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赤子城变形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赤子城变形记

三年两变,动荡不断。

文|新熵 樟稻

编辑|伊页

“好的艺术家抄创意,伟大的艺术家盗灵感——我们会窃取伟大的灵感,在这一方面我们一直是厚颜无耻的。”

一次采访中,被提及苹果是否“抄袭”施乐图形交互界面行为时,乔布斯化用了毕加索的名言(Bad artists copy,great artists steal)来应对。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尽管乔布斯强调steal而非copy,但抄袭行为在互联网产品中确实十分常见,尤其是在早期中文互联网领域。

作为互联网领域的“后进生”,国内成功的互联网产品,不约而同都带着“抄袭”属性。腾讯QQ神似ICQ、阿里淘宝借鉴Amazon、百度搜索类同谷歌、校内网更是像素级模仿Facebook等等。

诸如此类,中文互联网创业模式一度被冠上Copy to China的称号。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国内互联网创业模式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完全模仿,照抄美国模式——到学习借鉴国外的新模式,进行本地化改良——最后深挖本土市场,推陈出新。

随着全球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以及国内企业在多种领域内的经验成熟,在本地市场空间拥挤后,出海成为第四阶段的创业模式。

Copy to China早已被扭转成了Copy from China。

目前,出海企业主要遍及游戏、社交、电商、旅游、在线教育、高科技等领域,但在最早,出海产品始于工具类APP。

2012年,工具应用开始大规模海外探索,背后以国内发展成熟、体量较大的企业为主,代表有猎豹、360。此后,工具应用出海的商业模式逐渐清晰,赛道涌现出诸多微型工作室,例如赤子城。

截至现在,工具应用逐渐在移动出海大潮中销声匿迹,作为工具出海的代表,猎豹移动从工具转型内容,再到人工智能,经历多次调整却仍未找到自己的金矿。

反而曾经的小工作室,赤子城经历了从工具应用跨越到广告平台,再到布局社交出海,并与有赞、微盟、心动网络齐名,夺得去年“港股四小龙”的称号。

从流量贩子到社交出海公司,其中经历了何种跨度?赤子城又是否名副其实?

01一家极端的公司

所有成功的创业故事几乎都是“苦头甜尾”。

2009年,还在北京邮电大学读研的刘春河开始创业,和很多创业者一样,从0到1是一个不断找方向的过程。期间,刘春河先尝试做艺考培训,研究生毕业时,又转型做IT培训。

这是刘春河第一次接触互联网生意,IT培训虽然没有做大,但却为后来赤子城的壮大提前储备了人才。2013年,移动出海兴起,刘春河停止了所有培训业务,一心做出海产品。

同年3月,赤子城上线极简桌面Solo Launcher1.0,在无任何推广渠道和成本的情况下,Solo Launcher上线第3个月,用户突破百万,迅速受到海外用户青睐,此后逐步登上多个国家应用商店下载榜榜首。

2014年,凭借Solo Launcher,赤子城拿下了谷歌最佳应用、顶尖开发者两个奖项,在产品积累的流量下,团队已经能实现盈利。

现如今,“工具必死”几乎是行业的共识,却不免有些马后炮的意味。但早在2015年,刘春河参加一个行业论坛时,就提出了类似的观点。

“我觉得工具是没有价值的,在中间阶段有一点价值。但是你的目标如果不是简简单单赚点钱的话,我觉得你应该做一个更有意思的事情,所以我刚才的一个观点就是工具无用论。”

刘春河也贯彻了“工具必死”的理念。一方面,Solo Launcher成功后,公司将积累的产品经验复制到其他产品,形成Solo X产品矩阵,包括用户系统、健身、媒体娱乐及游戏四大子矩阵。

另一方面,赤子城从2014年开始搭建广告平台Solo Math,并于2016年正式推出了Solo Aware人工智能引擎,在集齐B端平台和C端矩阵后,凭借AI引擎对分发效率加持,赤子城打造出“CBA”模式。

乍一看,这种模式和字节跳动等国内头部互联网公司流量生态模式相仿,通过C端产品矩阵聚合流量,打造B端平台进行流量变现,这也为赤子城赢得“海外版字节跳动”的称号。

实则不然,拿C端矩阵而言,和字节跳动对产品的无边际探索不同,SoloX多元化的目的更多是为了流量,进而通过流量进行广告获利。

具体方式为,通过收集分析应用商店及第三方移动应用分析平台的数据,迅速找到最近受用户欢迎或上升较快的应用类型,快速上线APP,通过自有流量和投放,占领榜单,稳定用户量级,形成新的流量入口。

这种模式本质是利用不同地域的时间差,快速上线APP通过广告盈利,但其盈利模式带来的增长具有局限性,归根结底,并不是真正来自对用户需求的把握。这也将为赤子城今后营收架构震荡埋下伏笔。

纵观赤子城历年财务数据,先是广告平台业务由2018年逐渐下滑,于2021年半年报内几近消失,同期应用内流量变现业务营收占比上升后又下滑,如今增值服务业务最终成为营收大头,为营收贡献接近80%。

深入剖析可知,广告平台业务最先式微,与C端产品矩阵有关,其和B端广告平台是相辅相成的,在广告平台侧,流量终究会涌进更精准,更便宜的平台方(Facebook和Google)。

此后流量变现业务营收占比下滑,则源于赤子城改变策略,自2020年开始押注出海社交产品,通过增值服务盈利。也就是说,短短三年内,赤子城的营收结构发生两次剧烈震荡。

几年前,在一次分享Solo的价值观中,刘春河特意提到了“极端”,这是赤子城区别于其他团队的产品理念。

他认为做一件事情不要顾及A和B之间的平衡,要么是A要么是B。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底。而且如果是两件事情他们就只做一件事情。

“保持极端是创业公司的最大红利”,在赤子城由创业公司蜕变成上市公司后,“极端”似乎仍映射在公司业务逻辑上,此一时彼一时,这也为赤子城的未来蒙上一层不确定的阴影。

02反常的股价走势

自今年6月以来,赤子城先后获得贝莱德集团、威灵顿管理、波士顿Acadian资产管理三家资管机构建仓持股。

但从年初开始,赤子城股价高开低走,由最高点11.54港元回落至4.53港元,市值接近腰斩。对于一家市值跌至50亿元的公司,在资本层面出现机构增持这样吊诡的局面实属罕见。

或许能从财报中找到蛛丝马迹。8月25日,赤子城公布了截至2021年6月30日中期业绩公告。营收层面,报告期内,公司总收入约为人民币10.4亿元,同比增加590.8%;净利润1.4亿,同比增长3950.2%。

数据似乎十分亮眼,但需要注意的是,2021年上半年的财报加入了MICO并表的数据,同期2020年上半年MICO没有并表。

现阶段,MICO是赤子城社交出海战略中最重要的一环。2016年,赤子城投资北京端极,后者于2017年5月与MICO合并,赤子城随后两次增持MICO,使集团对于MICO的持股量提升至约48.9%。

因此,需要从环比数据来看赤子城的营收情况。通过计算可知,2020年下半年,赤子城营收10.3亿元,营收环比波动较小。

进一步细分至季度环比变化,由于赤子城只公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业务收入,一季度,增值服务业务收入预期将录得约人民币367至387百万元,流量变现业务收入预期将录得约人民币137至157百万元。

以低基数计算可知,二季度总营收达5.36亿元,环比增速几近停滞。当然,考虑到报告期内赤子城正在进行增值服务转型,以广告为主要形式的流量变现业务有所收缩,从而有可能导致总营收环比增速停滞。

目前,商业模式上,社交业务主要依赖以内购为主的增值服务模式变现,如若只关注社交产品,2021年H1,增值服务环比增速接近28%,2021年二季度环比增速接近23%。对标美国社交巨头Match Group,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7%,数据似乎不错。

作为移动应用出海的公司,同样需要关注赤子城产品的月活指标。

这里先看社交应用的月活,2021年H1,社交应用平均月活达约1741万,环比2020年H2增长约38%,2021年第二季度社交应用的平均月活约1823万,环比增长约10%。

与此同时,关注赤子城2021年H1增值服务的毛利率,报告期内为40.3%,去年同期为63.8%,财报中描述为主要归因于社交网络业务的主播薪金、分成以及付款手续费的增加。

但除了平台竞争加剧外,或与行业常见的通过烧钱换取用户增长有关。

而在游戏应用上,此次财报中少有提及。财报电话会,赤子城透露到,纸牌类游戏Solitaire Chapters(Q2上线),进入英国纸牌类游戏下载榜前10;合成类精品游戏Merge Island(Q3上线),测试期内用户留存率稳定在60%。

现阶段,赤子城的游戏业务主要面向北美地区的美国市场,以广告变现为主要商业模式。

通过计算可知,游戏应用月活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呈现增长停滞状态,且多季度内集团流量变现业务营收逐渐下滑,短期内,游戏应用表现不容乐观。

看到这里,其实能够解释赤子城资本市场面临吊诡局面的原因。

年初,赤子城推出了心动社交产品Yumy,并在多个国家上线。自此,赤子城集齐了4款产品功能差异化明显的音视频社交产品。

和国内不同,欧美国家缺乏大而全的产品,细分领域产品反而会有人问津,此前赤子城在推出应用矩阵时就采用了这种策略。另一方面,如今全球互联网正在掀起音视频化的浪潮。

对于资管机构,选择以低位建仓赤子城,搏的是赤子城向社交和游戏稳定转型后的估值逻辑转变。

但赤子城财报中表现出来的不确定性——游戏应用能否顺利转型、社交产品能否取得稳定的增长、后续营收架构是否会发生极端的转变等等,则成为众多投资者迟疑的原因。

毕竟,同一赛道的公司,可供选择的标的有很多。

03押注社交,前途未卜

财报电话会上,被问及有投资者将赤子城对标Match Group,公司的看法是什么?

赤子城新任CEO李平回答道,公司与Match Group业务和打法有相似之处:主营业务都是开放式社交,发展策略上也有相似之处,都是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推进产品矩阵策略,布局全球。

但在体量上,相对于旗下拥有40多个主打在线交友App,产品矩阵覆盖全球一百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前辈Match Group,无疑有巨大差距。

李平同样补充了赤子城的差异化优势:公司2016年开始布局音视频社交,有明显的先发优势;公司的本地化经营比美国公司轻运营的“空军式”打法更具优势;赤子城更年轻,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这里不否认以音视频为主要载体的社交应用,随着智能手机的使用率不断提高、5G 技术的普及、传输速度和成本的改善,未来有机会成为主流的社交媒介。

但先发并不代表先至,年轻并不一定有未来。8月4日,Match Group发布二季度财报,并在财报中表示,在接下来将为旗下部分产品引入音视频聊天功能,包括群组视频以及其他直播功能。

年初,Match Group以17.3亿美元收购了韩国社交网络公司Hyperconnect,旗下包括头部视聊App Azar以及一款直播App,这也是Match成立以来最大金额的收购案。

诸多举动,无不意味着Match Group正在布局音视频社交,凭借多年社交产品的经验,再加上旗下众多产品带来的协同效应,略显稚弱的赤子城在社交领域的布局无疑多了一名强大的搅局者。

这时能拿出来的,可能是公司的本土化能力。

资料显示,赤子城在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本地化团队,创造金字塔式三层人员架构,招募熟知当地法律法规及文化习俗的本地运营,同时配备中国运营专家以及具有多年在本地生活经历的华裔。

与略显傲慢的国外产品相比,本地化运营能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产品体验,这可能是决胜的关键。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倘若社交业务若无法推出符合当地文化的优质内容,势必将导致本地化运营不及预期,严重的话,甚至会反噬产品的口碑,这无疑是最严重的后果。

此外,如今海外市场社交赛道竞争越发激烈,除了老牌玩家Match Group,在线约会交友市场也正在发生一些变化,各平台纷纷推出新功能,其中包括实时视频聊天等,以此实现更加丰富的交流沟通。

随着海外市场对新移动应用及广告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可能有新的竞争对手切入海外市场社交赛道,这种竞争可能不单是同一产品层面的,而现有竞争对手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又将导致竞争更加激烈。

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下,赤子城旗下社交产品能否保证持续性增长,确实是一道前途未卜的命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赤子城变形记

三年两变,动荡不断。

文|新熵 樟稻

编辑|伊页

“好的艺术家抄创意,伟大的艺术家盗灵感——我们会窃取伟大的灵感,在这一方面我们一直是厚颜无耻的。”

一次采访中,被提及苹果是否“抄袭”施乐图形交互界面行为时,乔布斯化用了毕加索的名言(Bad artists copy,great artists steal)来应对。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尽管乔布斯强调steal而非copy,但抄袭行为在互联网产品中确实十分常见,尤其是在早期中文互联网领域。

作为互联网领域的“后进生”,国内成功的互联网产品,不约而同都带着“抄袭”属性。腾讯QQ神似ICQ、阿里淘宝借鉴Amazon、百度搜索类同谷歌、校内网更是像素级模仿Facebook等等。

诸如此类,中文互联网创业模式一度被冠上Copy to China的称号。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国内互联网创业模式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完全模仿,照抄美国模式——到学习借鉴国外的新模式,进行本地化改良——最后深挖本土市场,推陈出新。

随着全球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以及国内企业在多种领域内的经验成熟,在本地市场空间拥挤后,出海成为第四阶段的创业模式。

Copy to China早已被扭转成了Copy from China。

目前,出海企业主要遍及游戏、社交、电商、旅游、在线教育、高科技等领域,但在最早,出海产品始于工具类APP。

2012年,工具应用开始大规模海外探索,背后以国内发展成熟、体量较大的企业为主,代表有猎豹、360。此后,工具应用出海的商业模式逐渐清晰,赛道涌现出诸多微型工作室,例如赤子城。

截至现在,工具应用逐渐在移动出海大潮中销声匿迹,作为工具出海的代表,猎豹移动从工具转型内容,再到人工智能,经历多次调整却仍未找到自己的金矿。

反而曾经的小工作室,赤子城经历了从工具应用跨越到广告平台,再到布局社交出海,并与有赞、微盟、心动网络齐名,夺得去年“港股四小龙”的称号。

从流量贩子到社交出海公司,其中经历了何种跨度?赤子城又是否名副其实?

01一家极端的公司

所有成功的创业故事几乎都是“苦头甜尾”。

2009年,还在北京邮电大学读研的刘春河开始创业,和很多创业者一样,从0到1是一个不断找方向的过程。期间,刘春河先尝试做艺考培训,研究生毕业时,又转型做IT培训。

这是刘春河第一次接触互联网生意,IT培训虽然没有做大,但却为后来赤子城的壮大提前储备了人才。2013年,移动出海兴起,刘春河停止了所有培训业务,一心做出海产品。

同年3月,赤子城上线极简桌面Solo Launcher1.0,在无任何推广渠道和成本的情况下,Solo Launcher上线第3个月,用户突破百万,迅速受到海外用户青睐,此后逐步登上多个国家应用商店下载榜榜首。

2014年,凭借Solo Launcher,赤子城拿下了谷歌最佳应用、顶尖开发者两个奖项,在产品积累的流量下,团队已经能实现盈利。

现如今,“工具必死”几乎是行业的共识,却不免有些马后炮的意味。但早在2015年,刘春河参加一个行业论坛时,就提出了类似的观点。

“我觉得工具是没有价值的,在中间阶段有一点价值。但是你的目标如果不是简简单单赚点钱的话,我觉得你应该做一个更有意思的事情,所以我刚才的一个观点就是工具无用论。”

刘春河也贯彻了“工具必死”的理念。一方面,Solo Launcher成功后,公司将积累的产品经验复制到其他产品,形成Solo X产品矩阵,包括用户系统、健身、媒体娱乐及游戏四大子矩阵。

另一方面,赤子城从2014年开始搭建广告平台Solo Math,并于2016年正式推出了Solo Aware人工智能引擎,在集齐B端平台和C端矩阵后,凭借AI引擎对分发效率加持,赤子城打造出“CBA”模式。

乍一看,这种模式和字节跳动等国内头部互联网公司流量生态模式相仿,通过C端产品矩阵聚合流量,打造B端平台进行流量变现,这也为赤子城赢得“海外版字节跳动”的称号。

实则不然,拿C端矩阵而言,和字节跳动对产品的无边际探索不同,SoloX多元化的目的更多是为了流量,进而通过流量进行广告获利。

具体方式为,通过收集分析应用商店及第三方移动应用分析平台的数据,迅速找到最近受用户欢迎或上升较快的应用类型,快速上线APP,通过自有流量和投放,占领榜单,稳定用户量级,形成新的流量入口。

这种模式本质是利用不同地域的时间差,快速上线APP通过广告盈利,但其盈利模式带来的增长具有局限性,归根结底,并不是真正来自对用户需求的把握。这也将为赤子城今后营收架构震荡埋下伏笔。

纵观赤子城历年财务数据,先是广告平台业务由2018年逐渐下滑,于2021年半年报内几近消失,同期应用内流量变现业务营收占比上升后又下滑,如今增值服务业务最终成为营收大头,为营收贡献接近80%。

深入剖析可知,广告平台业务最先式微,与C端产品矩阵有关,其和B端广告平台是相辅相成的,在广告平台侧,流量终究会涌进更精准,更便宜的平台方(Facebook和Google)。

此后流量变现业务营收占比下滑,则源于赤子城改变策略,自2020年开始押注出海社交产品,通过增值服务盈利。也就是说,短短三年内,赤子城的营收结构发生两次剧烈震荡。

几年前,在一次分享Solo的价值观中,刘春河特意提到了“极端”,这是赤子城区别于其他团队的产品理念。

他认为做一件事情不要顾及A和B之间的平衡,要么是A要么是B。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底。而且如果是两件事情他们就只做一件事情。

“保持极端是创业公司的最大红利”,在赤子城由创业公司蜕变成上市公司后,“极端”似乎仍映射在公司业务逻辑上,此一时彼一时,这也为赤子城的未来蒙上一层不确定的阴影。

02反常的股价走势

自今年6月以来,赤子城先后获得贝莱德集团、威灵顿管理、波士顿Acadian资产管理三家资管机构建仓持股。

但从年初开始,赤子城股价高开低走,由最高点11.54港元回落至4.53港元,市值接近腰斩。对于一家市值跌至50亿元的公司,在资本层面出现机构增持这样吊诡的局面实属罕见。

或许能从财报中找到蛛丝马迹。8月25日,赤子城公布了截至2021年6月30日中期业绩公告。营收层面,报告期内,公司总收入约为人民币10.4亿元,同比增加590.8%;净利润1.4亿,同比增长3950.2%。

数据似乎十分亮眼,但需要注意的是,2021年上半年的财报加入了MICO并表的数据,同期2020年上半年MICO没有并表。

现阶段,MICO是赤子城社交出海战略中最重要的一环。2016年,赤子城投资北京端极,后者于2017年5月与MICO合并,赤子城随后两次增持MICO,使集团对于MICO的持股量提升至约48.9%。

因此,需要从环比数据来看赤子城的营收情况。通过计算可知,2020年下半年,赤子城营收10.3亿元,营收环比波动较小。

进一步细分至季度环比变化,由于赤子城只公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业务收入,一季度,增值服务业务收入预期将录得约人民币367至387百万元,流量变现业务收入预期将录得约人民币137至157百万元。

以低基数计算可知,二季度总营收达5.36亿元,环比增速几近停滞。当然,考虑到报告期内赤子城正在进行增值服务转型,以广告为主要形式的流量变现业务有所收缩,从而有可能导致总营收环比增速停滞。

目前,商业模式上,社交业务主要依赖以内购为主的增值服务模式变现,如若只关注社交产品,2021年H1,增值服务环比增速接近28%,2021年二季度环比增速接近23%。对标美国社交巨头Match Group,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7%,数据似乎不错。

作为移动应用出海的公司,同样需要关注赤子城产品的月活指标。

这里先看社交应用的月活,2021年H1,社交应用平均月活达约1741万,环比2020年H2增长约38%,2021年第二季度社交应用的平均月活约1823万,环比增长约10%。

与此同时,关注赤子城2021年H1增值服务的毛利率,报告期内为40.3%,去年同期为63.8%,财报中描述为主要归因于社交网络业务的主播薪金、分成以及付款手续费的增加。

但除了平台竞争加剧外,或与行业常见的通过烧钱换取用户增长有关。

而在游戏应用上,此次财报中少有提及。财报电话会,赤子城透露到,纸牌类游戏Solitaire Chapters(Q2上线),进入英国纸牌类游戏下载榜前10;合成类精品游戏Merge Island(Q3上线),测试期内用户留存率稳定在60%。

现阶段,赤子城的游戏业务主要面向北美地区的美国市场,以广告变现为主要商业模式。

通过计算可知,游戏应用月活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呈现增长停滞状态,且多季度内集团流量变现业务营收逐渐下滑,短期内,游戏应用表现不容乐观。

看到这里,其实能够解释赤子城资本市场面临吊诡局面的原因。

年初,赤子城推出了心动社交产品Yumy,并在多个国家上线。自此,赤子城集齐了4款产品功能差异化明显的音视频社交产品。

和国内不同,欧美国家缺乏大而全的产品,细分领域产品反而会有人问津,此前赤子城在推出应用矩阵时就采用了这种策略。另一方面,如今全球互联网正在掀起音视频化的浪潮。

对于资管机构,选择以低位建仓赤子城,搏的是赤子城向社交和游戏稳定转型后的估值逻辑转变。

但赤子城财报中表现出来的不确定性——游戏应用能否顺利转型、社交产品能否取得稳定的增长、后续营收架构是否会发生极端的转变等等,则成为众多投资者迟疑的原因。

毕竟,同一赛道的公司,可供选择的标的有很多。

03押注社交,前途未卜

财报电话会上,被问及有投资者将赤子城对标Match Group,公司的看法是什么?

赤子城新任CEO李平回答道,公司与Match Group业务和打法有相似之处:主营业务都是开放式社交,发展策略上也有相似之处,都是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推进产品矩阵策略,布局全球。

但在体量上,相对于旗下拥有40多个主打在线交友App,产品矩阵覆盖全球一百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前辈Match Group,无疑有巨大差距。

李平同样补充了赤子城的差异化优势:公司2016年开始布局音视频社交,有明显的先发优势;公司的本地化经营比美国公司轻运营的“空军式”打法更具优势;赤子城更年轻,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这里不否认以音视频为主要载体的社交应用,随着智能手机的使用率不断提高、5G 技术的普及、传输速度和成本的改善,未来有机会成为主流的社交媒介。

但先发并不代表先至,年轻并不一定有未来。8月4日,Match Group发布二季度财报,并在财报中表示,在接下来将为旗下部分产品引入音视频聊天功能,包括群组视频以及其他直播功能。

年初,Match Group以17.3亿美元收购了韩国社交网络公司Hyperconnect,旗下包括头部视聊App Azar以及一款直播App,这也是Match成立以来最大金额的收购案。

诸多举动,无不意味着Match Group正在布局音视频社交,凭借多年社交产品的经验,再加上旗下众多产品带来的协同效应,略显稚弱的赤子城在社交领域的布局无疑多了一名强大的搅局者。

这时能拿出来的,可能是公司的本土化能力。

资料显示,赤子城在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本地化团队,创造金字塔式三层人员架构,招募熟知当地法律法规及文化习俗的本地运营,同时配备中国运营专家以及具有多年在本地生活经历的华裔。

与略显傲慢的国外产品相比,本地化运营能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产品体验,这可能是决胜的关键。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倘若社交业务若无法推出符合当地文化的优质内容,势必将导致本地化运营不及预期,严重的话,甚至会反噬产品的口碑,这无疑是最严重的后果。

此外,如今海外市场社交赛道竞争越发激烈,除了老牌玩家Match Group,在线约会交友市场也正在发生一些变化,各平台纷纷推出新功能,其中包括实时视频聊天等,以此实现更加丰富的交流沟通。

随着海外市场对新移动应用及广告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可能有新的竞争对手切入海外市场社交赛道,这种竞争可能不单是同一产品层面的,而现有竞争对手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又将导致竞争更加激烈。

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下,赤子城旗下社交产品能否保证持续性增长,确实是一道前途未卜的命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