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交易所日前正式发布了“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的主板上市规则,该规则于本周五(9月3日)正式生效,也意味着新加坡成为亚洲首个接受SPAC的金融中心。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引入SPAC规则后,新交所便成为“可以满足亚洲快速增长的新科技和新经济公司融资需求的地区先行者”。
SPAC是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空壳公司,它将投资并购目标公司,让后者能够更快上市,估值也更高。
新加坡的规则比该交易所最初设想的更为宽松。具体要求包括:SPAC上市时市值不可低于1.5亿新元(约合1.1亿美元),仅为早些时候初步提议的一半;SPAC必须在上市后的24个月内完成并购交易;根据SPAC的市值规模,发起人必须在SPAC上市时认购不低于2.5%至3.5%的股份等。
过去一年里,全球金融市场掀起一股SPAC热潮,也让各国监管机构加强了对SPAC的审查。据彭博社统计,全球各地的公司在今年通过SPAC募集1300亿美元,但近几个月来上市速度放缓。
由于散户投资者基数较小,新交所长期面临流动性和估值偏低的问题。不过该交易所在过去几年里发展了利润丰厚的亚洲衍生品业务,是全球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首选的上市地点之一。
律所Gibson,Dunn&Crutcher LLP的合伙人Robson Lee表示:“SPAC是否会像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一样,在新加坡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将取决于SPAC合并后是否有良好的估值和流动性记录。”
Refinitiv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底,新加坡证交所的IPO筹资总额降至2.39亿美元,创六年来新低。同期东南亚地区IPO筹资总额约为84亿美元,新加坡的数据已落后于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泰国。
与此同时,中国香港和印尼的交易所也正在为允许SPAC上市采取试验性措施,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在4月宣布将放松有关SPAC的规定。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则呼吁披露更多信息,近期相关收益暴跌也证实了外界对这种上市结构的担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