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长安的高端品牌为何来得那么慢?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长安的高端品牌为何来得那么慢?

两难,但毕竟商业,就是勇敢者的游戏。

文|零零柒车邦德

7月中国车市整体下滑了一些,但幸而有前六个月的疯涨托底,让1-7月的总体数据依旧保持在一个较为美好的状态。

1-7月生产企业新车销量1475.6万辆,同比增长19.3%,但7月单月销量同比下降了3.9%,而且是5月份以来第3个月出现负增长。

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表现就非常亮眼,单月销售133788辆、同比增长8.3%,1-7月累计销量达到1099406辆,以同比46.1%的表现,在一片降速市场中,堪称黑夜之中的远光灯一般明亮。

有着这样的销量水准,长安依然保持着比较冷静的态势。

一方面,强调将用户服务视作企业"一号工程",持续提升用户服务体验,另一方面,强调自主研发的投入,包括在L3级自动驾驶、APA6.0远程智能泊车技术、长安"智慧芯"的修炼上,以及打造了市场颇受好评的中国首个模块化发动机研发平台——蓝鲸NE动力平台。

而且,还有一张暗牌,那就是长安UNI序列月销量稳定破万。

不过,最扑朔迷离的消息是,长安UNI序列究竟会不会在今年升级为一个独立品牌,就这个事儿,传言和官方辟谣已经交战多轮次,目前最新的消息是,长安间接否认了独立的事实。

上下两难

向上是一件难事儿,但保守的,必将被时代抛弃。

观致和宝沃卖身,是自主品牌向上突破的一次失败,但稳守低端市场的也不好过。力帆、众泰、夏利等的出局,同样给沉浸于目前不错销量的自主品牌掌门人们敲响了警钟,不管你是曾经的销量一霸,还是网红品牌,只要放慢了步伐,或者走错了一步,那么面临的就是万丈深渊。

当然,相比死在冲锋路上的观致和宝沃,夏利、众泰和力帆才是真正的杯具,即便他们有着非常不错的基本盘,但因时代改变了购车口味的消费者抛弃他们的时候,丝毫不会带有任何的情怀成分。

这就是一个残酷的世界,保守的策略必定会在某一天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而激进的策略可能会将此前积攒的优势一波送掉。

两难,但毕竟商业,就是勇敢者的游戏。

揭竿而起 心存高远

长安目前的基本盘是连续16个月销破2万辆的长安CS75系列,已连续17个月单月销量破万辆的长安逸动系列,此外CS55系列、CS35系列均有不错的斩获。

长安福特销量为26046辆,长安欧尚为20154辆,长安马自达也贡献了突破1万辆的数据,也算是自主合资两开花。

而销量突破1万辆的UNI系列,在老大哥们的暴涨销量里着实不怎么抢眼。

它目前仅有两款车型,分别为UNI-T和UNI-K,而第一款轿车UNI-V也在亮相的筹备阶段。UNI-T的指导价达到了11.59-13.89万,UNI-K的指导价则达到了15.39-18.49万,虽然长安并没有如吉利、长城、奇瑞一番大张旗鼓地强调自己在努力品牌向上,但从UNI系列的定价就可以看出,人家也是有点儿小心思的。

它的策略有点儿类似比亚迪对汉的态度。

汉这台车,指导价已经冲到了20.98-27.95万之多,下限已经超越了合资品牌中级车的入门价,而上限则直逼豪华品牌中级车的入门价格,从造型到做工再到配置,虽没有自主高端品牌之名,但的确有了自主高端品牌之实,悄悄摸摸地在王朝系列的羽翼之下“广积粮,缓称王”。

何况,汉卖得也不算差,在没有太大优惠幅度的基础之上,2021年上半年也能卖掉52231辆,距离月销量稳定破万也就一步之遥。

软硬实力才是突围成功的底色

唐EV和汉EV的问世就已经拉开了比亚迪高端化的序幕,何况比亚迪汉EV和特斯拉Model 3之间的差价也越来越小,作为目前自主企业中市值最高的比亚迪,明显已经在突围之路上跃跃欲试。

走得更远的是红旗、吉利和长城。

红旗的成功无可表述,如果中国自主品牌只能够孕育出一个高端品牌,那么能够承载历史的,也只有红旗。退一万步说,红旗只要在产品的推出上有正常的发挥,那么市场的表现肯定差不到哪儿去。

吉利打发是自上而下。毕竟走高端路线,你要么有足够的品牌价值背书(红旗那么多阅兵式不是白跑的),要么就是要有足够的技术支撑,而吉利打造的领克品牌能够在2020年卖了17.5万辆,背后沃尔沃的助力少不了。

消费者买的是领克,看到的,是来自沃尔沃的技术。

长城则是自下而上的玩法,设计手法高于哈弗,用料做工强于哈弗,那么在哈弗品牌几百万辆的口碑加持之下,终究有人会愿意买单。只是坦克300的崛起刚一露头就立马被独立了出去,形成了在自家高端序列中,WEY品牌和坦克品牌双线并列的态势,着实有点儿加剧了内部资源的消耗。

如果只能够留下一个,那我觉得大概率不会是WEY品牌。

奇瑞的星途,恩,不谈也罢。

那么对于长安来说,盲目推出全新品牌、车型,并拉升价格,并不能真正实现崛起,况且,对于长安来说,它能够走的路径,基本上也就是比亚迪、长城和奇瑞的路子,它没有一个足够让国人缅怀的高端情怀,也没有一个能够带来技术背书的底蕴,如何确定自己的产品定位,如何逐步扩充产品线,用何种软硬实力作为价格提振的支撑,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埋头发展 不管传言

这就像我们经常在三国中看到的说法,上策太急,下策太缓,中策不急不促,所以选中策。

长安的上策是立马独立UNI系列,下策是不走高端路子,中策也就是现在,埋头发展,不管传言。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曾这样说,“中国市场不断增长的换购与增购需求正推动‘高端化’趋势的发展,消费者对高品质、高安全性、高舒适性等各方面的需求都在持续增长之中。中国品牌必须要提升性价比,并让消费者感受到品牌高端化发展的态势。”

上峰念两句报告,具体到品牌这儿,那就是时代的一粒沙子,落在肩膀上变成了一座山峰。

一路高端化,道路两旁满是友军的残骸。

长安不希望变成奇瑞,UNI系列也不希望成为星途第二,既然没有红旗和领克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学习比亚迪的“隐忍不发”,的确是长安最好的做法。

那么,其实长安的态度其实很明朗了——

按照发展态势,我肯定会推出自主高端品牌。

究竟UNI系列会不会独立,会不会成为高端品牌,你们先猜着。

从品质,从定价,从积累,从口碑来看,UNI系列实质上已经完成准高端化布局,但你想让我一次性交底,那是万万不能的。

最关键的是,如果我推出了高端品牌,成了WEY只能算勉强保本,万一变成了星途,那岂不是亏到姥姥家了,投资人也会义无反顾地离我而去,还不如吊着你们,我先学一学比亚迪,先把钱赚了再说。

并且我还可以营造出一个诚恳的态度,在企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及2030愿景指导下,不玩虚的,重视研发,整体投入1500亿元,聚焦软件、智能科技、低碳、新商业模式、高精尖人才等未来竞争高地,来增强核心竞争力。

投资人一看那么务实,肯定的蹭蹭蹭地将股票标为“买入”。

顽皮如斯。

而啥时候将UNI系列独立成高端品牌,那就得完成两个核心条件,其一,在轿车和SUV两条线上,都有一个质量过硬的拳头产品,其二,在市场上获得足够的用户积累,换而言之,可能轿车和SUV月销量双破万是底线。

毕竟,能够让消费者认可,而不是自己盲目拉升价格,才是自主品牌高端化的基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长安的高端品牌为何来得那么慢?

两难,但毕竟商业,就是勇敢者的游戏。

文|零零柒车邦德

7月中国车市整体下滑了一些,但幸而有前六个月的疯涨托底,让1-7月的总体数据依旧保持在一个较为美好的状态。

1-7月生产企业新车销量1475.6万辆,同比增长19.3%,但7月单月销量同比下降了3.9%,而且是5月份以来第3个月出现负增长。

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表现就非常亮眼,单月销售133788辆、同比增长8.3%,1-7月累计销量达到1099406辆,以同比46.1%的表现,在一片降速市场中,堪称黑夜之中的远光灯一般明亮。

有着这样的销量水准,长安依然保持着比较冷静的态势。

一方面,强调将用户服务视作企业"一号工程",持续提升用户服务体验,另一方面,强调自主研发的投入,包括在L3级自动驾驶、APA6.0远程智能泊车技术、长安"智慧芯"的修炼上,以及打造了市场颇受好评的中国首个模块化发动机研发平台——蓝鲸NE动力平台。

而且,还有一张暗牌,那就是长安UNI序列月销量稳定破万。

不过,最扑朔迷离的消息是,长安UNI序列究竟会不会在今年升级为一个独立品牌,就这个事儿,传言和官方辟谣已经交战多轮次,目前最新的消息是,长安间接否认了独立的事实。

上下两难

向上是一件难事儿,但保守的,必将被时代抛弃。

观致和宝沃卖身,是自主品牌向上突破的一次失败,但稳守低端市场的也不好过。力帆、众泰、夏利等的出局,同样给沉浸于目前不错销量的自主品牌掌门人们敲响了警钟,不管你是曾经的销量一霸,还是网红品牌,只要放慢了步伐,或者走错了一步,那么面临的就是万丈深渊。

当然,相比死在冲锋路上的观致和宝沃,夏利、众泰和力帆才是真正的杯具,即便他们有着非常不错的基本盘,但因时代改变了购车口味的消费者抛弃他们的时候,丝毫不会带有任何的情怀成分。

这就是一个残酷的世界,保守的策略必定会在某一天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而激进的策略可能会将此前积攒的优势一波送掉。

两难,但毕竟商业,就是勇敢者的游戏。

揭竿而起 心存高远

长安目前的基本盘是连续16个月销破2万辆的长安CS75系列,已连续17个月单月销量破万辆的长安逸动系列,此外CS55系列、CS35系列均有不错的斩获。

长安福特销量为26046辆,长安欧尚为20154辆,长安马自达也贡献了突破1万辆的数据,也算是自主合资两开花。

而销量突破1万辆的UNI系列,在老大哥们的暴涨销量里着实不怎么抢眼。

它目前仅有两款车型,分别为UNI-T和UNI-K,而第一款轿车UNI-V也在亮相的筹备阶段。UNI-T的指导价达到了11.59-13.89万,UNI-K的指导价则达到了15.39-18.49万,虽然长安并没有如吉利、长城、奇瑞一番大张旗鼓地强调自己在努力品牌向上,但从UNI系列的定价就可以看出,人家也是有点儿小心思的。

它的策略有点儿类似比亚迪对汉的态度。

汉这台车,指导价已经冲到了20.98-27.95万之多,下限已经超越了合资品牌中级车的入门价,而上限则直逼豪华品牌中级车的入门价格,从造型到做工再到配置,虽没有自主高端品牌之名,但的确有了自主高端品牌之实,悄悄摸摸地在王朝系列的羽翼之下“广积粮,缓称王”。

何况,汉卖得也不算差,在没有太大优惠幅度的基础之上,2021年上半年也能卖掉52231辆,距离月销量稳定破万也就一步之遥。

软硬实力才是突围成功的底色

唐EV和汉EV的问世就已经拉开了比亚迪高端化的序幕,何况比亚迪汉EV和特斯拉Model 3之间的差价也越来越小,作为目前自主企业中市值最高的比亚迪,明显已经在突围之路上跃跃欲试。

走得更远的是红旗、吉利和长城。

红旗的成功无可表述,如果中国自主品牌只能够孕育出一个高端品牌,那么能够承载历史的,也只有红旗。退一万步说,红旗只要在产品的推出上有正常的发挥,那么市场的表现肯定差不到哪儿去。

吉利打发是自上而下。毕竟走高端路线,你要么有足够的品牌价值背书(红旗那么多阅兵式不是白跑的),要么就是要有足够的技术支撑,而吉利打造的领克品牌能够在2020年卖了17.5万辆,背后沃尔沃的助力少不了。

消费者买的是领克,看到的,是来自沃尔沃的技术。

长城则是自下而上的玩法,设计手法高于哈弗,用料做工强于哈弗,那么在哈弗品牌几百万辆的口碑加持之下,终究有人会愿意买单。只是坦克300的崛起刚一露头就立马被独立了出去,形成了在自家高端序列中,WEY品牌和坦克品牌双线并列的态势,着实有点儿加剧了内部资源的消耗。

如果只能够留下一个,那我觉得大概率不会是WEY品牌。

奇瑞的星途,恩,不谈也罢。

那么对于长安来说,盲目推出全新品牌、车型,并拉升价格,并不能真正实现崛起,况且,对于长安来说,它能够走的路径,基本上也就是比亚迪、长城和奇瑞的路子,它没有一个足够让国人缅怀的高端情怀,也没有一个能够带来技术背书的底蕴,如何确定自己的产品定位,如何逐步扩充产品线,用何种软硬实力作为价格提振的支撑,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埋头发展 不管传言

这就像我们经常在三国中看到的说法,上策太急,下策太缓,中策不急不促,所以选中策。

长安的上策是立马独立UNI系列,下策是不走高端路子,中策也就是现在,埋头发展,不管传言。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曾这样说,“中国市场不断增长的换购与增购需求正推动‘高端化’趋势的发展,消费者对高品质、高安全性、高舒适性等各方面的需求都在持续增长之中。中国品牌必须要提升性价比,并让消费者感受到品牌高端化发展的态势。”

上峰念两句报告,具体到品牌这儿,那就是时代的一粒沙子,落在肩膀上变成了一座山峰。

一路高端化,道路两旁满是友军的残骸。

长安不希望变成奇瑞,UNI系列也不希望成为星途第二,既然没有红旗和领克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学习比亚迪的“隐忍不发”,的确是长安最好的做法。

那么,其实长安的态度其实很明朗了——

按照发展态势,我肯定会推出自主高端品牌。

究竟UNI系列会不会独立,会不会成为高端品牌,你们先猜着。

从品质,从定价,从积累,从口碑来看,UNI系列实质上已经完成准高端化布局,但你想让我一次性交底,那是万万不能的。

最关键的是,如果我推出了高端品牌,成了WEY只能算勉强保本,万一变成了星途,那岂不是亏到姥姥家了,投资人也会义无反顾地离我而去,还不如吊着你们,我先学一学比亚迪,先把钱赚了再说。

并且我还可以营造出一个诚恳的态度,在企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及2030愿景指导下,不玩虚的,重视研发,整体投入1500亿元,聚焦软件、智能科技、低碳、新商业模式、高精尖人才等未来竞争高地,来增强核心竞争力。

投资人一看那么务实,肯定的蹭蹭蹭地将股票标为“买入”。

顽皮如斯。

而啥时候将UNI系列独立成高端品牌,那就得完成两个核心条件,其一,在轿车和SUV两条线上,都有一个质量过硬的拳头产品,其二,在市场上获得足够的用户积累,换而言之,可能轿车和SUV月销量双破万是底线。

毕竟,能够让消费者认可,而不是自己盲目拉升价格,才是自主品牌高端化的基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