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连鸡头米都不放过,奶茶在成为八宝粥的路上越走越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连鸡头米都不放过,奶茶在成为八宝粥的路上越走越远

某种意义上,八宝粥化像是一个公式,为茶饮品牌们提供了新鲜搭配的可能。

图片来源:CFP

记者 | 卢奕贝

编辑 | 昝慧昉

你有没有发现,茶饮品牌们已经拉开了要将八宝粥原料都用上一遍的架势?

在红豆、绿豆、薏米、红枣已成常规的当下,最新的原料添加已经卷到了“鸡头米”。

鸡头米其实是芡实的俗称,其中苏州鸡头米因口感软糯香嫩、需要人工手剥而闻名,秋季是其传统上市季节,江南地区多用鸡头米熬制甜汤。

近日,苏州茶饮品牌“百分茶”在其门店菜单里增加了鸡头米系列新品“鸡头米奶奶”。从外观看,这款产品像是一杯鲜奶版八宝粥,加满了鸡头米、桂花冻、龙眼果肉、糯米小丸子等小料,售价23元一杯。

图片来源:百分茶公众号

实际上,在茶饮界,像这样选用八宝粥中较为小众的配料进行产品研发的,已不在少数。

四川茶饮品牌“茶百道”,在其经典奶茶产品中加入了血糯米;深圳的“蔻蔻椰”用薏米与椰子汁进行搭配;娃哈哈的奶茶品牌甚至直接用自家的八宝粥与AD钙奶组合搭配,推出过一款叫“AD八宝波波冰”的产品。

这些八宝粥系列小料取代传统珍珠在奶茶里的作用,增加了咀嚼感,也注入(看似)健康的观感。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加满小料”的满足感。

2011年,台湾品牌“一点点”初入内地开店,让人们发现,原来一杯十几元的奶茶里,还能免费添加珍珠、波霸、红豆、仙草、椰果,如果你想,各种配料就能装上满满一整杯。

此后,便宜大碗、甜蜜蜜逐渐成为一批茶饮品牌的财富密码。

四川品牌“书亦烧仙草”,便是凭借“半杯都是料”的Slogan引来了早期客群,也找到自身品牌差异化的记忆点,眼下其门店数已超7000家。而“半杯都是料”的产品特征眼下也成了许多同类品牌的标配。

图片来源:微博@书亦烧仙草

如今,“粥化”成了茶饮品牌们新品研发的一个方向。

喜茶在今年端午节曾推出一款名为“芒果糯米饭”的新品,用新鲜芒果、糯米、椰奶与冷冻芒果泥冰沙进行搭配。由于受欢迎,本是季节限定的产品,目前已经重新上架成为常规饮品;近日,奈雪的茶也重新上架了“厚厚芋泥宝藏茶”,一杯奶茶里有一半是芋泥、芋圆、芋头小料,配套营销也着重强调了其“厚”“多料”的特点;此外,一些茶饮品牌此前烤红薯奶茶、饼干奶茶、蛋糕奶茶等产品上新也曾风靡一时。

图片来源:喜茶公众号

“奶茶粥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丰俭由人”的属性。不同地区的人们会用不同的配料来制作,也能按时间节点来寻找不同的新鲜原料进行排列组合。比如,前文提到的鸡头米奶茶便是兼具了地域性、季节性的创新产品。

对茶饮品牌而言,新品,是它们维持新鲜感的重要武器。

新式茶饮们的用户大多是同一个群体:年轻、高消费、乐于追逐新鲜事物。而某种意义上来说,八宝粥化更像一个公式,为品牌们提供寻找新鲜搭配的可能。

产品同质化,已是眼下茶饮行业里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行业进入门槛不高、技术壁垒容易突破、原材料的流通易得等,都是造成品牌们频频撞题的原因。当品牌们无论大小、规模如何,都在拼命寻找创新突破口时,奶茶也许会在成为八宝粥的路上越走越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连鸡头米都不放过,奶茶在成为八宝粥的路上越走越远

某种意义上,八宝粥化像是一个公式,为茶饮品牌们提供了新鲜搭配的可能。

图片来源:CFP

记者 | 卢奕贝

编辑 | 昝慧昉

你有没有发现,茶饮品牌们已经拉开了要将八宝粥原料都用上一遍的架势?

在红豆、绿豆、薏米、红枣已成常规的当下,最新的原料添加已经卷到了“鸡头米”。

鸡头米其实是芡实的俗称,其中苏州鸡头米因口感软糯香嫩、需要人工手剥而闻名,秋季是其传统上市季节,江南地区多用鸡头米熬制甜汤。

近日,苏州茶饮品牌“百分茶”在其门店菜单里增加了鸡头米系列新品“鸡头米奶奶”。从外观看,这款产品像是一杯鲜奶版八宝粥,加满了鸡头米、桂花冻、龙眼果肉、糯米小丸子等小料,售价23元一杯。

图片来源:百分茶公众号

实际上,在茶饮界,像这样选用八宝粥中较为小众的配料进行产品研发的,已不在少数。

四川茶饮品牌“茶百道”,在其经典奶茶产品中加入了血糯米;深圳的“蔻蔻椰”用薏米与椰子汁进行搭配;娃哈哈的奶茶品牌甚至直接用自家的八宝粥与AD钙奶组合搭配,推出过一款叫“AD八宝波波冰”的产品。

这些八宝粥系列小料取代传统珍珠在奶茶里的作用,增加了咀嚼感,也注入(看似)健康的观感。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加满小料”的满足感。

2011年,台湾品牌“一点点”初入内地开店,让人们发现,原来一杯十几元的奶茶里,还能免费添加珍珠、波霸、红豆、仙草、椰果,如果你想,各种配料就能装上满满一整杯。

此后,便宜大碗、甜蜜蜜逐渐成为一批茶饮品牌的财富密码。

四川品牌“书亦烧仙草”,便是凭借“半杯都是料”的Slogan引来了早期客群,也找到自身品牌差异化的记忆点,眼下其门店数已超7000家。而“半杯都是料”的产品特征眼下也成了许多同类品牌的标配。

图片来源:微博@书亦烧仙草

如今,“粥化”成了茶饮品牌们新品研发的一个方向。

喜茶在今年端午节曾推出一款名为“芒果糯米饭”的新品,用新鲜芒果、糯米、椰奶与冷冻芒果泥冰沙进行搭配。由于受欢迎,本是季节限定的产品,目前已经重新上架成为常规饮品;近日,奈雪的茶也重新上架了“厚厚芋泥宝藏茶”,一杯奶茶里有一半是芋泥、芋圆、芋头小料,配套营销也着重强调了其“厚”“多料”的特点;此外,一些茶饮品牌此前烤红薯奶茶、饼干奶茶、蛋糕奶茶等产品上新也曾风靡一时。

图片来源:喜茶公众号

“奶茶粥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丰俭由人”的属性。不同地区的人们会用不同的配料来制作,也能按时间节点来寻找不同的新鲜原料进行排列组合。比如,前文提到的鸡头米奶茶便是兼具了地域性、季节性的创新产品。

对茶饮品牌而言,新品,是它们维持新鲜感的重要武器。

新式茶饮们的用户大多是同一个群体:年轻、高消费、乐于追逐新鲜事物。而某种意义上来说,八宝粥化更像一个公式,为品牌们提供寻找新鲜搭配的可能。

产品同质化,已是眼下茶饮行业里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行业进入门槛不高、技术壁垒容易突破、原材料的流通易得等,都是造成品牌们频频撞题的原因。当品牌们无论大小、规模如何,都在拼命寻找创新突破口时,奶茶也许会在成为八宝粥的路上越走越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