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QQ音乐限制重复购买,销量造假有治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QQ音乐限制重复购买,销量造假有治了?

数据频频造假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图片来源:pexels-Kaboompics .com

文|文化产业新闻 

随着内娱大翻车,国家出手整治饭圈,各平台也加紧相应号召,如QQ音乐实施限制数字专辑重复购买,各大平台纷纷下线明星排行榜等,而这些举措背后又牵扯出从饭圈到其他许多行业都存在的数据造假问题。那么,这些数据注水乱象为何产生?背后藏着怎样的灰色利益链?国家出手后,行业生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注水的榜单,拿钱堆起来的销量

近日,QQ音乐限制重复购买数字专辑、各平台纷纷下线明星排行榜引起人们热议,背后也牵扯出饭圈的数据造假乱象。

比如吴京最火时的微博转发、评论和点赞数据如下图所示,最高的是点赞数近五万。由此,网友称“一京”为“以吴京作为数据参照物,看流量明星们刷的数据”。

于是网友以“一京”为单位计算各明星的微博能量并做出图,可以看出,蔡徐坤、朱一龙等顶流的微博都拥有“500京”的战斗力。

2018年,蔡徐坤还曾发布一条宣传新歌的视频获得超1亿次的转发量,按照当时的微博用户数,这相当于每三个使用微博的人中就有一人转发其微博,而这样的数据明显是掺杂水分的。

随后,1亿转发量的幕后推手星援APP被警方查封,这款APP就是主要用于转发微博、做数据,满足了粉丝们为偶像刷数据的需求,之后,APP的开发者蔡坤苗也被批捕。

而不仅仅是在饭圈,其他行业也同样存在数据注水的情况,刷量平台众多,直播数据造假更为常见。

据相关媒体统计,国内有超过1000家的各类刷量平台,其中头部平台每月流水超百万,刷量产业人员累计达900多万人。

相关采访也报道,有从业人员称直播平台的内在逻辑是观看人数越多,自动推荐给其他用户的可能性越大,于是这样的算法逻辑只会加剧马太效应,头部主播赚的钱自然就越多,而用钱买流量、人气的灰色产业链也就逐渐发展起来。

比如李雪琴、杨天真等明星参加直播活动,随后被爆料直播互动的311万观众中只有不到11万的真人观众,其余均为机器粉。

当前,直播数据造假产业还形成了上下游一体的产业链,既有下游刷量工作室,也有上游云控软件。比如针对淘宝直播,一些平台就推出了“刷量”套餐。

另据相关报道,第三方监测平台秒针系统《互联网广告异常流量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互联网异常流量的占比为30.2%,异常流量给品牌广告造成的损失就超过260亿元。

数据依赖滋生数据迷恋症

而数据频频造假的背后,原因又是什么呢?

毋庸置疑,市场经济对利益的追逐是首要原因,而市场能够被开发则是因为存在需求。

比如在直播电商行业,头部主播囊括了近80%的带货份额,截止2020年12月,我国电商直播用户规模为3.88亿,但仅薇娅、李佳琦、辛巴和罗永浩四人就一共拥有了2.3亿粉丝,于是剩下的很多非头部主播就选择依靠造假数据来谋生存和发展,有了好看的业绩数据,主播才有资格和底气去谈合作。

不仅仅是直播界小主播对数据的追逐,电商平台商家为了自家产品卖得好也会采用一些手段拔高自身的销量数据,粉丝们也会为了自家正主的发展而花钱买虚假数据……有了需求之后,市场上自然可以将流量、数据明码标价起来。

更深入地去看,其实这个问题还应当归结于当今社会人们对数据的过度崇拜上,或可称“唯数据论”。一方面,人们对数据存在过分依赖的心理,习惯于数据的内在合理性,并以此为衡量效果的重要标准,比如大多数人总是偏爱和相信那些销量高的产品。

另一方面,基于人们的这种心理,对数据进行美化也就形成了灰色利益链,并且利润丰厚。比如上文提到的为蔡徐坤微博1亿转发量出力的星援APP,其巅峰时刻可以同时用19万个端口控制微博账号,最终蔡坤苗取得了约625万不法收入。

学者尼尔·波兹曼也曾指出,技术垄断是对技术的神话,技术垄断论就是一切形式的文化生活都臣服于技术和技艺的统治。

严防虚假繁荣,国家平台出手了

数据造假的最终结局不过是形成了繁荣的假象,而这种假象如同镜花水月,不仅加剧了流量大于质量的畸形生态发展,还冲击了行业公信力。

糊弄大众的数据其实是在逐渐消耗大众的信任,流量作弊、粉饰数据,这些短浅的发展眼光最终只会害人害己,到头来,观众不再相信作秀的数据,商家同样也捞不着好处,走这样的“捷径”又是何苦呢?

而国家为了严防这种数据注水乱象,又做出了怎样的努力呢?

2021年8月27日,中央网信办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要求取消明星艺人榜单,规范粉丝群体账号等等。截止27日下午,微博超话等平台均无明星艺人榜单和排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孟威认为,治理榜单问题,意味着从根本上改变唯数据论的评价方式。“

2021年8月18日,商务部也就《直播电子商务平台管理与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行业标准公开征求意见,提出应该建立健全信用评价制度,采取适宜的技术和管理办法保障合理时间段内直播营销数据的真实性等。

2021年8月17日,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禁止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第九条也特别指出,经营者不得虚构点击量,阅读量等数据。

2021年5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规定不得有虚构或篡改交易、关注度、浏览量、点赞量等数据流量造假的行为。

2020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也发布《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拟规定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从事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时不得虚构或篡改关注度、浏览量、点赞量、交易量等数据流量造假。

而在对直播数据造假的惩处上,各部门也加大了惩处力度。如北京晨钟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主播“小伊伊”因在直播带货中夸大销售成绩、误导公众而被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20万元。

一些平台也积极做出调整,如QQ音乐在不久前开始限制重复购买数字专辑,防止狂热粉丝疯狂刷量,重复购买,寻艺小程序暂停服务。

结语

数据造假似乎成为网络时代的赚钱法宝,这涉及到粉丝为明星造假销量数据、直播数据造假、网购销量造假等多层面。数据造假催生“唯流量论”,这种思潮从饭圈蔓延到社会各层面,而对数据的看重超过了质量势必引发问题。目前国家对此前直播带货数据乱象也做出了许多规定。

而随着今年内娱大翻车,各类明星榜单、粉丝刷量也将得到更多重视,当前也有一些平台响应国家号召打击数据造假,希望未来除了直播带货,其他行业类似的刷单、数据造假问题也能得到整治,共同维护健康的行业发展生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QQ音乐

984
  • 腾讯音乐与长城汽车将就智能座舱AI音频技术展开合作
  • QQ音乐与NBC环球娱乐日本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QQ音乐限制重复购买,销量造假有治了?

数据频频造假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图片来源:pexels-Kaboompics .com

文|文化产业新闻 

随着内娱大翻车,国家出手整治饭圈,各平台也加紧相应号召,如QQ音乐实施限制数字专辑重复购买,各大平台纷纷下线明星排行榜等,而这些举措背后又牵扯出从饭圈到其他许多行业都存在的数据造假问题。那么,这些数据注水乱象为何产生?背后藏着怎样的灰色利益链?国家出手后,行业生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注水的榜单,拿钱堆起来的销量

近日,QQ音乐限制重复购买数字专辑、各平台纷纷下线明星排行榜引起人们热议,背后也牵扯出饭圈的数据造假乱象。

比如吴京最火时的微博转发、评论和点赞数据如下图所示,最高的是点赞数近五万。由此,网友称“一京”为“以吴京作为数据参照物,看流量明星们刷的数据”。

于是网友以“一京”为单位计算各明星的微博能量并做出图,可以看出,蔡徐坤、朱一龙等顶流的微博都拥有“500京”的战斗力。

2018年,蔡徐坤还曾发布一条宣传新歌的视频获得超1亿次的转发量,按照当时的微博用户数,这相当于每三个使用微博的人中就有一人转发其微博,而这样的数据明显是掺杂水分的。

随后,1亿转发量的幕后推手星援APP被警方查封,这款APP就是主要用于转发微博、做数据,满足了粉丝们为偶像刷数据的需求,之后,APP的开发者蔡坤苗也被批捕。

而不仅仅是在饭圈,其他行业也同样存在数据注水的情况,刷量平台众多,直播数据造假更为常见。

据相关媒体统计,国内有超过1000家的各类刷量平台,其中头部平台每月流水超百万,刷量产业人员累计达900多万人。

相关采访也报道,有从业人员称直播平台的内在逻辑是观看人数越多,自动推荐给其他用户的可能性越大,于是这样的算法逻辑只会加剧马太效应,头部主播赚的钱自然就越多,而用钱买流量、人气的灰色产业链也就逐渐发展起来。

比如李雪琴、杨天真等明星参加直播活动,随后被爆料直播互动的311万观众中只有不到11万的真人观众,其余均为机器粉。

当前,直播数据造假产业还形成了上下游一体的产业链,既有下游刷量工作室,也有上游云控软件。比如针对淘宝直播,一些平台就推出了“刷量”套餐。

另据相关报道,第三方监测平台秒针系统《互联网广告异常流量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互联网异常流量的占比为30.2%,异常流量给品牌广告造成的损失就超过260亿元。

数据依赖滋生数据迷恋症

而数据频频造假的背后,原因又是什么呢?

毋庸置疑,市场经济对利益的追逐是首要原因,而市场能够被开发则是因为存在需求。

比如在直播电商行业,头部主播囊括了近80%的带货份额,截止2020年12月,我国电商直播用户规模为3.88亿,但仅薇娅、李佳琦、辛巴和罗永浩四人就一共拥有了2.3亿粉丝,于是剩下的很多非头部主播就选择依靠造假数据来谋生存和发展,有了好看的业绩数据,主播才有资格和底气去谈合作。

不仅仅是直播界小主播对数据的追逐,电商平台商家为了自家产品卖得好也会采用一些手段拔高自身的销量数据,粉丝们也会为了自家正主的发展而花钱买虚假数据……有了需求之后,市场上自然可以将流量、数据明码标价起来。

更深入地去看,其实这个问题还应当归结于当今社会人们对数据的过度崇拜上,或可称“唯数据论”。一方面,人们对数据存在过分依赖的心理,习惯于数据的内在合理性,并以此为衡量效果的重要标准,比如大多数人总是偏爱和相信那些销量高的产品。

另一方面,基于人们的这种心理,对数据进行美化也就形成了灰色利益链,并且利润丰厚。比如上文提到的为蔡徐坤微博1亿转发量出力的星援APP,其巅峰时刻可以同时用19万个端口控制微博账号,最终蔡坤苗取得了约625万不法收入。

学者尼尔·波兹曼也曾指出,技术垄断是对技术的神话,技术垄断论就是一切形式的文化生活都臣服于技术和技艺的统治。

严防虚假繁荣,国家平台出手了

数据造假的最终结局不过是形成了繁荣的假象,而这种假象如同镜花水月,不仅加剧了流量大于质量的畸形生态发展,还冲击了行业公信力。

糊弄大众的数据其实是在逐渐消耗大众的信任,流量作弊、粉饰数据,这些短浅的发展眼光最终只会害人害己,到头来,观众不再相信作秀的数据,商家同样也捞不着好处,走这样的“捷径”又是何苦呢?

而国家为了严防这种数据注水乱象,又做出了怎样的努力呢?

2021年8月27日,中央网信办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要求取消明星艺人榜单,规范粉丝群体账号等等。截止27日下午,微博超话等平台均无明星艺人榜单和排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孟威认为,治理榜单问题,意味着从根本上改变唯数据论的评价方式。“

2021年8月18日,商务部也就《直播电子商务平台管理与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行业标准公开征求意见,提出应该建立健全信用评价制度,采取适宜的技术和管理办法保障合理时间段内直播营销数据的真实性等。

2021年8月17日,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禁止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第九条也特别指出,经营者不得虚构点击量,阅读量等数据。

2021年5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规定不得有虚构或篡改交易、关注度、浏览量、点赞量等数据流量造假的行为。

2020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也发布《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拟规定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从事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时不得虚构或篡改关注度、浏览量、点赞量、交易量等数据流量造假。

而在对直播数据造假的惩处上,各部门也加大了惩处力度。如北京晨钟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主播“小伊伊”因在直播带货中夸大销售成绩、误导公众而被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20万元。

一些平台也积极做出调整,如QQ音乐在不久前开始限制重复购买数字专辑,防止狂热粉丝疯狂刷量,重复购买,寻艺小程序暂停服务。

结语

数据造假似乎成为网络时代的赚钱法宝,这涉及到粉丝为明星造假销量数据、直播数据造假、网购销量造假等多层面。数据造假催生“唯流量论”,这种思潮从饭圈蔓延到社会各层面,而对数据的看重超过了质量势必引发问题。目前国家对此前直播带货数据乱象也做出了许多规定。

而随着今年内娱大翻车,各类明星榜单、粉丝刷量也将得到更多重视,当前也有一些平台响应国家号召打击数据造假,希望未来除了直播带货,其他行业类似的刷单、数据造假问题也能得到整治,共同维护健康的行业发展生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