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收入高但幸福感不强:“码农”职场竞争激烈,职业认同感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收入高但幸福感不强:“码农”职场竞争激烈,职业认同感低

数据显示,大部分受访互联网青年工程师年工资收入(税后)集中于10万-30万之间,但在主观感受上,仅有4.75%的受访者认为收入高于平均水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周姝祺

日前,《光明日报》刊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廉思课题组对互联网程序员的调查报告。根据调研发现,互联网工程师收入中等偏上,接近八成受访者税后月收入过万,但是生活压力感知较强,跳出“迭代危机”诉求强烈。

此次报告基于课题组对对深圳市20至35周岁之间、从事互联网及人工智能领域工作的研发工程师群体的深入调研,包括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实地走访等多种方式,对他们的生存状态、工作形态和思想动态进行了全面梳理。

报告数据显示,互联网工程师以“90后”为主体,受教育程度较高:本科学历为主,占比69.5%,硕博占12.28%,大专占17.43%,高中/中专/职高学历占0.79%。整体呈现出年龄越小,学历越高的趋势。

从收入水平看,大部分受访互联网青年工程师年工资收入(税后)集中于10万-30万之间,77.82%的受访者税后月收入过万,略高于深圳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深圳市2019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税前10646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主观感受上,仅有4.75%的受访者认为收入高于平均水平,收入实际获得和主观感知存在一定差距。报告认为,不少互联网青年工程师存在自我矮化现象,对当前生活状况并不满意。

从客观情况来看,大多数互联网青年工程师独居无子女,71,09%的受访者处于未婚状态,暂无子女比例达81.2%,应当并没有太多的生活负担,对比其收入状况,他们的生活质量在整个社会中处于较高水平。

有悖于一般认知的是,高收入并未转化为他们对生活的实际满意度。高学历和高收入,带给他们的并不是生活的惬意和当下的享受,而是对美好生活的更多追求和当下发展的更大压力。

数据显示,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表示生活“压力大”(包括非常大和比较大)。他们的压力源主要来自于房贷和租房的住房压力以及职场晋升、行业竞争、技术迭代的职业压力两个维度。

“我们这边最近有三个工程师办理了离职,要去医院做手术,主要原因一个是竞争压力太大,工作焦虑;另一个是加班时间太长、身体过劳;第三个是饮食不规律,基本都是吃外卖,而且晚上喜欢吃宵夜。‘码农’肝、胆、胃三个地方出问题的最多。”一位互联网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在调研中表示。

调查显示,仅有34.26%的受访者对目前的工作稳定性感到满意,而有60.59%认同“互联网行业是吃‘青春饭’的行业”,有77.11%认同“互联网工程师更容易被技术所迭代”,有66.34%认同“互联网工程师更容易遭遇中年危机”,有84.16%认同“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只有不断努力才能避免被淘汰”。

课题组指出,互联网技术具有可迁移、可复制、可超越的特点,这些属性使得拥有技术的人亦呈现出有别于传统行业的特点:竞争激烈、淘汰率高、流动性强。

为了更好地管理员工同时降低企业风险,现代管理制度将互联网工程师的独创性工作予以降维,进行分解、量化,并将之与责任和绩效绑定,进而塑造出“公司缺了谁都可以”“不加班工作就会被降级,甚至解聘”的价值观。

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很多互联网大厂在核心算法岗位都设置有AB岗,随时准备进行替换,“码农”在劳动力市场上是处于相对弱势的一方。

高度白热化的竞争导致互联网工程师的地位进一步下降,加班成为一种内心里反感、行为上妥协的怪现状。有84.16%的受访者表示不支持加班文化,但很多互联网公司认为“996”已经是行业内的共识,一旦有人敢于“违抗”这一潜规则,要求不加班,就会因为“出列”而被“边缘化”,久而久之,这种“异常”逐渐变为“正常”,正当诉求反而会被视为“异类”。

此外,调查显示,63.57%的受访者认为“互联网工程师更像是互联网时代的流水线工人”,他们对自己职业的价值认同感低,成就感不强。

这种对自身职业价值的低认同在具体场景中表现为对就职单位没有归属感。调研发现,受访者平均换过2.85次工作,只有25.54%的受访者从未换过工作。在换过工作的74.46%中,17.62%换过一次,22.57%换过两次,22.18%换过三次,12.08%换过四次及以上。

技术的不断加速使互联网工程师在业余生活中也要保持学习状态。上班期间饱和的工作量让他们没有时间进行充电,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来补充新知识。

调查显示,该群体普遍缺乏休闲娱乐时间,个人休息不断被工作挤压,身体和精神承受双重压力,主要表现为作息不规律、体育锻炼少、常吃外卖快餐等生活方式,很多程序员年纪轻轻,身体已经“报警”,处于亚健康状态,颈椎病、腰肌劳损、体重超标、失眠多梦以及脱发等是他们交流中经常提及的疾病。

课题组指出,互联网工程师作为当前中国科技人才的典型,应当对于这一群体的生存压力、职业倦怠、思想状况、婚恋交友等给予更多支持和帮助,尤其对身体健康问题予以重点关心爱护。

要完善政策机制,探索建立互联网行业人才评价体系;缓解职业压力,打造多方位立体化的员工权益保障及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助力职业规划,为互联网青年工程师创造更大发展空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收入高但幸福感不强:“码农”职场竞争激烈,职业认同感低

数据显示,大部分受访互联网青年工程师年工资收入(税后)集中于10万-30万之间,但在主观感受上,仅有4.75%的受访者认为收入高于平均水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周姝祺

日前,《光明日报》刊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廉思课题组对互联网程序员的调查报告。根据调研发现,互联网工程师收入中等偏上,接近八成受访者税后月收入过万,但是生活压力感知较强,跳出“迭代危机”诉求强烈。

此次报告基于课题组对对深圳市20至35周岁之间、从事互联网及人工智能领域工作的研发工程师群体的深入调研,包括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实地走访等多种方式,对他们的生存状态、工作形态和思想动态进行了全面梳理。

报告数据显示,互联网工程师以“90后”为主体,受教育程度较高:本科学历为主,占比69.5%,硕博占12.28%,大专占17.43%,高中/中专/职高学历占0.79%。整体呈现出年龄越小,学历越高的趋势。

从收入水平看,大部分受访互联网青年工程师年工资收入(税后)集中于10万-30万之间,77.82%的受访者税后月收入过万,略高于深圳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深圳市2019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税前10646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主观感受上,仅有4.75%的受访者认为收入高于平均水平,收入实际获得和主观感知存在一定差距。报告认为,不少互联网青年工程师存在自我矮化现象,对当前生活状况并不满意。

从客观情况来看,大多数互联网青年工程师独居无子女,71,09%的受访者处于未婚状态,暂无子女比例达81.2%,应当并没有太多的生活负担,对比其收入状况,他们的生活质量在整个社会中处于较高水平。

有悖于一般认知的是,高收入并未转化为他们对生活的实际满意度。高学历和高收入,带给他们的并不是生活的惬意和当下的享受,而是对美好生活的更多追求和当下发展的更大压力。

数据显示,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表示生活“压力大”(包括非常大和比较大)。他们的压力源主要来自于房贷和租房的住房压力以及职场晋升、行业竞争、技术迭代的职业压力两个维度。

“我们这边最近有三个工程师办理了离职,要去医院做手术,主要原因一个是竞争压力太大,工作焦虑;另一个是加班时间太长、身体过劳;第三个是饮食不规律,基本都是吃外卖,而且晚上喜欢吃宵夜。‘码农’肝、胆、胃三个地方出问题的最多。”一位互联网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在调研中表示。

调查显示,仅有34.26%的受访者对目前的工作稳定性感到满意,而有60.59%认同“互联网行业是吃‘青春饭’的行业”,有77.11%认同“互联网工程师更容易被技术所迭代”,有66.34%认同“互联网工程师更容易遭遇中年危机”,有84.16%认同“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只有不断努力才能避免被淘汰”。

课题组指出,互联网技术具有可迁移、可复制、可超越的特点,这些属性使得拥有技术的人亦呈现出有别于传统行业的特点:竞争激烈、淘汰率高、流动性强。

为了更好地管理员工同时降低企业风险,现代管理制度将互联网工程师的独创性工作予以降维,进行分解、量化,并将之与责任和绩效绑定,进而塑造出“公司缺了谁都可以”“不加班工作就会被降级,甚至解聘”的价值观。

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很多互联网大厂在核心算法岗位都设置有AB岗,随时准备进行替换,“码农”在劳动力市场上是处于相对弱势的一方。

高度白热化的竞争导致互联网工程师的地位进一步下降,加班成为一种内心里反感、行为上妥协的怪现状。有84.16%的受访者表示不支持加班文化,但很多互联网公司认为“996”已经是行业内的共识,一旦有人敢于“违抗”这一潜规则,要求不加班,就会因为“出列”而被“边缘化”,久而久之,这种“异常”逐渐变为“正常”,正当诉求反而会被视为“异类”。

此外,调查显示,63.57%的受访者认为“互联网工程师更像是互联网时代的流水线工人”,他们对自己职业的价值认同感低,成就感不强。

这种对自身职业价值的低认同在具体场景中表现为对就职单位没有归属感。调研发现,受访者平均换过2.85次工作,只有25.54%的受访者从未换过工作。在换过工作的74.46%中,17.62%换过一次,22.57%换过两次,22.18%换过三次,12.08%换过四次及以上。

技术的不断加速使互联网工程师在业余生活中也要保持学习状态。上班期间饱和的工作量让他们没有时间进行充电,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来补充新知识。

调查显示,该群体普遍缺乏休闲娱乐时间,个人休息不断被工作挤压,身体和精神承受双重压力,主要表现为作息不规律、体育锻炼少、常吃外卖快餐等生活方式,很多程序员年纪轻轻,身体已经“报警”,处于亚健康状态,颈椎病、腰肌劳损、体重超标、失眠多梦以及脱发等是他们交流中经常提及的疾病。

课题组指出,互联网工程师作为当前中国科技人才的典型,应当对于这一群体的生存压力、职业倦怠、思想状况、婚恋交友等给予更多支持和帮助,尤其对身体健康问题予以重点关心爱护。

要完善政策机制,探索建立互联网行业人才评价体系;缓解职业压力,打造多方位立体化的员工权益保障及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助力职业规划,为互联网青年工程师创造更大发展空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