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利润受到上游侵蚀
今年以来,工业企业利润一直存在的利润分化,在7月份进一步加剧。三大行业中,采矿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速进一步上升,制造业与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增速却在下降。
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7.3%,下降9.6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进一步上升11.6个百分点至1.45倍,制造业利润总额下降10.9个百分点至56.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总额下降11.5个百分点至5.4%。
为避开去年疫情扰动,以2019年为基数的两年平均增速也表现出类似的变化。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两年平均增长20.2%,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两年平均增速上升2.97个百分点至19.52%,制造业两年平均增速下降0.63个百分点至22.2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两年平均增速下降2.35个百分点至0.96%。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这块蛋糕中,截至7月份,采矿业的份额已经连续四个月上升,制造业的份额连续两个月下降,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份额连续10个月下降。与上月末相比,前7个月,采矿业在利润总额中的份额增加了0.71个百分点,制造业减少了0.55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和供应业减少了0.16百分点。
与2020年末相比,目前采矿业的利润份额增加了4.26个百分点,制造业减少了2.45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份额下降了1.81个百分点。
制造业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率回落。7月份,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09%,较上月下降了0.02个百分点,年初以来利润率上升的态势暂时终结,引起下降的主要是制造业与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他们的营业收入利润率分别下降了0.06个、0.26个百分点至6.72%、5.90%,采矿业营业收入利润率则上升0.89个百分点至17.37%。
制造业盈利能力的下降也可以从其他指标变化上看出。
制造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7月份持平于上月的107.9元,今年以来连续上涨的态势就此暂停(该水平低于2018年以前水平)。与此同时,采矿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增加0.6元至45.2元,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了0.5元到40.5元。
此外,制造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今年以来持续上升,7月份进一步升至83.92元。与此同时,采矿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连续第四个月下降至67.2元,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进一步上升至89元。与历史相比,采矿业降至2014年有统计以来最低,制造业成本今年以来整体处于2014年有统计以来最低,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则正在接近有统计以来的最高值。
两个反映制造业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与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均在连续四个月下降后出现回升。前者回升了0.2天至19.2天,后者回升了0.1天至52.3天。这两个指标目前仍高于2018年以前。与此同时,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产成品周转天数均持平于上个月,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均有所上升。
制造业细分行业分化程度较大
在制造业29个细分行业中,从利润增速看,消费品类制造业总体弱于其他行业。
1-7月利润总额两年平均增速仍然负增长的行业全部集中在消费品制造业中,具体包括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利润总额两年平均增速依然在30%以上的行业大多为原材料品类制造业,具体包括化学纤维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医药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速分别为69.97%、61.86%、41.95%、38.38%、37.83%、35.76%。
各行业利润率差距也比较大。最高的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率在7月进一步升至21.82%,最低的农副食品加工业,营业收入利润率在7月进一步降至3.27%。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