士伯基金会,并把企业的所有权转让给丹麦皇家科学院。雅各布认为,以科学为根基的嘉士伯基金会,可以确保自己去世后,嘉士伯的啤酒酿造工艺仍然能够持续得到发展和优化。

当雅各布在1887年去世时,嘉士伯基金会就已经接管了老嘉士伯的所有权和管理权,而且在后来的145年中,该基金会一直是嘉士伯的控股股东。1902年,卡尔追随父亲的脚步,创立了新嘉士伯基金会,并将他自己创立的酿酒厂捐赠给新嘉士伯基金会。1906年,卡尔将两家啤酒厂合并,新嘉士伯基金会也随之并入到嘉士伯基金会。1914 年,卡尔去世后,公司便由嘉士伯基金会的董事会监管,创始家族并未参与其中。

迄今为止,嘉士伯基金会仍是嘉士伯集团最大的股东,拥有30.3%的股权及75%的投票权。

案例学习要点 

嘉士伯基金会是国际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基金会”,基金会永久持有企业所有权,这种传承方式并不常见。此类基金会是由创始人家族为延续控制权而设立的,通常在其章程中规定,不放弃对公司的控制权。因为基金会不能放弃对公司的控制,监督公司运作和慈善公益之间也不存在优先权的混淆问题。只要最初的董事会成员选择得当,章程中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加之拥有完善的自我学习机制,那么实现企业永续传承的概率是相当之高的。

那么,如若华人家族企业想要设立企业基金会是否可行呢?笔者认为,除了需要注意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外,也许还要考虑两大问题所带来的挑战:第一,设立者需要找到一个独立运行的机构,而不是把企业托付给信任的个人,这要求设立者克服信任方面的心理障碍,相信法治制度的力量。第二,也就是最难的部分在于,如何把创始人对企业的热爱,转变成后代接班人的使命感,与时俱进的同时不偏离原则。虽然这种方法利弊参半,但无论如何,企业基金会至少为传承提供了另一种参考选项。

来源:家族企业杂志

原标题:嘉士伯基金会:啤酒巨头传承174年的秘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